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1|回复: 15

马太亨利 圣经注释之罗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0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章

 

在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I.到16节为止,整封书信的前言和介绍。II.在17节一开始就陈明因信称义的原则,和对外邦人罪行的描述。一开始是按照书信的通常格式,但带着极佳美和生动的用词。


使徒的职份

1.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2.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3.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4.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5.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6.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7.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

I.对书信作者的描述(第一节):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这是他以此为荣的尊贵称号,不像犹太人的教师,称呼拉比,拉比;而是作为一个仆人,一个更贴身的侍者,主人家中的管家。奉召为使徒,有人认为保罗是在暗指他的旧名扫罗,意思是蒙召的或被召的;基督寻找他让他成为使徒(徒9:15)。他在这里把自己的权柄建造在他的呼召上,不像那些假使徒,他不是没有奉差遣而奔走的;“称为使徒”,仿佛这就是他被人称呼的名字,尽管他承认自己不配称为使徒(林前15:9)。“特派传神的福音”,法利赛人的名字意思是分别开来,因为他们“把自己分别出来研究神的律法”,保罗从前也是这样的人,但是他已经改换他的研究,成为传福音的法利赛人,他是按照神的心意被分别出来(加1:15),“从母腹里分别出来”,被圣灵直接指引,并根据这个指引被按立分派出去(徒13:2,3),献身做这份工作。他全身心事奉神的福音,这福音是神所创始,源起于神,是属天神圣之精萃。

II.提及神的福音,他进一步称颂道:

1.福音的久远。它是从前“所应许的”(第2节);它不是刚刚才冒出来的新的教条,而是在旧约的应许和预言中自古已经确立,应许和预言全部一致指向福音,它们是带出公义日头的晨光;这不是仅凭口传,而是记载在圣经当中。

2.福音的主旨:它是论到基督的(3,4节)。先知和使徒都为祂作见证,祂是隐藏在经文里的真正宝藏。留心,当保罗提到基督的时候,他是如何堆集祂的名字和称号:“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好象讲论到基督使他满心欢喜。讲论到祂,他禁不住在字里行间表达他对基督的爱和尊崇,在这里,基督一人身上向我们显现祂两种独特的属性。(1)祂的人性:“从大卫后裔生的”(第3节),就是说,从出于大卫本家的童女马利亚所生(路1:27),约瑟是祂名义上的父亲,路2:4。这里提到大卫,因为神给他关于弥赛亚,特别是关于祂的王位的特别应许;撒下7:12,诗132:11,请比较路1:32,33。(2)祂神性:“显明是神的儿子”(第4节),按亘古的世代是神的儿子,或者,像这里解释的那样,“按圣善的灵说”。按肉体说,是指祂的人性,是从大卫后裔生的。但是“按圣善的灵说”,是指祂的神性(像圣经所讲的,“按着灵性祂复活了”,彼前3:18,请比较林后13:4,祂是神的儿子。祂从死里复活是一个极大的证据和表现,这有实实在在无可否认的证明。先知约拿的预表,基督的复活,是作为最后的证据,太12:39,40。如果这都不能使人信服,那么就再没有确据可以使他们信服的了。所以这里我们看到关于基督一人身上两种属性的福音教义的总结。

3.福音的果子(第5节);“从祂”,就是说,籍着基督在福音中的显明,“我们”(保罗和其他的同工)“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就是说恩典赐给使徒,弗3:8。使徒成了一台给世人看的戏,过着艰难困苦和危险的生活,“终日被杀”,然而保罗把使徒的职份看作神给他的恩惠:我们也应当把为神工作,服事神看为极大的恩惠,不管这工作服事多么困难或危险。保罗接受使徒的职份是为了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就是要让人信服;服事基督的人要象基督一样,领受是为了施予。保罗是要让万国向基督顺服,“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罗11:13。请留意这里对基督徒信仰表白的描述:这就是“信服真道”。它不是概念上的知识,也不是无凭无证的认同,更不是曲解的争辩,而是顺服。“对真道的信服”回应的是罗马书3:27所提到的信主之法。信心的举动是理智上顺服神的启示,信心的结果是意志上顺服神的命令。保罗预见到有人会曲解他稍后在这封书信讲解的不靠守律法而是因信称义的教训,于是他在这里说基督教就是顺服。基督也要背负祂的轭。“其中也有你们”,第6节。你们罗马人和其他没有你们这么大的名气,没有你们这么富有的外邦人的国家是站在同一地位上,你们所有都是在基督里为一的。福音的救赎是公平的救赎,犹1:3。在神面前人人平等。“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是所有并仅限于所有那些蒙耶稣基督有效呼召为祂的名信服真道的人。

III.收信人(第7节):“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就是说写给那些在罗马表明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不论原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地位高低,为奴的还是自由的,有学问的还是没学问的,富有的和贫穷的,都在基督耶稣里相聚在一起。在这里,1.基督徒的特权:他们是“神所爱的”,是蒙神所爱的那个身体的各个肢体,这身体是神所喜爱的。我们讲到神丰富和满有恩惠的爱,祂对全人类普遍的爱和对真信徒特殊的爱;两者之间有一种爱是祂为在世的基督徒所组成的身体所预备的。2.基督徒的职责;就是要成为圣洁,因为他们是蒙神所召归入祂,奉召作圣徒,籍着得蒙圣洁而蒙召得拯救。圣徒,也只有圣徒,才是蒙神那特别独有的爱所爱的。“称作圣徒”,表白信仰的圣徒:如果所有称为圣徒的都是真正的圣徒就好了。那些称为圣徒的人要努力与这名相称;要不然,尽管这是一种荣耀和特权,如果在那审判的大日子我们只是名义上的圣徒,而不是真正的圣徒,那么这对我们就全然无用。

IV.使徒的祝福(第7节):“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这是每封书信都共有的祝福之一;它不仅仅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更带着一种祝福的权柄。在律法下祭司要祝福百姓,福音的工人也要奉主的名这样做。在这惯常的祝福里我们可以看到:1.所盼望的福气:“恩惠平安”。旧约时候的问候是“愿你们平安”;但现在前面加上了恩惠――“恩惠”,就是说,神对我们的看顾或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两者都是真正的平安所不可缺少的。所有福音的祝福都涵盖在这两者之中:恩惠平安。平安,是所有的平安:与神相和,与自己的良心相和,与和你一切相关的相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恩惠为根基的。2.这些福气的源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而来”。所有福气来自,(1)神我们的阿爸父:祂将自己当作我们的阿爸父是为了鼓励我们渴慕祂,祈求祂;祂教导我们求恩惠和平安的时候,要向祂,我们的父求。(2)“从主耶稣基督而来”,祂是我们的中保,神把我们所要领受的这一切福气托管给祂。我们由祂的完全而得到这些福气,由祂功德的完全我们得平安,由祂灵的完全而得恩惠。

 

保罗对罗马基督徒的爱

8.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9.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的提到你们;10.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11.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12.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3.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4.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15.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I.他为他们感谢神(第8节):“第一,我感谢我的神”。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感谢神,这是好的。把感谢神作为我们每一首颂歌的“阿拉法,俄梅戛,凡事谢恩”。“--我的神”。他带着喜悦和胜利的心说这话。在我们一切的感谢中,我们仰望神,看祂是我们的神,这是好的。当我们说:“祂是和我立约的神”的时候,这使每样恩惠都充满甜蜜――“靠着耶稣基督”。只有靠着耶稣基督,我们所有的工作和表现才能蒙神悦纳,我们的赞美和祷告也要如此。――“为你们众人”。我们要表达对朋友的爱,不仅仅通过为他们祷告,而且还要为他们感谢神。神要因着我们从朋友而得到的安慰得着全部的荣耀,因为所有的被造之物都是神为我们所造的。许多这些罗马人保罗并不亲身认识,但他为他们的恩赐和恩典由衷喜乐。当一些从罗马来的基督徒和他见面的时候(徒28:15),他受到鼓励,为他们感谢神;但是在这里他真切而普遍的爱更加广远,“他为众人感谢神”;不单单为他们中间那些在基督里与他同工,帮助他的人而感谢神(他在罗16:3,6提到这些人的名字),他更为所有的人而感谢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保罗在各地旅行,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听到对在罗马的基督徒的大力赞许,他提到这件事,不是要令他们骄傲,而是要激发他们,要配得众人对他们的称赞,不辜负众人对他们的期望。在信仰上人的名声越大,就要越发小心保守这名声,因为“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传道书10:1。――“传遍了天下”,指的是罗马帝国,革老丢下令把所有的犹太人从罗马驱逐出去,罗马的基督徒也分散流落到各地,但如今他们回到罗马,看来他们在他们所到各处,在各教会里留下极好的名声。这是他们受苦而得到的好的果效:如果他们没有受到迫害,就不会有这好的名声。这的确是好的名声,在神面前,在善良的人面前的好名声,这些罗马人就好像古人一样“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来11:2。因着信仰而得着好名声是值得切慕的。罗马基督徒的信心被广为称赞,不单单是这信心本身是何等卓越,更是他们的信心在所处的环境中光芒四射。罗马是建造在山上的城市,每一个人都会注意在那里发生的事情。因此在众目睽睽之下人更加要慎重行事,因为他们所做的,无论好坏都会被人议论。当时罗马的教会是一个兴旺的教会,但到现在这光芒已经变得如此暗淡!这精金经历了何等的改变!罗马已经不比从前。她曾作为贞洁的童女“许配给基督”,在美善上卓越;但是她如今已经“堕落,行事诡诈,投入外人的胸怀”;因此(就象那本古旧的好书《敬虔的操练》所举不下26个的例子)《致罗马人书》如今成了《控告罗马人书》;她再无理由夸耀她往日的功绩。

II.他为他们的祈求,第9节。尽管他们是一个出名的兴旺的教会,他们还是需要代祷;他们“还没有完全”。保罗这样说是要说明他对他们的爱。我们可以向朋友所行最大的善事之一,有时候是我们有能力所行的唯一的善事,就是通过祷告把他们交托给神的大爱。从保罗的例子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1.恒切祷告:“不住的祷告”。他所教训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行的,弗6:18;帖前5:17。不是说保罗除了祷告什么事也不做,而是说他定下时间庄重履行这个职责,常常祷告,不至忘记。2.爱心的祷告:“提到你们”。尽管他和他们不是特别熟悉,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是他为他们祷告;不单单广泛地为所有的圣徒祷告,他特别为他们祷告。有时候我们特别为着某些教会某些地方祷告,这并非不妥;这不是要告知神,而是要感动我们自己。往往从我们最经常为之祷告的朋友身上我们最能得到安慰。关于这一点他向那位看透人心的神庄严呼吁:“神是我的见证”。这是一件大事,他在这件只有神和他自己的心知道的事情上起誓。能让神对我们行使职责的真诚和恒心作见证,我们的心是何等坦然无愧。神是我们在隐密处的祷告,所祷告的事情,祷告的态度的特别见证;我们的神在暗处查看,太6:6。“用心灵所事奉的神”。用心灵事奉神的人可以凭着单纯的信心向祂呼求,而那做表面功夫的伪善的人却不能。在他为他们祷告的许多事情中,有一个特别的祈求,就是让他有机会可以探望他们(第10节):“恳求,或者终能”等等。无论我们想要在何事上得着何等的安慰,都要籍着祷告向神祈求;因为我们的时候在祂的手中,我们的道路由祂所定。这里所用的语气表明他十分盼望有这样的机会:(1)“常常恳求”,导致他盼望已久但常常失望;(2)“终能”,然而他把这盼望交托给神的护理;“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对于我们所计划的,我们所盼望的,一定要记得加上这一句话,“主若愿意”,雅4:15。我们的路程顺利与否都是按着神的旨意,照着祂所命定的。

III.他如此想见他们的原因,11-15节。他听到许多关于他们的事,他实在很想和他们有更好的相交。多结果子的基督徒是忠心服事主的工人的喜乐,不结果子的名义上的信徒则是他们的伤悲。因此,“他屡次定意去,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3节),因为人定意,但神决定。他有其他的工作,他要关心其他的教会,他们的事情更加紧迫,因此有阻拦。保罗首先要做最需要做的事,而不是最想做的事(要不然他早就去了罗马),――这给神的工人一个好榜样,他们不能凭自己的喜好,而是要看他们所服事的信徒灵里的需要行事。保罗急切想见这些罗马的信徒。

1.是要使他们得造就(11节):“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他领受了是为了分享。保罗全身心切切要把属灵的恩赐分给他们,就是向他们传道,就好像母亲急切想给婴儿哺乳一般。好的布道就是一份好的礼物,属灵的礼物更为美好――“使你们可以坚固”。在称赞了他们的兴旺之后,他在这里表达了希望他们得坚固的愿望,以致他们向上枝叶繁盛的时候,向下可以根基牢固。最优秀的圣徒,如果还是身处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依然需要越发得坚固;属灵的恩赐对坚固我们有特别的帮助。

2.他可以得安慰,12节。保罗得知他们在恩典中兴旺,他如此喜乐,以致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见证。保罗可以因着其他工人劳苦所结的果子而得安慰。――“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即我们彼此的信心和忠诚。神的工人和信众之间有着彼此的信任是何等令人欣慰,他们信任他是忠心的工人,他信任他们是忠心的民众。或者指信心相互的工作,就是爱;他们因着相互表达对对方的爱,或因彼此在信心上的沟通而满有喜乐。基督徒在属灵心得上相互交通能令彼此精神振奋,由此得到造就,好像铁磨铁,磨出刃来。“――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13节。他们得造就也是他的益处,就如他交帐时有更多的果子。保罗看重他的工作,相信行善越多,他的奖赏越大。

3.他可以尽作为外邦人使徒的责任(14节):“我都欠他们的债”(1)他所领受的让他成为欠债的,因为所有交托给他的才能都是为了要荣耀他的主。当我们渴慕行大事的时候应该思考这一点,就是我们所领受的一切都使我们欠了别人的债,我们只是照管我们主的财物的管家(2)他的职份让他成为欠债的,因为他是使徒,所以他是欠债的;他被呼召出去做工,并尽力去做。保罗提高了他的才干,劳苦工作,所做的不比任何一个人逊色,然而当他思想他的工作的时候,他仍然把自己看作欠人债的;因为,“我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欠希利尼人,化外人的债”,就像紧跟着解释的那样,指的是“欠聪明人,愚拙人的债”。希腊人幻想只有他们才拥有智慧,把世上其他的人都看作不开化的,这是相比而言,指的是在学问和艺术上没有他们那样有修养。保罗欠了这两种人的债,看自己是要尽力服事这两种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用讲道和写书信来偿还他所欠的债,向“希利尼人和化外人行善”,并按照他们所能领受的不同程度相应教导他们。你可以看到保罗在路司得向没有文化的吕高尼人的布道(徒14:15等等。)和他在雅典向那些彬彬有礼的哲学家的布道(徒17:22等等。)有何不同。他把自己看作欠了他们的债,向他们传道,按照他们的份相应偿还。尽管保罗是一个说话通俗易懂的传道人,然而作为欠了智慧人的债的人,他在完全的人中也讲智慧,林前2:6。为了这些缘故,他已经准备好,一有机会就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15节。尽管罗马是一个公开的地方,一个危险的地方,一个基督教遇到极大阻拦的地方,保罗仍然准备好了,如果受到呼召,他并不怕在罗马遇到危险:“情愿”。这表示他思想上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很盼望这样做。他所做的,不是为了不义之财,而是出于坚定的心志。立定心志抓住每一个机会行善致善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保罗论因信称义

16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18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保罗在这里开始了对因信称义的详细论述,在这一章的后半部立定了他的论点后,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他描述了外邦人所处的悲惨境况。他的论述转折流畅,如同辩论家一般:他预备好在罗马传福音,尽管福音在罗马被那些自称有智慧的人蔑视;他说:“我不以福音为耻”,16节。福音里有太多的东西,对像保罗这样的人来说,实在易受试探而以福音为耻,特别这福音是关于一个被挂在十字架上的人,福音的教条很简单,很难激发学者的兴趣,相信福音的人地位卑微,受人蔑视,福音到处被人毁谤,然而保罗不以福音为耻。不以福音为羞耻,也不令福音蒙羞耻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保罗论到这福音的本质和卓越,告诉我们他大胆表白接受福音的原因。

