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如何通过政治整合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融合与合作、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政治整合研究的概念逻辑、问题论域、变量认识、实现路径与研究不足,从而展现出政治学界对整合议题研究的学术图景。政治整合的研究从无到有反应了学术界对社会实践的高度敏锐性和开放度,同时政治整合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在概念界定、理论发展、研究方法、研究逻辑、研究独立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改进。
关键词:政治整合 社会结构 阶层分化 整合机制
【作者简介】吴晓林(1982-),男,山东莱阳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整合与公共服务;戴昌桥(1978-),湖南武冈人,广东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地方治理研究。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成了新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化格局,各阶层在寻求具体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给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合,将各种社会力量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旗帜下,继续推动改革和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政治整合研究的时代背景与学术脉络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原有的“两阶一层”的阶级社会,迅速分化和组合成许多新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亘古未有,政治系统通过自身限权不但给社会变迁以空间,还基本容纳了阶层分化这个事实,基本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阶层的普惠格局受到挑战,阶层之间的差距扩大并衍生了基于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经济发展之外的第二个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学术界开始了对政治整合的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的结果来看,最早的研究成果应是孙立平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异质性社会·政治整合·政治稳定》一文,“政治整合”第一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此后,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加入到政治整合研究的行列,陆续发表了一些较为深刻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关于政治整合的研究对象和问题论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界对政治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内容,一是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主要探讨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和趋于强烈的同时,怎样进行族际政治整合;二是政党整合,主要研究党在新形势下怎样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并成功取得各阶层和群体力量认同的机制;三是研究政治整合历史和整合思想;四是纵向间政府整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央政府如何有效领导和协调地方政府,使中央的政令能够得到有效贯彻;五是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研究在社会群体分化的基础上,怎样通过有效的政治整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六是研究统一战线的政治整合功能与发展。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界对政治整合的研究成果保持了高度的敏锐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新层次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如何采取有效的政治整合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更加成为社会发展亟需倚重的课题。
二、“政治整合”的逻辑及其概念梳理
“异质性”是整合的逻辑起点,这是学界研究整合问题的一个共识。孙立平教授(1990)就认为“任何高强度的、重叠型的异质性都不利于政治稳定”,异质性的多极社会是发展中国家和西欧国家开启现代化政治整合的基础;王长江教授也谈到,社会各不同部分在保持各自性质特点是整合的前提;王彩波教授也认为整合就是针对社会分化产生的异质性及超越原有的规范而提出的。同是这个基础,关于“政治整合”的概念仍然出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1、强调要素功能的系统整合说。这类概念采用功能主义的话语,将政治整合定义为协调并凝聚政治实体内各个分化的结构和子系统,以形成和维持一种互动的共同系统的持续过程。其借鉴的就是社会整合概念,即“通过制度、组织、价值体系等连接纽带,把各种不同的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及其功能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社会更具有自我维持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社会学界的这种论述对于总体性处理各个阶层、利益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有益的。研究政治整合的文章也不同程度呼应了这种观点,不能不说,社会整合的研究为政治整合的研究作出了先期的铺垫,因此,大多文献对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未加区别、交替使用。
2、强调主权一致的权力整合说。强调通过一个主导性的权威力量,把不同的政治单元统一到同一政治共同体内。这种概念大致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作用于“纵向间政府关系”、旨在维护中央权威的政府整合,桑玉成教授(1999)就分析了地方政府“统治的分化”,指出政治整合主要是需要主权国家“有一种统一的意志和力量以及政府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的有效配合和协调”;二是基于“国家民族关系”、旨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族际整合,特指“国家把处于分离、分散、分裂状态的多元利益群体和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统合进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保持和实现政治系统良性有序运转的过程和状态”。
3、强调政党权威的政党整合说。这种观点基于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先进性出发,主张通过发挥政党权威进行政治整合。具体来讲,就是指政党把有分歧的政治力量联合、团结起来,形成协调稳定的相互关系,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处于优势地位的执政党,其“政治整合,包含了比社会整合更丰富的内容,即执政党除了要对异质的社会进行整合之外,还要对自身进行整合,即执政党为了提高对社会的整合效度,从成员角色、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
4、强调国家社会关系的政社整合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最基本命题,同样也是政治整合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以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论证基础,力主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二元整合,“把处于分离状态的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集团结合进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政治沟通成为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整合的手段,有学者认为“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如何建立一种政治沟通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实现社会的利益表达,又能完成国家意志的传输,将国家与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降低社会的政治离心力,实现国家的政治整合。”
5、强调政治稳定的秩序整合说。这种概念的基本假设就是“将分化与整合看成一对共生共伴的矛盾统一体”(王彩波,2003),认为“进化是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分化,是从不确定、不协调的单纯性到确定的、协调的繁杂性的变化” 。因此就发展出“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政治整合逻辑,“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要缓和或消解政治冲突,就必然实施政治整合”。在政治冲突论者的主张中,“政治整合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秩序就是政治整合追求的理想。
三、影响“政治整合”的宏观变量描述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只有获得影响政治整合的信息、状态和能量,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
1.原有利益格局受到冲击不断分化。当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促使个阶层实现利益的渠道和利益实现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不断分化,显现出“从利益平均化到利益多极化、从利益依赖性到利益独立性、从利益稳定性到利益多变性”的特征(庄峰,2004),“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有所加强,利益动机有所强化,民族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逐渐显露出来”(谈正好,2000)。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和利益矛盾显性化,成为政治整合需要面对的重要基础。
