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2|回复: 0

张大军:为什么我要翻译《美国秩序的根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30 21: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color=var(--weui-FG-2)]明白知识er [url=]知鸦通识[/url] [color=var(--weui-FG-2)]2020-09-11 12:00
收录于合集#知播笔记17个

内容来源:知播第29期直播文字实录,明白知识独家发布。直播已于2018年11月15日晚8点推出。

文字实录已经老师审阅

名师介绍:张大军老师,著名政治经济学学者,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美国秩序的根基》中文译者

[color=var(--weui-LINK)]点击查看更多直播实录


《美国秩序的根基》是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导师拉塞尔·柯克的代表作。这本书叙事宏伟,从三千年的历史中,提炼出现代美国秩序方方面面的要素,体现了一个思想大家开阔的视野。我们可以从柯克的字里行间读到对人类命运——尤其是对美国命运的关切。张大军老师讲述了自己翻译这本书的缘起,并结合自己在翻译与阅读中的感悟,从书中精选了西塞罗、维吉尔、奥古斯丁等八个主题,带我们一起领略《美国秩序的根基》的思想精髓。

以下为张大军老师演讲正文:学友们好,我是张大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导师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我不会按照书的章节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讲,这样也讲不完,涉及的内容太复杂了,很容易让主题分散。我就选八个人物或者是八个主题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我会先谈一谈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其次,我要谈一谈对这本书总体的评价;第三,我要谈一谈在翻译或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感触比较深的部分。我会结合美国的现实,也结合我自己的理解,重点谈谈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思想。
| 《美国秩序的根基》作者:拉塞尔·柯克(Russel Kirk)译者:张大军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

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我先来讲一讲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大家知道,保守主义已经有很多人在谈了,包括五四前后,也有很多人在谈保守主义。最近几年,包括刘军宁先生和其他一些人也在谈论保守主义这个主题。那到底什么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七年前,我来到美国之后,我读了一些书,接触到了拉塞尔·柯克写的一些东西。我最早看的是叫《保守主义思想》(The Conservative Mind),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后来,我就接着看一些其他保守主义作家的书,我觉得真是眼界大开。之前,我对保守主义虽然有一些皮毛的了解,但是像柯克以他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或者是独特的原则立场、独特的哲学思路来谈论这一系列的思想,在此之前至少我本人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所以看完之后眼界大开。然后,我又看到他的《美国秩序的根基》。这本书的叙事很宏伟,从三千年的历史中提炼出美国秩序的方方面面的要素,体现了一个思想大家开阔的视野。你可以从柯克的字里行间读到对人类命运,尤其是对美国命运的关切。这本书让我在思想上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让我对人的品性,对思想家的眼界、胸怀、人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美国秩序的根基》的文笔很优美,比较容易读懂,不像有些思想类的著作,读起来比较枯燥,也不太容易读懂。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大概从2016年初,我就开始翻译这本书,当时也没有联系到出版社,我就自己一个人翻译。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有时候会翻译一些我发的节选。后来,有一个朋友看到了之后,介绍了一个出版商,我们就达成了一个协议,后来这本书就出版了。所以,我真的觉得很幸运,能够有这样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出版商,让这本书能够出版,和中国的读者见面,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事。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对我的思想的开阔,对我的视野的开阔,真的是有很好的助力。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中国的思想界,尤其是对听友们将来思考的一些问题,会有一些非常有益的帮助。

