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0|回复: 0

凤凰周刊: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比例超过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0 1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周刊】:大陆高校中的基督徒现状报告: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比例超过10%  


       比起大量存在于农村的基督徒,这是一个逐渐庞大而日益惹人注目的群体。他们多数人20岁出头,几乎人人都接受过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唯物论以及共产主义是他们现时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但这些年轻人选择了信仰基督。每个周六晨9时,海淀区一个单元房里,50多张显得年轻而又稍显兴奋的面孔聚集在一起。

       他们来自附近的高校,聚集到这里是为了参加每周一次的礼拜活动9时30分,小小的一室一厅已坐满了大学生,身着深色西装的主持人走上讲台,礼拜开始。先由主持人低缓地诵读赞美诗,接下来,唱诗班的歌声响起。赞美诗后,布道者走上讲台,拿出圣经开始讲道,这是基督徒们集体学习的时间。在这一个小时里,除了布道者平静而低沉的声音,客厅里悄无声息,手机也被大家自觉调成静音,一切井然有序集体学习结束后,主持人再次走上讲台,又给大家唱了一首赞美诗。有5分钟的祷告时间,除了在心中默念,每次都会有几个人顺次上台将自己的祷告说与众人在这之后,主持人对各位信主的兄弟姐妹说一些关于教会的事情,比如一些活动安排的事情。他们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分享,交流各自对信仰的感悟,请求其他人的帮助,或者招募信徒从事某些工作,介绍有关神学的书籍。按照惯例,新加入教会的信徒也被要求进行自我介绍11时左右,礼拜结束,一些人离开,另一些人留下来。留下来的人中,有人自愿和大家一起读读圣经,另外一些人去参加小组课程,内容也都是有关教义的学习。这时,教会的做饭小组,已经在为大家准备午餐了。这些人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信徒,每周轮流,一次23个人。12时多,留下来的人要一起享受午餐了。“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粮食和衣物”的祷告仍然是惯例,教会的新成员还将享受免费午餐的优待,以后每次吃饭每人要5元钱。当日的主持人、6名唱诗班成员都来自附近一所大学,布道者实行每周轮换制。由大家从被认为是成熟、对圣经有较深理解的基督徒中推举出来,执行布道。有时,校外的布道者也会以专职或者兼职的身份来参加团契。</我们是很正式的礼拜”,一名大学生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阿门。”一如往常,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杨姓硕士研究生开始了自己晚餐前的祷告,她双手合握,嘴里念念有词,动作熟矜从容.>“我信仰基督已经好多年了。” 2006年,杨参加了一个家庭教会,3个聚会地点位置都在海淀,成员也以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主。最多一次聚会有100多人参加,“都是大学生”,她说>“光我认识的大学生基督徒就有40多个,本科生硕士博士都有,女生偏多些。”

        24岁的杨来自山东青岛,眉清目秀,戴着眼镜,看起来很腼腆,但提起自己的信仰,却滔滔不绝>据中国无神论协会主持的《北京市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北京市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占5.2%,明显超过其他宗教>该课题组估计,在当代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约在3%20%之间。其中基督教发展的势头最猛,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2003年秋季,几名党务工作者据北京10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的抽样调查结果,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比例上调到了9.2%>“我的很多同学因受家庭影响而接触基督教。”

        北京另一著名高校一王姓大三学生说,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王来自河南,有资料称,这是中国基督教传播较广的一个省份,另一个基督教兴旺的省份是浙江王的家乡的小县城有2个教堂,离他家最近的教堂,一到周末就有一两千人聚集,“40岁以上的多些,但是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还有高中生>“在学校里没有太多聚会,主要还是私人的。”来北京上大学以后,王不再坚持一些固定的仪式。但是,当学习、生活遇到一些困难,他仍然会跪在地上,双手合握,祈望得到上帝的指示:“祷告是信徒与上帝在对话>王称自己也接受了正统的唯物论教育,曾挣扎困惑过。但是母亲和外婆一辈子都信基督教,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对于母亲外婆这样文化层次不高的人而言,基督教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何况劝人向善也没有坏处>王的叔叔得了胃癌,去郑州医院做手术,郑州教会负责人带领一部分信徒去医院看望王的叔叔,在礼拜上对全体信徒讲了这事后,当时众人都为这位“兄弟”(他们称男性为兄弟,女性为姐妹)祷告>“我还没有受洗,不>和王不同,杨坚持每日3次祷告和每周至少去一次教会>杨小学二年级时,母亲从国外带回一本圣经,杨被吸引,后来又跟亲戚去过教堂做礼拜,再后来,杨受洗成了真正的基督徒>“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更多的还是倾向于一些困惑,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去寻找另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基督教。”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何光沪认为,大学生基督徒与农村因生活贫困,疾病等原因而信仰基督的弱势信徒有很大差别>何光沪教授说,大学生虽然长期接受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较脱离社会现实,提不起大学生的兴趣,教条化和老口号缺乏说服力,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何况是对这个方面有更多要求的大学生“有信仰总比没有信仰好!”在何教授看来,有信仰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所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而且,宗教社会团体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也给政府减轻了一些民间的压力,增加和谐气氛>家庭教会成为大学生首选>中国无神论协会主持的《北京市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称,在北京市大学生基督徒中,经常参加家庭聚会的占57.3%。而“能够在大学校园里辟出专门场所,组织并带领信徒和慕道者聚会的,多为租住在校园里的留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京的基督徒增长迅速,其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非弱势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报告认为:“家庭教会是基督教在北京传播的主要基地”、“经常参加家庭聚会的基督徒,主要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基督徒。“我们还是区别于三自教会(自治、自养、自传),他们接受政府的领导,我们只是疏离于政府,不愿跟政府发生关系。”一名大学生基督徒说>“大教堂条件比较差,人也太多”,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基督教徒王某说。除此之外,他认为,大学生选择家庭教会更重要的理由是:大教堂的牧师会照顾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信徒,讲一些很浅显通俗的东西,而他们更愿意和学历相近,文化相近的人交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想让他们皈依,难度会更大一些,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精妙的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王某说>而家庭教会则善于营造温馨聚会氛围,开展个性化的活动,对大学基督徒很有吸引力

