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8|回复: 0

十年精读哈钦斯主编的《西方伟大著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3 1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作者: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Arthur-沈健明 |2021-3-15 15:54 |



社会人似乎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至少越来越喜欢谈读书。

知识经济腾飞,贩卖焦虑的各路书商,知识经济创造者一路鼓吹“读书治百病”的观念,至少在我看来,读书似乎有这么一种作用。

于是,市面上就兴起了各种拆书,节选书籍内容,并搭配音频解读的产品。这个商业模式非常成功,也让人赚了不少钱。但是,每年涌现这么多的新书,好书,如何才读得完呢?

望书兴叹,也许是读书人最大的欣喜和无奈。欣喜的是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等待你去发掘探索,无奈的是人生有涯,虽然心想不知老之将至,但是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如何才能在无限的书记中探寻真理?

哪些书才是最值得读的呢?有值得熟读的书吗?如果有,应该如何选书,如何阅读才能得其法呢?关于如何阅读的问题,已经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得到完美的解答,这本书的余姚脉络有兴趣可以参阅我的一篇读书笔记。

其实这种努力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人做过了。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美国颇有声望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哈钦斯(Robert Mayard Hutchins)倾注一生心血来编选了一套名留青史的丛书——《西方世界伟大著作》(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这是一套卷帙多达五十四卷的大型丛书。它汇编了上下两千多年(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从荷马到弗洛伊德共74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443部代表作的全文。一九五二年,该丛书由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一九八〇年第二十三次印行。



一、成书原因

上世纪40年代,政治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争霸刚刚揭幕的时代。社会百废待兴,工业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就在这个杀机重重的社会,得益于科技与通信的便利,人类似乎比以往更加接近,但与此同时人类对武力的崇拜无以复加,只要愿意,人类可以轻易毁灭整个地球。

正是这个矛盾重重,和平与战争边沿的世界,急需一种唤起人类共识的观念。而这些观念,没有必要从历史中寻求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了。就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哈钦斯启动了这套丛书的编撰。概括起来,哈钦斯主张的“通才教育”的原因如下,现在读来也不乏许多真知灼见,振聋发聩的观点(特别是第25条):

1. 生而为人,要知传统(tradition),要读经典(great books)。

2. 西方的人文传统是对话(Conversation),而恢复这一传统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最伟大思想家的作品。

3. 读传统经典的目的不是复古,而是从经典作品中寻找共同点,濡养智慧,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鉴古通今的作用。

4. 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源于成人教育中缺乏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与认知。

5. 阅读经典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读者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索。

6. 阅读经典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好书”的标准。

7. 民主的最大敌人是无知、缺乏独立思考。读经典好书能助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应对舆论洗脑宣传。

8. 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一览历史、政治、道德、经济等的领域的全貌,形成有效判断。

9. 经典名著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工具。

10. 通过名著阅读形成的通才教育尤为重要。

11. 人越早阅读经典名著越好。

12. 通才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阅读、写作、说话、聆听、理解及思考。从而学会记录、衡量、控制物质、数量、运动的规律,从而进行预测、生产、交换。

13. 通才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不可回避的。人生存的目的不仅要成为一个人,而且要避免成为一个无知、发育不全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己最高标准的人。

14. 民众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及政治活动使得教育平民化,但是阅读经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15.阅读经典并不容易,读懂更加困难。

16 人们对经典传统存在误解:1.认为经典已经过时 2,认为经典远离生活及当今问题 3.认为产生属于蒙昧时代、非科学时代的作品一律都是不科学的作品,没有阅读的价值 4.认为经典作品时代局限太大,没有参考意义

17.通才教育遇到的思想矛盾:1)处于生存、发展阶段的国家无法维持大量的高等教育 2)在生产线上挣扎的人首要任务是挣钱,而不是读书。但是亚当斯密指出:未能适当运用自身禀赋的人比懦夫更加可鄙。通才教育是磨平工业化与民主社会鸿沟的桥梁,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必由之路。

18.通才教育缺位的两大原因:一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腐化,抱残守缺(坚守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阵地),使得经典作品成为少数人的学习工具。而是外部困扰。人们普遍认为,诞生于非现代、非科学时代的作品是“不科学的”,是因此没有学习研究的价值。但是人们无视科学诞生于哲学的事实,通过实证主义的标准来矮化哲学和人文学科的价值。