对这本书的评价
我接下来谈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这本书总的评价。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动的就是它磅礴的气势、宽广的胸怀。在西方文明里面,柯克将他所认为的比较精华的东西都摘出来了,并进一步加以阐释。这种写法,可能也是非常独到的。当然,你可以看到作者的渊博、深邃。这是对作者和他的文笔的评价。这本书具体谈论的是秩序问题。说起来,秩序问题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不像法律,有时候甚至不像民主,不像自由,秩序就像空气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但有时候你要是不注意,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那怎么样去阐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思想大家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才能真正地把握它。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这么多年来谈论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和秩序问题有关。柯克在谈论秩序问题的时候,虽然上下纵横了三千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明显有一个特点,他基本上不以意识形态统领主线,显然保守主义本身并不强调意识形态,因为它尊重的是传统与习俗。传统和习俗里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道德传统和宗教传统。另外,作者也认同理性传统、审美传统,甚至其他方面的历史经验或者美学表达的传统。他可以把人类思想发展和文明发展中的精华都提取出来。柯克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他谈到的这些东西显得好像没有一以贯之的主线似的,我想这正是作者的本意。作者想从西方历史中方方面面的人物或者是方方面面的事态里面,提炼出来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原则,这种原则是永恒的或者是有普遍性的,但是这种普遍性、永恒性并不是一个僵硬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凝练出来的,是有具体背景的。这种从具体环境、具体背景里凝练出来的原则有一个很重要的平衡。在这个秩序里面,虽然也谈到了很多政治问题,但是在作者看来,政治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宗教问题和道德问题。所以,他在书里通篇很多地方都会谈到神圣性、宗教、敬虔。这和保守主义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有关系的。柯克认为,政治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灵性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也是对灵性共同体的保护。
如果政治共同体出问题,对灵性共同体也会产生很大的妨碍。所以,保守主义本身,至少这一派的保守主义对经济问题,也就是平时大家都爱谈的容易成为社会热点的经济问题,它并不是特别看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你可以说这些人都有一些精神贵族的特色,也确实如此。他们看重道德,看重灵性,看重人的生活经验,甚至人类的文明本身所蕴含的神秘性。

