何謂屬靈導引? 屬靈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是指由一位屬靈導師(Spiritual Director)透過聆聽、禱告、並察驗聖靈的工作,幫助受導者更敏銳於神的工作與引導,活出表裡一致,順服神、親近神的生活。 教牧輔導與屬靈導引都是牧養的模式,但兩者的取向可說是截然不同,因輔導主要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而屬靈導引乃以尋求神的心意為主。前者是由輔導員主導而後者卻是讓神的靈主導。 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從屬靈導引中得到益處,因為察驗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工作是每個信徒都需要的屬靈操練。透過一位屬靈導師的陪伴與幫助,受導者能更加明白上帝在個人身上的計劃,而能更好地回應上帝的呼召。 透過屬靈導引,屬靈導師可以幫助受導者探索個人禱告生活中的喜樂與掙扎,並一同察驗上帝對禱告的心意。在遇見個人生活中的困難與掙扎時,屬靈導引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受導者能表達任何正面或負面的想法與情緒。屬靈導師除了聆聽,也引導受導者尋求上帝的心意,並明白祂的作為。受導者透過這個過程,在聖靈的引導中察驗上帝的旨意,並透過個人的省察,使受導者更加認識自己。在上帝的愛與饒恕中接受真實的自己,進而活出一個表裡一致的基督徒生活 比較心理輔導、教牧輔導、屬靈導引的分別:心理輔導(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把人的「靈」看為人內在最高的能力,故此輔助乃幫助人發掘自己的潛質、肯定自己的意志並作出抉擇。其次教牧輔導(pastoral counseling)看人的「靈」乃人回應神的能力,故此輔助乃教導與幫助信徒按聖經的真理生活。 最後屬靈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進一步視人的「靈」乃人有期盼想與神親近的意願,願參與在神終極的現實與奧祕中,故此導引乃是幫助信徒不再以自己為中心,而是以主的旨意為中心。治療與輔導都是為建立人的自我(ego strength)、自信與自尊,這是輔助人的第一步。 世俗的心理學看「意志」為建立個人自由自主的自信、自尊與能力,這取向與基督教的靈性觀(Christian spirituality)截然不同。屬靈敏銳的教牧關顧與屬靈導引視“正確的意志”運用乃願意交出我們要權力的意志、交出個人控制的意志給慈愛的神。 屬靈導師與諮商師的區別:
屬靈導師既要有足夠的心理學知識,理解這事實,也要認識一些治療師,如果受導者需要的協助超出屬靈導引能提供的範圍,就可以轉介他們去見治療師。 屬靈導引專注的是神此刻在受導者的生命裏所做的工作,而不是專門處理長短期的個人心理或人際關係問題,這些最好還是由治療去幫助解決。 通常,見屬靈導師是每月一次,見治療師則最少要每星期一次。屬靈導師的目標不是專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也不是掏出舊日遺下的難題重新處理,所以屬靈導師不一定要有能力處理這些事。不過,已經越來越多治療師和屬靈導師通力合作,充分關注治療對靈命的影響。 屬靈導引承認神能夠做新事(賽四十二9),屬靈生命可以有新意和創意。受導者若留意自己的宗教經驗和他們對神的回應,往往就能得自由地做重大的人生抉擇。 Spiritual direction recognizes that God can do new things (Isaiah 42:9), that spiritual life admits of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Directees often gain the freedom to make breathtaking choices about their lives throug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God. 說明:無論聖靈在受導者生命裏做任何事,屬靈導引都毫無保留地接受,不管那會不會令群體、傳統,或是受導者的人際關係受到威脅。屬靈導引承認神能夠做新事(賽四十二9),屬靈生命可以有新意和創意。受導者若留意自己的宗教經驗和他們對神的回應,往往就能得自由地做重大的人生抉擇。他們可能會告別一些人際關係、工作或群體,但也可能接受新職事,在目前的事奉崗位或工作環境作先知,並且忠於委身的人際關係,藉此與神更親密。 什麼時候需要屬靈導引?當你發現自己有下列疑惑時,接受屬靈導引將能成為你的幫助: - 為什麼我和神的關係停滯不前?我如何突破這個瓶頸?