19.人类的未来有赖于全球社群的和谐共融。科学技术及沟通方式的进步并没有带来团结的局面,反而令人类更加分裂。因此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让人们在成为通才、专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阅读经典作品,让人们回归共通的思想根基,从而促进人类合作融通。

21.实证主义不是衡量人文学科的唯一标准。人不应只依靠数学与逻辑追求真理。阅读经典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追求真理,探寻事物本质、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演变历程。科学是“伟大对话”的一部分,科学起源于哲学,但不能反噬哲学,否则科学会变成无源之水。

22. 教育者的义务是让学生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有职业方向的人。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必须阅读大量经典,培养对真正好的“标准”与“品味”。经典著作,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师。教育者必须真正了解教育的内容,然后再通过有趣的方法去教授。过分强调学生个性展现,不要求共性培养的老师都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经典著作应该成为教育的核心素材。

23.人应该保持心智的持续成长。人是一种动物,但不能只是动物。人必须运用思维,培养期禀赋达到人类能够达到的至善尽美。人接受教育,不应局限在解决当务之急,更要着眼于人类终极福祉、生活终极价值观的共同追求上。

24.人类的未来:如果人类想要继续繁衍发展,就要学会如何融通共处。让人多探讨事务而不是相互残杀。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成人教育的转变。从这点而言,阅读经典,有助预防战争。在人类普遍拥有大杀器的时代,饿哦们只能寄望对手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疯狂和愚钝。

25.美国是一个国力强大、经验短浅,教育不足的国家,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瞎说什么大实话!)连自己捍卫的价值观都无法理解,所谓捍卫价值观的军事行动怎能站得住脚呢?时间太短,教育太长。我们要马上开始通才教育。美国不断重复“美国必须强大”的政治口号,缺时常忘记“强大”的意义是什么。强大的要素在于经过充分培训的智力,爱国,理解国家的价值观,将对这种价值观的追求贯彻到每一名公民的思想和生活之中。如果连自身传统的价值观都不清楚,何谈强大?

25.学习应成为人类最高的共同利益,应成为一项权利以及一项终身追求的事业。要建造一个法治、公平的社会,我们必须恢复对传统人文教育、通才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法治社会,最终必须是对持续学习及世界大团结的政治表达。

二、《西方伟大著作》的选材标准

《西方伟大著作》的选材标准有两条:

一是能够体现西方文化传统,二是能够用以进行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

选材范围,上起古希腊荷马《奥德赛》,下至十九世界末的威廉·詹姆斯,时间横跨3000年。从时间方面说,为何以十九世纪为下限?并不是他们认为到了二十世纪,伟大的会话就停止了,就没有伟大的著作发表了,而是觉得,现代作家、作品,时间上离我们很近,任何人都还很难有足够的客观鉴赏力,不能恰如其分地判断其优劣。

从地域方面说,不限于英美,也包括欧洲其它国家,俄国也在内(卷五十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卷五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和当今国际政治上把苏联、东欧国家看作“东方”是不同的。

题材方面,这套丛书不是文学选集,更不是只限于英美文学,文、史、哲、经、政、法各方面的名著都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也包括在内(第五十卷),而且还有数学、自然科学方面二十四位学者的代表作。哈氏坚持“不读自然科学名著不能算受了良好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奥秘具有很深刻的洞察力,这是很有认识意义和思想意义的。在今天高度科技化的社会里,公民们越早了解数理基本原理越好。

入选的作家,也并不是其所有的著作都加选录,但所选的代表作都是全文刊载,而不是摘录(有三人例外)。除在每一作者的著作前有一个“生平简介”外,编者也不写什么引言、评介、注释之类的材料。他们坚持的原则是让作者自己说话,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三、如何用好这部《西方伟大著作》?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思想文库,人类智慧的一座金矿。怎样让这座金矿为己所用呢?