| 1962年的拉塞尔·柯克。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感触较深的八个内容点接下来谈我在翻译的时候或者是阅读的时候,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内容点,总共有八个内容点。第一,西塞罗与自然法。我以前了解过自然法,也了解过西塞罗,但是通过他的论述,我就更清楚明白了美国普通法的发展,包括美国革命的成立,它背后更基础性的原因。之前,我们总是觉得美国革命的原因就是「无代表,不纳税」。这是一个很直接的理由。但是,作者从更宏大、更基本、更深刻的层面来看,它的基础在哪呢?这就是自然法的传统。自然法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什么呢?它就把现实的法律、现实的政治作为与美国人的基督教信仰连接起来了。所以,这里面就打通了它的政治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的关联。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通常只是就政治论政治,就道德论道德,但是它连接了道统和政统之间的关系(按照我们一般中国人的说法)。我们过去了解的知识或者是学到的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并没有强调革命的道德基础,或是革命的超验的基础,或是永恒原则的基础是什么。西塞罗的自然法就把这一点讲得比较清楚。第二,维吉尔与罗马帝国时期的优点。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个很优异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维吉尔本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很出色的诗人。我为什么谈到这两个人呢?如果你们读过这本书,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拉塞尔·柯克对罗马,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都是非常钟情的。作者认为,西方人基本上都是罗马文明的继承人,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结构,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罗马共和国的体制。所以,我选的这八个点,有三个都和罗马有关,我觉得理解罗马是理解美国的重要线索和引子。艾略特是拉塞尔·柯克最为敬佩的当代诗人,他在归结维吉尔诗作的特点的时候,提到了三个优点:劳动、敬虔与命运。这三个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应了当今美国的特点,或者是保守主义所强调的美国社会或美国文明应当具备的三个特点。劳动,所有人都应该劳动。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劳动可以带给人尊严。这一点,我以前是没有想到的。我们以前想,劳动就是谋生的手段,劳动就是养家糊口,劳动有时候让我们可以获得个人满足感,仅此而已。柯克把劳动和个人尊严联系在一起,这就促使我深思,劳动为什么会带给人尊严。因为劳动本身可以创造价值,劳动本身可以让自己自立,劳动可以成为祝福他人的手段,所以他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让自己的自尊得到提升的一个手段。这对我的工作,对我未来的事业,会提供更大的动力。所以,他的论述使我明白,当代美国的保守主义者为什么强调人都要劳动,不要吃救济。以前想问题没想得这么透,没这么深,原来他们之所以强调每个人都要工作,不能搞大政府,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第二个优点就是敬虔。当然,罗马人的敬虔和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宗教敬虔还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宗教敬虔只是谈到灵性上的和信仰上的,它这个敬虔还包括社会责任感、做事的态度,所以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敬虔的概念。事实上,这就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这些西方人里面,他们做事时兢兢业业的态度,他们对他们的信仰认真的态度,还有他们对一切自己要负责任的事上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觉得,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文明的遗产在当代活生生的展现。我周围的人对我了解当今美国社会的状况,确实有非常大的帮助。敬虔不仅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过日子的态度,而且它带有一定的神圣性。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保守主义就把你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和信仰,都和他们对人生神圣的理解联系起来了。这就是保守主义非常深邃的地方。罗马人的第三个优点是命运,这里面好像有一种神圣感。柯克讲到罗马帝国的命运,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罗马治下的和平、罗马公民的自由、以及罗马的宪政体制,也确实如此。罗马人把对秩序和自由的维护当成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或者是对人类命运的担当。他们有对自己命运的非常清醒的自觉意识。所以,结合这些东西来看美国的外交政策,或者是看美国人对很多问题的态度,实际上他们的想法里面有些受到罗马人命运观的很深的影响。这些东西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里面有一种历史的传统和传承。第三,奥古斯丁与上帝,同样和罗马有关系。人们通常把奥古斯丁理解为一位神学家,或者是一位对西方基督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教会式人物。但是,柯克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奥古斯丁和他的神学著作《上帝之城》。
| 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哲学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我看来,奥古斯丁提出了新教比较普遍认可的一个观念:人在尘世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因为人都是有罪的,所以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也都是有罪的。有罪的人建立的共同体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这种不完美中实现相对完美的共同体的治理,就是所有的目标。所以,奥古斯丁的观点确立了西方文明或者是基督教文明对国家的一种根本态度。他们可能认为国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不是他们永远的归宿,或者说这不是他们真正的、最后的依靠。这样,它就对政教分离、对国家的有限性、对宪政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提出了一种终极的理由与判定。按照它的伦理,就不会产生一种对国家的依赖,因为最终崇拜的对象是上帝,而且它总是认识到人类和人类建制的缺点和缺陷。奥古斯丁让我感触很深的另外一点是,他谈到罗马帝国的衰亡的状况,这些东西也是美国人非常关注的,因为有些美国人很多时候自比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现代继承人。奥古斯丁亲身经历过的罗马帝国的衰亡,让很多人对奥古斯丁对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的思考都非常感兴趣。