I.主题,16,17节。福音的卓越之处就在于此,它向我们显示了。

1.福音的目的在于拯救相信的人:“这福音是神拯救的大能”。保罗不以福音为耻,尽管肉眼看来这福音实在卑微,受人蔑视;因为“神的大能,籍着它要救一切相信的”;它向我们显明了拯救之道(徒16:17),它是伟大的宪章,籍此把拯救传给我们,加给我们。请注意,(1)“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没有这大能,福音只是死的字句,福音的启示是“耶和华的膀臂的显露”(赛53:1),这能力随着基督的话语而给人医治。(2)这能力是给那些,也只是给那些,相信的人。相信令我们盼望得到福音的拯救,对其人来是它是隐藏起来的。为病人预备的药物,如果不服下是医治不了疾病的。“――先是犹太人”。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通过基督和祂的使徒首先有福音传给他们。“先到你们这里来”(徒3:26),但因着他们的拒绝,使徒转向外邦人,徒13:46。犹太人和外邦人现在站立在同一个地位上,都因没有救主而同样悲惨,救主也同样欢迎他们来到自己面前,西3:11。这样的教训很令犹太人吃惊,他们一直是神的选民,看不起外邦人;但是企盼已久的弥赛亚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祂的民以色列的荣耀。”

2.方法是信徒因信称义(17节):因为在保罗所夸胜的这福音上,“神的义正显明出来”。我们犯罪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悲惨和败坏,这指明我们需要拯救,指明我们称义的途径,福音的工作就在于此。福音显明了一种义。神是公义圣洁的神,我们是有罪的罪人,我们一定要有一种义才能来到祂的面前;赞美神,有君王弥赛亚把这义带给我们(但9:24),并“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义”,那就是,尽管我们有罪,还是有一种满有恩典的方法令我们与神和好被神接纳。这福音的义,(1)被称为“神的义”;这是神所命定,神所悦纳的。它之所以被称为神的义是因为要斩除一切认为靠我们的功德能得以称义的谎言。这是基督的义,祂就是神,来自基督无可限量的赎罪之功。(2)它是“本于信以致于信”,本于神的信实的显现,以致于人的信心的接受(一些人这样认为);本于倚靠神,和祂直接相交,如同堕落前的亚当一样的信心,以致于倚靠一位中保,并这般与神相交的信心(其他人这样认为);本于开始的信心,我们靠着得称为义,以致于其后的信心,我们依靠活着,不断活在义中:那使我们称义的信心就是按着浸礼之约的宗旨接受基督做我们的救主,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本于把我们接入基督的信心,以致于扎根于基督,靠着祂结果子的信心:这些都包含在下面这一句话里:“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信称义”,这信心使我们称义;“因信得生”,这信心保守我们;所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信心是一切的根本,从一开始到基督徒生活的每一步。不是从信心到行为,好像信心让我们称义,然后靠行为保守我们在义中,而是本于信心以至于信心,正如林后3:18所说,“荣上加荣”;这是加增,持续,保守的信心,不断向前的信心,战胜不信的信心。为了说明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道理,保罗引用了那句有名的旧约经文,新约也常常提到这句经文(哈2:4):“惟义人因信得生”。因信称义的人要靠信心活着,过满有恩典和荣耀的生活。先知哈巴谷立在望楼上观看,期望有一些特别的发现(哈2:1),这发现就是所应许的弥赛亚在日期满了的时候一定会来临,尽管当时看来有迟延。当时这被称为“异象”,为神所启示,在其他地方被称为应许;当时候接近,以及当时候来到,“义人必因信得生”。因此这是本于信以至于信的福音的义――本于在旧约时对那要来的基督的信,以至于在新约时对那已经来的基督的信。

II.这个教导的证据,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都需要义,没有人能靠自己站立得住。称义不是靠信心就是靠行为。对堕落的人而言称义不可能靠行为,他描述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行为,从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他得出结论称义必须要靠信心,罗3:20,28。保罗这位使徒就象一位高明的医生,在敷药之前要仔细查看伤口――首先证明人的罪和神的忿怒,然后指明拯救之道。这使福音更加可贵。我们必须首先看到神定人罪的公义,然后神使人称义的公义更是“十分可佩服的”。总括起来(18节),“神的忿怒显明”。本性的光照和律法的光照显明神对本于罪以致于罪的忿怒。福音显明了神让人称义的公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这实在令我们感到安慰。这个对比十分明显。在这里,

1.描写人的罪;他概括为两方面,“不虔和不义”;不敬虔是对十诫前五条诫命的违抗,不义是对十诫后五条诫命的违抗。

2.罪性的原因就是“行不义阻挡真理”。人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关于神的事情”,多多少少“能分辨善恶”;但是他们用不义抵挡这些认识,就是说他们明明知道,但还是沉迷在他们的罪恶道路中。他们压制真理,真理本应影响他们,他们却不受真理影响。一颗不义邪恶的心就是囚禁和埋葬真理的牢笼。用“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纯正话语”的规模是一切敬虔的根本(提后1:13),但用不义守着的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3.神对此的憎恶:“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不但在“神所默示的圣经上”显明(外邦人还没有圣经),也在神的护理之工――指的是他对罪人所行的审判上显明出来,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而起,或“偶然降临”,它们也不能被归为第二因,这都是从天上而来的显明。或解作从天上来的忿怒已经显明;这不是我们人自己的忿怒,而是“天上来的忿怒”,因此更加可怕越发无可逃避。

 

福音的超越。

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20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21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22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23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24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25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26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27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28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9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30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或作被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31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32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在本章后半部分他把所讲述的特别应用在外邦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I.他们已经有认识神的方法和帮助。尽管他们不像雅各和以色列一样有神的律法典章(诗147:2),然而在他们中间他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徒14:17):因此人所能知道的,等等,19,20节。我们看,

1.他们已经有的发现:“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在人心里”;就是说,即使在他们中间也有人有对神的认识,也要承认有一位最高之神。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斯多葛的哲学对有关神的认识有极多的发现,极多的见证可以证明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这隐含着有很多事情是人所不能知道的。我们不能了解神的本质,对神的本质也许可以领悟,但不可能全部了解。我们不能完全测透祂,伯11:7-9。有限的理解不能完全认识无限的神;但是感谢神,确实有人所能知道的,这已经足以带领我们实现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以神为乐;明显的事是属我们子孙,而隐秘的事是不由得我们探究的,申29:29。

2.从哪他们有这发现:“神已经给他们显明”。关于神的普遍观念是由创造天地的神亲自印在他们心里的,祂是“众光之父”。对人来说这些对一位神的认识,对这位神的敬畏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有人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在于能否思考,而在于是否有对神的认识。

3.他们的这些认识和发现因着创造的工作得到证实和加强(20节);“虽是眼不能见”,等等。

1)留意他们所知道的:“眼不能见之事,甚至于神的永能和神性”。尽管神不是靠感官可以认识的,但是祂籍着靠感官可以认识的事物显明自己。神的永能和神性是肉眼看不见的,然而它们的产物是清楚可见的。祂在隐秘处工作(伯23:8,9,诗139:5,传11:5),但把所作的显现出来,从而让人得知祂的永能和神性,和其他人所能领悟的有关神的本性的各个方面。人靠着本性的光照是无法得到关于神三位一体的知识的(尽管有人误以为在柏拉图的著作里有这方面的影子),但是他们的确可以有对神的认识,至少这些认识足以让他们能够远离拜偶像。这事实就让他们留在不义之中。

2)他们如何知道:“藉着所造之物”,所造之物不能自我创造,也不能靠碰巧达至精确的秩序和完美的和谐;因此它们一定是由某种第一因或智慧创造出来的,而第一因只能是那永远的大能的神。看诗19:1,赛40:26,徒17:24。人认识工匠是通过他的工作。被造之物的是如此多样,繁多,有秩序,美丽,和谐,本性互不相同,设计如此精巧,它们都指向某些目标,各个部分互相配合构成优秀美丽的整体,这一切的的确确证明了一位创造者和祂的永能和神性的存在。光就是这样照在黑暗之中。“而这是自从造天地以来就有的”。可以这样理解,[1]对神的认识是从造天地而来的。要表明这个真理,我们要查究伟大的创造。有人认为这里所讲的天地的创造(可以这样读解),应该理解为人类,这是地上最了不起的被造之物,称为“凡受造的”,可16:15。人身体的组织结构,特别是人类心灵所具有的最优秀的能力,机能和潜能,的的确确有力地证明是有一位创造者的存在,祂就是神。或者,[2]对这认识开始的时间。这认识就和世界的创造一样久远。这是圣经最经常的用法。对神的认识不是近代才有的发现,而是自古以来,从一开始就有的。对神的承认自古就有,是从开始就有的。真理先于谬误而存在。

II.尽管神向他们显现自己,他们仍放肆拜偶像;象21-23节,25节所描述的。我们若想到,即使是犹太人,有圣经的光照,还是很容易地被牵引去拜偶像,那么我们就不会惊奇这些对神的出于本性的认识不能阻止外邦人不去拜偶像;堕落的人是多么可悲地陷入感觉的罗网。看,

1.他们敬拜偶像内在的原因,21,22节。他们没有借口,因为他们知道神,从他们所知道的很容易就应该推论出他们应该敬拜祂,只能敬拜祂。尽管一些人比起其他人有更大的光照和知识,然而他们全体都有基本的认识,因而难逃其咎。然而恶毒的是,(1)“他们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他们对神的爱慕,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比不上他们头脑的知识。把祂当作神荣耀祂就是要单单荣耀祂;因为只有一位神:但是他们并不这样荣耀祂,因为他们立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神。把祂当作神荣耀祂就是要用灵来崇拜祂;但他们将祂变为偶像。不把神当神来荣耀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荣耀祂;把祂当作受造之物敬拜并不是荣耀祂,而是亵渎祂。(2)“也不感谢祂”;对从神那里领受来的普遍的恩典他们不存感恩的心(我们犯罪离弃神的原因是对神的恩典麻木不仁);特别对神乐意向我们显明祂自己不存感谢的心。对神的认识和恩典不加运用就是对这一切不心存感激。(3)“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在他们的理性上,在他们的实际应用里。他们对普遍的真理有很多的认识(19节),但却不加以实际应用。或者,在对神的观念,创世,人类的起源,至善之事等事情上,当他们离弃真理,马上就陷入各种虚妄愚昧的妄想之中。不同门派的哲学家对上述事情的看法和假设都是虚妄的幻想。真理被弃绝时,“谬误就无限增长”。(4)“他们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人心的愚昧和败坏使智能受蒙蔽变昏暗。再也没有比感情意志的败坏沦落更能使人的理智盲目堕落得了。(5)“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22节。这句话是对那些哲学家,那些谎称拥有智慧的人的有力批判。那些拥有最奇异的幻想,认为自己明白神的事情的人,就落入最大的无知蒙骗里:这正是对他们的骄傲和自我欺骗的公义报应。事实就是那些文明最发达,最看重智慧的国家,在信仰上最为愚昧。野蛮人敬拜日月,这对其他人来说是最明显的拜偶像;但有学问的埃及人拜牛犊和洋葱。在智慧上卓著的希腊人敬拜各种疾病和人的欲望。罗马人是所有人之中最有智慧的,他们敬拜复仇女神。现今贫穷的北美印第安人敬拜雷电;而聪明的中国人敬拜鬼神。因此“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认识神”,林前1:21。自称有智慧却是极大的愚昧,骄傲自欺以为有智慧是众多愚昧的根源。我们发现很少有哲学家改信基督教的;在有学问的雅典人当中保罗的传道最受嘲弄,徒17:18-32。“自欺为有智慧”。关于神的明明白白的真理不能说服他们;他们以为自己明白得更多,因此落入最大的谬误里。

2.他们拜偶像外在的表现,23-25节。(1)将神变为偶像(23节),这样他们就“改变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参看诗106:20,耶2:11。他们把神性赋予最低贱的受造物,用它们代表神。神给人最大的荣耀就是按着神的现象样式造人;但是人对神最大的亵渎就是把人的形象加在神身上。神在这方面已经严厉地警告过犹太人,申4:15,等等。保罗在雅典的讲道也揭露了这样的愚昧,徒17:29。看赛40:18等和44:10等等。(25节)“这就是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这亵渎了祂的荣耀,歪曲了神的本体。偶像被称为虚谎,因为偶像伪装为神,好像他有一个形体,而神是一个灵,耶23:14,何7:1。虚谎的师傅,哈2:18。(2)将神的荣耀加给受造之物:“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却不敬拜事奉造物主”。他们口头上确实承认有一位神,但因着敬拜受造之物实际上已经否认了神;因为神要么是独一的,要么就不为神了。或作,在造物主之外,更敬拜他们那些低级的神,星月,英雄,鬼怪,认为那至高的神无法接近,或无法敬拜。他们敬拜受造之物本身就是罪;这里称敬拜受造之物甚于敬拜造物主为更大的罪。这就是外邦人普遍的罪行,这罪渗透进了他们的法律和管治当中;即使是他们中间最开明的人,明知道承认有一位至高的神,知道他们的多神论和拜偶像是多么的荒谬不经,也随同众人同流合污。在“Aug. de Civit. Dei摘引的“Seneca所著的“De Superstitione,一书6卷10章中(这本书已经失传),“作者列举大量例子论证了世俗宗教的极大愚昧和不虔不义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智者将按法律所定的而行,却不认为他们敬畏这些神”。接着,“――古代迷信积累下来的这些卑鄙的众神,我们也会敬拜,却要知道对它们的敬拜只是随从风俗而非真心实意”。奥古斯丁对此评论道,“――他敬拜他所责备的,他行他知道是错误的,他仰慕他所挑剔的”。我在这里引用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解释了使徒在(18节)所讲的:“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值得留意的是,保罗在列举外邦人拜偶像亵渎神的这段话当中,表达了他自己对神极大的赞美:“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对神或神的名的蔑视时,我们要借此从心里敬拜祂,高声赞美祂。在这里,和在其事情上,其他人越是恶劣,我们就应该更是良善。“可称颂的直到永远”,不管别人是如何亵渎祂的名:尽管有人不荣耀祂,然而祂已经得到荣耀,并要得到荣耀直到永远。

III.神对他们拜偶像的审判;这并不是许多现世的审判(当时那些拜偶像的国家是统治世界的),而是属灵的审判,任凭他们落在最野蛮和逆性的情欲中。“――祂任凭他们”;这里重复了三次,24,26,28节。属灵的审判是一切审判中最严厉最可怕的。在这里留意,

1.是谁在任凭他们。神任凭他们,这是一种正义的审判,作为对他们拜偶像的公平审判――放松那约束的恩典的缰绳――他们任意而行――不管他们;因为恩典是属于祂自己的,祂不欠任何人的债,祂随己意施与恩典或不给恩典。对于这种放弃是神主动性的举动还是被动性的,这让学者去研究好了: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神任凭人随自己心里的私欲而行,让他们陷入极大的幻象中,让他们受撒旦的捆绑,在他们面前放置绊脚石,这绝非奇怪。然而神不是罪的根源,祂是无限公义和圣洁的;尽管神任凭人随意而行后就有极大的罪恶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罪人邪恶的心。如果一个病人很固执,不肯接受医生的方法,反而故意行不利自己的事,医生万分无奈之下将这个病人放弃,这实在不能责怪医生;由此产生的致命病症不能归咎于医生,只能归咎于疾病本身和病人的愚蠢和顽固。

