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1|回复: 0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22: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光成 赵阿勐 陈力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基督教信仰对信仰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探讨某市中年基督教信仰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某市14个基督教堂点进行调查,选取200例基督教徒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同时选取240例同一城市具有相似生活背景的无宗教信仰中年人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收回有效问卷199份。结果——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无宗教信仰的中年群体,但其心理健康状况仍低于国内成年人的平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信仰时间、不同经济收入和宗教活动参与情况的基督教信仰者其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不同人格类型和不同人格特质对中年基督教信仰者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结论——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格因素影响较为突出。

关键词:中年人;基督教信仰;心理健康;SCL-90;EPQ;


    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资料,全国有宗教信徒1亿余人,其中基督教信仰者人数近1600万[1],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平静”20年后发生急剧增长[2],并且在大学校园里有所蔓延和发展[3]。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但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有些研究结果认为,宗教信仰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但有些研究结果认为,两者之间是负向关系,还有些研究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系[4]。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宗教心理学研究本身的特殊困难,关于宗教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极少,仅检索到3篇,但没有发现针对中年基督教信仰者的相关研究。

    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主流宗教之一,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中年期作为个体人生观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个人信仰状况逐渐趋于稳定,这一阶段也是个体心身问题的高发期,选择这一年龄段探讨基督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我们加深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理解和认识,对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制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样本来源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对某市的基督教堂点随机整群抽取了14个基督教堂点,调查组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有效收回率为86.00%。在相应社区随机抽取的240人作为对照组,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有效收回率为82.92%。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严格培训。

    1.1.2 入组标准

    1.1.2.1 研究组 以35~60岁已经接受教会洗礼并自愿接受调查的基督教信仰者为调查对象。

    1.1.2.2 对照组 同时选取本市内具有相似生活背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且无宗教信仰个体为被试。

    1.2 方法 研究者深入基督教堂点,在教牧人员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入组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5]和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6]调查测试。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统计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定量资料比较使用方差分析,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数量关系采用多变量逐步回归拟合方程。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组 平均年龄(44.29±7.77)岁,男性42人,女性130人;大专或大专以上16人,高中或中专52人,初中67人,小学30人,小学7人;已婚160人,未婚6 人,离婚6人;工人51人,专业技术人员17人,行政人员13人,商业服务人员26人,自由职业者35人,其他人员30人;每月经济收入少于500元的21人,500~1000元的52人,1000~2000元的63人,多于2000元的36人。

    2.1.2 对照组 平均年龄(44.17±4.78)岁,男性66人,女性133人;大专或大专以上28人,高中或中专60人,初中75人,小学28人,小学8人;已婚188人,未婚3 人,离婚8人;工人63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行政人员13人,商业服务人员30人,自由职业者38人,其他人员28人;每月经济收入少于500元的35人,500~1000元的54人,1000~2000元的65人,多于2000元的45人。

    经同质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以及经济状况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

    2.2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迄今,国内以SCL-90为调查工具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均以金华等人在1986年建立的常模为比较标准,但唐秋萍等人对1984~1997年间SCL-90在我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后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SCL-90各因子分数有所提高,因此建议使用将169篇关于SCL-90研究论文综合处理后形成的新的常模[7]。本研究采用了这个新的常模作为比较的标准(见表1) 。

    表1.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症状维度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
(n=172)
全国成人常模
(n=47354)
t
躯体化
1.80±0.65
1.48±0.54
6.45*
强迫
2.09±0.67
1.83±0.64
5.32*
人际敏感
1.97±0.68
1.79±0.65
3.62*
抑郁
1.90±0.70
1.70±0.65
4.03*
焦虑
1.67±0.59
1.55±0.55
2.85*
敌对
1.71±0.67
1.64±0.63
1.45
恐怖
1.58±0.55
1.40±0.50
4.28*
偏执
1.69±0.64
1.69±0.62
0.00
精神病性
1.68±0.57
1.53±0.56
3.51*
注: t 为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同全国常模比较的t 检验值;*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除敌对和偏执2个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基督教信仰者其他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2.2中年基督教信仰者与非信教中年个体心理健康比较 将基督教信仰者SCL-90测试结果同非信仰组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2) 。

