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7|回复: 0

《基督徒生活手册》加尔文(John Calvi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0 05: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督徒生活手册》

加尔文(John Calvin)







    《基督徒生活手册》(The Golden Book let of the True Christian Walk)首先于一五五O年用拉丁文与法文出版,名为“DeVita Hominis Christiani",即《论基督徒的生活》。曾载与《基督教要义》卷三第六——第十章中,后来又译成英文(一五九四)与德文(一八五七),所用的是同一名称。一八五八年用荷兰文出版。《基督徒生活手册》这本小书曾经用荷兰文出版了四次,最后一次出版是在一九三八年。现在的美国版是从加尔文澈底改订本所翻译的,它是根据法文与拉丁文所改订的,原题称为《基督徒生活的黄金手册》。


  这本《手册》是用比加尔文所著《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的其他任何部分更为简易的体裁而写。由于本书属灵的实际性格,给予荷兰民众一个最深而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在基督教文艺复兴时代(一三五O至一五OO)产生了肯培多马(Thomasakempis)和约翰.范雷斯布鲁克(Johnvan uysbroec)这样的名作家。此外本书也对圣游者(Pilgrims)、清教徒以及感觉基督教需要信行一致的诸团体的影响颇巨。加尔文一生运用头脑、心思与双手,因为他是详细发挥有关基督的三个职分,即君王、祭司、先知三者的第一人,他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也是一个神秘的、注重实践的人。许多学者、宗教领袖以及政治家对他的基本原则都感到满意。另一方面来说,在全世界的灵修书籍中,没有一本能像《黄金手册》这样的深奥同时又如此的普遍。论到它的体裁、精神与栩栩如生的文字,可以与像奥古斯丁的《悔忏录》(Confessions),肯培多马的《效法基督》(Imitation of Christ)与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伟大的古典文献相媲美,所不同的乃是本书的简短、清晰、内容纯正、语气更为活泼而且是针针见血,字字珠玑。因此这本手册当受一切属灵基督徒的欢迎,尤其是为那些想要把宗教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的人所欢迎。

  此新翻译虽属现代,但是都尽可能的接近原文。为了读者方便起见,编者根据本书内容附加了一些章题;此外在每一段上又附加了小标题,把每一段又分成较短的句子,每段之末附加些引证的经文。

  在此顺便提及加尔文简短的自传。加尔文约翰于一五O九年生于法国北部的挪扬城(Noyon),于一五六四年卒于瑞士的日内瓦。加氏曾于本国各大学院研究文学、哲学、法律与神学。当宗教迫害来临时他逃到瑞士的巴色城(Basel),在此他年仅二十六岁,写了《基督教要义》第一版,后去北部意大利往访佛拉拉公爵夫人,也就是法王之妹,因过去她曾掩护了许多改教的避难者。在他由意大利返回巴色的途中,经过日内瓦,为他的朋友法勒尔(Farel)所挽留,为要改革日内瓦市政。加尔文于此建立了一个新教会,就是改革宗教会,或说是长老会,又建立起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一所有名的大学。他又担任该大学的神学教授。

  在加尔文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用拉丁文,有些用法文,一共写了书籍五十八卷。他的著述不仅限于神学性质,也有许多关于伦理的与哲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奠定了新思想系统的基础。他所写的《基督教要义》,有二百年之久曾为系统神学、伦理学与哲学的教科书。不但在西欧各国家,就是在匈牙利、乌克兰以及波兰都可以找到数以千计的热心随从者。他最大的影响力是在瑞士、莱茵河流域、荷兰、英格兰、苏格兰以及北美洲。加尔文所写的《圣经注释》非常有名,现今在美国又重新翻印。他的《基督教要义》被许多大学以及神学院采用为教科书。那些不完全同意他基本观念的人,也在热心地研究他的思想。加尔文是一位性情温柔,身材高大的人。他如今成为欧美正统派抗罗宗的领导人物。






加尔文的祈祷


  全能的父神,因为我们在世上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所以恳求祢赐给我们圣灵的能力,以致我们能勇敢地经过水火般的磨炼,置身于祢的律例之下,有祢的帮助以完全的信靠心,毫无恐惧地面向死亡。

  也恳求祢叫我们能忍受人类各种的仇恨与敌意,直等到我们得到最终的胜利,以致我们最终可以进入安息,就是祢的独生子用祢的宝血为我们所获得的安息。阿门!






第一章 谦卑顺服,真正效法基督



   一、圣经是生活的准则。

  新生命的目标,就是神的儿女在他们的行为上表现和谐与一致。什么和谐?神的公义之歌。什么一致?神的公义与我们的顺服之间的一致。
  唯独在神律法的优美中行事为人,才显出我们是神的儿女。

  在上帝的律法中包括新生命的活力,借此我们可以完全恢复上帝在我们里面的形象;但因为在本性上我们是迟钝的,所以我们需要借着一项指导原则来刺激我们、帮助我们。

  从心里真正悔改的人不一定不走错路,有时会感到迷惑,因此要考查圣经,找出一个基本原则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圣经中有许多劝勉,讨论基督徒生活,若要讨论基督徒生活的各部分,可能写成一部专书。
  古教父论到有关道德的问题,曾著作浩瀚,但并非喋喋不休;既便学术性的论文亦不能穷尽一项道德的底蕴。

  然而,真正的敬虔不一定在乎诵读教父等人的优美著作,所需要的只是为了解圣经的基本原则即可。

  加尔文在此插入:“我不适宜写长篇大论的文章,因为我爱简洁。或许我将来也要试一试;否则的话,我还是让贤,叫别人去作。”

  无人能下结论说,一项论基督徒行为的简述,会使别人的长篇大论变为多余,或说那种学术研究无价值。

  可是,哲学家惯于说到一般性的原则,但圣经有它自己的体系。

  哲学家是有野心的人,因此他们志在立论精辟,解释详明,表现他们的聪慧,得心应手;而圣经却有优美的言简意赅,其确实性非哲学家所能及。

  哲学家往往矫揉造作,但圣经却有不同的方法(直接与坦告),是不可忽视的(明显加尔文在此系指林前一、二、三章)。


   二、圣洁是主要原则。

  指导基督徒生活的圣经方案有二点:第一是我们要在神的律法中受教,要爱好公义,因为我们的本性是不肯这样作的;第二是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规范,免得我们在天路上犹豫不决。

  在许多精彩绝伦的圣经教训当中,还有什么根本原则比“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更好的呢?

  当我们分散如同失群的羊,失丧在这世界的迷宫中时,基督把我们聚集起来,使我们重新回到祂那里。

  当我们听到与基督奥秘联合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圣洁是联合的渠道。

  圣洁不是借以与神有交通的功德,乃是基督的恩赐,使我们靠近祂、跟随祂。

  神与罪恶和污秽毫无瓜葛,这乃是祂的荣耀;如果我们希望得蒙上帝的选召,我们必须将此事存记在心。

  假如我们一生都愿陷于污泥中,那么,我们从世界的罪孽与污秽中被拯救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假如我们愿作上帝的儿女,就必须听祂的劝导住在圣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圣地,因此它不容污秽的居民亵渎。上帝的圣所必须保持洁净。利十九2;彼前一16;赛三十五10;诗十五1-2,二十四3-4。


   三、效仿圣洁即完全顺服基督。

  圣经不但指示我们圣洁的原则,也指示我们基督乃引我们到圣洁之路。

  因为父神已在基督里叫我们与祂和好,所以祂吩咐我们要效法基督,以祂为我们的榜样。

  让那些以为哲学家才有公正的和系统的道德哲学的人,指示我们一个比顺服基督,跟从基督更美好更完整的方法罢!

  哲学家所谓最高尚的美德,不外是要我们去过一个自然的生活,但圣经却指出完全的基督为我们的榜样。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表现基督的品格,因此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教训呢?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需要吗?

  上帝已经给了我们做祂儿女的名分,所根据的条件就是我们要仿效基督,祂是我们作神儿女的中保。

  我们若不热烈地以祈祷的心寻求基督的义,那么我们不但是毫无信心,背叛造我们的主宰,也是弃绝了祂,不认祂为我们的救主。

  圣经不但劝告我们,又把一切数不尽的祝福、应许,以及包罗万象的救恩赐给我们。

  上帝既然是我们的父,若我们不谨守儿女的本分,便是忘恩负义。

  基督既然以祂的宝血洗净我们,并用洗礼使我们洁净,我们决不可玷污自己。

  基督既然使我们与祂连结,成为祂的肢体,我们就不可有任何的瑕疵,以致使祂蒙羞辱。

  我们元首基督既然上升于天,我们就当抛弃属世的情欲,专心地仰望祂。

  圣灵既然把我们献给上帝作为祂的圣殿,我们就该尽力彰显上帝的荣耀,不可亵渎祂的圣所。

  我们的身体与灵魂,既然都要承受一个不朽坏和永不衰残的冠冕,我们就当尽力保持它们清洁,毫无玷污,直等到主的降临。

  这是生活规范最好的根基,这不是在哲学家当中所能找着的,哲学家所推崇的道德,从未超越人类自然的尊严。(圣经把我们引至唯一无罪的救主耶稣基督面前,罗六4以下,八29)。


   四、外面的基督教是不够的。

  在这里我们要问那些徒具教友之名,却仍愿意称自己为基督徒的人,他们如何荣耀主的圣名呢?