2.神任凭他们行什么。

1)“放纵污秽邪恶的情欲”,24,26,27节。那些不愿意接受那为了保守神的尊严而赐给人的更纯更好的自然之光启示的人,也就放弃了那保守人本性尊贵的较为粗放次好的情感。“人在尊贵中”,拒绝认识那造他的神,就比“死亡的畜类更糟”,诗49:20。因此按着神的许可,人互相成为对方的惩罚;但这是(如这里所讲的那样)“逞着他们心里的情欲”――这是所有过犯的根源。那些亵渎神的被任凭亵渎自己。一个人被任凭自己的情欲行事,这就是他最大的捆绑。这样的人像那些埃及人一样(赛19:4)被交到一位残忍的主的手中。他们放纵污秽邪恶的情欲的实际例子在于他们逆性的情欲,许多异教徒,甚至他们当中那称为有智慧的,如梭仑芝诺,都以违抗最明显的常理所指示的人的顺性而臭名昭著。在异教徒的国家里,人不但普遍去行象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滔天的罪行,这罪是被神从天上降下硫磺所灭除的,而且他们还以此为荣。也许使徒在这里特指他们在崇拜偶像时所犯的严重罪行,他们为了荣耀他们的诸神而犯下最大的污秽;用卑贱拜卑贱的神:邪灵喜悦如此的礼拜。在现今罗马教会,异教徒偶像崇拜之风重新兴起,只是从前拜邪灵,如今拜偶像和圣徒,我们听闻同样的邪恶公然出现,还得到教皇的许可(Fox's Acts and Monuments,卷1,808页),人不但公然犯下这些罪行,一些主教还为他们辩解求情:同样的属灵瘟疫伴随着同样的属灵邪恶。请看人的本性是何等的邪恶。人是何等的污秽可憎!大卫问,“主,人算什么?”人自我放任是何等的邪恶!我们要何等感谢神那保守人本性一切的尊严的约束的恩典!如果不是这样,那比天使微小一点的人,将变得比鬼魔更为低下。“这就是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审判全地的主必行公义,要对人的罪施行公义的审判。

2)在行这些恶事上存邪僻的心的人,28节。

[1]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他们心眼的盲目是由他们的心志性情上故意行恶造成的。他们故意不认识神,因为他们不愿意这样做。除了取悦自己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他们一概不愿认识或行。这正是属肉体的人心的品性;取悦自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有很多人认识神,他们无可回避,神的光全然照在他们脸上;但是他们还是排斥神。“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伯21:14),因此他们故意不认识神,否则他们的肉欲会受到谴责;他们不愿意这样。认识,对神的“认识”和“承认”是有区别的;异教徒知道神,但是不承认神,也不愿意承认神。

[2]因着他们故意不认识真理,神任凭他们落入最大的罪中,这里所讲的“邪僻的心”,指他们的心志丧失所有的感知和判断力,不能分辨对错,以致在属灵的事情上左右不分。请看罪引人走向何等的邪路,最终让罪人掉进很等大的深渊;这就是属肉体的私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他们“满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彼后2:14。这邪僻的心是被烙铁烙热,盲目的良心,已经毫无知觉,弗4:19。当人的心服从罪,他离地狱就不远了。起初法老使自己心硬,但后来神使法老的心硬。因此人故意心硬必受公义严厉的审判。――“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这句话好像讲的是一些不那么严重的恶事,但在这里表达的是最严重的罪行;这些事是不合人的本性,和本性的光照和律法正相违背。在这里他列举了外邦人因着存心邪僻而犯罪所行的各样不合理的事的黑名单。若不是存邪僻的心,否则再也找不到有如此穷凶极恶,如此与本性的光照,万国的法律,人类的福祉相违背的罪行了。按照当时的历史记载,特别是关于在古罗马的德行沦丧之后,罗马人全民的素质和操守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所列举的罪正是当时举国风行的罪行。在这里列举了不下二十三种各样的罪和罪人,29-31节。这就是魔鬼的宝座;他的名字叫群,因有许多。是时候向这些人传福音了,因为这世界需要更新。

首先,违抗十诫前四条诫命的罪:“怨恨神的”。这是魔鬼的本象,罪恶的显明。有理智的人会憎恨至善的神,靠神生存的人会恨恶他们生命的泉源,这可以理解吗?然而这的确如此。每一样罪都包含着对神的憎恨;但一些罪人比其他的罪人更开宗明义公然与神为敌,亚11:8。“狂傲和自夸的人”与神为敌,将本应放在祂宝座面前的冠冕戴在自己的头上。

其次,违抗十诫后六条诫命的罪。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因为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有更清晰的光照。用不义可以概括这些罪。首先讲不义,因为每件罪都是不义;就是该行的不去行,曲解那正确的;这里所列明的违抗十诫后六条诫命的罪,我们不愿别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却向别人这样行。违抗第五条诫命:“违背父母,以及无亲情的”,即父母儿女恶待他们。因此,当一方不尽义务时,通常另一方也是如此。违背父母的子女受到报应,他们的父母全无亲情;另一方面,无亲情的父母受报,他们的儿女违背父母。违抗第六条诫命:“邪恶(为行恶而行恶),恶毒,嫉妒,凶杀,争竞,毒恨,侮慢人的,不怜悯人的;”这些表达了对我们弟兄的憎恨,就是在心里犯下杀人罪的。违抗第七条诫命的:“淫乱”;在前面讲到各样的不洁之后他没有再讲更多(译者注:原文无此字,系英文钦定本加上)。违抗第八条诫命的:“不义,贪婪”。违抗第九条诫命的:“诡诈,谗毁的,背后说人的,背约的,撒谎和诽谤人”。这里有两件前面没有提到的事――“捏造恶事的,无知的;”善于行恶,却不知如何行善。罪人越是在捏造恶事上盘算精明,他们的罪就越大:在发明罪行上如此机敏,然而在神的事情上却是无知(极其的愚蠢)。看到我们原本的败坏,这足以令我们谦卑下来;因为在每个人的心按着本性都有这些罪的种子。最后他提到所有这些罪的汇总,32节。1.他们知道神的审判;就是说,(1)他们“知道律法”。神的审判就是要伸张公义,因为神是公义的,祂的审判也是公义的。(2)他们知道刑罚;这里解释道:他们“知道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是永远的死;他们的良心不能回避,也告诉他们这一点,然而他们却放胆去犯罪。当人明明有这样的知识却去违背而行,特别是干犯关于神的审判的认识时,这就是极大的罪了(各4:17)。这是放胆轻看审判。这证明人心已经刚硬,决意要去犯罪。2.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摆在人面前的试探也许太过强烈,催逼人去犯罪,他那败坏的性情以犯罪为乐;但是喜欢别人去犯罪就是为“罪而犯罪了”:就是为了魔鬼的国度和工作而伙同一起。他们不但犯罪,而且振振有词自我辩白,并且鼓励其他人一同犯罪。我们的罪因着伙同其他人犯罪,以其他人的罪为乐而更显为恶。

摆出所有这一切,我们还能说,服在如此的罪行和败坏之下,外邦人还能靠着自己的行为在神面前称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2章

 

这封书信的前两章内容可以在罗3:9得到一个概括:“因为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在外邦人身上我们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一章),在这一章保罗要在犹太人身上证明这一点,像17节所说的,“你称为犹太人。”

I.    11节为止他总体上证明,在神的公义面前犹太人和外邦人站在同等地位上;

II.尽管他们在口头上的承认和假冒,他特别显明犹太人所犯的罪(17节到最后)。


神公平的审判

1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2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3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4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5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出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6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7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8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9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10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11因为神不偏待人。12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13(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14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15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16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

在上一章使徒所描述的外邦人的境况到了犹太人所能想象的最恶劣黑暗的地步。现在,为了说明犹太人的境况也是同样恶劣,在许多方面他们的罪更加严重,他首先在本章的开始部分论述神要用同样的标准审判犹太人和外邦人;而不是像犹太人认为的那样会特别照顾他们。

 

I.   他控告他们对别人的论断和自我蒙骗(第1节):“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因为这是他概括讲的,这警告同样也适用在那些“多人作师父”的人的身上(各3:1),适用在那些无论是属哪一国,信仰哪一种宗教,自以为有本领去谴责,辖制,和论断其他人的人身上。但他是特别指着犹太人说的,针对他们他特别指责(21节),“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么”?总的来说犹太人是骄傲的民族,极其藐视那些可怜的外邦人,认为他们连看守他们羊群的狗都不如;但同时他们自己也同样恶劣和道德沦丧—尽管不像外邦人那样去拜偶像,但却是同样亵渎,22节。因此你也无可推诿。如果有本性光照的外邦人是无可推诿(罗1:20),那么有律法的光照,神所启示的旨意,比外邦人大得多的帮助的犹太人更是无可推诿。

II.    他申明了神不变之公义的审判2,3节。为了要说明这一点,他在这里向我们显示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位何等公义的神,他行事是何等公正。和通常一样,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当提到某些很重要的论点的时候,会引申加以详细的阐述;像在这里论到神的公义(第2节),“神必照真理审判”,――根据公义和公平这永恒不变的尺度,――按照人心,而不是看人的外表(撒上16:7),――根据各人的行为,而不是偏待人,我们都很清楚这个真理,因为如果神不是公义的,祂就不是神了;对于那些谴责别人犯罪自己却犯同样的罪的人,当他们犯罪,在罪中不悔改,以为靠着谴责罪,大声抨击其他犯罪的人而能贿赂神的公义,以为教训人不要犯罪能赎自己的罪的人,这个真理更是如此。看他是如何针对罪人的良知讲述这个真理的(第3节):“你这人哪,你以为能……?”人啊,理性的被造之物,充满依赖性的被造之物,由神而造,服于祂之下,要向祂陈明交帐的人啊。这道理如此简单,我们也可以对罪人的心思加以规劝:“难道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么?难道看透人心的神会被外面的假冒为善所欺骗?公义的审判的主会被贿赂蒙骗吗?”最能说会道最狡猾,在人面前有最大的自信心的罪人,却不能逃脱神的审判,无法逃避被审判和定罪的命运。

III.  他在两方面对他们提出控诉(4,5节):――

1.藐视神的恩赐(第4节),“祂丰富的恩慈。”这对犹太人来说特别贴切,他们特别领受了神的恩典。我们所有的都出自神的恩典,有更大的光照却去犯罪,这就是干犯那更大的爱了。轻看神的恩典是众多罪恶的根源。在每一种故意的犯罪中都带着对神的恩典的故意藐视;是藐视祂的怜悯,特别是藐视祂耐心的恩慈,祂的宽容和忍耐,乘机更加放胆去犯罪,道8:11。不晓得,就是说,不去思想,不联系实际去思考和应用,“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这恩慈是要领你悔改。知道神的恩慈是领人悔改,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要知道这是要领我们――特别是你“悔改”。在这里看神是用什么方法让罪人悔改的。祂引领他们,不是像赶野兽那样去驱赶他们,而是把他们看作有理智的受造之物,引领他们,劝导他们(何2:14);是以慈爱,爱并用索在牵引他们,何11:4。比较耶31:3。我们思想神的恩慈,祂对所有人的普遍恩典(祂照管,忍耐和供应的恩典),这足以引领我们所有人悔改;如此多的人仍在罪中是因为他们不晓得这点,不思考这点。

2.触动神的怒气,第5节。触动神怒气的是“刚硬不悔改的心”;罪人灭亡是因为他们凭这样的心行事,被这样的心牵引。犯罪就是凭自己的心意行事;当这心意是一颗刚硬不悔改的心(因着本性,和长期行恶而导致的心硬),人所行的是何等穷途末路!触动怒气表现为“积蓄忿怒”。那些行在罪中的人是为自己积蓄忿怒。积蓄有极多的意思。这积蓄要花费“直到永世,却永不能耗尽”;但是罪人依然不断加增这积蓄。每一件故意犯的罪都要记在账上,并要激起报应;他们手拿枝条“惹动怒气”,像一些人解读的那样(结8:17),他们“手拿枝条举向鼻前”。积蓄有隐藏的意思。怒气积蓄在神自己的心里,在祂心里隐藏着,好似隐藏在某个地方封存起来的积蓄一般;看申32:34,伯14:7。但这意思是说这积蓄是为将来某个时候存留的;就好像“雪雹是为打仗和争战的日子所预备的”,伯38:22,23。这些积蓄要像“大渊的泉源裂开”,创7:11。它们是为“祸患的日子”所积蓄的,到那时候这一切都要被统统释放,完全倾倒出来。尽管目前是对罪人忍耐宽容的日子,然而有一天这怒气将要来临—怒气,全是怒气。确实每一天对罪人来说都是惹动神怒气的日子,因为神“天天向恶人发怒”(诗7:11),但是有一天“忿怒的大日”将要来到,启6:17。那“忿怒的日子将是显出神公义审判的日子”。神的忿怒不像我们的忿怒,我们的只是激动和怒气;不,“祂心中不存忿怒”(赛27:4):这是公义的审判,祂惩治罪的旨意,因为祂恨恶罪,罪与祂的本性相违背。很多时候神这公义的审判是隐藏起来的,罪人兴旺发达,但很快这审判将要在全世界面前显明,这些看上去的混乱将被理正,“诸天必表明祂的公义”,诗50:6。“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

IV.在第5节提到神公义的审判之后,他讲述了神是如何施行审判的,他在这里描述了这审判,和这审判的公义,显示神会怎样对待我们,祂是按照怎样的原则审判这个世界。公平施行审判就是按照人的功过不徇情面施行奖罚:这就是神公义的审判。

1.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第6节),圣经中常常提到这个真理,要证明审判全地的主行事公平。

1)施行奖赏;这里提了两次,在第7节和第10节。因为祂喜悦施怜悯。请留意,

[1]接受祂的奖赏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等等。按此我们可以努力寻求神的奖赏,指导我们应行的路,以致我们可以得到这一切。公义的神要奖赏的人是,首先,让自己有正确追求的人,那些“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人”;就是说,那不能朽坏的荣耀和尊贵—被神悦纳从现在直到永远。这圣洁的追求是所有真正的信仰的本质。这就是寻求神的国,察验我们的追求并定睛在天家之上,立志要完全得到这奖赏。这个寻求意味着有所失落,感觉到这种失落,渴慕要重新得回,因着这渴慕而追求努力。其次,定下正确的追求,不断行在正路中:“恒心行善”。1.“一定要有行善”,第10节。光是清楚明白,口里讲得好,勇于承认信仰,承诺得好还是不够,我们还要做得好:要行善事,不单单行出本质,还要有好的行事方式。我们行善一定要行得好。2.要不断行善。不是像那早上的云彩和清晨的露珠,只是凭一时的高兴;我们必须要坚持到底:那忍耐到底的必得冠冕。3.耐心行善。这耐心不单单指所行善的工程巨大,还指它的难度和我们可能遇到的阻挡和苦难。那立志行善并坚持行善的人必须要有极大的忍耐。

[2]祂的赏赐。祂要给这样的人永生。天堂是生命,永远的生命,这就是给那些恒心行善的人的奖赏;它被称作(第10节)“荣耀,尊贵,平安”。那些寻求荣耀尊贵的人(第7节)必要得着。那些寻求这个世界的虚荣和尊贵的人常常错过并失望;但那些寻求那不能朽坏的荣耀和尊贵的人必要得着,不单单得着“荣耀,尊贵”,还要得着平安。属世的荣耀和尊贵常常伴随着烦恼;但属天的荣耀和尊贵有平安相伴随,那是不受搅扰的永远的平安。

2)施行惩罚(8,9节)。请留意,[1]被祂惩罚的对象。总的说来是那些行恶的人,具体就是那些被称为“结党不顺从真理的人”。与神相争。所有故意的犯罪都是与神相争,是“与造他的主争论”(赛45:9),是最绝望的争论。神的灵和罪人相争(创6:3),不悔改的罪人和神的灵相争,反抗光明(伯24:13),陷入蒙骗之中,拼命抓着罪不放,而圣灵争战要让他们和这罪分开。“相争,不顺从真理”。人不但要明白基督教信仰的真理,还要遵行它;这真理是指导人,管治人,命令人的;真理和实际相连。不顺从真理就是与之相抗争。“反顺从不义”――按照不义要求他们的去行。那些不愿意做真理的奴仆的人很快就会成为不义的奴隶。[2]这些惩罚的后果或例子:“忿怒,恼恨,患难,困苦”。这些都是罪的工价。“忿怒和恼恨”是因――“患难和困苦”是必然无可避免的果。这是“加给人身上的”;人心是盛装这忿怒的器皿,是那患难困苦所要临到的。罪使人心遭受这忿怒。唯有人心立刻遭受这忿怒,并从人心显现这困苦。地狱是永远的患难困苦,是忿怒和恼恨的产物。这是人和神相争的结果,是要把荆棘蒺藜摆在烈火的面前,赛27:4。那些不向祂精金的权杖低头的人必被祂的铁杖打得粉碎。神必按照各人所行的施行报应。

2.“因为神不偏待人”,11节。在属灵方面,每人都有所不同;但在外在的关系或条件方面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神面前,犹太人和外邦人都站立在同等地位上。这就是当分隔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墙第一次被推倒时彼得所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徒10:34),即“神不偏待人”;紧接着的下一句话解释道,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神不按照人外在有何特权,或是他们毫无知识不认识真理,而是按照他们真正的情况和性质来决定是否拯救人。神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施行奖罚。“先是犹太人”,他们有更大的特权,更愿意承认神,后是“外邦人”,尽管没有这些特权,他们若是行恶还是免不了受惩罚,若是行善也不会不给他们奖赏(看西3:11);那审判全地的主难道不公正行事吗?