- 生活中遇見的苦難,不知道為什麼上帝容許這樣的事發生?
- 主耶穌,我渴慕你。我如何能住在你裡面,經歷你的應許,並與你建立親密的關係?
- 我如何能在生活中更體會到神的同在?如何能察驗神在我每一天中的帶領和計畫?
同樣,屬靈導引能成為你的幫助,如果你渴望: - 在面臨生命中重大抉擇,有一位基督徒與你一同察驗神的心意。
- 與神、與人的關係都能更加和諧美好。
- 真實地活出聖經教訓,能活出新人的樣式。
- 連結於神,如同枝子連於葡萄樹。
-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聽見神的聲音。
什麼人需要屬靈導引?注重個人宗教經驗和辨別諸靈,是屬靈導引的核心功能。不少人自言一生有一、兩次關鍵性宗教經驗,就是真正「茅塞頓開」的時刻,例如歸信、靈性覺醒,或是無可置疑地感到特定的「呼召」;不過,在這些重大的時刻以外,他們不刻意操練,培養敏銳觸覺去察覺神怎樣在自己的生命裏行事。那一刻,他們回應神,然後生活又大致上重回常軌。 另有一些人,嚐過這樣的屬靈經驗,就渴求更多。他們發覺人可以與耶穌或聖靈有持久的個人關係。他們投入培養這種關係的屬靈操練,通常包括頻密的私禱、定時默想聖經、屬靈閱讀、簡樸生活、帶著個人的使命感投入召命,以及參與塑造人、敬拜神的信仰群體。 還有些人嚐過神,卻沒接觸過有效的靈命塑造,幫他們回應。 尋求屬靈導引幫助的往往就是最後這兩類人了。他們想要親自辨識神正在呼召自己在這獨特的處境裏做甚麼。把與神的這種關係活出來,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又或者,他們想要學一些方法叫這份關係進深、成長,所以尋求屬靈導引。 「心靈密友或任何人都沒法完全進入我們深邃的靈魂空間,卻可以靜聽我們談論它,聽見了,就默默把這些話語向神打開;有時候,他在打開的空間裏聽到一些東西,似乎是要給受導者的,就說話。」 雖然每個屬靈導師回應各異,但是我們不可低估這種神聖聆聽、這種對受導者深邃的靈魂空間的傾聽,以及對神臨在的提示的領受所帶來的效用。這些交流永遠是神秘的,人不能透徹了解;可以接受,卻無從捕捉,可以反思,卻難以解說。會見受導者時,屬靈導師說不定同樣深受神的臨在觸動。這是神秘的交流,兩個蒙恩的人開放自己讓神碰觸,而且雙方往往也以無法預計的方式彼此碰觸。
檢視自己的發展階段:多位發展階段論者有力地指出:在美國的文化中,許多成年人在生命歷程裏只發展到第三或第四個階段。第三階段大體上可以稱為「墨守成規期」或「附和期」,人從群體中找到自己的身分,「自我」的意識深嵌在群體和他跟群體的關係裏。 要發展到下一個階段,就要進而用抽象的方法認知制度的「規則」。柯爾伯格說,這是靠「理念運思」,開始著重良心,注重個人意識,看重個人責任,追求成就是因著內心的驅動。正在面對這些發展階段的成年人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一個穩妥的環境,讓他安心探索對自我和對他人的新體驗,並接受別人的挑戰和肯定。 若一個成年人正邁向一個更複雜的發展階段,但他的宗教家庭或家中的重要人物卻感到這種發展威脅著自己,或者要求當中的成員安分守己,只做群體的一分子,這樣,他就可能深感有罪,覺得在這群體裏剖白自己的改變是不安全的,直到他成長到下一個階段。從更複雜的發展階段看來,他也許還可以留在那個傳統裏,卻不完全受傳統束縛。 如果是一個成年人的屬靈狀況推動他由一個階段邁進下一個,他或許自覺信仰岌岌可危,但實情卻是他的信心在成長。