  除了那些凭福音的道理真正了解祂的人以外,没有人曾与基督有交通。

  凡未抛弃那为私欲迷惑所败坏的旧人,而披戴基督的人,使徒不承认他们是真认识基督。

  不论他们怎样花言巧语谈论福音,他们对基督的表面的认识,都是虚伪有害的。

  因为福音的道理不是属于口头的,乃是属于生命的。福音的真理不是仅凭理性和记忆就能了解的。生命的道理,一经进入人心,就占据了心灵,铭刻在内心的深处。

  所以挂名的基督徒应该停止以无为有的说法,停止夸口污辱上帝,让他们表示他们不配称为他们的主基督的门徒。

  我们把那包含我们信仰的知识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是我们得救的开端。

  如果信仰不能改变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澈底信仰化,并把我们改造为新人,信仰就与我们无益。

  哲学家把那些承认生活上的原则,而实际上却只崇尚空谈的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并谴责他们是不正当的。

  基督徒更有充分的理由,去察验那些在嘴皮子上讲福音,而在内心却毫无福音的人。

  若与真信徒的信念、爱心与无限的能力相比拟,哲学家的劝告是冷酷而无生气的(弗四20以下)。


   五、属灵的进步是必须的。

  我们不应该坚持其他基督徒的生活非得完全符合福音不可,虽然我们自己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在未确定某人是不是基督徒以前,就要求他达到福音的完全,是不公允的。

  假如我们设立一个绝对的标准,就不可能有教会了,因为就是我们的圣人也离理想太远,就是那些稍有进步的人,也在被摒弃之列。

  完全应是我们所希望的最终标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你不能和上帝讨价还价:履行祂指派给你的一部分职责,又随意忽略另一部分。

  因为祂首先吩咐我们在敬拜上要专心诚意,不可有丝毫虚伪、假冒。

  心怀二意是与属灵生命发生冲突的,这属灵生命暗示在追求圣洁与公义上向神诚实无伪。

  可是在今世肉体的囚房里,没有一个人有充分的力量,能够适度的儆醒,勇往直前,反而大多数的人(基督徒)迫于无能,踌躇犹豫,甚至匍匐在地,前进有限。

  所以让我们各人按自己绵薄的能力,继续已开始的旅程。

  没有一个人该因为不能进步而感忧郁,不拘他的进步是如何的小,他总是进步了。

  我们要全力以赴,在主的道上不断地努力向前;不要因成就微小而失望。

  虽然有时我们赶不上,但只要我们这一天超过前一天,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属灵进步的唯一条件,就是保持诚实与谦卑。

  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向着标竿直跑。不要骄傲自负,不放纵情欲。

  要朝着高度的圣洁迈进,最终达到至善完全的地步,这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但只有当我们脱离属地的弱点时,我们方能与神有完满的交通。





第二章 否认自己



   一、我们不属自己乃属主。

  虽然神的律法含有对我们生活的规范极适切与相当的计划,可是天国的大师仍愿以更超凡的主要原则来引导人。

  信徒的本分,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罗十二1);这是惟一真实的敬拜。

  圣洁的原则把我们引至一项劝勉:“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旨意。”

  把我们自己奉献给神,是一个重大的原因,使我们今后所说的、所想的,或所行的一切,都是以荣耀上帝为目的。

  圣洁的,不能用为不圣洁的,若是,必损伤他的尊严。

  如果我们不是属自己的,乃是属主的,那么,我们所要避免的错误,和我们的一切活动的目标,都是很明显的。

  我们既然不属于自己,那么我们的理性和意志,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绝不能居领导的地位。

  我们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不要寻求肉体的私欲。

  我们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我们要尽力忘记自己,尽量放弃自己的利益。

  我们乃是属神的,所以我们当为他活着,为他而死。

  我们是属神的,所以我们要让神的智慧和旨意管理我们的行为。

  我们是属神的,所以我们的全部生活都要以他为合法的目标。

  一个人已经知道他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理性的控制,只把自己的心意献给神,这种人是何等的长进啊!

  领人趋于毁灭的最有效的毒素,就是夸耀自己,夸耀自己的智慧与意志力;唯一安全的作法,就是服从上帝的引导。

  我们首先要抛弃自己,我们要在服事神上全力以赴。

  服事主,并不是指盲目的顺从,乃是甘心愿意摒弃心中的私欲,完全降服于圣灵的引导。

  圣灵改变我们的生活(保罗称之为心意更新),这乃是生命的真正开始,是异教哲学家所不能了解的。

  因为不信的哲学家把理性当作人生唯一的向导,是智慧与行为的唯一准绳;但基督教哲学要求我们的理性投降,顺从圣灵;意思是说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着,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并在我们里面作王(参罗十二1;弗四23;加二20)。


   二、寻求神荣即否认自己。

  因此我们不是寻求自己的快乐,乃是寻求那讨主喜悦、有助于增进他的荣耀的事。

  我们忘记自己,甚至放弃一切的自私,有巨大的益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专心注意神和他的诚命。

  当圣经吩咐我们,要我们放弃个人和自私的意念时,它非但要我们摒除一切对财富、权力和人情的欲望,还要摒除一切野心和属世的荣誉,以及其他的隐恶。

  一个基督徒必须愿意并切记要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把神考虑在内。

  基督徒要以神的律法来衡量他一切的行为,应用叫他的隐情降服于神旨。

  人若在凡事上都尊荣神,他必被拯救脱离一切妄念。

  这种克己的道理,基督一开始就殷勤地教训他的门徒了,至终也必约束我们心中的一切欲望。

  内心一旦有了克己,就不再给骄矜、倨傲、虚荣、淫荡、爱宴乐、荒唐,以及一切从自爱中产生出来的罪恶容留余地。

  如果没有克己的原则,人必肆行无忌,恬不知耻,纵有道德的雏形,也必为求荣耀的野心所污毁。

  一个人若不相信克己的律例,请问他能否在人们中愿意实行道德的生活呢?

  凡不受克己原则感化的人,他循规蹈矩,只是为了喜爱人的恭维。

  甚至那些主张道德本身的价值的哲学家们也妄自尊大,显然他们追求美德,不外是借此满足自己骄傲的欲望罢了。

  但上帝对于喜欢受人恭维和骄矜自满的人都表示厌恶,他说他们在世界上已“有了他们的赏赐”,甚至认为娼妓和税吏比他们这些人更接近天国。

  一个追慕正途而同时又不能克己的人,将遭受无穷的障碍。

  在人心中隐藏着一个罪恶世界,这是古人的一项真实的观察。但是基督徒的克己能补救一切。

  只有抛弃自私,一心追求讨神喜悦并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三、克己的要素:节制、公义、敬虔。

  使徒保罗对节制生活有简单的说明,他对提多说:“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虔敬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二11-14)。

  保罗说,上帝的恩典足以鼓励我们,但为叫我们知道虔诚敬拜上帝,必须除掉两种主要的障碍:第一是不虔(这是我们自然的强烈癖性),第二是世欲,企图压倒我们的。

  “不虔”一词,不但是指迷信,也是指一切侮慢,不敬畏神的事。“世欲”一词,是指肉体的情欲。

  所以他根据律法的两版吩咐我们,一方面要放弃与神的律法相冲突的私欲,另一方面要放弃自我意志和理性的支配。

  保罗把新生活的方式分为三类:即“节制”,“公义”,和“敬虔”。

  无疑地,“节制”是指贞操和寡欲,也是指清心惜福和安贫。

  “公义”包含一切公平的本分,即每一个人须获得他的分所应得的。

  “敬虔”使我们不受世俗的玷污,且以真实的圣洁与上帝联合。

  当节制、公义、敬虔这些美德连结在一起时,就可以达到绝对完全的境界。

  可是要摒除一切物欲,制服并抛弃不正当的癖好,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和弟兄们,并且在败坏世界中过着如天使一般的生活,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所以为避免我们的思想陷入迷惘,保罗要我们留心那对不朽的希望,并鼓励我们说,我们的盼望不致落空。

  因为正如基督已经显现作我们的救赎主,同样,在他最后降临的时候,他将显示他为我们获得的救恩。

  基督为我们驱除那使我们盲目,拦阻我们以合宜的勇气仰望天国荣耀的幻想。

  他也教导我们在今世过一种客旅的生活,以免丧失了我们属天的产业。


   四、真谦卑乃尊重他人。

  克己一部分是论到人,但实在说来,大部分是论到神。

  圣经吩咐我们,叫我们要“彼此尊敬”,并要留心增进别人的福利(参罗十二10;腓二4)。圣经所以给我们这样的教训,是因为除非我们邪恶的本性首先被医治,不然我们绝不能接受。

  我们都为私心所蒙蔽,为自爱所诱惑,人人以为自己有权高抬自己,同时低估与我们相比的人。

  假若上帝赐给我们一种特别的恩赐,我们便立刻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德而洋洋自得,自鸣清高,不可一世。

  我们将自己所有的罪恶,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不叫别人知道,以为自己的过失很小,微不足道,无关宏旨,甚至有时候还沾沾自喜,以为是我们的美德。

  假如我们所自负的才能,在别人身上发现了,甚至强过我们,我们因为要抹杀别人的优点,就不惜以最大的恶意贬损他们。

  如果他们稍有过犯,我们不但给予严密的注视与苛刻的批评,甚至还出于嫉恨之心故意夸大其词,加以渲染。

  我们每一个人都自以为不同流俗,超乎常人之上,因此,嫉恨进而粗野;我们甚至刻薄自负地将他人视为低我一等。

  穷人服从富人,平民服从贵族,仆役服从主人,文盲服从学者,可是没有一个人不以为自己比别人强。

  所以大家都在那里谄媚自己,仿佛自己胸中有一个王国,而自命不凡。

  人人都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意念行为吹毛求疵,若有争论,即勃发毒恨。

  只要他们觉得事事称心如意,他们才会在别人身上发现温和;但当他们受到骚扰和刺激的时候,有多少人尚能保持他们的幽默呢?