上面谈到的这三个点或三个人物,都是和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有关。这三个人物的思想各有侧重点,也都是了解当今美国很重要的一些参照系。第四,中世纪的遗产。其实,美国继承的中世纪的遗产主要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遗产。这个遗产大概有几个方面:一是宪制,包括大宪章,还有代议制的遗产,就是所谓的议会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法律,尤其是普通法与衡平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也连接了罗马法,也就是自然法,它吸纳了自然法的精髓。这样的法律构成了英国社会自由秩序的基础。普通法与衡平法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有一种经验性的维度,纳入了自然法的维度之后,就变成了一种超越性的或者是宗教背书的维度,这是它的第二个主要遗产。第三个遗产,就是对基督教信仰或者是基督教信徒的人格表率,也就是圣徒们的精神或者道德遗产的继承。在美国社会,现在也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美国很多比较杰出的教会人物,也有很多神学家,他们也有很多热心地护教、传福音……这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另外就是骑士的传统,按照拉塞尔·柯克的说法,骑士实际上是绅士最初的原型,慢慢演化为绅士。柯克在后面的书里提到美国的社会治理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美国有所谓很多的绅士,这些绅士遍布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层级,让美国社会能够井井有条得到治理。这些骑士的特点是有一种公益心,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愿意花时间精力做一些有助于大众的事,美国现在有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自愿把财产都捐出来,帮助鳏寡孤独,帮助一些有病的人,做一些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基础科学和医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骑士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所以,柯克带着一种很有温情的笔调谈论中世纪,这和我以前看到的很多人贬低中世纪的情况是截然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五,理查德·胡克与英格兰的中间道路,主要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中间道路。理查德·胡克这个人,我偶尔看书会看到,但不是很了解,看到这本书以后,对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以及胡克本人在思想史上的影响,我的印象确实就加深了。
| 理查德·胡克(Richard Hooker),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神学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胡克的思想里面体现出谦恭的精神,表现出对传统的认可,对历史延续性的认可,表现出对人类为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而付出的艰巨努力的认可。这种艰巨的努力就包括他们在实证法方面的努力。在胡克看来,《圣经》并没有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规定得很清楚。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需要变化。胡克看重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明经验,这种文明经验有些会以实证法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经验都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轻易被否弃。所以,他就把宗教道德的维度和人类经验的维度结合起来,这样就有了一个平衡。顺便说一句,我觉得保守主义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很注意平衡。我们谈到宪制的时候,分权制衡也就是平衡。柯克谈论胡克思想的时候,谈到他稳健节制的立场。稳健节制的意思就是要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中道,避免采取过于极端的立场,导致社会和人的道德水平出现灾难性的变化。所以,出身国教会的胡克和长老会信徒或者是清教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胡克强调,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传统之中,都要尊重族群的历史经验,而不像长老会信徒或者清教徒那样主张有一种普适的、可向全世界传播的政治模式。这是胡克思想所提供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维度。我们以前谈普适价值,谈普遍适用的原则、规则。胡克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有一些东西很有价值,也应该介绍给其他国家的人。但是,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必须基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胡克思想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美国革命之后,美国的制宪会议认可胡克的稳健节制的原则。美国的宪制所采取的稳健节制的原则和美国革命的激进原则刚好形成了一种平衡。这样,在关键的时候,美国的秩序就能形成一种平衡,不至于失衡,这个秩序最终得以长久维系。这就是保守主义所欣赏的秩序观。保守主义认为,秩序设计中的平衡感非常重要,体制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平衡,有往这方面用力的地方,也有往那边用力的地方,这样就能保持一种中道,这样也就能持久,并保持内在的活力。秩序因其平衡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这本书非常突出的一个主题,包括后面论述的权力与自由的平衡也是这个意思。另外,我再谈一谈胡克领导的圣公会对美国的影响。中国人以前理解美国的政体也好,美国的思想文化也好,都偏重于强调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但是美国圣公会的信徒,或者是美国圣公会的信仰对美国的影响也很大。据统计,美国的总统里面出身圣公会信徒的人是最多的,比如乔治·华盛顿是圣公会信徒,乔治·布什也是圣公会信徒,因为以前在美国圣公会信徒,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上流社会的一些人物。第六,霍布斯和利维坦。很多人认为,霍布斯是现在政治哲学的创立人。我觉得,柯克写到霍布斯这个人的时候,他是一种非常平衡的态度。一方面,他觉得霍布斯提到的理论很难作为现代社会秩序的基础。另外一方面,他又觉得霍布斯虽然观点看似冷酷无情,但是他道出了一种人性或者是社会的现实。柯克没有简单地从道德上批驳霍布斯,而是提出针对霍布斯之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就此展开理论上的探讨。这就让我想起,我们中国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容易全面否定或者是肯定一个人。我觉得,柯克这种思想方法实际上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英国政治哲学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从柯克的观点来讲,霍布斯开创了个人主义,甚至是西方物质主义的潮流。