    表2.中年基督教信仰者与非信教中年个体SCL-90测试结果比较


症状维度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
(n=172)
中年非信教者
(n=199)
t
躯体化
1.80 ±0.65
2.11±0.65
4.55*
强迫
2.09±0.67
2.36±0.66
3.84*
人际敏感
1.97±0.68
2.13±0.66
2.19
抑郁
1.90±0.70
2.19±0.69
4.06*
焦虑
1.67±0.59
2.01±0.66
5.14*
敌对
1.71±0.67
2.00±0.64
4.22*
恐怖
1.58±0.55
1.83±0.66
3.96*
偏执
1.69±0.64
2.08±0.71
5.39*
精神病性
1.68±0.57
1.91±0.67
3.65*
注:t为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同全国常模比较的t 检验值;*P<0.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年基督教信仰者除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同非信仰组没有差显著异外,其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信仰组。

    2.3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问题检出率 参照有关标准,本文SCL-9010项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则被认为被试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8]。以此为入组标准,统计了基督教信仰者心理问题检验出率(见表3),并将其中可以比较的7项同重庆市农民工心理问题检出率进行了比较[9](见表4)。
根据表3可以看出,基督教信仰者总体症状检出率为41.86%,其中人际敏感问题最为突出13.37%,其次为强迫10.47%,最低的是恐怖和精神病性。从表4中可以看出,可比较的7个因子(关于重庆农民的原研究只在SCL-90中抽取了7个因子进行了调查)[9],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同农民工之间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

    表3.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问题检出率


症状维度
x ±s
检出人数
检出率(%)
躯体化
3.37±0.28
13
7.56
强迫
3.48±0.37
18
10.47
人际敏感
3.24±0.22
23
13.37
抑郁
3.24±0.22
13
7.56
焦虑
3.43±0.31
6
3.49
敌对
3.31±0.42
11
6.40
恐怖
3.02±0.063
5
2.91
偏执
3.09±0.28
12
6.98
精神病性
3.14±0.08
5
2.91
其他
3.25±0.26
13
7.56
总体症状
2.35±0.40
72
41.86

    2.4 不同类别的中年基督教信仰者SCL-90测试结果比较

    2.4.1 不同性别、信仰时间、日宗教活动时间以及经济收入的基督教信仰者之间SCL-90测试结果比较将不同性别基督教信仰者SCL-90的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进行比较,行t检验;测试对象中大多为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信仰的基督教(62.2%),信仰时间段分布为>15年者13人,10~15年107人,<10年52人,将3种不同信仰时间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进行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经济收入的分布情况:<500元(52,30.23%);500~1000元(63,36.63%);1000~2000元(36,20.93%);>2000元(21,12.21%),将不同经济收入的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进行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基督教信仰者每天参与基督教活动(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聚会、服侍等)时间分布:<1h(32,18.60%);1~2h(80,46.51%);2~3h(37,21.51%);3~4h(13,7.56%);>5h(10,5.81%),将不同参与时间的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进行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上所有检验均未见显著差异(数据表略)。

    2.4.2 不同人格类型对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 根据EPQ测试结果,以E量表分数为横轴,以N量表分数为纵轴,以50T分为界,将基督教信仰者的人格分为4种类型:外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内向稳定型、内项不稳定型(分别以字母A、B、C、D代表4种不同人格类型)。比较不同人格类型的基督教信仰者之间SCL-90总平均分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类型之间,总均分差异显著(见表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外向稳定型与内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与内向不稳定型之间的总均分,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表6)。

    表4.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同重庆市农民工心理问题检出率(%)之比较


因子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偏执
基督教信仰者组(n=172)
7.56
10.47
13.37
7.56
3.49
6.40
6.98
民工组(n=343)
4.08
10.79
10.50
11.66
4.96
9.62
8.45
χ2值
2.7889
0.0121
0.9216
2.0736
0.5776
1.5129
0.3364
注:P> 0.05

    表5.不同人格类型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比较


外向稳定(A)(n=35)
外向不稳定(B)(n=31)
内向稳定(C)(n=78)
内向不稳定(D)(n=28)
F
P
146.40±48.04
195.19±51.53
143.17±30.55
210.54±33.76
29.10
<0.001