  若想生活得快乐,必须根除自己的野心与私心,此外没有其他救治的方法了。

  如果我们留心圣经的教训,我们当牢记,我们的才能,不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乃是上帝的恩赐。

  若有人以他的才干而自傲,即显出缺乏对神的感恩之心。

  保罗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

  我们务必儆醒,承认自己的过失,真正谦虚。如此方不致骄矜自持、有充分理由觉得悲愁。

  另一方面,我们若在别人身上看见神的恩赐,就必须尊重那恩赐并持有这恩赐的人。若我们抹杀上帝所赐他人的光荣,那不过是表示自己是何等的邪恶。

  我们不要重视别人的过错,但也不可以谄媚怂恿他们犯错。

  万不可因人的过失饿而侮辱之,因为向众人表现仁爱与尊重乃是我们的本分。

  若我们尊重他人的荣誉和名声,凡与我们有来往的人,不拘他们是谁,我们都要以礼貌、友爱、谦虚,和温柔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为我们除了在心灵深处以自卑敬人的精神待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方法,能使我们达到真正的谦和(罗十二10;腓二4:林前四7)。


   五、我们当寻求别人的好处。

  除非你完全牺牲自我抛弃私人的利益,不然你那寻求邻舍利益的本分将是非常困难的事。
  你若不否认自我,完全为别人着想,你怎能实行保罗所说的爱的行为呢?

  他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等等(林前十三4-8)。

  如果这就是所要求于我们的,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寻求自己的利益,可是我们的本性在这方面不能帮助我们,因为它总容易使人只爱自己,而不关心他人的利益。

  我们要求别人的益处,甚至为他人的缘故而甘愿放弃自己的权利。

  圣经劝告并警戒我们,无论领受上帝所赐的什么恩惠,我们都是在领受一项托付,而且有个条件,就是把这恩赐施于教会公共的福益上。

  所以对恩赐的合法使用,就是以宽大的心肠和爱心将之与别人共享。

  有件事我们绝想不到,就是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幸福,都是从神那里来的,神把这幸福交付我们,为的是要我们把这些益处分给别人。

  按照圣经来说,我们个人的才干可以比作身体各肢体的能力。

  没有一个肢体的能力是为了自己,也不能作为本身之用,却是与别的肢体互相为用,共同增进全体的利益。

  因此,信徒所有的才能,都应为弟兄效力,把一己的益处和教会共同的福利打成一片。

  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作为仁爱的尺度,就是凡上帝所给予我们的,我们必施之于邻舍,我们只是那恩赐的管家,以后须向主人交帐。必须以爱的律法为准则,把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作合理的分配。

  我们绝不可先求自己的益处来增进他人福利,乃要先求他人的福利。

  爱的律法不只属于一小部分益处,乃是从古时候,神就吩咐我们,在生活的某些小仁慈上,要纪念爱的律法。

  神吩咐以色列,把初收的谷物先奉献给他,并且郑重地声明,任何恩赐若不首先奉献于神,而自作享受,是不合法的。

  若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恩赐,必须等到我们亲手再奉献给他,才算是分别为圣;如果忽略了那样的奉献,就是大罪。

  若你欲以才干与恩赐的分配来充实主,那是徒然的事。正如诗篇作者所说的:"祢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祢以外”,可是你可以将奉献施之于“世上的圣民”。

  因此,施舍被称为是一种圣洁的奉献;由此可知,照福音所行的仁爱,和律法下的奉献是相符合的。


   六、我们当寻求众人、朋友和仇敌的好处。

  我们不要厌倦行善,否则危险近矣,使徒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不轻易发怒。”

  主吩咐我们向所有的人行善,并无分别(参来十三16)。虽然大多数人的品德是不配受的。

  但在这里,圣经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原则,要我们不注意人的行为,只注意他们里面的神的形象。对这些形象,我们应该尽量敬爱。

  此外,对“信徒一家的人”更当如此,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上帝的形象已由基督的灵所恢复。

  因此,凡需要你援助的人,你不可拒绝。

  比方说,他是一个陌生人;可是神却在他的身上盖了印记,使他成为你家中的人,为这原因他不许你轻视你自己的骨肉(参赛五十八7)。

  比方他是一个可鄙或无价值的人;但上帝却施恩于自己的形象来装饰他。

  比方你对他原无责任,但上帝仿佛认他为他的代表,而你因上帝所赐的无数和重大的恩典而对他有责任,因此,也对他有了责任。

  比方他不值得你为他费丝毫的力量;但因为在他身上有神的形象,就值得你牺牲一切了。

  纵使他非但不值得你的任何爱戴,甚至对你侮辱,使你发怒,你也不能不把他放在你仁爱的怀抱中,对他表显一切慈惠。

  你可以说,他应受与此不同的待遇,可是主所吩咐的是饶恕人们的一切过犯,他的命意即是要把这些过犯都归在他身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非常困难,而且似乎违反人性的教训棗“爱那恨我们的人”(参太五44),和“以德报怨”,“为咒诅我们的祝福”(参路十七3-4)。
  我们应当永远牢记在心,不可专门想别人的过犯,却要想他们里面有神的形象。

  如果我们遮盖、涂抹人的罪过,并想到他里面神形象的美丽和庄严,那么我们势必就会伸出仁爱的手去怀抱他们了。


   七、外面的善行不够。

  如果我们不履行爱的责任,我们就不能实行真正的克己。

  要履行爱的责任,不但是在外表上实行,并且要从热诚的爱的原则上着手。

  有时一个人或能在外表的行为上,履行一切爱的责任,如果心不在焉,就和行爱的正道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你看见有些人非常慷慨,但他们的施与,不免态度傲慢和言词不逊。

  我们在这不幸的时代里灾害处处,很少有人施与,纵有施与,大多数也都是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教会中有这样的腐败,就是在不信的人中也不容许。

  至于基督徒,除了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并且待人彬彬有礼以外,还有其他的需要:
  首先,他要设身处地,为不幸的人着想,要同情他的遭遇,把他的处境当作自己的处境,庶几能以恻隐之心援助他们,好像援助自己一样。

  由心里发出的怜悯要捐弃骄傲及藐视,而且不致轻视与控制贫苦无告的人。

  当我们的身体某一部分有疾病时,全身都要为之努力,使之恢复健康,我们绝不能藐视这患疾的肢体,或不去理它,以为它亏负别的肢体,因为它需要帮助。

  身体的各部分互相扶助,是出于自然律,并无任何功德可言,否则即是残忍。
  因此,如果一个人作了一件事,他不能认为就尽上了他所有的责任。例如,富人往往因捐了一部分财产,便以为自己尽了全部责任,而把其他一切责任推给别人,他不能因此脱卸责任。

  反之,每个人都要自己反省,不论自己以为怎样了不起,总是欠邻舍的债,对他们当尽力爱护。


   八、凡幸福均有神的祝福。

  让我们详细讨论克己的主要部分,就是它与上帝的关系。前面已经说过的,并无重复的必要,只说克己足以使我们习于宁静,和忍耐那就够了。

  圣经首先告诉我们,为求今生的安宁,我们当抑制自己的情感,一心顺服上帝的旨意,同时让上帝管束我们的欲望,以他为我们的征服者和主宰。

  追求财富与名誉,争取权力与虚荣,都是我们所热衷和贪婪的。

  另一方面,我们惧怕贫困、默默无闻、卑贱,用尽种种方法想逃避这一切。

  我们很容易看出那些随心所欲的人是何等的不安,用尽千方百计,巧用心机,寻求各种贪婪和野心的目标,无非是想尽力逃避贫贱。

  假如敬畏神的人,要避免陷入这样的网罗,他们就当遵循另一途径——除了上帝所赐的幸福以外,不要盼望、渴慕,或追求无神祝福的属世亨通。

  我们必须信靠,一切都在乎神的祝福。

  凭借我们自己的勤劳、努力,或靠人情,虽足够追求名利,但这一切本身均毫无价值;若不是主赐福,我们的努力不会使我们更上一层楼的。

  反之,只有神所赐的幸福,虽历经各种困难,才真能引导我们走上幸福亨通之路。
  我们虽可不借上帝的祝福也能求得名利,正如我们每日所见,许多不敬虔的人,也拥有高名厚利,但凡在上帝咒诅之下的,不得享受丝毫的幸福。

  所以,我们不能去贪得那没有神祝福的任何事物,如果我们硬着头皮去作,至终必成大害。

  我们不要做愚昧人,去追逐那些使人苦恼的事。


   九、勿急于成名致富。

  如果我们相信一切可羡慕的幸福,都在于神恩,若无神恩,前途必有许多灾祸,那么,由此推论,我们不应热衷于名利,不论是依靠自己的才智、仰赖他人眷宠,或由于侥幸的机会,都是不好的。我们只可遵行上帝所指示的,按照他所指示的方向走,接受他为我们所安排的。

  这样,第一我们必不至于以非法、欺骗和不轨的卑鄙手段,或侵害邻舍去追逐名利;而只追求那些不使我们离开正途的利益。

  在欺骗、邪淫,和不义的行为中,谁能希望得着神恩的祝福呢?