        一位参加过家庭教会的大学生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一间小小的民居,摆着四五排小椅子,参加活动的大都是同龄的大学生,以兄弟姐妹相称,气氛庄重而亲切<">其实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大家都自然坦诚地聚在一起,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探询真与善的内涵,暂时与外界的浮华喧嚣隔离,是一件很幸福也很美好的事情家庭教会一般租用民房,或者直接在信徒的家里举行,绝大多数未在政府登记。他们往往得到多方经济援助,捐赠者有信徒教友,也有国外基金会的">大陆政府一直对家庭教会持审慎态度。不过,也有宗教界乐观人士称,基督教并不如政府所以为的那样被国外反华势力操纵.因为我的信仰,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大学同学。”来自湖南农村的张曾经是大学宿舍的异类。如今,25岁的他已然成为一名布道者。</张每个月都要给北京几所高校的成熟基督徒讲经,而这些大学生回到自己学校以后,又会去发展自己的同学,传播“爱的种子”。  

        在信仰基督的大学生中,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比较活跃,他们是传播福音的主体,而大学新生则是发展对象。“每年开学时,我们都会去向新生布道,跟社团纳新一样: 张最早接触基督教是在大三,一名山西的基督徒想报考他所在学校的研究生,与基督徒的接触改变了张的人生>“人生中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信仰,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基督徒这样的人生,可以这样去想,去活,去看待身边的事情。”快毕业时,就业压力、与女友的感情问题接踵而来,张称自己当时非常痛苦信仰基督以后,张不再跟宿舍的同学一起看色情网站、电影,也不再说粗话。他还经常这样劝同学“我觉得好的东西,急着与大家分享,但是他们以为是毒药。”张和大家辩论,甚至争吵,再后来,有些人不再和他说话,包括以前很好的朋友,也有人中伤他">“因为我的不成熟,失去了很多朋友,但很奇怪的是,因为不成熟的坚定,反倒给了他们一些震撼,”2006年的某天,张收到几乎断交的好友的E-mail,这位同学毕业后留学澳洲。“走的时候,我送了他一本圣经,他说他现在已经成了基督徒,感谢我当年和他的争论现在很多学生的信仰只是一种功利。”张说:“我希望大家在回忆我的时候,都记得,我是一个基督徒">在张眼里,不信教的人看待基督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宗教当作迷信,他们认为宗教是因为愚昧,一提到宗教就会想到烧香的老太太。另一种是把迷信当作宗教,认为自己有信仰,实际上没有,比如,在基督教内部也有这样的人,希望基督教能治病,能保佑自己的儿子考大学,女儿嫁一个好人家 。张回到湖南益阳的家乡,也经历了一个信仰不被接受到接受的过程。一开始,提起张的信仰,张的父母便认为孩子走上了邪路,“把我当作犯罪坐过牢的人。一份来自北京高校的调查报告显示,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标准并非止于不触犯法律、遵守校规,而是上帝的诫命、神说的话,他们比普通学生有更高的道德准则,这改变了传统学生中消极、悲观和厌世的态度,甚至改变了对死亡的恐惧态度>调查还发现,这类学生的成绩大都优异,他们往往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此外,大学生基督徒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在对待其他人方面更是以“爱人如己”等许多圣经的教诲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一些非基督徒大学生也对基督徒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十分有“爱心”,“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调查中,很多基督徒大学生都在社会上做义工和志愿者“我哥说我因为信仰基督,从一个不懂事的人变成了一个懂事的人。”张说,他的哥哥是一名坚定的***员,一如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2006年4月,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的基督教堂及聚会点共55000处,教牧人员36000余人,神学院、圣经学校共18所,神学生约1000人,另有10万以上的义工协助工作如今,中国的基督徒享有宗教自由,能够自由地传播福音。”曹反对海外所谓“地下教会”遭打压的说法。“我们不认为有‘地下教会’,有一些教会没有登记,但不能把他们分成‘地上’或‘地下’”。“在上帝面前,这些教会都是一样的2007年3月4日的《纽约时报》以大标题《“无神论”中国掀起信教狂潮》,关注中国的宗教信仰状况。该文称,最近几年,官方对宗教的态度逐渐放松,把有限制的宗教活动看作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有益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0 21:06 , Processed in 0.0293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