V.他证明当神审判人时祂公平施行审判(12-16节),关于这原则,按着人要顺服的神施行审判。有三种不同程度的光照启示给人:――

1.本性的光照。外邦人有本性的光照,他们也要按着这个受审判:“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就是说,那不相信的外邦人,除了本性的良心没有其他的指引,除了共通的怜悯没有其他的行事动机,没有摩西的律法或任何超自然的启示,没有律法犯了罪的,必不按这律法被定罪,也不按照摩西律法像定犹太人的罪那样受审判;而是要按照他们所违反的本性的律法受到审判,这律法不单单存在于他们那败坏,磨灭,被不义囚禁的心中,还存在于那审判的主为他们保守的那不被败坏的原始状态中。为了更清楚说明这一点(14,15节),他插入这些话,说明外邦人有本性的光照,而不是律法。他说(12节)外邦人“没有律法犯了罪”,这看上去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没有律法就没有过犯。但他是说,尽管他们没有律法(诗147:20),但有等同的,不是礼仪方面的,而是道德方面的律法。他们“有律法的功用”。他不是指律法命令人要去行的,好像行律法能得到完全的顺服;而是指律法所做的工作。律法的功用就是指导我们要做什么,察看我们做了什么。在这里,(1)他们有本性的光照指导他们要做什么:按照他们本性的观念和驱使他们十分清楚善恶之间有巨大的分别。“他们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有公义和公平,尊贵和清洁,爱和怜悯的意识;本性的光照教导他们要顺服父母,怜悯穷困的人,保守社会的和平和秩序,禁止谋杀,偷窃,撒谎,作假见证等等。这些就是他们自己的律法。(2)他们有察看他们所行的:“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他们里面的是非之心对行得好的给予嘉许,对过犯加以谴责。良心是一位见证,尽管一时之间会被贿赂或受到威吓,但迟早要作见证。它超过其他千千万万的见证人,见证那最隐秘的事;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按照良心的见证,将律法与事实相比较,得出判断。是非之心是神还没有完全吹灭的灯烛,不,在外邦人中还没有吹灭。异教徒既有无愧良心的好见证。

愿你那坚固的堡垒

保守你无愧的良心

也有败坏良心的:

听不到鞭打声,然而有罪的心

被自我创伤折磨。

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在他们中间”,或作彼此。同样的光照和本性的律法见证他们当中的罪,也见证其他人的罪,或以为是,或以为非。有人读解作,“轮流”;按照他们是遵守还是违背这些本性的律法和命令,他们的良心定他们无罪或有罪。这一切均显明他们有那本应统管他们的律法的替代,却因他们不听从带领不服管制,而将被定罪。所以犯罪的外邦人没有借口。神定他们的罪是公义的。他们不能以无知为借口脱罪,如果没有其他的为他们求情,他们很可能就要灭亡了。

2.律法的光照。犹太人有律法的光照,他们要按律法受审判(12节):“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他们犯罪,他们不但有律法,而且在“律法之下”,在如此的律法之下,在这律法如此纯洁清晰的光照面前,律法的指引是如此全面细致,律法的约束力是如此让人信服和强大。这些人要按律法受到审判;他们所受的惩罚和他们的罪行一样,因着他们拥有律法而更为显大。“先是犹太人”,第9节。推罗西顿所受的还容易呢。摩西如此控告他们(约5:45),那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去行的必多受责打,路12:47。犹太人对律法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使徒为证明他所说过的,在13节讲明,他们不是以拥有,听和知道律法为义,而是以行律法称义。犹太人的先生向他们的跟从者灌输一种看法,说所有的犹太人,不管他们的生活多么败坏,在将来的世界里都会有一席之位。使徒在这里反对这个说法:他们拥有律法是一项极大的特权,但除非他们能达到他们所拥有的律法的要求,否则这特权不能拯救他们,很肯定他们没有达到律法的要求,因此他们在神的面前还需要一种义。我们可以把这运用在福音上:那拯救我们的,不是听而是行,约13:17;雅1:22。

3.福音的光照:根据这一点,那些享有福音的要按着福音受审判(16节):“照着我的福音所言”;不是说保罗写了第五本福音,好像一些人谎称的那样;也不是说写福音的路加只是保罗的抄写员(Euseb.Hist.lib3,cap.8),而是概指福音,被称为保罗的福音是因为他是传讲这福音的。所有在福音时代下的人要按着福音受审判,可16:16。有人认为这句话,“照着我的福音所言”,意思指他对审判的日子的描述:“按照我经常向你们宣讲的,审判的日子有一天必会来到;那日要对犹太人和外邦人作最后的审判。”我们要清楚关于那日子的启示,这对我们很有好处。(1)有一日要审判全地。那日子,那大日,那要来的祂的日子,诗37:13。(2)那日的审判要交在耶稣基督手里。神要籍着耶稣基督审判,徒17:31。这是对祂降卑受辱的赏赐的一部分。再也没有比基督将要施行审判更令罪人恐惧,更令圣徒感到安慰的了。(3)人的隐秘事将要受到审判。暗中的服事要得到奖赏,暗中的罪将受到惩罚,隐秘的事被陈明。那将是有发现的大日子,现在在暗处所行的将要被传遍天下。

 

犹太人的假冒;犹太人的败坏

17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神夸口;18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神的旨意,也喜爱那美好的事;19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20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21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22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23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吗?24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25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26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27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28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29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这本章的后半部分使徒更多是针对犹太人讲述,尽管他们有口头上的承认和虚伪的假冒,使徒还是揭露了他们所犯的罪。他曾说过(13节),不是听律法的,而是行律法的称义;在这里他把这个伟大的真理应用在犹太人身上。请留意,

I.他承认他们的称呼(17-20节)并详细指出他们每种的假冒,以及他们引以为骄傲的各种特权,以致他们明白他不是出于无知而对他们的自称加以谴责;不是的,他对他们的情况一清二楚。

1.他们是特别的族类,因有神的律法典章和神与他们的特别同在,而与所有其他人分别开来别具不同。(1)“你称为犹太人”;这与其是说血统倒不如说是称号。这是一个极尊贵的称号。救恩是出于犹太人的;他们自成一族,对此他们非常自豪;然而许多称为犹太人的是人中最恶劣的。在最美的名下行最坏的勾当,这毫不出奇,因为许多是撒但一会的人都自称是犹太人(启2:9),毒蛇的种类夸口有亚伯拉罕为他们的祖宗,太3:7-9。(2)“又倚靠律法”;即他们以此为骄傲,在他们当中有律法,记在他们的书本上,在他们的会堂里诵读。他们因着这特权非常得意,以为这足以令他们上天堂,尽管他们不能达到律法的要求。倚靠律法,默默满足得安稳,这是好的;但是以骄傲自居,闲懒,安稳于肉体,这就使人心败坏。“耶和华的殿”,耶7:4。“倚靠伯特利的神”,耶48:13。“于我的圣山狂傲”,亚3:11。倚靠外表的特权却不加以运用,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3)“且指着神夸口”。请看人是如何将最美好的事物曲解滥用的。带着相信,谦卑,感谢的心荣耀神,是一切信仰的根本和总结,诗34:2,赛45:15,林前1:31。但骄傲虚荣以神自夸,只在外表承认祂的名,则是一切伪善的根本和总结,一切骄傲中最危险的就是属灵的骄傲。

2.他们是明白神的旨意的民族(18节):“晓得神的旨意”,――最大的旨意。神的旨意是最大的旨意,满有主权,绝对,不可抗拒的旨意。当神的旨意成为唯一的旨意,其他的旨意都融入神的旨意的时候,这世界就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归正。他们不但晓得神的真理,而且还晓得神的旨意,这旨意是神要他们去行的。假冒为善的人对神的旨意知道得很多,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喜爱那美好的事”――保罗为他的朋友祷告,希望他们可以达到这极美好的境界,腓1:10。这样理解,(1)对“神的事情”有很好的领悟,可以这样解作,“你们能分辨是非”,知道如何分辨好歹,能把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耶15:19),把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分别出来,利11:47。善恶有时候非常贴近,要加以区分实在不易;但是犹太人,身边有律法为试金石,可以,至少他们认为可以,分辨是非,在疑惑的事上明察秋毫。一个人可能有极好的判断能力,同时却是一个很坏的基督徒—在理论上精确,但在应用上模糊漫不经心。或,我们依靠神,“通过分辨”,可以明白“那疑惑的事”。一个人可能在关乎信仰的有争议的事情上十分通达,却不能领会敬虔的大能。(2)对属神的事情十分爱慕,就像这里所讲的,“喜爱那美好的事”。一个假冒为善的人也许会喜爱那关乎信仰的美好的事:人也许会“认同律法是善的”,然而却被肉体,思想的情欲所胜:――

 

我眼见美事,但却追求罪恶

常常罪人把认同那美好的事作为借口,实际上却行在极大罪恶的道路中。他们认识这美好的事物,喜爱这美好的事物,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受教训”――按要理问答的方法受教训。这个字意味着在童年就受早期的教育。幼年的时候就能按要理问答的方法受良好的教育,这是一项极大的荣幸和优势。犹太人的传统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所学的功课都是来自律法;基督徒要是也能这样勤奋教导他们的孩子学习福音就好了。这称为(20节),“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这是指外表看上去的东西。那把知识和真理仅仅停留在空洞的概念上,不用心领受的人,就只有形式模范,就像一幅画得很好颜色灿烂的画,但却毫无生气。徒有形式的知识只能产生敬虔的外貌,提后3:5。徒有形式的知识也许能欺骗人,但却不能骗过那看位察验人心的神的明亮眼睛。形式模范可能是装载能力的工具;但那只有外表形式的人就“好像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3.他们是教导人的民族,至少他们这样认为(19,20节):“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这指,(1)泛指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给那些坐在黑暗中的可怜瞎眼的外邦人领路的,对此充满自豪,认为任何想要认识神的人都要向他们请教。所有其他的国家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学习何为善,神要求的是什么;因为他们拥有神活生生的圣言。(2)指他们的拉比,学者,和他们当中的领袖,特别是那些论断其他人的人,第1节。这些人因着坐在摩西的座位上,平民百姓对他们的教导十分尊敬而倍感骄傲;使徒用了几种称呼形容这一点,“给瞎子领路的,黑暗中人的光,蠢笨人的师傅,小孩子的先生”,表明他们对自己充满骄傲的自欺,和对其他人的蔑视。他们喜欢给自己加上各种尊贵的衔头,反复夸耀。最好的行为,当人以此自夸时,是不会被神悦纳的。作蠢笨人的师傅,小孩子的先生是好的:但是当我们思想,没有神我们只有无知,愚昧,我们的教训都不可能成功的时候,这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了。

II.他从两方面指出他们的罪(21-24节):――

1.他们得罪所拥有的知识和口头自称所相信的,他们教训别人不要去犯罪自己反而去行:“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么?”教导人是一件善行,尽管它不仅仅局限在自家,但要从自家开始。法利赛人虚伪之处在于“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3),他们用教训别人所建立起来的,却用自己的行为去拆毁;谁会相信那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呢?榜样比规条更有说服力。成功传福音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些坏行为与他们的好教导自相矛盾的人,这种人在讲道坛上的布道如此精彩,真令人舍不得他们离开讲坛,在讲坛下他们的生活如此恶劣,真令人不愿他们走进生活。他特别指明在犹太人中盛行的三种罪:――(1)偷窃。这是对一些传神的律例的人所发出的指责(诗50:16,18),“你见了盗贼,就乐意与他同夥”。法利赛人被控侵吞寡妇的家产(太23:14),这是最恶劣的打劫。(2)“奸淫”,22节。这可能也是向那种罪人发出的指控(诗50:18),“又与行奸淫的人,一同有分”。许多犹太人的拉比据说因这种罪臭名昭著。(3)玷辱神-抢夺圣物,当时是按照特别的律例供献给神的;这指控是针对那些自称厌恶偶像的人发出的。当犹太人被虏去巴比伦之后,他们在这方面行恶很大;火炉将他们拜偶像的渣滓除去,但是他们在敬拜神方面行事非常诡诈。旧约教会晚期的时候他们被控“夺取神的当纳的十分之一和供物”(玛3:8,9),把它们占为自己使用,服侍他们的私欲,而这一切是按照特别的仪式分别开来献给神的。他们这样做几乎和拜偶像同等,尽管这种对神的玷辱披着厌恶偶像的外衣。那些谴责其他人的罪,自己却犯同样的罪行,同样行恶,甚至更加恶劣的人,在那日要受严厉的审判。

2.他们因着自己的罪亵渎神,23,24节。神和祂的律法对他们来说极其尊荣,他们以此夸口自傲,但他们却亵渎神和祂的律法,因着让外人一方面察看到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又看到他们支持和容许这些罪,而有亵渎神的机会,从他们的罪外人得出这样的推论(口头表白信仰人的过错不能归咎于信仰本身),是他们的罪让人有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要大大加重他们的过犯。大卫的例子显明了这种定罪,他“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撒下12:14。使徒这里指的是控告他们祖宗的同样的罪:“正如经上所记的”,24节。他没有指明出处,因为他是写给那些熟悉律法的人(努力说服人的时候,若是对方知道熟悉经文还是有一些好处的),他似乎是指赛52:5,结36:22,23,撒下12:14。那些本应该“使神得名声”,得颂赞的民却令神蒙羞受亵渎,这是何等令人悲叹。口头上自称相信的人犯罪而带来的极大祸患就是因着他们的自称相信而给神和信仰带来的亵渎。“因你们受了亵渎;就是说,因着你的愚蠢和漫不经心,你让人有机可乘。你自招来的责难落在你的神身上,信仰因着你的破口受到伤害。”这是对那些自称相信神的人的很好提醒,要让我们行事为人小心谨慎。见提前6:1。

III.他断言他们口头上的相信承认完全不足以令他们脱罪(25-29节):“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就是说,顺服的犹太人不会失去因顺服而得的赏赐,反而要因着他们是犹太人,比外邦人更明白要顺服的命令,而得到奖赏。神颁布律法,定下割礼不是枉然的。这句话绝对是针对礼仪制度被废除之前的犹太人说的,在这情形以外,相信基督的人受割礼是被禁止的,加5:1。但他这里是针对犹太人所讲的,如果他们能达到犹太教的规条律例的要求,犹太教对他们就是有益的;但若非如此“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就是说,你所自称的对你无益;你不会比那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更为称义,反而因着得罪那更大的光照而被定更大的罪。”在圣经里未受割礼的人是被称为不洁净的(赛52:1),在诸约上是局外人,(弗2:11,12),那邪恶的犹太人也要象他们一样受到报应。见耶9:25,26。为进一步说明这点,