  既然只有思想纯正、行为正直的人,才能得上帝的祝福,所以凡受感召的人,必须避免各种邪恶与败坏。

  其次,我们觉得受到一种约束,使我们不致有贪财的炽欲和好名的野心。

  一方面希望从上帝得到援助,另一方面又去作违反圣道、追求与神意相反的事物,这岂不是寡廉鲜耻吗?

  凡上帝所咒诅的,决不是他所祝福的。

  最后,若我们未能达成我们所愿望的,也当忍耐,不可咒诅自己的境遇,因为我们知道,这等于悖叛上帝,人们的贫富荣辱,都是由他一手安排的。
  总之,凡蒙神赐福的人,就不至像世人一样以卑污不正的手段去争取虚空的名利。

  况且,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绝不会把一切幸福都归功于自己的勤劳和运气,反承认上帝是幸福的唯一根源。

  假如别人的事业飞黄腾达,而自己却庸庸碌碌,甚至遭遇挫折,他当比一般世人更能安贫乐道。

  一个真正基督徒所得的安慰,比万贯家财与权势更令他觉得满足,因为他相信他一生的事业是上帝所安排的,这对他的得救大有益处。

  大卫的心意即是如此,他跟从上帝,服从神的引导,他说他“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重大和测不透的事都不敢行”(参诗一三一1-2)。

  神的一切处置都是公正的。

  一个敬虔的人应该宁静忍耐,不只是对上述的事如此,对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更要有同样的态度。

  一个人若不把自己完全交给主,以致使一切生活受主旨意的支配,就不算是真的克己。

  一个人若有这种心情,那么,不论他的遭遇怎样,他绝不感觉自己不幸,也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归咎于上帝。

  我们必须保持这种态度,因为我们所遭遇的意外是无数的。

  我们常受各种灾病的侵袭,有时候遭遇瘟疫,有时候遭遇兵灾。

  有时候天降冰雹,损毁了收获,酿成凶年,使我们穷困。

  有时父母妻室儿女和亲属相继死亡,有时房子惨遭回禄。

  由于这种种不幸的事,使许多人不是咒诅命运,怨叹自己生不逢辰,便是埋怨天地,咎责上帝,亵渎他如何不公平,如何残忍。

  但一个信徒倘遭不幸,仍应思念上帝的仁慈,和他的父爱。

  他若因自己的亲人去世而感寂寞难挨时,也仍应不断地感谢上帝,思想主的恩典必眷顾他的家,不叫他的家荒芜。

  设或他自己的庄稼与葡萄园为霜雹所摧毁,立即受饥荒的威胁,他也不因此灰心失望,或怨恨上帝,却仍旧存信心,相信我们是在他庇护之下,我们是“他草场上的羊”(参诗七十九13)。虽在饥荒的时候,他也必为他们准备食粮。

  如果他为疾病所苦,他亦不因这病痛而不耐烦,怨恨上帝;当他一想到神的公义与仁慈,虽身受管教反加强了他的耐心。

  简言之,不论遭逢怎么,既知道这是由于上帝的安排,自必以感恩的态度欣然接受,绝不抗拒他的权威,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这个权威了。

  基督徒绝不接受外邦哲学家愚昧可怜的安慰,去抵抗一切患难和灾害,责难命运之神的摆布。

  他们认为埋怨命运之神是很愚蠢的事,因为世界上存有盲目和残忍的能力,对于善与恶同样地加以伤害。

  但是真正敬虔的原则是,唯有神才是所有亨通与逆境的判断者,所有一切的吉凶祸福,都是由他支配,他所给予人们的祸福都有定则,并不是不适当的冲动,乃是出于公义。






第三章 忍负十字架



   一、背负十字架比舍己更难。

  况且一个忠实的基督徒,应当把自己提高到基督对门徒所呼召的水平上,要“背起祂的十字架”(参太十六24)。

  凡为主所选召,并被纳在他圣徒群中的人,当准备过一种艰苦卓绝、忍受无数愁苦的生活。

  这是天父的旨意,借此方法试验他们。

  上帝首先从他的独生子基督开始,然后将这方法推广到他所有的儿女身上。

  虽然基督是他所最喜爱的儿子,也是他所最喜悦的(参太三17,十七5),但我们知道,基督并未从父受到宽仁与放纵。所以可以说,当他在世的时候,他不仅常经忧患,而且他的整个生活,就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十字架生活。

  使徒解说这对他是必要的,使他“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8)。我们的元帅基督,尚且因苦难顺服,为什么我们要避免苦难呢?何况他的顺服是为我们的缘故,给我们立下了忍耐的榜样。所以使徒教训我们,凡属上帝的儿女,都当“效法他的模样”(参罗八29)。

  当我们在不愉快和困难的环境中,想到我们要和基督忍受各种灾难,和他一同受苦,这对我们实在是一大安慰。为了要脱离诸般罪恶而进入天国的荣耀,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参徒十四22)。

  保罗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认识基督,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我们也必晓得“他复活的大能”;我们既效法他的死,也必分享他荣耀的复活(参腓三10)。

  这样将大大减轻因背十字架而受的痛苦!

  我们愈受痛苦,我们与基督的交通就更坚固!

  因为与基督有交通,痛苦不但对我们成为幸福,而且也大大增进,并有助于我们的幸福与救恩。


   二、十字架使我们谦虚。

  基督背负十字架,并非出于勉强,祂乃是在表示并证明祂对天父的顺服。但我们为何必须继续过十字架的生活,这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除非我们清楚看出我们自身的愚蠢,不然我们很容易将一切成就都归于肉体,过分地夸张自己的力量,以为无论遭遇何种困难,我们自己都所向无敌,是不可征服的。

  这徒然增加自己的愚妄、虚幻和对肉体的信赖,这样能叫我们骄傲悖逆神,仿佛我们自己有充分的能力,无需仰赖神的恩典。

  为要抑制我们的狂妄,他最好的方法是从经验上证明出我们不但是愚昧的,而且也是极其脆弱。因此,他使我们蒙羞、贫穷,夺去我们的至亲,又叫我们受疾病或其他灾害的折磨,受尽无限的痛苦。

  经过这许多的挫折之后,我们就不敢骄矜了。

  既然谦卑下来,才知道唯有求神的力量,才能叫我们在艰难困苦之中站立起来。

  再者,那些最伟大的圣徒,虽然知道他们之所以能站立得住,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乃是靠上帝的恩典,但若非上帝不断地以十字架的锻炼来带领他们,叫他们对自己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亦将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勇敢和毅力。这骄矜的想法,甚至诱惑大卫也曾这样说:“我凡事平顺,便说,我永不动摇。耶和华啊,祢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稳固,祢掩了面,我就惊惶”(诗三十6-7)。

  他承认在顺利的环境中,使他茫然错乱,麻木不仁,忽视了那位他所应当倚靠的神的恩典,反而一心靠赖自己,好像他自己永不跌倒。

  如果像这么伟大的先知,尚且遭遇了这样的事,那么,我们岂不应当更加谨慎、恐惧吗?