霍布斯启动了这个进程,后面所谓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的出现,都是霍布斯之个人主义顺理成章的成果。霍布斯基本上放弃了基督教所主张的道德共同体或仁爱共同体的价值观,开始推崇个人奋斗、个人物质上的成就。在霍布斯那里,人生目标不再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人格道德的提升,而是物质上的成就。柯克说,霍布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人道情怀的,虽然他提出的理论可能看起来很恐怖、很冷冰冰,但他提出这种理论的目的,并不是让人都变成魔鬼,而是让这个真实的问题以一种冷酷无情的方式展示出来。提出真问题本身就体现了霍布斯的人道情怀。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柯克具有深邃博大的胸怀,愿意从同情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思想和主张。这种胸怀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霍布斯所提出的人性现实的问题,柯克在书中以保守主义的立场做出了回应。这是非常好的论辩的思路。
| 《利维坦》插画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第七,洛克与社会契约论,与人的理解力。洛克与前面提到的霍布斯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针对英国当时的社会处境和历史潮流做出反思。这两个思想家,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或者是说影响最大的人中的两个。
| 约翰·洛克(John Locke),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霍布斯和洛克不同的地方在哪呢?洛克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他的社会契约论所设想的自然状态不同于霍布斯理论中的自然状态,因为前者是以自由的个体为前提的,它和霍布斯设想中的野蛮个体人有很大的不同。联系在哪呢?实际上,洛克进一步强化了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柯克对洛克与霍布斯思想之连续性的讨论,是过去我没有想到的、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洞见。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后来成为自由革命理论的基础。洛克阐述了革命的权利,并且把革命的权利和自然法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洛克不仅论证了英国光荣革命的合法性,也论证了普遍意义上的自由革命的合法性。洛克的个人主义和革命权利主张后来被美国社会普遍接受,成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不过,柯克指出,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缺乏神圣性、连续性和温情,其社会动机是效用。他的个人主义是对基督教灵魂共同体的一种否定,所以它既没有神圣性,也没有连续性,当然也就没有温情。在柯克这样的保守主义者看来,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容易导致一种冷冰冰的个人原子化的个人主义。这是保守主义批评洛克自由主义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保守主义者批评现代的美国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忘了对邻人的爱,对共同体的责任。简言之,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遗产给美国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当代美国保守主义的复兴在相当程度上是对此的矫正。最后谈一下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洛克在此书中阐发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卢梭的先声,也是后来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泛滥的先声。它把人类知识的源头,从上帝的启示转移到人类五官的感受。这样一来,知识就是人类感官分析、提炼、比较、综合的成果,与上帝的启示没有直接关系了。不用说,它客观上让人的理性变得独立起来,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就造成了理性主义的泛滥,把理性视作全社会和整个历史进程的主导性力量。保守主义强调,要兼顾宗教性启示,强调超越性的道德,强调神圣性,他们不太认可理性主义者过于高举理性的思想。
| 《人类理解论》扉页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第八,布朗森与公正社会。在19世纪之前,美国好像只有两本政治哲学书,一本就是《联邦党人文集》,还有一本就是亚当斯写的。这两本书都是对具体形势的分析和具体形势的研判,而真正具有超越性、普遍性,具有真正的广博的宗教道德根基的论证还没有出现。在柯克看来,布朗森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他认为宗教权威是公正的基础。正义本身不能仅靠社会民主平等、人的自我安排或者是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追求来达成。因为社会民主要求的平等以及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诉求都否定了神圣秩序,如果没有神圣秩序,就不可能有公正,也不可能有正义。所以说,要长久地维持正义,必须寻求宗教性背书。
| 奥列斯·布朗森(Amos Bronson),美国新英格兰知识分子、活动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布朗森所批评的思潮,在当今美国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声势。于是,诸如柯克之类的思想家就反过来论证不要过分追求平等,而是要承认和容忍一定的差异。同时,他们也强调宗教道德的作用,而反对过分的物质主义诉求。这与布朗森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布朗森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并非必要的恶。这种观念与保守主义的秩序观有很大的关系。保守主义者并不像自由至上主义者那样,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政府也可以成为上帝护理的一个管道,或者上帝维护人间秩序的一个管道。因为在很多时候,只有政府的强制力才能抑制住人性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并尽力减少由此造成的伤害。布朗森提出了「上帝之下的民主」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共和制的原则。一些持保守主义立场的人是反对民主制的,他们具有精英色彩甚至贵族意识,比较强调道德精英和社会精英的角色和作用,希望由一小撮具有道德感、责任感、实际能力的人来发挥领导作用,对一人一票的民主制是比较排斥的,至少是比较警惕的。布朗森指出,民主制也是可行的,但是这种民主应该是「上帝之下的民主」。
最后,布朗森提到美国的天命。在19世纪中叶,那时候的美国还没有现在的这种地位。布朗森提出美国的天命,就是协调自由与权威,这是保守主义的主题,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今天就简单介绍到这儿,非常感谢大家抽时间来听我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0 12:31 , Processed in 0.0312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