     表6.不同人格类型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两两比较

比较组别
LSD-t
P
外向稳定VS外向不稳定
-5.02117
<0.05
外向稳定VS内向稳定
0.40297
>0.05
外向稳定VS内向不稳定
-6.42101
<0.05
外向不稳定VS内向稳定
-6.21895
<0.05
外向不稳定VS内向不稳定
-1.49442
>0.05
内向稳定VS内向不稳定
-7.76196
<0.05

    2.4.3 不同人格特质对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以上的结果表明,基督教信仰者的人格类型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为进一步考察人格特质因素对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基督教信仰者EPQ的4个分量表分数为自变量,以其SCL-90总平均分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N、P、L3个因素进入方程:Scl90jf=0.80353+0.05946EPQ_N+0.03992EPQ_P+0.01675 EPQ_L,3个因素同心理健康总均分之间呈正相关,N因素贡献最大,P因素次之,L因素贡献最小。

    3.讨论

    中年基督教信仰者SCL-90测试结果表明,各因子分数除“敌对”和“偏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同非宗教信仰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除“人际敏感”因子以外,其它所有的因子得分都低于非宗教信仰组;同重庆市农民工测试结果比较表明,基督教信仰者各因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与其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本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是(44.17±4.78)岁,作为中年正步入更年期的基督教信仰者人群,其心理健康状况同其他同龄人一样,低于全国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水平,但同重庆市农民工的测试结果比较来看,他们的心理问题并不多于平均年龄(32.81±9.24)岁的这些农民工,而且与无宗教信仰当地同龄人相比,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这些人,说明基督教的信仰提高了信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结果与西方很多研究结果一致[4],但与国内以往类似的研究相矛盾[10-11]。但是我们认为,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信仰应该有助于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为:(1)信仰者心中有“全能的上帝”,“上帝”总是给他们以生活的勇气、力量和希望;(2)基督教价值观的接受使信仰者能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3)信仰者可以在教会得到一般社会成员难以得到的许多社会支持;(4)容易形成被社会欢迎的行为方式,如教义要求信徒不行贿,不受贿,不淫乱,不酗酒,不吸毒,为人要谦和,要乐于助人,要宽容等。良好的行为方式会使信徒较少遭遇应激,遇到困难后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


    不同性别、不同信教时间、不同日参与宗教活动的时间、不同经济收入的基督教信仰者之间,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的比较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些因素对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本研究的被试都是已经接受过洗礼的基督教信仰者有关。通过同教徒的个别访谈我们感到,当一个人接受洗礼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耶酥后,性别、信教时间的长短、参加宗教活动时间的多寡、经济收入的高低,对信徒心理的影响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是基督教的信仰在左右他的心理行为。

    不同人格类型基督教信仰者SCL-90总均分比较结果表明,人格类型对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影响,内向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外向稳定者次之,而外向不稳定者和内向不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基督教信仰者的EPQ 各分量表同SCL-90总均分之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因素(N因素)和精神质因素(P因素)是影响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人格特质,而内外向特质(E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大,就是说,只要神经质和精神质特点不强,那么,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可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上研究结果与国内以往许多对于普通人群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不管一个人信仰什么,人格因素仍然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最基本因素。

    总之,本研究的调查范围仅限于市区,调查的场所主要是基督教堂点,调查的对象都是城市的基督教信仰者,样本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扩大研究对象,并从更多视角去研究基督教信仰者的心理问题。

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政策学习纲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38-39.
[2]何光泸.基督教研究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 (4):106.
[3]左鹏.象牙塔中的基督教信仰者: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05):11-19.
[4]Koenig Hg. Handbook of Religion and Mental Health [M].London:Academic Press,199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35-45.
[6]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
[7]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16-22.
[8]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9]蒋善,张璐,王卫红.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10]盛苏娜,彭昌孝,李萁君,等.宗教徒的心理状态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1996,10(1):16-17.
[11]李强,乐国安,刘楠,等.青年天主教徒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65-366.


                     (本文转载自:《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第8卷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22 03:22 , Processed in 0.0366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