  虽然在顺利中,许多圣徒自以为有优越的忍耐和恒心,可是恒心受不幸的打击,身经患难,才知道那是虚伪的。

  信徒因属灵的疾病而受到警惕,于是谦虚而获益。

  摒除对肉体的愚蠢信赖,而重视神的恩典。

  他们如此躬行实践以后,便经历神的保护即在眼前,而且神的保护对他们就是一个强固堡垒。


   三、十字架使我们有盼望。

  这就是保罗所教训的:“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罗五3-4)。

  因为神应许信徒,必在他们的患难中帮助他们,当他们靠神的能力而不凭自己的力量时,确能忍受患难,这样的经验使他们知道是真经验。

  所以,忍耐给了信徒一个证明,神所应许作他们随时的帮助的话是可靠的。

  这也坚定了他们的盼望;因为人若不把将来寄托在神的真理上面,那就未免太忘恩负义了,因他们已经发现这真理是坚定可靠,永不变更的。

  现在我们知道,从十字架所得的利益如江河涌流。假使我们放弃了以前信赖自己力量的错误观念,将发现我们自己一向所喜爱的虚伪,我们属乎血肉之体的骄傲,就必垮下来。

  当我们如此谦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唯有依赖神,才不致于跌倒而沉于失望之中。

  而且从此胜利中会产生新的希望,因为当神应验了祢的应许的时候,他也必为将来证实他的真理。

  虽然我们所能指出的理由只有这些,但这已足以表明十字架功课的锻炼是何等的必要。

  因为革除了盲目的自私,对我们益处不小,从此可以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对于自己的软弱有瞭解以后,就不再信靠自己;不信靠自己到一个程度,那就是要完全依靠神的帮助;我们既能完全靠神的帮助,就能胜利地一直蒙保守到底;依靠他的恩典,我们即可知道他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既知道他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我们的希望就更坚固。


   四、十字架教导我们顺服。

  神锻炼他的儿女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试验他们的忍耐,教导他们顺服。

  当然,除了神所给他们的顺服以外,他们不可能表示其他的顺服,但他很喜欢用此法来显明并考验他给圣徒的恩典,使这些恩典不致于被隐藏起来而变为无用。

  当神的仆人公然显示他能力的恩赐,与在患难中的坚定不移的时候,正如圣经所说,为的是要试验他们的忍耐。

  所以说:“上帝试验亚伯拉罕,就证明他是虔诚的,因他甘愿献上他的独生子为燔祭”(参创廿二1-22)。

  因此彼得说,我们的信心受患难的试验,正如金子在火炉中受试验一般(参彼前一7)。

  那么,有谁能否认,一个基督徒从上帝所得的最美的恩赐棗忍耐棗不应借实行表明出来,使人们知道尊重忍耐的美德,而认识它的价值呢?否则的话,人就不重视忍耐了。

  上帝是公义的,他为使信徒不隐藏他所赐的美德,就叫这美德有表现的机会,所以圣徒受患难的磨炼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他们若没有经过患难,就不足以表现他们忍耐的美德。

  我再说,他们也是由十字架学会了顺从,因为这样他们的生活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乃是服从上帝的旨意。

  假如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一切,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是跟随上帝。

  辛尼加(Seneca)引一句古语说,当他们劝勉人以忍耐的心情忍耐痛苦时,总是劝勉人“跟随上帝”。

  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当他以赤子温柔之心愿意忍受上帝所加给他的惩罚时,他才能顺从上帝的轭。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在一切事上都顺从天父是最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当否认他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锻炼我们的顺从之心。


   五、十字架使人受管教。

  我们往往不会领悟顺从的必要,只要我们也觉得自己的肉体稍蒙上主宽遇之恩,就多么想摆脱主的轭。

  对我们来说,这恰如一匹不羁之马,只要略加纵容,叫它安闲数日,即觉不易驾驭,不再像从前一样地顺服主人。

  换言之,上帝所指责以色列人的,说我们也正合适;当我们“渐渐肥胖光润”的时候,我们“便踢跳奔跑”,反击那喂养我们的(申卅二15)。

  上帝的仁慈应当促使我们想到并爱他的良善;但因我们不知感恩,反而因他的宽大屡次败坏,因此我们需要纪律的约束,以免肆无忌惮。

  为使我们不致于因过于富裕而骄傲,不致于因过于光荣而自恃,或不致于因精神上与肉体上的种种优遇而傲慢,上帝乃以十字架救治我们,约束及降服我们肉体上的骄矜,以各种方法增进我们的福利。

  我们所患的疾病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救治也不相同。

  因此各人所需要的十字架各有不同。天上的神医明白病人健康的情况,对某些病人投以温和的药物,对某些病人予以猛烈的治疗,但他不疏忽任何患者;因为他知道全世界都是病人,所以没有一人可以避免他的诊断。


   六、十字架令人悔改。

  再者,我们最慈悲的天父,不但防止我们在未来跌倒,而且还要纠正我们过去的错失,时常保守我们行走在顺服的道路上。因此,每遭患难,我们都要立刻反省过去的生活。

  只须略加检讨,我们即可找出我们所犯的是应受这种谴责的过失。

  虽然如此,我们不当骤下断语,以为劝勉忍耐是因为我们应想起罪来。

  圣经告诉我们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在忧患中“我们受……主惩治,免得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十一32)。

  所以我们虽处极大的试炼中,也当承认天父对我们的慈爱;因他不断在增进我们的幸福。

  他磨炼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毁灭我们,乃是要拯救我们,不叫我们和世人一同被定罪。

  这一思想使我们记起在圣经另一处的教训:“我儿,你不可轻看上帝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上帝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三11-12)。

  我们既然认识所接受的是父亲的管教,岂不应做顺命的儿女,而不应像那些悖逆绝望的人,顽固犯罪,执迷不悟?

  我们跌倒了,神不及时更正,召我们回转,便将丧失我们。所以使徒说:“你们若不受管教,便是私子,不是儿子了”(来十二8)。

  当他以仁爱待我们,关怀我们得救时,若我们不能忍受神的磨炼,便是极端地邪恶。

  圣经对信徒与非信徒作一区分:后者为罪的奴隶,往往因受责备而愈加顽固刚愎。前者如出生高贵的孩童,将因悔改与更正而获益。

  你们究竟属于何者?应该有所抉择。

  这个问题,我既已在别的地方讨论了,在此处只点到为止。


   七、逼迫带来神的恩宠。

  当我们“为义人的缘故”受逼迫的时候,这是一种特殊安慰的源头(参太五10)。

  当上帝以他的任务交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是何等的光荣。

  我所谓为义受逼迫,不但是指为卫护福音受苦,也是指为卫护任何正义而受损害。

  因为不论是为着阐扬上帝的真理,反对撒旦的虚妄,或为着保护良善,制裁强暴,我们都会引起世人的仇恨和嫉视,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财产与声誉。

  当知我们既然是事奉神,就不当以此为烦恼;他口中所宣布为幸福的,我们不当以为不幸。

  诚然,穷困本身是很不幸的,流亡、受辱、被拘禁等事也都是很不幸的,而在这世上最大与最后的不幸则是死亡。

  但当上帝的眷宠加在我们身上时,这一切的不幸就变为对我们有益了。

  因此,我们要以基督的称许为满足,不要听信肉体虚伪的意见。

  这样,我们就能如使徒一样快乐,因被认为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

  如果我们无辜,良心清白,我们的财产却被恶人夺去,这样,以人的眼光看,我们确是穷困了,但在天上与神同在,我们却增加了真的财富。

  我们若被驱逐出国,我们就更靠近上帝的家,与神有亲密的相交。

  若受凌辱,就逃到基督那里,在他里面有更稳固的根基。

  若被人责备侮慢,在上帝的国里,将得到更大的光荣。

  若被杀害,就可进入永远的荣耀。

  如果我们低估了主所看为贵重的事,以为这些比不上今世虚幻的荣华,那就真的是我们的耻辱了。


   八、逼迫会带给我们属灵的喜乐。

  在因卫护公义而遭受的一切恶待和不幸中,圣经既然多次安慰我们,那么,我们若不以顺服和愉快的心情,从上帝的手中接受这一切患难,我们便是极端负义;特别是因为这一类的患难和十字架乃是信徒所当有的。

  正如彼得所说的,由于我们的受苦,基督的荣耀得以在我们身上表明出来(参彼前四14)。

  但因为对于高尚的人格,侮辱是比一百次的死更难忍受,所以保罗警告我们,不但有逼迫,也有谴责正在等候着我们,缘故是因我们信赖永生的上帝(参提前四10)。

  在另一处地方,他以身作则,劝我们欣然忍受一切的“美名和恶名”(林后六8)。

  我们不必以消除一切苦恼和忧愁来锻炼我们的喜乐之心。

  假如圣徒不经历忧患,就不能在背十字架上学会忍耐。

  假如在贫困中不感觉忧苦,在疾病中不感觉烦恼,在羞辱中不感觉忧伤,在死亡中不感觉恐怖?椂哉庖磺械牟恍胰舳己敛还匦模?衷跄鼙硎境鲆桓鋈巳淌芑寄训哪托阅兀?

  但因为每一种不幸都叫我们痛心,此乃自然之事,所以一个信徒要借着抵抗并胜过他们的忧苦,来表显他们的坚忍。

  当我们受相当刺激的时候,就当忍耐,并因敬畏上帝而抑制自己的冲动。

  当他为忧患所打击,却仍以上帝所赐属灵上的安慰为满足,由此可以见出他的喜悦与兴奋。


   九、十字架并不使我们特立独行。

  当信徒学习忍耐谦逊,尽力抑制忧伤情感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的争战,正如保罗所描写的:“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四8-9)。

  由此,你们知道,所谓忍耐背负十字架,不是消除了对一切忧患的感觉,好像古代斯多噶派对一位伟大人物所作愚笨的叙述,说他消灭了一切人性,对一切荣辱都能无动于衷。

  究竟他们从这一种“崇高的智慧”能得到什么益处呢?