2.传统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促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各个阶层,逐步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归属阶层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一些优势阶层与权力、资本相结合成为社会主流阶层,一些边缘群体被快速运转的社会甩出体制之外,形成了断裂的社会形态。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社会结构变化对政治整合的挑战。
3.原有高度重合的政治社会关系逐渐分离。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度行政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如户籍体制、就业体制、单位体制成为政治整合的主要手段。在这种关系格局下,社会空间被大大压缩,政治与社会高度重合。80年代开启的改革开放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渐渐地从政治控制中分离,原有社会管理、社会控制方式越来越遭遇“信任危机”,这些都要求政治整合机制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4.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是超大社会结构中认同和差异张力的结果。1978年之后,“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国家对社会成员控制的放松也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外在条件。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思潮开始流入我国,对我国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促使我国社会形成了空前复杂和剧烈的思想转变与碰撞。这就决定了政治整合必须建立一套统摄多元思想的文化系统。
四、“政治整合”的实现路径研究
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在对政治整合需要面对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政治整合的实现路径。
1.通过身份赋予和法制规约为主要手段的“制度化”整合机制。从政治学角度看,制度性整合是保证各种制度的强制性和契约性,强制性和契约性是制度性整合的基本特征,它不允许朝令夕改。政治方面的整合,也可以说是制度性整合。是指国家运用政策法令等制度手段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统合,使社会运行符合一定的秩序和规范。它既强调“扩大参与体系”又强调“缓和并疏导新兴的集团参与活动”,赋予社会成员政治身份和参与空间成为制度化整合的依靠机制;将社会的各个层面整合到统一的框架,既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汇聚各种力量到开放的体系是政治整合的必要策略。因此必须倚重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路径。
2.通过发挥市场配置和利益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分化过大既不利于凝聚现代化建设力量,又不利于政治稳定;利益分化不当既不利于社会公正,又削弱政权的合法性。在民族政治整合的问题上,周平教授(2005)认为:民族关系中的摩擦和矛盾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实质都是族际间的利益争夺。桑玉成教授(1999)在分析中国纵向间政治整合时,引入一个利益化的概念——政府间交易,即政府的不同层次或不同部门间的市场交易关系。因此,不少学者就从对资源的控制出发,来谋求政治整合的出路,主张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公共管理服务来促进政治整合。
3.通过道德建设和意识形态重塑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整合机制。意识形态是政治整合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协调与整合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有赖于形成一套取得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道德文化受到市场经济冲击,人们逐利化倾向凸现,“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道德规范体系崩溃了,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成员陷入了道德真空的两难境地王彩波(2003)”。基于此,学者们从价值层面提出了政治整合的药方,将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道德建设、文化认同等作为促进政治整合的基本途径。
五、对“政治整合”的研究展望
应该讲,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变革,政治整合的重要性被迅速反映到学术界的研究范围中来,显示了学术界对问题把握的敏锐性和开放性,也拓展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但是就目前社会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严峻性来看,政治整合的研究还明显滞后于政治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促使研究的良性开展和进步,我们仍然要正视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
1、需要清晰界定“政治整合”的概念。对政治整合的研究,必须首先搞清“整合”与“政治整合”的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对“整合”的概念基本来源于社会学。很多时候,政治整合研究者直接套用社会整合的概念。概念的借鉴当然是研究问题的可取路径,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还是需要抓住概念的核心属性。社会整合强调的是社会范围内各子系统的协调和有序运行,作用对象是社会,是一个单层面的关系;而政治整合则更加侧重于处理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关系。这是本质区别,鉴于文章篇幅所限,我们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将做另文探讨。
囿于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学术界对政治整合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深入其理的界定,很多情况下,政治整合与“社会整合”、“政治稳定”或“政治统一”换用,缺乏核心属性的厘定,影响了研究的独立性。实际上,前瞻而主动地整合分散的力量、化解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三者必须统一于政治整合过程。如此,政治整合的概念就完整和丰富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整合就是指占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有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中心框架,化解矛盾与风险、促进融合与合作,从而维护动态稳定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过程。
2、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政治整合”理论。首先,政治整合的研究相对于政治学其他领域来说起步是较晚的,在研究过程中,大多与社会学交织在一起,这当然符合处理“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实际,我们当然要注意学习和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不否认两个学科在同一问题上交融合作的必要性,但是不能将问题简单化。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终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显然政治整合要比社会整合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其次,目前还没有关于政治整合的一般理论概述,既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在做零散而具体的解释,难以形成符合政治科学化的基础理论;再次,政治整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讲,学术界的关注视野尚未完全打开,例如,目前学术界对影响政治整合的变量关注还比较分散,缺乏一个全盘的考量,这就致使研究工作还停留在一般的策略研究层面,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论阐释。
3、需要规范“政治整合”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必然建立在一套或一系列的严谨的研究方法之上,否则整个研究就会趋于失范,即使有完美的文字,也面临“大厦将倾”的危险,显露层次错乱、逻辑失真的软肋。目前除了少数学者在研究时采用了“国家—社区”二元结构的分析方法、历史——逻辑分析方法以外,其他论文对研究方法要么流于形式,要么不做考虑,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可信度。“政治整合”这一主题,就一般意义上而言,主要是着眼于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既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更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研究方法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此外,实证研究方法的缺乏也影响到研究的开展,这些研究方法必须受到学界的重视。
4、需要强化“政治整合”的研究逻辑。在对待分化与整合、“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关系的逻辑上,着力不足、含混不清。社会整合对政治整合是一个正加强关系还是一个负加强关系?政治整合对社会整合的尺度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之内,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采取动态的整合机制,什么样的情况下又适合静态整合机制?在社会转型期怎样避免政治过度整合,又怎样通过政治整合促进良性的阶层分化,这都要求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层面得到解答。
总之,20多年来政治整合的研究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理论进展,给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主题,也给中国政治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无论从研究力度还是研究成果来看,政治研究的使命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伴随理论探索的逐步深入,政治整合的研究必将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