1.他说明未受割礼的外邦人,如果他们达到他们所拥有的光照的要求,是和犹太人一样站在同等的地位上的;他们“若遵守律法的条例”(26节),“若能全守律法”(27节);就是说,真心实意服从本性光照的要求,行律法的实质。有人认为这是是指对律法完全的顺服:“如果外邦人能守全律法,他们就能和犹太人一样得为称义。”但这似乎是指某种的顺服,一些外邦人确实能达到的顺服。哥尼流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尽管他是一个外邦人,未受割礼,然而,“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徒10:2),他已被神接纳,徒10:4。毫无疑问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对这样的人他说,(1)他们是被神接纳的,就像是有割礼的。“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么”。受割礼对“犹太人”来说是命令,但是对全世界的人来说不是称义和得救的必要条件。(2)外邦人的顺服更显明那有律法仪文的犹太人的不顺服的罪,27节。“要审判你”,就是说,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罪加一等”。留意,对属肉体的口头相信的人来说律法只是字句;他们只是把它仅仅当成书本来看,而不把它当作律法接受它的辖管。他们不单单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还靠仪文和割礼犯律法,就是说,因此他们的心在罪中刚硬。外表的特权,如果不能造就我们,就会令我们受损。那少有特权,见证承认得少的人的顺服,将加重那些多有特权,见证承认得多,但却不按要求去行的人的定罪。

2.他描述了真的割礼,28,29节。(1)它不是“外面肉身的割礼,不在乎仪文”。这不是要我们不遵守外在的礼仪(用的得当它们是好的),而是说不要信靠它们,以它们为满足,以为这足以带我们进天堂,有一个好名声,却没有真生命。“不是真犹太人”,就是说,神不承认他是那有信心的亚伯拉罕的子孙,不承认他满足律法的要求。要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就是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约8:39,40。(2)“真割礼是心里的,在乎灵”。神看重的是内心,心受的割礼,使我们蒙他悦纳。见申30:6。这“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西2:11,12。“是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这是在灵里的,在我们的灵里,由神的灵为我们所行。

3)这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人是看外表,乃是“从神来的”,就是说,对这种真心实意,神自己承认接受并加给冠冕;因为“祂不像人看人”。美丽的假装和口头的承认也许能欺骗人:但神不会受蒙骗;祂看透外表察验真相。基督教也是如此。外表的基督徒不是真基督徒,外表肉身的洗礼也不是真洗礼;里面作的才是真基督徒,洗礼是在乎心,在灵里,不在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3章

 

使徒在这一章继续他关于因信称义的论述。他已经证明,外邦人和犹太人都同在罪恶之下。在这一章,I.回应有人可能对他针对犹太人的论述提出的反驳,1-8节。II.他断言全人类,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都败坏犯罪,9-18节。III.因此他证明称义一定要靠信心,而不是靠守律法,对此他提出了几种理由(19节到最后)。在这一章里他多次展开进行论述,这对我们的理解有时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他的宗旨是很明显的。


犹太人的长处;对反驳的回应;犹太人和外邦人的败坏

1这样说来,犹太人有什么长处,割礼有什么益处呢?2凡事大有好处,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3即便有不信的,这有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4断乎不能!不如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如经上所记:“你责备人的时候,显为公义;被人议论的时候,可以得胜。”5我且照著人的常话说,我们的不义若显出神的义来,我们可以怎么说呢?神降怒,是他不义吗?6断乎不是!若是这样,神怎能审判世界呢?7若神的真实,因我的虚谎越发显出他的荣耀,为什么我还受审判,好像罪人呢?8为什么不说,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呢?这是毁谤我们的人说我们有这话。这等人定罪是该当的。9这却怎么样呢?我们比他们强吗?决不是的!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10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11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12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13他们的喉咙是敝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14满口是咒骂苦毒;15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16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17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18他们眼中不怕神。”

I.在这里,使徒为了使他的论述更清楚,对有人可能提出的几种反驳进行回应。对再清楚明显不过的真理,邪恶的心智和败坏的属肉体的心也会提出反驳;但是属神的真理一定要压倒一切的反驳。

“反驳”。1.如果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处于同等的地位,“犹太人有什么长处呢?”难道神不是经常称赞犹太人,说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民族(申33:29),圣洁的国民,属祂的子民,他的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吗:难道神不是设立割礼作为他们属于教会的标记,和他们与神盟约关系的印证吗?这地位同等的教义难道不是否认了犹太人所有的长处,对神设立割礼不敬,认为这是没有果效无足轻重的事吗?

“回应”。尽管如此,犹太人仍然是享有极大特权和荣耀的民族,他们拥有极大的祝福和帮助,尽管这些不能绝对拯救他们(第2节):“凡事大有好处。”大门对外邦人和犹太人都是敞开的,但是犹太人因着他们教会的特权,他们来到这大门前的道路要平坦得多,这特权是不能低估的,尽管许多人因着轻看这特权而永远灭亡。他数算了犹太人的特权,罗9:4,5;这里他只是提到一点(但这确实是“等同所有的”),神的圣言交托他们,就是指,旧约的圣经,特别是那被称为“活泼的圣言”(徒7:38)的摩西律法,和那些关于基督和福音的预表,应许,和预言。圣经是神的圣言:它们是出于神的启示,从天上而来,是不可辩驳的真理,这圣言有存到永远的效力。旧约七十士译本把乌陵和土明称为“圣言”。圣经是我们审判决断的胸牌。我们必须求助于律法和见证,把它们作为圣言看待。福音被称为神的圣言,希5:12,彼前4:11。这些圣言是交托给犹太人的;旧约是用他们的文字写成的;摩西和众先知是他们的国民,在他们中间生活,主要是向犹太人,为犹太人传道和写书。这圣言交托给他们保管传给之后的各个世代和教会。旧约交在他们的手中,为要小心维护它的纯洁不被败坏,并传给后代。犹太人是基督徒的图书管理员,那神圣的宝藏交托给了他们,首先是为了造就他们,然后是为了全人类的好处;为保存圣经的文字,他们非常忠于职守,没有遗漏一笔一划,我们要为此感谢神满有恩典的看顾和掌管。犹太人拥有拯救之道,但是他们没有对拯救的垄断。他用了“第一”这个词――这是他们首要基本的特权。享受神的话语和律例是一个民族最大的福气,是“交托给他们”最大的长处,申4:8,33:3;诗147:20。

“反驳”。2.对于他所说的犹太人有神活泼的圣言交托给他们的这个长处,有人可能会用他们中许多人的不信来进行反驳。神的圣言交托给他们,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尽管有神的圣言,却依然不认识基督,与祂的福音为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不信的”,第3节。

“回应”。的确有一些,而且是现时大多数的犹太人,不相信基督;“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使徒对这样的想法十分吃惊:“断乎不能”!犹太人的顽梗不信不能推翻那些写在交托给他们的圣言中的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或令这些预言失效。基督将得荣耀,“尽管以色列不到祂那里聚集”,赛49:5(译者注:斜体系按英文钦定版翻译,中文合和本圣经赛49:5作: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祂的仆人,要使雅各归向祂,使以色列到祂那里聚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神的话语要成就,祂的目的要达到,尽管这世代的人因着他们的不信想要废掉神的信。不如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让我们坚守这个原则,对祂讲过的每一句话,神都是信实的,决不会让祂的圣言落空,即使这点导致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撒谎的,但我们永不能否认神是诚实的;宁可怀疑推翻全世界所有人的信誉,也不能怀疑神的信实。大卫在急促中所说的(诗116:11),人都是说谎的,保罗在这里特别加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披戴着那旧人,撒谎就是它的一个肢体。所有的人都反复无常,易变,“虚空和虚假”(诗62:9),“全然虚幻”,诗39:5。和神相比,所有的人都是说谎的。当我们发现所有的人都在撒谎(在人里面没有信实),而神却是信实的,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当我们想到“人人向邻舍说谎,而耶和华的言语,是纯净的言语的”时候,我们大得安慰,诗12:2,6。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他引用了诗51:4,“祢显为公义”,这是为了说明,1.尽管人犯罪,神在这个世界上仍保守祂的尊荣,并要保守祂的尊荣。2.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己对人,我们的责任都是要认定神是公义的,都要维护保守祂的公义,真实和恩慈。大卫在认罪的时候毫不回避地认定神是公义的,不能责备神行事不公。因此在这里,让人的信誉或名声负自己的责任吧,不管它们是死还是活,成败如何,这不重要;让我们认定,不管看上去是多么令人不解,“但耶和华在祂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祂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因此神责备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的时候,显为清正。(就像诗51:4所讲的那样),或像这里讲的那样,“被人议论”的时候。当人胆敢与神争辩,议论祂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得胜的是神。

“反驳”。3.属肉体的心因此会乘机鼓动自己沉迷罪中。他会说全人类的犯罪败坏可以显明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公义。因此推论,如果我们所有的罪远非亏欠了神的荣耀,反而显明祂的荣耀,达成祂的目的,因此没有什么害处,神如此严厉惩罚我们的罪和不信,这难道不是不公正吗?如果因着犹太人的不义让外邦人有机会得呼召,让神得到更大的荣耀,为什么还要对犹太人如此责备呢?“我们的不义若显出神的义来,我们可以怎么说呢?”第5节。从这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是神不义吗――难道不是神不公义吗”(可以这样解读,更像反驳的句法),“神降怒,是祂不义吗?”不信的心一有机会就质疑神行事是否公义,定那最为公义的为有罪,伯34:17。“我且照著人的常话说”,意思是说,照着属肉体的心反对;照着人,就是那徒然,愚蠢,骄傲的被造之物说。

“回应”。“断乎不是“;绝非我们所想的。对亵渎神和祂的公义圣洁的想法,我们要表示强烈的反对,而不是接纳。撒旦退我后边去吧;绝不要接受这样的想法。“若是这样,神怎能审判世界呢?”第6节。对此的反驳就和亚伯拉罕所说的那样(创18:25):“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毫无疑问祂要行公义。如果祂不是绝对公平和公义,祂就不配审判全世界了。“难道恨恶公平的可以掌权么?”伯34:17。对比18,19节。尽管神在人的罪中仍能得荣耀,罪本身的恶毒和过失却不能减轻一丝一毫。罪令神显为公义只是偶然的。不需要为此而感谢罪人,因为他并没有想让神得荣耀。思想神对全地的审判,这将彻底扫清我们一切对神的公义和公平的的疑虑和责难。不由得我们去对那绝对主权的主所作的进行责难。那不得上诉的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不容怀疑的。

“反驳”。4.这里重复上面提到的反驳和对那反驳的批判(7,8节),因为骄傲的心绝非容易就被驳倒而离弃谎言,相反他们抓着这欺骗不放。但是他从他们的观点出发提出反驳,这本身就足以回应:若神的真实,因我的虚谎越发显出祂的荣耀。他模仿那些狡辩家的思路提出这样的反驳:“如果我的虚谎,就是我的罪”(因为在每一件罪中都包含着虚谎,那些心口不一的人的罪更是如此)“可以让神的真实和信实得到荣耀,为什么我还受审判被定罪,好像罪人,为什么不说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以使恩典更为显多呢?”这推论一看上去就太过恶毒,不值一驳,应该厌恶地把它抛开。大胆的罪人乘机夸耀他们的罪恶,因为神的慈爱是“常存忍耐的”,诗52:1。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这更常常藏在罪人的心里,多于挂在他们的嘴边,这是为他们走邪恶的道路进行狡辩的。提到这恶毒的思想,他插入一句话,说有人把这些毁谤加在保罗和他的同工身上:有人说我们有这话。神最优秀的子民和祂的工人被诬陷持守和传讲他们其实最憎恶的教训,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不要以为奇怪,连我们的主都被人说祂是和鬼王别西卜一起的。许多人因着据说传讲和他们信仰相违背的东西而受到责备:诬陷基督的工人是撒旦的一个老伎俩一把诬蔑厚厚堆上,“有一些肯定是甩不掉的”。最好的人和最好的真理难免要被人毁谤。Sanderson主教就此进一步说明,这是毁谤我们的人说我们有这话。亵渎在圣经中通常是指最大的毁谤,是说神的坏话。毁谤神的工人和他持守的教训远非一般的毁谤,这是一种亵渎,不是说是对这个人的亵渎,而是指对他的呼召和他的工作的亵渎,帖前5:13。

“回应”。他没有更多地加以反驳,只是说,无论他们怎样争辩,他们被定罪都是应当的。有人认为这是指那些毁谤的人;神将要公正地定那些不义责难祂的真理的人的罪。或者,这倒是指那些谎称神因着罪而得荣耀,因而放胆行在罪中的人。那些故意行恶,以为可以从中得好处的人,不但不能以此为借口逃罪,这反而定了他们的罪,让他们更没有借口可以推托;凭这种猜想去放胆犯罪,这有力说明人是何等充满机巧故意去犯罪–邪恶的意志故意选择行恶,邪恶的聪明用谎称犯罪可以得好处,以此来掩饰罪行。因此他们被定罪是当然的;不管他们现在用什么样的借口开脱自己,他们无一能在那审判的大日站立得住,神的审判要显为公义,一切属血气的人,即使是那些现在骄傲高抬自己违抗祂的人,在祂的面前将要哑口无言。有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是指犹太教会和犹太人的国正走向毁灭,他们在不信中的顽梗和自我为义令这毁灭快快临到他们身上。

II.保罗在驳斥了这些反驳意见之后,重新回到他的论述,即全人类,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在罪和败坏之下,9-18节。“我们这些领受了神的圣言的犹太人,我们比他们强吗?这是否可以令我们被神悦纳,或者这是否可以使我们称义?不,绝非如此。”或,“我们这些基督徒(犹太人和外邦人)是否比那些不信的人在先天上优越得多,以致我们配得神的恩典呢?哦!不:在那白白的恩典令我们与众不同之前,我们这些原本是犹太人的和那些原本是外邦人的都是同样败坏。”他们“都在罪恶之下”。被伏在罪的审判之下:在罪之下被判刑;--在罪之下被捆绑,一直被捆绑到永远的败亡和定罪;--在罪之下如同在重担之下(诗38:4)被压迫沉沦到最深的地狱之中:我们都伏在神的审判之下,19节。被罪掌管辖制:如同在一位暴君和残忍的主人之下受制成为奴仆;--在罪之下如同负枙一般;--在罪的权势之下,被卖给了罪。为罪做工行恶。这一切他都加以了证明。这是一个法律用语:“我们已经证明”,指控属实;我们已经证明对他们的指控,我们已经按照那臭名昭著的事实判定他们为有罪。他引用了几段旧约经文进一步证明对罪人的指控和定罪,这些经文描述了所有人直到身陷坟墓,一直都在犯罪败坏的情形;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由此看到我们的本性。第10,11,12节经文出自诗14:1-3,因包含着非常重要的真理又在诗53:1-3重复了一次。其余接下来的出自旧约七十士译本的诗篇第14篇,有人认为使徒选择使用这些比较出名的经文;但我认为保罗在这里引用的是从圣经其他的经文里摘取出来的,是在七十士译本的较晚期的抄本中,因保罗的这个论述,它们被加入诗篇第14篇。值得留意的是,为了证明总体人性的败坏,他引用了一些讲述某些具体的人的具体的败坏的经文,比如多益(诗140:3),犹太人(赛59:7,8),这要证明一人所犯的罪是在所有人的本性之中。大卫以赛亚的时代还算是比较好的,然而他还是引用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经文。诗篇14篇“明明白白讲的是世人”,讲的是神自己察验世人。“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就像察看那旧世界一样,创6:5。神是根据事实作这个审判。那位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审视祂所造的一切,看一切都是好的,当人已经破坏了一切,再察看时,祂说这一切都很败坏。让我们看这些具体的例子。请留意,