  他们凭空幻想一种忍耐,是从来不曾见到的,在人间从来不曾存在的。他们所说的忍耐精神是那么完全,致使它完全脱离于人的生活。

  现在在基督徒当中也有新斯多噶派,他们不但以忧伤哭泣为罪过,甚至连孤单寂寞的感觉也都认为是罪过。

  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大体上说是从怠懒的人来的。他们喜冥想,恶行动,除了作白日梦以外,别无贡献。

  我们和这一类铁石心肠的哲学毫不相干,我们的主耶稣非但在言语上,亦在示范上谴责这种哲学。

  他曾为自己和别人的患难悲哀哭泣,他对门徒所教训的也没有两样。

  他说:“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约十六20)。

  他曾明白承认哀恸的人是有福的,谁能把它改变为罪恶呢(参太五4)?

  这是勿庸怀疑的。假如一切流泪都是在摒斥之列,那么,主本身曾流下血泪,我们又将如何评判呢(参路廿二44)?

  假如把每一恐惧都看作不信,那么,我们对他所受的惊慌恐怖,又将作何解释呢?

  假如一切悲伤都是可厌的,那么,主耶稣承认他的心“极其伤悲,几乎要死”,我们又怎能快乐呢?


   十、十字架叫人服从。

  我觉得这些事是应当叙述的,免得叫虔敬的人失望,以致放弃了对忍耐的学习,因为本性上的悲伤情感是不能避免的。因为失望就是那些对忍耐漠不关心、以麻木不仁为刚强勇敢之人的结果。反之,圣经称赞圣徒的忍耐,他们遭遇严重的患难,却不被压碎;虽然觉得非常痛苦,却仍充满属灵的快乐;虽为忧虑所压抑,却因为神的安慰而兴奋。

  同时,在他们内心仍有矛盾,因为自然的情感欲逃避一切不幸的经历。

  而虔诚的热情则和一切困难斗争,以致服从神的旨意。

  主对彼得所讲的话说明了这样的冲突:“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廿一18)。

  当彼得被选召以死来荣耀上帝的时候,他并不是出于勉强,也没有抗拒,否则他的殉道便不足称道。

  不过,他虽然以最大的诚意顺服神的旨意,但没有摒除人性,所以他处在内在冲突的困扰中。

  当他想到为他所存留的流血死亡,内心便觉恐惧,颇思逃脱。

  但在另一方面,当他想到这是出于神的旨意,他立即压抑一切恐惧,欣然顺从了神的旨意。

  如果我们要做基督的门徒,我们所应当努力的,就是抛弃一切矛盾的情感,毫不犹豫地顺从神的安排。

  因此,不论我们遭受任何痛苦,甚至是心灵上的最大伤痛,我们亦将忍耐到底。

  一切患难都会刺伤人。

  当我们受疾病痛苦的时候,呻吟不安,祈求康复。

  当我们为穷困所迫的时候,我们感觉凄凉悲伤。

  当我们被人侮辱、藐视、得罪时,我们感到不安。

  当遭逢亲友失丧的事时,我们必流泪悲痛。

  但我们总是有一个结论:就是承认这些不幸,都是主的旨意,我们应当顺从。

  所以,虽处在忧愁、痛苦、怨恨、泣泪之中,我们必要鼓励自己,汹涛骇浪虽漫过我身,我们的心仍能欣然忍受。



   十一、十字架对我们的得救是必要的。

  我们已经申述了为着神的旨意背负十字架的原则,但我们必须把哲学家的忍耐和基督徒的忍耐略加区分。

  很少哲学家有那么高明的智慧,能够体会到我们受磨炼是出于神,所以应当服从。

  他们甚至以为忍受磨炼是无可奈何的。

  这岂不是说,我们之必须服从上帝,是因为我们无法反抗他?

  服从上帝若是出于不得已,那么,要是能够摆脱上帝,就可以不服从他了。

  可是,圣经之要我们服从神的旨意,是另有理由的:第一是因为他的旨意是公义的,第二是为要完成对我们的拯救。

  因此,基督徒对忍耐的劝勉乃是:我们不论是穷困,流亡,被拘禁,受谴责,或疾病,或丧失亲友,或遭受其他灾难,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出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而且相信他所行的都是最公正的。

  若将我们日常所犯的无数过犯,和他所加于我们的磨炼相比,我们岂不应受更严厉的责罚?

  我们的情欲必须克服,且须接受约束,因恐一旦放纵,即将陷于不法的罪中,这岂不是很合理吗?

  因为,我们的罪岂不值得我们受上帝的公义和真理的判断吗?

  假如上帝的公义表现在苦难中,那么我们若对之埋怨或反抗,我们就难免犯罪。

  我们不再听到哲学家冷酷的话语,以为我们的服从是不得已的。

  但我们得了一个有力的教训:我们必须服从,反抗是不合理的。

  必须忍耐接受苦难,因为不忍耐等于反对上帝的公义。

  既然除了有益于我们的拯救之外,没有什么是可羡慕的,所以我们最慈爱的父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无上的安慰,因他宣称虽在十字架的磨炼当中,他仍然要成全我们的拯救。

  如果受苦于我们有益,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以感恩与和平的心去忍受呢?

  所以我们之忍受苦难并不是不得已的服从,乃是承认这是自己的益处。

  我们受十字架的痛苦愈重,所得属灵的喜悦就愈大,这是我们以上讨论的结果。

  这是应当感恩的,而感恩没有不含着欢乐的。

  如果对主感恩和赞美,非有快乐的心情不可棗没有任何足以压制这种心情的事——那么就明显看出,神就要以属灵的快乐去调剂十字架的痛苦。






第四章 对来世的盼望



   一、不负苦架,不获荣冕

  不拘我们所受的是什么磨炼,我们应该注定目标,常以轻视现世为目的,好叫我们更加渴慕来生。

  因为主知道我们对这物质世界的盲爱,甚至在肉体上全神贯注,所以他以最好的方法来唤醒我们,使我们不致于为愚妄的情感所牵累,使我们的心不致被无知的倾向所勾引。

  我们每一个人都终生希求属天的永福,并且得到这永福。

  假如我们死后没有永生的盼望,我们和禽兽就没有分别了,这样我们就觉得十分惭愧。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考查每一个人的野心、计划与追求,就会发觉他们的一切作为都是属于这世界的。

  人们愚笨的眼光只注视着金钱、权力,和名誉,不能高瞻远瞩。

  我们的内心也为贪婪、野心,和其他的欲望所盘踞,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

  总之,我们整个的人都为物质的引诱所迷惑,只知道寻求世界的幸福。

  为对抗这种邪恶,上帝以苦难继续不断地使他的儿女知道,现世生活是空虚的。

  他常以战争、革命、掠夺等灾难困扰他们,使他们得不着安逸与慰藉。

  为使他们不去追求暂时和无常的财富,或倚靠他们所拥有的,他有时以流亡、饥荒,有时以火灾,或其他方法,使他们穷困,或限制他们的赀财。

  为使人们不致过分沉浸于享乐的婚姻生活,他或使他们因配偶不良而感痛苦,或使他们因子孙不肖而自觉卑下,或因子嗣缺乏或夭折而悲痛。

  如果在这些事上他特显恩慈,为着使他们不致因虚乐而过分的自骄自傲,他亦以疾病与危难向他们指明一切肉体的幸福都是昙花之一现耳。

  我们知道现世的生活是不安的、纷扰的,从各方面看来,都是不幸和不快乐的,而且一切所谓世俗的幸福都是过眼云烟、空虚,和含有许多灾难的时候,我们才真能够从十字架所加给我们的锻炼得到益处。

  因此,我们的结论乃是: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值得追慕的,只有竞争;若我们想得到冠冕,就当注视天国。

  若我们不肯先轻视这虚空的现世,我们的心决不能期望和思想来世的事,这是我们所当承认的。


   二、我们倾向重视今生。

  在这两个极端中间并无中庸之道,不是我们必须轻视世界,就是我们对这世界有无穷的爱好。

  因此,如果我们想念永生,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努力,解脱现世的束缚。

  因为在现世的生活中,有许多甜言蜜语的引诱,有许多快乐、美丽,和甜蜜的事使我们欢欣,我们必须时常提高警觉,以免为引诱所迷惑。

  如果我们常以现世的生活为乐,其结果将如何呢?

  甚至不断地处于患难刺激之中,仍然不足对其苦恼而加以警惕。

  人生如泡影,不仅博学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即便一般庸俗的人也都知道。

  他们认为这样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以致他们当中有许多形容今生及其空幻的格言。

  可是,没有其他的事比这事更被忽视,或更容易被遗忘的;我们计划一切的事,仿佛我们将在世上为自己建立一不朽的生命。

  如果我们看见送殡的行列,或者在坟场中行走,当死亡的印象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对现世生活的空虚,就会加以探讨。

  然而这样的事也不是每天的,因为我们往往无动于衷。

  但是当我们想的时候,我们的哲学只不过是瞬息即逝,我们一走开,它便随即毫无踪影,正如娱乐场所中的喝采,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我们不但忘记了死亡,也忘记了我们必死的事实,好像从来未曾听到过,而且醉生梦死,以为能长远活着。

  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虽然承认这话是对的,但却毫不在意,今生永在的观念,仍然盘踞在我们心里。

  我们不但需要用言语来警告,也需要以各样的证据来证明今生是满了不幸,这有谁能否认呢!

