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德意志神学》(Theologia Deutsch)或《日耳曼神学》(Theologia Germanica),亦称《法兰克福人》(Der Franckforter),是一部产生于十四世纪的匿名神学著作,全书以中古德语撰写,其作者推为条顿骑士团法兰克福萨克森豪森辖区的一位教士。本书思想带有鲜明的密契主义品性,显然受到以埃克哈特大师及其弟子佐伊泽(Seuse)与陶勒(Tauler)为代表的德国密契传统之深刻影响。由于其对人神无间的突出强调,本书于近代早期一度被视作具有泛神论倾向的准异端文献,并于1612年被教廷列入禁书目录。受本书之影响明确可考的思想家,包括马丁·路德、被黑格尔誉为“首位德国哲学家”与辩证法先驱的“条顿哲人”雅各·波墨、诸浪漫派哲人与叔本华等。
马丁·路德是本书功不可没的最早发现者与编者,他于1516年与1518年曾先后两次将本书于维滕贝格出版,并于前后两版各附有一篇序言。其中,第一版并非全本,而只包含有完全版的第七至二十八章,路德在将其付梓时保留了发现时的原标题:“一部精神上高贵的小书”(Eyn geystlich edles Buchleynn),而两年后问世的全本始以广为人知的“一部德意志神学”(Eyn deutsch Theologia)为题。合理的推测是,路德并非于1516年发现了全本而仅择取其一部分进行出版,而是所发现者本身即非全本,因为前后两版使用了不同的正字法。据本书批判本编者辛顿(Wolfgang von Hinten)的考证,路德在编辑过程中未尝对原书的文意进行修改,其有所调整润饰者大抵限于语言风格的方面——这兴许同两篇序言中对本书思理深邃然文辞直朴一事的反复申说相应;此外,第二版中可能还偶有据第一版以补其阙文,或是使用第一版中的异文等情况。义理方面,路德于第一版序言中推断本书的思想来源于埃克哈特大师的弟子陶勒一脉,但并未对此加以详细论证;于第二版序言中,路德则进一步将本书誉为除《圣经》与圣奥古斯丁外对基督信仰阐扬最力的著作,并抓住本书以德语写就这一特点,尽可能突出强调其德意志民族性,透露出使德语神学写作于希伯来语、希腊语与拉丁语传统外自立门户的意图:“我对神满怀感念,祂许我由德意志的唇吻听闻并觅得祂,而我,连同他们一起,在落入拉丁、希腊并希伯来的唇吻时还从未将祂找见”。最后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当路德怀着几乎不加掩饰的愤懑谈及正统神学家对改革宗理论家们“求新尚奇”倾向的蔑视与批驳时,他编辑出版本书的现实目的也就愈发昭然于天下——于更古早的宗教传统中为方兴未艾的新教思想寻找某种精神上的呼应乃至于合法性的佐证:“谁愿读这书,那便读罢,随后来评评我们这里的神学是求新尚奇抑或合于古道”。当然,至于这种亲缘性的判定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属实,我们不可能轻信路德的一家之言;但路德派思想企图在主张灰心灭智以实现与神合真的密契哲学传统那里寻求帮助,这无疑并不令人意外,甚至可说是颇具机巧的选择:无论如何,二者在轻思辨建构而重个人之主观体认的倾向上确有相类之处。
《德意志神学》 马丁·路德序两篇
[1516年版] 首先,这部小书劝诫所有想要披阅并理解它的人,尤其是那些拥有清明之理智与周全之知性者,切忌甫一着手便遽下断语,因其许多言句似乎见功甚寡,或是以庸士俗师的方法来进行言说的。它并不如水面浮沤般漂浮于上,而是为一位货真价实的以色列子民由约但河底沙汰而出[1]。至于此人之名号,惟有神并为神所告知者方才晓得,这是由于此书发现之时既无署名,亦无题目的缘故;不过若要作一推定,可说材料大抵近乎得了光照的道明会陶勒博士一路。尽管如此,我们在此却拥有《圣经》中真实而根本的义理:人须得在称其为愚妄与自甘愚妄之间作一抉择,如使徒保罗所言(格前1:23)[2]:我们所宣讲的基督于外邦人是愚妄,于蒙召者则是神的智慧。马丁·路德博士