1.习惯犯罪,包含两方面:--

1)习惯上在每件好事上都有亏欠。[1]“没有义人”,无人有诚实良善的道德原则,或不服这样的原则,人完全丧失了被造时的神的形象样式,被造时所拥有的义;“连一个也没有”;暗指,如果真有一个义人,神早就找出来了。当全世界都败坏,神眼中看到一个义人挪亚。即使是那些因着恩典得称为义,成圣的人,原来的本性也无义可言。我们天生下来就没有义。连那位合神心意的大卫在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2]“没有明白的”,11节。问题在于人心智的败坏;它是瞎眼,败坏和扭曲的。信仰和公义公理昭昭,如果人对此有任何的明白,他们就能成为更好的人,做更好的事。但是他们不明白。罪人是愚昧人。[3]“没有寻求神的”,就是说,没有人注意神,没有人愿意寻求祂。那些不明白的人就是不寻求神的人,这个说法毫不为过。属肉体的思想根本不去寻求神,实际上就是与神为敌。[4]“他们一同变为无用”,12节。那些离弃神的人很快就变得一无是处,成为这世上无用的累赘。那些在罪中的人是天底下最为无用的受造之物;因为接着有说,[5]“没有行善的”;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7:20。即使在罪人所行的事情中有某些良善,其原则动机都存在着根本的错误;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行善。“每种缺陷都是罪恶的根源。”

2)习惯性地追求各样的恶事:“都是偏离正路”。无怪乎那些不寻求神,不作这最崇高的追求的人会迷失正路了。神造人要人行在正路中,把他放在正路中,但是他离弃正路。人类的败坏就是离弃真道。

2.那实际上的。这邪恶的世代能行什么好事吗?他举例道,

1)在他们的言语上(13,14节),有三件特别的事情:--[1]残忍:“他们的喉咙是敝开的坟墓”,随时准备吞灭那些可怜无辜的人,等待机会犯罪,像那随时想吞吃人的古蛇,他的名字叫做亚巴顿和亚玻伦,即毁灭者。当他们不公开承认这份残忍,公然发泄出来的时候,“他们却是在暗中行恶:他们的舌头满了害死人的毒气”(各3:8),用那最毒无药可医的毒气攻击他们的邻舍,毁谤他的好名声,用假见证寻索他的生命。这些句子引用于诗5:9和140:3。[2]欺骗:“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在这里他们暴露自己是魔鬼的子孙,因为魔鬼是说谎的,是说谎之人的父。他们“用舌头弄诡诈”:这说明他们惯于撒谎;他们不断去欺骗人,特别是用谎言攻击属神的人和神的道。[3]咒骂:咒骂神,亵渎祂的圣名;咒骂他们的弟兄:“满口是咒骂苦毒”。这是被称为舌头所犯的各样严重的罪行中的一种,各3:9。但是那些喜爱咒骂的人必要被大大诅咒,诗109:17-19。何其多的自称是基督徒的人,犯这样的罪,显明他们仍然在罪的辖制和掌管之下,仍然在肉身生来的境况之中。

2)在他们的道路上(15-17节):“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就是说,他们非常卖力去图谋行恶,准备随时抓住这样的机会。他们所到之处,“有残害暴虐的事”与他们相随;残害暴虐的事就是他们的同伴—他们对属神的人,他们自己所住的地方,他们的国家,最终是对他们自己,行残害暴虐的事。不仅残害暴虐是他们的道路的尽头(死亡是这些事的尽头),残害暴虐还在他们的道路之中;他们的罪就是对自己的惩罚:没有比作自己罪的奴仆更能令一个人悲惨的了。--“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就是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和平共处,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求平安。他们也许会口里讲平安,那其实是魔鬼殿中的平安,被魔鬼控制,但是他们不晓得什么是真平安;他们不知道令他们平安的事情。这些句子引用自箴1:16,赛59:7,8。

3)我们看到这一切事情的根源:“他们眼中不怕神”,18节。对神的敬畏是一切真正信仰的根本,包含着对神的话语和旨意的敬畏和听从,以此作为我们要遵守的准则,对神的尊贵和荣耀的敬畏和服从,作为我们人生的目的。邪恶的人眼中没有这些;就是说,他们不受这样的引导;服从其他的准则,追求其他的目标。这引自诗36:1。当人不敬畏神,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良善。对神的敬畏能约束我们的灵,让我们的灵在端正之中,尼5:15。一旦废弃了对神的敬畏,祷告就受到阻碍(伯15:4),一切都要快快地奔向毁坏和灭亡。到此我们看到对全人类总体上的犯罪和败坏的简短描述;可以说,哦亚当!你作的是什么事呢?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却寻出许多巧计。

 

因信称义,基督为我们的赎罪

19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20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21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22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24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25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藉著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26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27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28所以(有古卷:因为)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29难道神只作犹太人的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30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31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由这些保罗推论出,企图靠行律法称义是徒然的,称义只能靠信心,这是他从罗1:17开始就一直在证明的,他在28节归纳了他的论述--这证明。“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不在乎遵行那最初的纯净良心的律法,它没有给悔改留下任何余地;也不在乎遵行本性的律法,无论人的本性有多大的改良;也不在乎遵行礼仪的律法(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也不在乎遵行道德的律法,这是肯定的,因为他说律法本是叫人知罪,那行律法可能会让人夸口。人在犯罪的情形下,服在如此败坏的权势下,靠他自己任何的行为,是绝不能赢取神的接纳的;这必须要完全靠着神白白的恩典,这恩典是籍着耶稣基督赐给那一切真正相信,接受这白白的恩赐的人的。要是我们从来没有犯罪,我们对律法的遵守就是我们的义了:“行这事,就要活着。”但是因着我们犯了罪,是已经败坏的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赎我们先前所犯的罪。法利赛人以为靠遵行道德的律法可以称义,路18:11。使徒从两点展开论证:人的罪,要证明我们不可以靠守律法称义;神的荣耀,要证明我们必须要因信称义。

I.他从人的罪展开论证,向我们说明企图靠行律法称义是何等愚蠢。要证明很简单:我们绝不可能靠那我们违背的律法得称义得拯救。一个被定罪的叛徒决不可能求情于他祖国的法律,因为这法律是揭露和定他的罪的:确实,假若他从来没有违背这条法律,他是可以依靠这条法律为自己辩护;但是证据确凿他的确犯了法,除了求情恳求赦罪,听任法律处理,谦卑悔改以求赦免,仰赖施恩之外他别无出路。关于人的罪,

1.他特别针对犹太人而言;因为他们是靠律法夸口的,自称是靠守律法称义。他已经引用了旧约的几节经文证明人的败坏:现在他说,(19节),“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犹太人要服神的审判,其他人也要如此,因为这是写在他们的律法里的。犹太人以在律法之下引为夸口,对此寄托了极大的信心:“但是,”他说:“律法定你为有罪—这你是知道的。”“好塞住各人的口”――要令所有的夸口止息。请看神令人称义和定人为有罪时所用的同样的方法:祂塞住各人的口;那些得称为义的人要因着他们谦卑认罪而住口;那些被定为有罪的人也要住口,因为他们最终将要服罪(犹1:15),要无言可答地被送到地狱里去,太22:12。“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诗107:42。

2.他把这扩展到全人类:“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如果全世界都在邪恶之中(约壹5:19),那么很肯定他们都是有罪的。--“在神审判之下”;就是说,被证明有罪,要受到惩罚,所有人“本为可怒之子”,弗2:3。他们都要认罪;那些最妄图依靠自己称义的人一定要败诉。在神面被判为有罪是多么可怕,在那洞察一切的神,祂的判断不会,也不能被蒙骗--在那位公正和公义的审判官,祂必不以有罪的为无罪。所有的人都犯了罪,因此都需要一种义才能来到神面前。“因为世人都犯了罪”(23节);所有人按本性,按行为都是罪人,“都亏缺了神的荣耀”――都失败达不到人的主要目的。“亏缺”,就像射箭手射不中靶子,跑步的人得不到奖赏;是如此亏缺,不但不能取胜,而且还大大失败。“亏缺了神的荣耀”。

1)亏缺不能荣耀神。看罗1:21,“他们不当作神荣耀祂”。人被造成为一切有形的受造之物的头,要积极地荣耀那位伟大的造物主,在祂之下的受造之物只能实实在在地荣耀祂;但是人因着犯罪亏缺了这一切,不但不荣耀神,反而亵渎祂。看世人,他们原本是为了荣耀神而被造,想想看这样做的人是何等的少,这实在令人悲哀。(2)在“神面前”亏缺了荣耀。人不能夸耀清白无罪:如果我们要在神面前夸口,夸耀我们的为人,或我们的所有,或我们所做的一切,这要成为我们永远的定罪,永无翻供—因为我们都犯了罪,这要塞住我们各人的口。我们也许可以在人面前夸耀,因为人是短视的,不能看透我们的内心,--像我们一样败坏,喜爱犯罪;但是在那不能容忍罪恶的神面前,我们无可夸口。(3)亏缺不能得神荣耀。不得称义,或不得神悦纳,这是荣耀的开始--亏缺了圣洁或不能成圣,这本是神赋予人的荣耀形象;抛弃了一切依靠自己的义与神在天上同得荣耀的指望。现在是不可能靠着无瑕疵的清白上天堂的了。这条道路已经被堵住。在通往生命树的道路上有基路伯和发火焰的剑把守。

3.为了进一步打消我们想靠守律法称义的念头,他把人的定罪归于律法(20节):“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那定我们为有罪的律法绝不能使我们称义。律法是刚直的尺度--是指明对错的;“律法的正确用途和主旨是揭开我们的伤口”,因此它不会令我们得医治。它是验伤的而不是疗伤的。人要了解罪就一定要认识律法的严厉,它的管辖范围,和它的属灵本质。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行为和这把尺度相对比,就可以发现我们在哪方面已经离开正道。保罗是这样使用律法的,罗7:9,“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请留意,(1)“没有一个能称义”,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败坏的人(创6:3),“因人既属乎血气”,罪恶败坏;因此不得称义,因为我们属乎血气。那存留在我们本性之中的败坏将永远阻拦我们凭自己的行为得称为义,因为我们的行为出自肉体,都是污秽的,伯14:4。(2)在祂面前不得称义。他不否认在教会面前他们凭行律法称义:他们的教会并归在国体之中,在教会里他们是圣洁的子民,是祭司的国度;但就着在神面前的良心而言,“在神面前”,我们不能靠行律法称义。使徒指的是诗143:2。

II.他从神的荣耀这方面论证称义只能是从信靠基督的义而来。靠行律法不得称义,那有罪的人是否就要永远在神的怒气之下呢?我们还有没有希望?这伤口是否因着过犯而不得医治?不,感谢神,绝非如此(21,22节);有另一条路为我们而开,如今在福音之下“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不必守摩西律法就可以称义:这被称为神的义,祂所立定,赐下和悦纳的义――祂加在我们身上的义;正如基督徒的军装被称为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一样,弗6:11。

1.关于这神的义,我们要留意,(1)它是显明出来的。福音的称义方法是一条大道,一条明显的道路,它是为我们而开辟:铜蛇被举起挂在杆子上;我们不必在黑暗中独自摸索,这义是向我们显明的。(2)这义是在律法以外。他在这里排除了那些犹太化的基督徒的方法,他们要把基督和摩西联合在一起--承认基督是弥赛亚,但是太喜欢保留律法,要保留律法的礼仪,强加在外邦人信徒身上:不,他说,这义是在律法以外。基督带给我们的义是完全的义。

3)然而它是“有律法和先知为证的”;就是说,旧约中的预表,预言和应许都指向它。律法绝非是令我们称义,而是给我们指明称义的另一条途径,指向基督为我们的义,基督是所有先知所见证的。看徒10:43。这应该合犹太人的心意,他们是如此喜爱律法和先知。(4)这义是“因信耶稣基督”而来,这信心是指向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这个名字就是“受膏抹的救主”的意思。那让人称义的信心承认基督在祂三种受膏抹的职份上,即作为先知,祭司和君王均为救主――要在这三种职份上信靠祂,接受祂,和追随祂。要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神所设立,基督带给我们的义上有份。(5)“这义是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的”。通过这句话,他再一次讲明了他反复教训的道理,即犹太人和外邦人,如果他们相信,就是站在同样的地位上,都是籍着基督被神悦纳的;“并没有分别”。或作――“给所有人的”,是总体上加给所有人的;福音不排斥那些不把自己排斥在福音之外的人;但这是“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的”,不单单是提供给他们,更是作为冠冕和义袍加在他们身上;他们相信了,在福音里有份,可以得着福音一切的好处和特权。

2.但这如何彰显神的荣耀?

1)这是彰显神恩典的荣耀(24节):“蒙神的恩典白白的称义”。这是蒙神的恩典,不是靠那运作在我们里面的恩典,像混淆了称义和成圣的罗马天主教宣称的那样,而是蒙神对我们满有恩典的看顾,不是靠神所预知在我们里面的任何功德。为了更强调这点,他说这是“蒙神的恩典白白的称义”,说明一定要这样正确真实地理解恩典。圣经讲“约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创39:4),但这是有原因的;他的主人见他所做的均得顺利。在约瑟身上有某些东西是配得蒙主人的恩;但神的恩典是“白白”,“白白”地赐给我们的;这是白白的恩典,完全的恩典;我们里面没有任何东西配得如此的恩典:没有,它是“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它白白临到我们,但这是基督买赎回来的,祂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神如此安排是不贬损这白白的恩典的荣耀尊贵。基督的买赎和神白白的恩典并不冲突;因为恩典提供和接受了这替代的满足。

2)这是彰显祂的公义和正义的荣耀(25,26节):“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等等。请留意,[1]耶稣基督是那伟大的挽回祭,在律法之下其预表为“施恩座”。祂是我们“恩典的宝座”,在其上,在其中为罪作了赎价,我们和我们所做的得以被神接纳,约壹2:2。祂是我们能得与神和好的一切所在,祂不但令我们与神和好,而且还是我们与神和好的实质—祂是我们的祭司,我们的祭物,我们的祭坛,我们的一切。神在基督里就如神在施恩座上一样,令全世界与祂和好。[2]“神设立祂作挽回祭”。那一位我们得罪的神,首先采取行动与我们和解,设立了基督;“预先设立”祂作挽回祭,在祂恒古的爱的旨意中,设立,膏抹祂作挽回祭,叫祂能做成这点,在被定罪的世人面前将祂显现出来作他们的挽回祭。看太3:17和太17:5。[3]“凭着祂的血藉着人的信”,使人在这挽回祭里有份。基督就是挽回祭;祂是赐给我们的疗伤的膏药。信心就是把这膏药敷在我们受伤的心灵上。在这称义的工作中,信心是特别指向“耶稣的血”的,因这血是赎罪的;按神的定旨,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只有祂的血才有赦罪的功效。这可能是指在律法下洒祭物的血的例子,像出24:8所讲的那样。信心就是那捆牛膝草,基督的血就是所洒的血。[4]那因信接受这挽回祭的人,他们“先时所犯的罪”得赦免。为了这目的基督被设立成为挽回祭,为的是赦免我们的罪,为此神对我们忍耐宽容,这是何等令人振奋。“祂用忍耐的心”。神的忍耐令我们不致落入地狱,让我们有机会悔改上天堂。有人说“先时所犯的罪”是指旧约圣徒的罪,因着基督在日子满了的时候所作的赎罪得以赦免,这赦罪不仅赦免现在的罪,也赦免过去的罪。“祂用忍耐的心”。由于神的忍耐,我们犯罪的时候没有立刻受到惩治。几种希腊文抄本把“祂用忍耐的心”放在26节的开始,这表明了基督的功德和神的恩典的两种宝贵果效--赦罪:“为了赦罪”;暂缓对我们的惩罚:“神的宽容”。因着园主的恩慈和管园的代求,那不结果的无花果树还是被留在葡萄园中;神的公义在这两方面显明出来,要是没有一位中保和挽回祭,神不但不会赦免我们的罪,祂也不会如此宽容,给我们时间;全因基督,在地狱的门外还存留着罪人。[5]神这样做是为了“好在今时显明祂的义”。他非常强调地说明这一点:“我说,在今时,显明,祂的义”。这样的反复,好像其中包含一些让人惊奇的东西。他宣告神的义,首先,是在那挽回祭本身里面的。再也没有比基督的死更能显明神的公义和圣洁了。这显明神恨恶罪恶,若不是基督的血,断不能满足神的要求。祂在祂自己儿子身上看到罪,尽管这罪是加给祂的,祂也不爱惜祂,因为祂是为我们的缘故成为罪,林后5:21。我们的不义都加在祂身上,尽管祂是神的爱子,耶和华却喜悦将祂压伤,赛53:10。其次,因着这挽回祭他的赦罪;紧接着他详细说明:“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怜悯和真理就这样交汇在一起,公义和和平彼此结合,现在神赦免那悔改信基督的人的罪,接纳基督为满足神的公义为他们的死,这不仅仅是恩典和怜悯之举,这更是公义之举。当保证人已经付清他的委托人所欠的债务,债主也接受赔偿,得到满足,再叫他还债就有失公义了。见约壹1:9。祂为义,就是说,对祂所讲过的话祂是信实的。