  因为,即使我们接受了这一点,仍然很容易为愚妄的歌颂、今生的话语所迷惑,仿佛今生有最大的幸福似的。

  假如我们必须受神的教导,那么我们必须听从他的呼唤和谴责,我们才能从懒惰中兴起,这样我们才知道轻视今世,一心一意地思念来生。


   三、今生的幸福也不当侮蔑。

  虽然,信徒对现世生活的轻视是应该的,但不可成为嫉视人生,或对上帝忘恩。

  今生虽有无穷灾害,亦系神恩之一,不能侮蔑。

  假如我们不把它看为神的仁慈,即是我们对上帝大大的忘恩。

  尤其对于信徒,更应当把今世看为神是仁慈的一种证明,因为这一切是要促进他们的救恩。

  因为,在他公开显示永远光荣的产业以前,他要在不重要之事上,对我们表明他是我们的天父;而且他每日所给予我们的都是祝福。

  今生既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的恩惠,我们岂能忽视它,认为它是毫无价值的呢?

  所以我们必须视今生为神丰盛慈爱的一种,不可摒弃。

  即令缺乏圣经的见证(其实圣经上有无数明显的见证),甚至自然本身也告诉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因他赐生命给我们,而且给我们许多维持生命的帮助。

  此外,使我们感恩的更大理由,即今生乃是到达天国光荣的准备。

  因为上帝已经命定了,凡是要想在天国得冠冕的,在世上必须打那美好的仗,这场战争之胜利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始能获得。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在今生的各种幸福中,首先尝到神爱的滋味,好使我们再希望神爱的完全显现。

  当我们知道活在今生是神爱的恩赐,并知道为它存感恩之心,我们须进一步思想今生的一切艰苦情况。

  唯此才叫我们不致于对今生过分迷恋,因为正如上面所说的,对今生的贪恋是我们的自然倾向。


   四、如果和天堂一比,世界算什么!

  从今生的腐化贪恋所减去的那一部分荣耀,要加到对来生的愿望上去(要想更盼望来生,就得不贪恋今世)。

  异教徒认为一个人最好是不生到世上来,其次就是早些离世,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不真认识神的人,所知的除了不幸和灾难之外,还有什么呢?

  古时位于黑海北边的Scythia国的人,为亲属的出生举哀,并为他们丧亡志庆,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可是他们的这种观念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他们在基督里没有真信仰,所以他们不晓得为何那些事情本身没有福,也不晓得它们的不可爱,反而对敬虔的信徒有所帮助。

  所以外邦人的观念,只能以绝望收场。

  在此,信徒应当明瞭,今生是空虚和不幸的,并且应当以愉快的心情来思想未来的永生。
  我们若将天堂与今世加以比较,则非但完全忘怀今世,而且更是加以鄙视。

  假如天堂是我们的父家,那么,尘世就是被放逐之地,今生只不过是流浪于异乡。

  假如脱离尘世即是进入实际的生命,那么人间无非是一座坟墓。

  住在这充满着罪恶的尘世中,除死亡以外,还有什么呢?

  假如从肉体解脱可以得完全的自由,那么肉体岂不是一个监狱吗?

  假如与上帝同在是无上的幸福,不与上帝同在岂不是悲惨吗?

  可是除非我们挣脱人世,不然我们便“与主相离”了(参林后五6)。

  所以,如果把尘世的生活和天上的生活作一比较,尘世的生活当然毫无价值。

  但我们不必憎恨今世生活,除非它使我们陷于罪中;即使有憎恨,也不应憎恨生命本身。
  我们固然可以对今世感到厌恶,并盼望结束今世生活,但若上帝的旨意要我们继续生活下去,我们也将欣然接受,不应口出怨言。

  今生是上帝所指定给我们的岗位,要等到他呼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离开。

  保罗叹息自己的命运,觉得他的肉体在捆绑之中过于长久,亟愿早日解脱(参罗七24)。

  同时,他在神的旨意中找到安息,离开世界,与主同住,两般均可。

  他觉得他对主有一种义务,须以生或死来荣耀主名(参腓一20);至于哪一种方式最能荣耀主名,当然由主决定。

  所以如果“或活或死,都是为主”(参罗十四7-8)是对的话,那么我们就当把生与死的问题,交由上主决断。

  同时让我们愿望并继续不断地思念到死,因为在与来生比较时,我们对今生的空虚就可轻看了。

  并因我们为罪所奴役,所以,只要上帝喜悦,随时可以盼望结束今世的生活。


   五、我们不当怕死,要挺身昂首。

  说来倒也奇怪,有许多自夸为基督徒的人不愿意死,不但不盼望死,反而一提到死就战栗畏惧,宛如大难临头。

  当然,当我们听到自己将离开今世时,会在自然的情感上引起警惕,那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在基督徒的心中没有足够的光照与灵性,以强烈的安慰克服一切恐惧,那这事是不可容忍的。

  假如我们想到这靠不住的、败坏的、必朽的、即将衰残的肉体的帐棚一经瓦解,就可以恢复耐久的、完全的,和不朽的光荣,那么信心岂不使我们热烈盼望那为肉体所惧怕的事吗?

  如果我们的死将使我们由流亡而返回家乡,而且是回到天家,我们岂不因此得着安慰吗?

  有人说,没有人不希望永恒的。

  这句话我不否认,但是为那个理由,我们应该瞻望不能朽坏的未来,在那里我们将得到安定之境,是在今世所不能得着的。

  保罗清楚告诉信徒,不要怕死,“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林后五4)。

  下等动物和无生命的物体如木石等,也知道现世的空虚,并和上帝的儿女一般希望末日复活,从虚空中得救;而我们禀有自然理性的亮光,为上帝的圣灵所光照,当我们想到自己将来生存问题的时候,能不提高自己的思想,超越这腐化的世界吗?

  我现在的目的并非驳斥这个十分顽固怕死的见解,而且在此处讨论也不相宜。

  在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不愿对普通问题详加讨论。

  我愿意劝那些胆怯的人读读居普良(Cyprian)的《必死论》(Mortality),既然连不信的哲学家们也能视死如归,这岂不使他们面红耳赤吗?

  我们可以断言,在基督的学校中,凡不以愉快心情盼望死并盼望最后复活的人,他的灵性必不能有所进步。

  保罗以这品性来形容所有的信徒(参多二13),圣经亦常常提醒我们,这是使我们有真正快乐的动机。

  主说:“你们要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廿一28)。

  若他所计划使我们得以高升的事,仅使我们忧愁惊恐,这是合理的吗?

  若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还尊他为师呢?

  所以我们必须有更正确的判断,虽有肉体方面的盲目贪婪的反抗,我们不可犹疑,要热心盼望主的降临,以此为最鼓舞的事。

  我们不单渴望主的降临,也要为审判之日而兴悲。(此句为法文本加添)

  因为他是我们的救主,要把我们从罪恶和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叫我们承受他的生命与光荣的基业。


   六、主必要在荣耀里降临:不爱主者,当受咒诅。

  诚然不错,一切信徒在世的时候,必须“如将宰的羊”(罗八36),好使他们愈来愈像他们的元首基督。

  因此,如果他们不提高自己的思想仰望天家、超乎尘世之外,他们的景况就非常悲惨了(参林前十五19)。

  让那些不虔不义之人得着各种富贵,享受他们所谓的内心平安。

  让他们夸耀自己的骄矜徭逸,饱尝罪中之乐。

  让他们以邪恶来烦扰光明之子,为他们的骄傲所侮辱,为他们的贪妄所欺骗,以不法之事来刺激他们。

  但当信徒看见这些事的时候,就当仰望天家,如此在这种患难中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平安。

  因为他们知道,主将接纳他忠实的仆人进入平安的国度。

  擦干他们的眼泪(参启七17),他将以快乐的锦衣赐给他们,以光荣的冠冕装饰他们,以欢乐的心情接纳他们,并提高他们的地位,和自己的尊严并列,总之,叫他们能参与他的幸福。

  至于恶人,虽在今世显赫,必将堕落于羞辱的深渊。

  他将使他们的欢乐变为悲伤,使他们的喜笑变为哭泣。

  使他们的安宁变为良心上的烦恼。

  并且将以永远不灭之火惩罚他们,甚至叫他们受他们所侮辱的信徒的支配。

  按照保罗所说:“上帝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于圣徒的人,那时主耶稣从天上显现”(帖后一6-7)。

  这是我们的圣洁安慰,若没有这个安慰,我们必甚沮丧,或沉溺于世俗的快乐而自取灭亡。
  诗篇的作者也承认,当他对于恶人在今生荣华的事思想过多的时候,他几乎就要跌倒(诗七十三2)。