这套书共分为54卷(第一版),第二版编者增加了6部著作,共60卷。我的分析主要针对第一版的54卷著作。

如何才能读懂这么一套大部头呢?关键在于前三卷:

第一卷的内容有两项,全为哈钦斯所写。一是相当长的序言,谈该丛书的历史和目的。一是本身可以独立成书的长篇论述,以《伟大的会话》(Great Conversation)作为书名,共分十章,反复阐明必须通过阅读伟大著作进行良好教育的道理。

哈钦斯把西方世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传统的实质,看作一场持续不断、迄今仍在进行下去的伟大的会话。主要观点已经在第一点概括。而作为读者,了解到编者的良苦用心之后,最好的回报,就是用好这一笔财富。而这笔财富的钥匙就是的第一卷的目录以及10年读书计划。

1) 全书目录

这套丛书的目录如下:其中10年读书计划最具有操作性。他将这443部作品分解为10年去拆解,每年平均阅读18位作者,平均一个月读1.5本。现在截图如下:































以上截图选自华夏出版社《西方大观念》卷二,特此鸣谢!

2)十年读书计划

莫提默·阿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说过一段颇为切合实际的话:

这里列举的书单,都是值得你花时间一读的书。这个书单很长,看起来可能有点难以消受。最聪明的独法师从你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你阅读的目标是要读得好,而不是要读得广。如果一年当中堵不了几本书,其实不必觉得失望。书单上的书并不是要你在特定时间里赌玩的。相反,这是一个你可以从容接受的邀请,只要你觉得很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无论如何,在你列出自己的书单之前,先看一份被一只公认为好书的书单,是很聪明的做法。
在第一卷《伟大的对话之中》,编者提出了一个“十年读书计划”。这个计划里面提出一下几个读书要领,供读者参考:

1)可以从头读起

2)从感兴趣的书籍读起

3)从特定领域的书籍读起(哲学、历史、诗歌、科学)

所有的书籍从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关联的,要么存在时间上的关联,要么存在逻辑因果上的关联,因此,从哪里开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开始阅读本身。

经过教学实践验证,编委会发现按照作品的时间先后顺序或者作品难度的顺序阅读,最为有效。

但是就阅读效果而言,不设定时间限制,那就意味着可能永远都读不完。与其这样,索性提出了一个10年连续读书的计划。每年选取18本(部)作品,构成一整年的书单。每部作品来自于某特定作者,某章节的著作。每一年的书单里面,都选取了不同题材的作品,有哲学、诗歌、历史、科学等领域。作品难度递增,每一年的书单主题各有侧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读者能够坚持这一个十年读书计划,就能对西方违法著作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经过十年的洗礼,一个读者应该能够构建起自己的一套人之架构及持续学习的体系。

平均下来,一个月读1.5部作品,持之以恒必有收获。多么宏伟的一个读书计划!现截取原著如下: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3)大典索引-书海明灯

如果没有目标,哪个方向都是逆风。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来说,最怕读着读着就迷失了方向。因此,《西方伟大著作》的编委会很贴心地编辑了两卷索引类的大部头,即丛书第二、三卷《论题集》(Syntopicon)。中文版已出版,名为《西方大观念》(华夏出版社)。可惜中文版的《西方大观念》市面上已经断货了,只剩下比较昂贵的二手书。希望出版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出第二版。

据记载,和哈氏志同道合、长期合作共事的副主编艾德勒(M.J.Adler)用了七年时间,组织了数十名编辑人员,为本丛书编写了本身可以成为一部著作的综合索引(Syntopicon),详细列出全书四百四十三部著作分别在哪一章节谈到某一专题,并注明页码。读者对自己感兴趣、想钻研的专题,有此索引,按图索骥,很容易在这套丛书的全部名著中找到所有有关的材料。据说本来预算100万的编撰工作,因为论题编辑的过程中,主题实在太过错综复杂,从几名编辑人员增加到30名编辑,预算最后增加到250万美元,在当时确实是一笔巨款。可见,编委会对这部从属倾注了多少心血。

有了书和索引,读书就有路线图了。













《西方伟大著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丛书,正如哈钦斯所处的,不了解自己国家传统与经典的人,无法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希望我们国家也能出版一套高质量的《中华伟大著作》,然更多的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追求至善的人。

参考资料:

“伟大的会话”钦斯和他主编的《西方世界伟大著作》——《读书》杂志1985年第10期

《西方大观念》华夏出版社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1,2,3






特别声明:本文由猜友Arthur-沈健明整理(或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自两小无猜网,否则一律禁止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21 16:54 , Processed in 0.0359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