3)这彰显了神的荣耀;因为人不能再夸口,27节。神对罪人的称义和拯救的大工是如此彻底,由始至终,以致使人不能夸口,没有人可以在祂面前自夸,林前1:29-31。如果称义是因着守律法,那就可以有所夸口。怎么这样说呢?如果我们是因着自己的行为得救,我们就可以给自己头上戴上冠冕了。但是“信主之法”,即因信称义的方法却永远排除了人的夸口;因为信心是一种依靠的,自我倒空和舍己的恩典,要把所有的冠冕献在神的宝座面前;因此我们得称为义最能彰显神的荣耀。留意,他讲“信主之法”。信徒不是没有律法:信心就是一种律法,它是一种做工的美德,在真理里面;然而,因为它是紧紧依靠耶稣基督行事的,它使人无法夸口。

从这一切他得出这个结论(28节):“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III.在本章的结尾他说明因信称义这特权的范围,它不是犹太人独有的特权,也属于外邦人;他说过(22节)这是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1.他断言并证明(29节):“难道神只作犹太人的神么?”他从这个荒谬的假设出发展开辩论。难道我们可以想象,那位无限慈爱怜悯的神会把祂的恩典仅仅赐给犹太人这一小群败坏的人,而让其余的人落在永远绝望的光景之中吗?这绝对不符合我们对神良善的认识,因为“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因此是神的恩典“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就是说两种人都要用同一的方法称义。如果犹太人高抬自己要找什么不同的话,那只有“因信”和“因信”的区别,就是说根本没有不同。2.驳斥了一种反对意见(31节),这个教义是不是真的废了律法,他们知道这律法是出自神的:“不,”他说,“尽管我们讲律法确实不能使我们称义,但是这不是说律法就是枉然赐给我们了,或者对我们毫无用处;不,“我们更是坚固律法”,我们把律法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令律法更加坚固。律法仍然有用,它定我们过去的罪,指明我们今后的方向;尽管我们不能靠它作为立约而得救,然而我们承认它,顺服它,把它看作我们这位中保手中的尺度,服从于恩典的律法;不但不是废掉了律法,反而是坚固了律法。”让那些否认信徒要对道德的律法尽义务的人思考这点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4章

 

 

因信称义而不是靠守律法,这个伟大的教义和犹太人从那些坐在摩西的座位上的人学来的观念是如此背道而驰,以致他们很难接受;因此使徒大大地强调这一点,极其努力去举例证明。他已经在理论上论证了这一点,在这一章他用例子加以证明,在某些地方还同时起进一步证实的作用。他强调的例子是亚伯拉罕,他选择亚伯拉罕为例是因为犹太人以他们与亚伯拉罕的关系大大夸口,以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作为他们外面所拥有的最大特权,而亚伯拉罕的确是他们的祖宗。因此这个例子比其他的例子更有可能吸引和说服犹太人。他的论证是:“所有得救的人是和亚伯拉罕一样被称为义的;但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行为;因此所有得救的人也要这样得称为义;”因为我们都承认亚伯拉罕是相信之人的祖宗。这不是从同等的例子展开的论证,而是从一个更大的例子展开的论证。如果亚伯拉罕,一个以行为著称的人,一个在圣洁和顺服上如此卓著的人,也只是因信称义,而不是靠他的那些好行为,更何况其他的人,特别是他的那些后代,在行为上与他相差甚远,怎能自称靠他们的行为称义的人呢?因此这可以同样证明――像一些人看到的那样,更大大地证明了,我们不是靠那从信心流露出来的好行为作为我们称义的根本;这样的行为是亚伯拉罕的行为,我们还能比他做得更好吗?整章他都在论述这个例子,和上一章结尾部分有特别的对应,保罗在那里证明,在称义这件事上,犹太人和外邦人站在同等的地位上。在这一章,他极有说服力地证明了,I.亚伯拉罕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靠信心,1-8节。II.他解释了亚伯拉罕是何时得称为义,为何他得称为义,9-17节。III.他描述并赞扬了亚伯拉罕的信心,17-22节。IV.他把这一切应用在我们身上,22-25节。即使是最伟大的辩论家也无法比得上他这满有说服力的论证。

 

亚伯拉罕的例子

1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2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的。3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4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5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6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7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8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在这里使徒证明亚伯拉罕不是靠行为,而是靠信心称义。在所有极力争辩靠着人所享有的特权,人所作的行为得称为义的人当中,最卖力的就是犹太人了,因此他举了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的例子,并和他自己拉上关系,因为他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毫无疑问他的特权和那些在肉身上称为他的子孙的人是一样大的。“但是他现在得了什么呢?”全世界都在寻找答案;绝大多数的人身心疲累,他们的努力都是徒劳,除了那些在神面前称义的人,谁能真正说自己已经得着了呢;亚伯拉罕就好像那位聪明的买卖人,寻找好珠子,找到了这粒重价的珠子。他“凭着肉体”,就是说,凭着割礼和他外在的特权和表现,得着了什么呢?使徒称这些是靠着肉体,腓3:3。他靠这些得着什么呢?他是靠这些称义吗?是靠他行为的功德而被神悦纳吗?不,绝非如此,他从几方面证明这点。

I.如果他是靠行为称义,就有可以夸口的,而这是绝对没有可夸口的。如果是这样,他就有可夸的(第2节),这是神不允许的。“但是,”犹太人可能会说,“他的名不是为大吗(创12:2),难道他不可以夸口吗?”可以,但不是在神面前;他可能配得人极大的赞许,但他绝不能配得神的奖赏。保罗自己“在人面前也有可夸的”,我们也看到他有时候以此自夸,但他是带着谦卑的心;而在神面前丝毫没有自夸,林前4:4,腓3:8,9。亚伯拉罕也是如此。请留意,他认为人绝对不能假装在神面前在任何事情上能有所自夸,这是绝对的;这是不可的,连亚伯拉罕这位在人里最伟大最优秀的也不可;因此他得出这个论证:但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否则这人就是愚蠢的。

II.这里很明明白白地说,亚伯拉罕的信心就算为他的义。“经上说什么呢?”第3节。在一切关于信仰方面有争论的事情上我们都要问这个问题,“经上说什么呢?”不是这位伟人怎样说,那位好人怎样说,而是圣经怎样说。当先在亚比拉求问,然后事就定妥,撒下20:18。“人当以训悔和法度为标准”(赛8:20),这是人应该最终求问的。圣经上说“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15:6);因此他在神面前没有可夸口的,这完全是神加给他的白白的恩典,其本身没有一种本质上的义,而是神满有恩典乐意归在他身上的。创世纪里记载了神赐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时,他的一个很明显的非常了不起的信心之举,更值得留意的是紧接着他和不信所作的一场极大的争战;现在他的信心经过这场争战已经是得胜的信心。称义不是要求要有完全的信心(可以是可接受的信心,仍带有不信的残余),而是得胜的信心,那胜过不信的信心。

III.如果他不是因信称义,那么他的赏赐就“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这是无法想象的。他的论据是(4,5节):亚伯拉罕的赏赐是神祂自己;神在他被称义之前已经告诉他(创15:1),“我是你大大的赏赐”。如果亚伯拉罕是因着他完全的顺服而得到这个赏赐,那这就不是神恩典的举动,亚伯拉罕可以像那在葡萄园中干活的雇工要求得到工钱一样理直气壮地要求得到这个赏赐。但事情不是这样;人不可能要神偿还自己什么,更何况那罪人,罗11:35。不,神白白赐下恩典要得一切的荣耀,是为恩典的缘故而赐恩典,约1:16。这恩典是给那“不作工的”--给那不能自称配得,或指明他的行为有任何价值,因此要求赏赐,而是放弃一切的自夸,凭着活生生的,积极的,顺服的信心,完全降服在基督里神的白白的恩典之下的人的――对这样的人,“他的信就算为义”,这就是那些要得赦免得拯救之人被神接纳的先决条件。“神称罪人为义”,就是说,他以前是罪人。因着他的相信,他先前的罪恶过犯不能阻止他得称义:--“那罪人”,就是亚伯拉罕,在他改变之前,似乎是随大流落在迦勒底人拜偶像的罪中,书24:2。因此人没有绝望的余地;尽管神不会以那不悔改的罪人为无罪,但籍着基督祂会称罪人为义。

IV.他引用诗篇里的一段话进一步加以说明,在那里大卫讲到赦罪,那是称义的主要部分,赦罪是人的福气所在,称为有福的,并不是那没有罪的人,或不至于死的人(人如此罪恶,神如此公义,那么去哪里找这有福的人呢?)。而是指“主不算为有罪的人”,那尽管不能求情被判无罪,但可以求情赦免其罪并得赦免的人。这段话引自诗32:1,2,请看,1.赦罪的实质。它是对债务或罪行的赦免;是遮掩罪,遮掩这肮脏的东西,遮掩心灵的赤裸和羞耻。神是将“一切的罪扔在祂的背后,掩面不看罪的神”,这些和类似的经文说明我们蒙福的原因不在于我们的清白,或者我们没有犯过罪(肮脏的东西尽管被遮掩起来还是肮脏的;称义不是令罪没有发生过,或罪不为罪),而是神不把罪归于我们身上,就像这里接着讲到的那样:是“神不算为有罪”(第8节),这使赦罪成为神一项全然的恩典之举,是不按着我们罪有应得,严格执法对待我们,是不判我们的罪,不记我们的过犯,所有这些都是纯粹的恩典,我们被神接纳得到赏赐不是该得的;因此保罗推论道(第6节),这是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2.赦罪的福气:“这人是有福的”。当圣经上说,“行为完全,这人便为有福,不从恶人的计谋,这人便为有福”,等等的时候,是说明那些蒙福之人的品格;但当圣经说,“得赦免其过,这人是有福的”的时候,目的是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福气,以及这蒙福的根据和根基。只有得赦免其罪的人才是有福的人。世人的看法是家道丰厚,没有欠人的债务的人就是幸福之人;但是圣经说,那些得神赦免其欠神的债的人是有福之人。哦,要肯定我们的罪得到赦免,这关系到我们何等的切身利益!因为这是我们得到其他祝福的基础。我要这样那样祝福他们;因为我是满有慈爱的,来8:12。


亚伯拉罕的例子

9如此看来,这福音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就算为他的义。10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11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12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并且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的人。13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14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15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或作叫人受刑的)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16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17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

圣徒保罗在这一段说明亚伯拉罕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被称义;就此他有几点要加以阐述。他被称义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是在律法颁布之前;在这两点上是有原因的。

I.他得称义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第10节。当他未受割礼的时候,他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是算为他的义,创15:6,他直到第17章的时候才受割礼,说得明白一些,亚伯拉罕是“在他受割礼前十四年,有人说是二十五年,因信称义的”。使徒是针对第9节的问题指明这一点,“如此看来,这福音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亚伯拉罕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得到神赦免和接纳的,这是为了是要消除那些未受割礼的外邦人的恐惧,除去那些以他们所受的割礼为自豪,以为他们独占所有的福份的犹太人的骄傲和自欺。下面是为什么亚伯拉罕在未受割礼的时候就因信称义的两个原因:

1.这样,割礼就可以作“因信称义的印证”,第11节。首先立约的内容要得到确定,然后才盖上立约的印章。印证是说明之前已经达成约定,用盖印章的仪式来确认批准所达成的约。亚伯拉罕因信称义之后过去了许多年,神允许不立刻加印证。为了确认亚伯拉罕的信心,神乐意立定一个设立记号的礼仪,亚伯拉罕接受了这个记号;尽管这是一个流血的礼仪,然而他却顺服接受,以致接受它作为特别的蒙恩,“割礼的记号”,等等。在这里可以留意,(1)概括说来圣礼的本质:圣礼是记号和印证--记号是为了代表和说明,印证是为了批准和确认。记号表明绝对的恩典和蒙恩;印证表明有条件的应许;他们是约束双方的印证:神在圣礼中向我们印证要做我们的神,我们因此向他印证要做祂的子民。(2)特别看看割礼的本质:它是旧约起头开始的圣礼;这里这样讲,[1]一个记号—对我们与生俱来的原罪的记号,要籍着属灵的割礼把它除掉,--是纪念神和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一个分别的记号,--是接纳进入有形教会的记号,--是预表浸礼的记号,现在在福音之下,(基督的血已经流出)所有流血的礼仪已经被废止,浸礼已经取代割礼;它是“代表着里头属灵恩典的外在可见的记号。”[2]“因信称义的印证”。总的来说,它是恩典之约的印证,特别是因信称义的印证--恩典之约,是那称为“出于信心的义”(罗10:6)的,它是指旧约的那一个应许,申30:12。如果那时的婴孩都可以接受这恩典之约的印证,证明他们已经刚刚进入那约之中的话,现在那些定意要不单拒绝,而且抹杀,责备给信徒的后代实行浸礼的人,岂不是要把小孩逐出这约,令这印证失效,用严酷的判罪拒绝和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吗?[1]

2.“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虽然在亚伯拉罕之前有因信称义的人;但亚伯拉罕是第一位被特别提到的人,在他身上所开始的恩典之约比他之前一切的都要更加清晰和完全;他被称为“一切相信之人的父”,是因为他是一位信心如此卓著的人,他的因信称义是如此突出,就好像雅八是一切牧人的祖宗,犹八是一切音乐家的祖宗一样,创4:20,21。“一切相信之人的父”;就是说他是“永远的信心的榜样”,好像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样;开创了一个永远的因信称义的先例,好像父亲把特权,权利,尊荣和财产传给他们的孩子一样。亚伯拉罕是一切相信之人的父,是因为神特别对他重申了这伟大的宪章。(1)他是那些相信的外邦人的父,“尽管他们未受割礼”。税吏长撒该,相信了以后也被算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19:9。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受割礼,没有受割礼绝不能成为一种障碍。因此神已经预知那些可怜的外邦人的疑惑和恐惧,并毫无疑问地也算他们为义,西3:11;加5:6。(2)他是相信的犹太人的父,不仅仅是受了割礼,按着肉身算为亚伯拉罕子孙的犹太人,而是相信的人,因为他们不但“受割礼”(就是说不仅仅是受割礼),“并且按信之踪迹去行的人”--不单单有这记号,更有这记号所代表的实质--不单单属于亚伯拉罕的家族,还按着亚伯拉罕信心的榜样去行。在这里我们看谁是教会之父真正的子孙和合法的继承人:不是那些坐在教父的位子上,继承他们的名号的人,而是那些顺着他们的脚踪去行的人;这是一直不被打断的继承的家谱。似乎那些称亚伯拉罕作他们祖宗叫得最快最响亮的人,却是那些最不配得他的子孙所拥有的尊荣和特权的人。因此那最有理由称基督作他们的爸父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他的名字口头上称为基督徒的人,而是顺着祂的脚踪去行的人。