  若不是进入上帝的圣所,思想善人与恶人最后的结局,他必站立不住。

  总之,只有在信徒的眼睛向着复活的大能时,基督的十字架在他们的心里才战胜了魔鬼、情欲、罪恶,和恶人。




第五章 善用今生



   一、避免极端。

  正如圣经把天堂指示我们为人生目标,圣经也充分地教导我们要适当地运用今世的祝福,在生活原则的检讨上,这也不应忽视。

  如果我们必须生活,我们也必须运用生活上必要的工具。

  我们不能避免供应我们娱乐的那些事,而仅仅注重生活所必须的事。

  用清洁的良心去娱乐,不拘是生活上的心安,或生活上的享受,我们都当心存中庸之道。

  这是主在圣经中所教训我们的,祂说现在的生活对于祂的仆人,正如朝着天国长途跋涉的前进。

  假如我们以世间为逆旅,那么我们应该用人间的幸福,使之成为旅行的帮助,而不是旅行的障碍。

  因此,保罗所劝告我们的不是没有理由,他说:“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林前七30-31)。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之一,所以我们当努力走在正路上,避免走入极端。

  有些在某些方面很整洁的人,他们觉得对放纵与奢侈若不加节制,必将流于极端的放肆。

  为纠正这种过失起见,他们主张人们在物质的享受上,不应超过生活上所必须的。

  这种忠告的动机是很好的,但未免过于苛刻。

  因为他们在良心上所加的约束,比主在圣经中所规定的还要严格,这是严重的错误。

  他们所谓必须范围之内的限制,即是在每桩事的可能范围内加以禁戒。

  根据他们这种说法,除了干面包和清水以外,其他的食物都不算是合法的了。

  另有一些人,如靠底比斯城(尼罗河上游)的克雷特(CratestheThebes)等,对节约更加澈底。他把自己的财宝丢入海中,以为若不把财宝毁灭,财宝就将毁灭了他。

  在另一方面,现在有许多人替他们自己在物质生活上的过分享受寻找借囗,他们放纵肉体情欲。

  这等人以为这是自由,不应加以限制,可由每一个人自己的良心看为适宜的随心所欲。这是我们所不能承认的。

  我们承认在这桩事上,若要以固定或立竿见影的规则约束别人的良心,诚然是不妥当,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圣经对于物质生活的享用既有一般的规定,我们就该遵照圣经所指示的而行。


   二、属世之物乃神所赐。

  我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原则,就是使用神的恩赐并不算错。

  上帝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是为我们的利益,不是为损害我们。

  因此,凡遵守这原则的人,其所行必属正当。

  例如,我们思考上帝为什么创造各种食物,我们就知道祂不但是为了我们的需要,也是为了我们的快乐与享受。

  又比方在衣着方面,祂不但是因为我们有此需要而施予,也是为了维持礼节和威仪。

  花草、树木、蔬果,除了实际的效用外,祂为叫我们喜乐,也供给了清香美味。

  假如不是如此,诗篇的作者不会把这等事当作神的祝福,“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诗一O四15)。

  而圣经也不会说,祂之所以把这些享受赐给人,是由于祂的仁慈。

  万物的自然性也指示了人们可以在某种目的和范围内,合法地加以利用。

  主使花有美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岂不是要我们有耳目的享受吗?

  在各种不同的颜色中,祂岂不加以区别,叫有些颜色比其他颜色更可爱吗?

  祂岂不是使金银、象牙,和大理石比其他的金属或石块更贵重吗?

  总之,祂所创造的一切,岂不是除了需要以外,还叫我们欣赏其价值吗?


   三、真正感恩将使我们不致滥用神恩。

  所以我们不要相信那无人性的哲学,以为除了需要之外,不许我们对一切被造之物有其他的欣赏。

  这不但剥夺了我们对神恩慈合法的享受,而且破坏了我们的感觉,叫我们成为无感觉、麻木不仁的木头。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放纵肉体的私欲,如果我们对情欲不加限制,就将逾矩。

  我们知道,有些人是主张放纵的,他们借囗自由、肆行无忌。

  所以首先要注意的是,万物是为我们造的,为的是要叫我们认识及承认那位创造者,并以感谢之心记念祂的仁慈。

  假如,你过分享受隹肴美酒,以致脑满肠肥,不能履行敬拜神以及自己的任务,那还有什么感谢之可言呢?

  假如你放纵情欲,内心污秽,不能分别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有道德的,这还算得是对神恩之答谢吗?

  假如我们夸耀自己的服饰,鄙视别人的衣服,我们对上帝所赐的还能算是知道感恩吗?

  如果我们因衣服华美,而流于淫荡,如果我们一心只注意服饰的华丽,这算是在生活上承认神吗?

  许多人沉迷逸乐,心为形役。

  许多人嗜好金银花石图画等物,甚至使之成为雕刻和绘画的偶像来崇拜。

  这一般人溺于色香美味,对一切属灵的事都不感兴趣了。

  在其他事上也有同样的情形。因此,我们须受这原则的限制,以免滥用神的恩典。

  且须遵行保罗所给我们的教训:“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十三14)。

  若使人有过分的自由,他们往往就不知节制了。


   四、生活要有节制。

  感谢神恩最正确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轻视今生,默想天国的永生。由此可以推出两个规则:

  第一是按照保罗的指示:“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林前七29-31)。

  第二,我们要安贫乐道,以中庸之道来享受人生之丰富。

  保罗吩咐我们,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不但在饮食方面要节制,在衣服起居一切陈设方面,都不可有骄奢浮华的气习,凡有损于灵性生活与天国生活的思想,都要摒除。

  伽妥(Cato)曾说过:“凡重视肉体逸乐的,必轻视道德。”

  又有一句古谚说:“凡只注重肉体的,不免忽视灵魂。”

  所以一个信徒对身外之物的享受,虽不必受一定的限制,但有一个原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即是:他们不可放纵,当戒绝一切奢侈浮华。

  反之,要随时警惕,竭力远避一切的浮华,以及虚荣的展示。

  我们当特别留意,免得主所赐给我们有益于生活上的任何事,成为我们的障碍(林前七29-31)。


   五、忍耐自守。

  第二个原则是,境况不隹的人应该安贫,以免为奢侈所苦。

  凡能遵守这一道理的,在主的学校中可算是有造诣的人,若未达到这造诣的人,就难证明是基督的门徒。

  因为凡对尘世事物存有奢??的人,必招致许多邪恶,一个人不能安于贫乏,在富裕的生活中就表明相反的情感。

  这意思是说:一个人若以破旧的衣服为耻,就必然以华丽的衣服为荣。

  凡鄙视菲薄饮食,而以得不到珍??为苦恼的人,若能得到的话,总不免过分地享用。

  凡不安于恶劣环境中的人,一旦有了尊贵的地位,即不能免除骄傲夸大的毛病。

  所以凡属诚实的信徒,应该虚心学习使徒的榜样,“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都能处之泰然(叁腓四12)。

  关于怎样使用世上财物,圣经还有第三个原则,这当我们讨论克己的教训时,已经大略说明。

  神以仁慈赐给我们一切财物,是为了我们的益处,好像是委托我们照料一般,将来会有算帐的一日。

  “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路十六2),这一句警告,是我们时常应当牢记在心的。

  还要记得,那位要求交代这一笔帐的是谁。

  就是那喜欢节约、俭朴,和谦让的神。

  祂厌恶骄矜、粉饰,和一切虚荣。

  祂只关心那些与爱有关的幸福。

  祂曾亲囗谴责那些使人心腐化和妨害正当认识的一切逸乐的人。


   六、要忠于神的召呼。

  最后,主吩咐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的行为中,须忠于自己的职务。

  因祂知道人心浮荡,贪得无厌,游移不定,内心是何等的彷徨。

  为避免我们因自己的愚妄而卷入纷乱的旋涡,祂在每一个人的不同环境中,分配不同的职务。

  祂以属天呼召划定每一个人的职责,这一种划定是没有人能逾越的。

  所以每一个人的生活范围,都是主所安排的,叫他不致于在一生的历程中漂泊无定。

  这种划分是必要的?在祂眼中,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按照这划分来估计的,往往与人的理性或哲学所判断的完全不同。

  即使是在哲学家眼中,没有什么功业比把国家从暴虐中拯救出来更为光荣的了。
  但天国的法官亦不准许个人刺杀暴君。

  这样的例子,我用不着一一举出。如果我们知道主的呼召在各种民事上,是一切正常行为的原则和基础,这就够了。

  凡藐视这个原则的,必不能在他的工作上适当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个人有时候也许能够做些在世人看来是可称赞的事,但在上帝面前却不蒙悦纳。

  而且,在他生活的各部分中不能成为一致。

  所以我们若能以上述原则为准绳,我们现在的生活必有最好的规范。
  因为各人都不致于盲动,企图反抗主的呼召,知道越出神所指定的范围以外是不对的。

  谦卑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必表示满足,对上帝所交与他的职责必不遗弃。

  一个人若知道他在一切事上都有神的指引,即可减轻许多??虑、奔波、愁烦,和各种重负。

  若人人相信自己的职务是神所指派的,那么,官吏将以更愉快的心情执行任务。

  家庭中的父亲也必更安于他的本分。

  如果人知道他的工作是神交付他的,大家必能以忍耐克服所遭遇的一切困难、不幸、失望和忧愁。

  如果我们顺服神的呼召,我们将得着特殊的安慰,因为只有我们顺从自己所得的呼召,才能体会到:无论什么工作在上帝心目中都是有价值和重要的,也没有所谓卑贱的工作。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1 03:53 , Processed in 0.0309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