這既是心理的發展,也是認知的發展。在認知層面,建立意義的活動起了變化;在心理層面,一些人際關係有了變更。這是正常成長和發展的時期,是內在外在事情引發的成長危機,有些神學家說這也是靈命成長的契機。我們或會體驗到這些是人生的轉捩點,或是挑戰,激發我們深化自己的信心、盼望和愛。 這些事顯然與屬靈導引和靈命成長息息相關。在這些往往由人生際遇促成的心理成長時期,也需要關注到靈性的層面。假使我們真的與耶穌或神建立了關係,那麼我們裏面的每個改變都必然改變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對神的看法、與神的關係都需要發展成長,隨著與其他人的所有關係變化而變化。固然,神總是臨在於我們自我的核心,不過,我們怎樣與神相交、怎樣經驗祂的內住,都隨著時間改變。 此外,處於這種過渡期的人會有新的思維,他對自己信仰傳統的理解跟從前也不再一樣了。有時,傳統的重擔仿如枷鎖,窒礙他們成長和發展。他們也許禁不住想要放棄自己的傳統,因為他們的神學資源太貧乏,無力幫助他們在新的經歷之下充分解釋耶穌的故事或基督信仰的教義。屬靈導師如果熟悉這些靈性和心理發展的動態,就能提供安全的地方,給受導者處理發展上的靈性問題。 自我屬靈導引的方式參考:屬靈導師幫助我們處理心靈之火:
加拿大天主教神學家羅海瑟(Ronald Rolheiser)的重要著作,建議最好是按照我們如何疏導自己的肉體之愛(eros)來理解靈修。如此把我們的熾熱情感(passion)與靈魂連繫起來,並非新鮮的做法,但可提醒我們,我們怎樣處理自己的「心靈之火」,正是靈修的核心。這種連繫也提醒我們,靈修必須「成為肉身」,即是說必須以我們的肉身作為基礎。非具體化的靈修往往會使我們的人性消減(而非增多),因而對靈與魂都構成危險。如果我們的屬靈旅程不能使我們更整全,我們就要質疑任何似乎與這靈程有關、看來聖潔的表現。 惟獨出色的屬靈導師能幫助我們觸摸到自己最深處的熾熱情感和渴求,並懂得這些熾熱情感中遭扭曲的地方,以及妨礙我們表達這些情感的障礙。這種障礙的核心往往是恐懼和羞恥,但令我們的靈性無法完全覺醒並作出反應的原因,卻因人而異。出色的屬靈導師知道這一點,不會「一本通書看到老」。他們知道通往神的道路並不是單一的,聖靈總是以千變萬化的方式與人的靈相遇。 但任何出色的屬靈導師也知道,照管我們的「心火」不只是為了自我實現。基督徒的靈修要求我們疏導這些心火,以致這心火能推動我們帶著﹝憐憫﹞(熾熱情感)進到世界。人對神的情感應會促使人熱切地接觸世界、接觸與我們分享這世界的人。我們不應假定基督徒的靈修是私事,只關乎我們內心或只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事。屬靈導引絕不應只集中於內在的旅程,而忽略了外在。盧雲(Henri Nouwen)形容屬靈旅程的三個進程是:向內探索(reaching in)、向上探索(reaching up)及向外探索(reaching out)。這三者對接觸、辨別和疏導我們的心火都十分重要。 屬靈導引可以幫助我們照管自己心靈之火,用適當的方法疏導,負責地應付別人和這世界的需要。屬靈導引可幫助我們擁抱自己的渴求和渴望,提醒我們別由得我們的尋索變質,只尋求滿足於我們已發現了的東西。 屬靈導引提醒我們,屬靈的旅程必須以人的旅程為基礎,又幫助我們嘗試不只是變得更屬靈,而是更具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