[1518年版] 人们读到,圣保罗本人固然卑弱可鄙,其所作的书信却勇猛有力[3],且他还自夸道,自己讲话不用藻丽而婉转的语词,却富有智慧与一切技艺之宝藏[4]。人若谛观神的奇迹,便会发现,祂从不为自己的言辞拣选矜慢又虚浮的讲道者,而是如经上所写(咏8:3):由木讷之人与稚子口中,祢取得至美的赞颂[5],又如(智10:21):神之智慧令木讷之人舌粲莲花[6]。 祂复又降罚于那顾盼自雄之人,他们因这位单纯者而心怀不忿。咏14:7:你们曾蔑视那良好的忠告与教诲,因它们是由贫困丑怪之人给出的[7]。故此我说:我要提醒这部小书的读者,若为本书蹩脚的德语或未经雕饰的文辞而恼火,那于他是不为无害的,因为相较于其在文辞与属人智慧方面的贫乏直朴而言,这部小书在属神之智慧与技艺的方面却还要更为丰实与精妙。虽有自诩经中所称“愚妄之人”的嫌疑,我却要说:除《圣经》与圣奥古斯丁外,我尚从未遇见过哪一本书,能令我由其中学到并欲学到更多关乎神、基督、人并一切万有之事的。我还首先发现,好些饱学宿儒对我们维滕贝格神学家[8]们多有贬损,说我们一味求新尚奇,就仿佛过往时候与其他地方从未有人与我们同声相应那般。是的,当然曾有过这样的人,但为我们的罪所引燃的神之怒火,却不许我们于这些人有所见闻——我们不配。因为显而易见,诸所大学中已有多时未再处理这样的事情,以致神的圣言不惟被塞进课桌底下,且于彼处蒙尘受蠹,几近朽烂。 谁愿读这书,那便读罢,随后来评评我们这里的神学是求新尚奇抑或合于古道:这本书可谈不上多么新奇。然他们兴许要似先前一般断言,我们乃是德意志的神学家;果如是,我们则欣然接受。我对神满怀感念,祂许我由德意志的唇吻听闻并觅得祂,而我,连同他们一起,在落入拉丁、希腊并希伯来的唇吻时还从未将祂找见。神若保佑此书益流播于天下,我们便将发现,德意志神学家们无疑是首屈一指的神学家。阿门。马丁·路德博士
[1]路德此处所用为《旧约·若苏厄书》之典。在若苏厄受主命而领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时,曾发生河水断流的神迹;天主另吩咐若苏厄遴选出十二名以色列子民,于约但河底各取一块石头,以为永恒之纪念。参较苏4:1—9。[2]参较格前1:22—25:“的确,犹太人要求的是神迹,希腊人寻求的是智慧,而我们所宣讲的,却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这为犹太人固然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但为那些蒙召的,不拘是犹太人或希腊人,基督却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因为天主的愚妄总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总比人坚强。”[3]参较格后10:10:“他的书信的确严厉而又强硬,但他本人在时却软弱无能,言语又空洞可轻”。[4]参较哥2:3:“因为在祂内蕴藏着智慧和知识的一切宝藏”。[5]思高本原文作:“由赤子乳儿的口中,祢取得完美的赞颂”。[6]思高本原文作:“智慧开了哑巴的口,使婴儿的舌伶俐善言。”[7]参较思高本咏14:6:“你们尽可鄙视贫苦者的主张,但上主却要自作他们的保障。”[8]作为当时欧洲的改革宗思想重镇,维滕贝格(Wittenberg)曾为路德、梅兰希通等宗教改革家的主要活动地,故有此称;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即于此地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