II.他得称义是在律法颁布之前,13-16节。前一点是针对那些以割礼作为称义唯一根据的人讲的,这一点是针对那些以守律法作为称义条件的人说的;在律法颁布很久很久以前,神就给了亚伯拉罕应许。比较加3:17,18。请留意:

1.这应许是什么――“他必得承受世界”,就是说,他要承受迦南地,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或作这世界上多国的父,除了以色列民之外,多国要从他而出,--或承受今生生命的各样祝福。圣经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这世界是他们的。尽管亚伯拉罕只拥有这世界上一点点的地方,但他却是承受世界的。或,这是指向基督的,祂是这里提到的子孙;比较加3:16,“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就是基督”。基督是承受世界的,全地都在祂的掌管之下,在基督里,亚伯拉罕是承受世界的。这指那一个应许(创12:3),“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2.这应许是如何赐给他的:“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不是因律法”,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赐下律法:而是因着相信,这就算是他的义;是因着他信靠神,神呼召他的时候就离开他的本家出去,来11:8。这是因着信,不是因着律法,他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说明这一点(14,15节):“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就是说,是那些,只是那些属乎律法的人(犹太人以前,现在还是夸口他们是这个世界合法的继承人,因为律法是赐给他们的),那么“信就归于虚空”;因为如果要在这应许里有份就必须要守全所有律法的话,那么这应许就不能实现,我们仰赖这个应许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守全律法,作到毫无玷污,无罪的清白才能得生命的这条道路是被完全封死了,律法本身没有开其它的路。他在15节证明了这点。“律法是惹动忿怒的”--惹动我们里面对神的怒气;律法惹动触怒我们属肉体的思想,这思想是与神为敌的,就好像筑坝截流令河水满溢一样--反过来它也是惹动神对我们的忿怒。事情就是这样,就是,律法显出忿怒,或我们违背律法成就这怒气。现在很肯定我们不能因着那惹动忿怒的律法承受应许。他在这一节经文的后半部简明扼要地说明律法是怎样惹动忿怒:“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这大家公认的格言说明,哪里有律法,哪里就有过犯,过犯是惹动忿怒的,所以律法是惹动忿怒的。

3.为什么神因信给他这个应许;有三个原因,16节。(1)“因此就属乎恩”,以致恩典要得应得的荣耀;“属乎恩,不属乎律法;属乎恩,不是该得的,也不是靠功劳”;因此我们要对这属灵的宫殿每块的石头,特别是顶石呼喊恩典,恩典。信心是特别地和赐下恩典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恩典和凭信心接受联系在一起一样。“本乎恩”,因此是因着信,弗2:8。因为神要人把一切的冠冕都献在恩典,那白白的恩典的座前,天堂里的每一首歌都要按着这曲调歌唱,“不归我们,哦主,不归我们,颂赞全归祢的名。”(2)“叫应许定然”。第一个约是工作之约,它是不定然的:相反,因着人的失败,这约所定的好处落了空;因此为了更有效确保新约能传给我们,神找到了另外一个方法,“不是因行为”(如果是的话,应许就不是定然的了,因为肉体是不断的软弱),“而是本乎信”,就是从基督领受一切,并且不断倚靠祂行事,倚靠祂作为我们救恩的伟大受托人,在祂里面我们的救恩稳妥。这约因此是定然的,因为这是在一切事上所命定的,撒下23:5。(3)“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如果这是“因着律法”,这约就只局限在犹太人身上了,“那荣耀,诸约,律法都是他们的”(罗9:4);但因为这是因着信心,外邦人可以和犹太人一起,有信心的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和血缘后裔一起,可以在其中有份。神如此定意立下这个应许,使其包含范围最为广阔,包括了一切真正的信徒,使受割礼和未受割礼的不再隔阂;关于17节他让我们看创17:5,那里说明了他改名字的原因,他的名字从“亚伯兰――尊贵的父,改为亚伯拉罕—众多之人的尊贵的父”,因此圣经说:“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就是说,在基督道成肉身之前和之后的一切信徒,都应该以亚伯拉罕为榜样,称他为父。犹太人说亚伯拉罕是一切归顺犹太教的外邦人的父。“看啊,他是世人的父,他们被聚集在神的翅膀之下。”


亚伯拉罕的例子

17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18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19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20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21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22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

在说明亚伯拉罕是何时因信称义,为什么因信称义之后,为了荣耀亚伯拉罕,为了让我们这些称他为父的人去跟从他的榜样,在这里使徒描述和赞扬了亚伯拉罕的信心,请留意,

I.他相信的是谁:“那叫死人复活的神”。信心所仰望的是神祂自己:“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在这里留意亚伯拉罕的信心是仰望神的哪些方面--肯定是那些最能在关乎应许他的事情上坚固他的信心的方面:--1.“那叫死人复活的神”。神应许他要“作多国的父”,而当时他和他的妻子已经成了仿佛已死的人(来11:11,12),因此他仰望神,看他是能赐枯干的骸骨生命气息的神。那叫死人复活的神能行万事,当亚伯拉罕老迈的时候仍能赐给他一个孩子,能叫那些“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外邦人活过来,得到属神的和属灵的生命,弗2:1。比较弗1:19,20。2.“那使无变为有的神”;就是说,像在太初祂权能的话语创造万物一样,创1:3;林后4:6。令罪人称义得拯救,令那原本不是属神的子民的外邦人归向神,就是那满有恩典的使无变为有。这表达了神的主权和祂绝对的全能和统管万有,当所有其他的依靠沦落跌倒时,祂仍是我们信心强有力的依靠。当我们与困难争战时,在这一点上特别仰望神,并有力地战胜一切阻挠时,这就是有属神的智慧和信心的总纲了。倚靠全能的神完完全全成就那不可能的事,这就是真正的信心了。在这方面,亚伯拉罕在他所信的主面前“作多国的父”,就是说,在神的眼里和神的帐户中是这样;“或像他所信的主”;正如神是万民的父,亚伯拉罕也是如此。因着对神的信心,我们得以被神接纳,能得以和神相似。

II.他如何相信。他在这里用了好几句话来极大地赞扬亚伯拉罕信心的力量。1“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18节。有一种指望是与他为敌的,那是人之常情的指望。通常那些令人生盼望,给人的盼望以支持的感觉,理智和经验,所有这一切都告诉他没有指望了;除神以外没有任何的因素是对他有利,对他的指望有利。但是,不顾这些引诱他绝望的因素,他相信;因为他有一个属于他的指望:“他因信仍有指望”,和他的信心一样,这是出自对神全能的认识。“就得以作多国的父”。因此神用他极重的恩典,让他能在没有指望的时候依然可以相信,让他可以作后来各个世代伟大坚强信心的榜样。那要成为信心之父的他,在信心上超越平凡,这是理当如此的--在他身上信心被提拔到最高的境界,以此鼓励,唤醒后来的信徒,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或这是指着他所相信的应许说的;他指的是创15:5,“你的后裔将要如此”,像天上的众星,不可胜数,是如此光亮耀眼。这就是他所相信的,这就算是他的义,创15:6。值得留意的是关于他的信心的这个具体的例子是发生在无可指望的时候,是顶着他的不信的猜疑和挑逗。他刚刚才断定他不会有孩子了,那生在他家中的人就是他的后嗣(创15:2,3);这种不信是对他的信心的挑战,表明他是在没有指望的时候还相信。2.“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19节。请留意,当时他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完全不可能再生孩子,尽管神赐给他的新生命和活力在撒拉死后依然持续,他还由基土拉生下孩子。当神要赐下特别的祝福,为他的子民赐下应许的孩子的时候,他通常给这祝福本身判了死刑,封死了一切通往这祝福的道路。约瑟在得到高升之前一定要被卖为奴隶,被投进监狱。但是亚伯拉罕没有考虑这些,--“他没有沉浸在这想法之中”。他的确说过,“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么?”创17:17。但是他这样说是表达他的渴慕和得到更大满足的愿望,而不是怀疑和不信;当他陷入猜疑的时候,他的信心跨过这念头,他只是想到这应许的信实,这保守了他的信心。“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让人跌倒只定睛在拦阻应许的困难和看上去不可能的事的,只是人信心的软弱而已。只看到阻挡应许的一切困难,这看上去可能是属肉体思想的洞察和智慧,但这其实是信心的软弱。3.“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20节),他没有心里起疑惑,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阻拦和反对;--“他没有争辩”;对于这应许他没有任何的反复自问,没有花时间考虑是否应该放弃,没有犹豫,没有跌倒,而是凭着毅然的决心,属神的勇敢,无惧危险按照这个应许大胆而行。他没有给争辩留余地,而是看定这已成定局,对此没有任何的疑惑:他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我们对神的诸般应许起疑惑的根源在于不信。不是应许不能实现,而是当我们心里疑惑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失败。4.他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他在信心上得坚固”,“他的信心经过操练得到提升。”尽管我们软弱的信心不会被神拒绝,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然而坚固的信心确实应该得到赞扬和尊荣。他信心的力量在他的信心胜过恐惧上表明出来。他因此把荣耀归给神;不信神的,就是将神当作说谎的而去亵渎祂(约壹5:10),信神的就是荣耀祂,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约3:33。亚伯拉罕的信心荣耀神的智慧,权能,圣洁,恩慈,特别荣耀了祂的信实,安歇在神出口的话语上。我们对人这样说,“他相信那个人,信任他,信得过他讲的话,这真是给他面子。”同样亚伯拉罕因着信靠神而把荣耀归给神。再也没有比坚固的信心更能得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称赞了(太8:10,15:28):因此神归荣耀给信心,坚固的信心,因为信心,坚固的信心归荣耀给神。5.“他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因着极大的信心”和满有确据而前进;这个隐喻出自风帆尽张的船只驶进港口。亚伯拉罕看到怀疑的风暴,恐惧,试探都在起来抵抗这应许,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都会退缩,按兵不动等后天气转好,等待感觉和理性的顺风。但是亚伯拉罕已经把神当作他的领航员,把神的应许当作他的罗盘和指南针,立定心志逆风行驶,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扬起风帆,不顾风雨跨越一切的困难,完全信靠他的领航员的力量,祂的智慧和信实,勇敢地驶入港湾,归家,得到难以言表的祝福。这就是他的信念,这是建立在神的全能之上的:“祂必能。”我们的摇摆不定主要是因为对神的能力的不信;因此十分重要的是,我们不单单要相信那位应许我们的神是信实的,而且还要相信祂是大有能力的。“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22节。因为他有如此的信心把自己的一切交托给神的应许,神就满有恩典地悦纳了他,不单单满足,而且还大大超过了他所想所求的。牢牢依靠神的一句话的应许,如此荣耀神,这极合神的心意,这是如此荣耀神,以致神满有恩典地算这为他的义,使他称义,尽管靠这件事情的本身并不能配得神的悦纳。这说明了为什么信心是我们称义的的首要条件,因为在一切之中它是将荣耀归给神的恩典。

 

亚伯拉罕的例子

23“算为他义”的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24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25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

在这一章的结尾部分,他把所有这些应用在我们身上;在充分证明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之后,他得出结论,他的称义是为了要给我们一个榜样:“不是单为他写的。”这不仅仅是作为历史记载对亚伯拉罕进行表彰,或记述一些关于他的特别的事迹(一些反对幼儿洗礼派的人士需要明白,割礼是作“因信称义的印证”,11节,这只是对亚伯拉罕而言,并不是对其他人讲的);不,在这里圣经不是在描述那只属于亚伯拉罕,为他的特权的称义的某种特别的途径。我们所看到的旧约圣经里圣徒的事迹,不仅仅是作为历史记载,不是仅仅给我们讲讲故事给我们消遣,而是作为指导我们的先例,给我们做榜样(林前10:11)是为“教训我们写的”,罗15:4。亚伯拉罕的事迹,特别是为我们写的,要告诉我们,要得救神所要求和接受的是什么样的义,--也是为我们写的,我们这些坏透的人,在特权和行为上和亚伯拉罕相差甚远,不单单是犹太人,还有我们这些外邦人,因为亚伯拉罕的祝福通过基督传给了我们这些外邦人,--为了我们这些末世的人,也是为了先祖;因为神的恩典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他的应用讲得很短。我们只留意如下几点:

I.我们共同的特权;我们也要算为义。福音称义的方法是通过一种算为我们的义,--“将来得算为义”;他用了将来时态的动词,表明这份恩典在教会中要延续下去,只要基督的教会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需要称义,这恩典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要是这样;有一泉源为我们而开,是不会枯竭的。

II.我们共同的责任,获得这份特权的条件就是相信。这相信的正确对象是神的启示。给亚伯拉罕的启示是关乎那要来的基督的;那给我们的启示是关乎那已经来的基督的,启示的不同并不改变根本。亚伯拉罕相信神的能力可以让已经断绝生育的撒拉生出一个以撒;我们要相信神在比这更大的事情上施行同样的能力,让基督从死里复活。以撒从死里复活是一个预像(来11:19);基督的复活是千真万确的。我们要相信那让基督复活的神;不仅仅是相信祂的能力,相信祂能这样做,更要依靠祂使基督复活的恩典作我们的担保;所以他在25节解释了这点,这一节简短说明了基督的死和复活的意义,它们是拯救的大门敞开所依靠的两个根本之处。1.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父神把祂交给人,祂把自己交给人作为为罪献上的牺牲。祂确实是作为一个罪犯而死,因为祂是为罪而死;但这不是祂自己的罪,而是人的罪。祂是作为我们罪的赎价而死,为要赎我们的罪,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2.祂“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为使我们的称义得以完美和完全。因着祂的死,祂偿还了我们的罪债,因着祂的复活,祂使我们被宣判无罪。祂为我们的罪债被作为囚犯被埋葬时,祂要作我们的担保偿还我们的罪债;第三天神派天使将大石头推开,这样就释放了这位囚犯,这是满足神的公义的最大的确据,罪债得以偿还,要不然神就绝对不会释放这个囚犯了:因此使徒特别强调基督的复活;基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罗8:34。所以在整件事上很明显我们不是靠我们自己的行为称义,而是以耶稣基督和祂的义为基准,顺服地依靠祂和祂的义,作为我们不被定罪和得到拯救的条件,这是保罗在这里和前面一章反复强调的真理,是我们一切安慰的伟大泉源和根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5章

 

使徒在清楚阐明他的论点,充分证明因信称义之后,在这一章继续对这个真理进行解释,举例和加以实际应用。I.他说明了称义的果子,1-5节。II.他说明称义的源泉和根基在于耶稣基督的死,对此他在本章的其余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称义及其结果

1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2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3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4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5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从称义而来的好处和特权是如此宝贵,以致它们激发我们要努力明确自己是被称义的,要得到称义给我们的安慰,尽称义要求我们所尽的本分。这棵生命树的果实的确极其宝贵。

I.“我们得与神相和”,第1节。是罪在我们和神之间产生不和,不单单产生疏离,更令我们与神为敌;圣洁公义的神不能在道义上和仍在罪中的罪人相和。称义扫除了罪,因此为我们与神和好开了路。神对人是如此宽厚仁慈和友好,在把这障碍挪开之后,马上就与我们和好。依靠信心我们持住神的臂膀和祂的能力,两下可以和好,赛27:4,5。这和好不仅仅是双方不再为敌,更是友谊和爱,因为神不是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最好的朋友。亚伯拉罕因信称义被称为“神的朋友”(雅2:23),这是他的荣耀,但这不是只属于他自己的荣耀:基督称祂的门徒为“朋友”,约15:13-15。确实再也没有比神是我们的朋友更能令人高兴的了!但这是“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籍着祂伟大的使双方和睦的作为,祂是“神和人中间的中保”,感谢主在我们两者之间牵手。亚当在没有犯罪的时候,是面对面和神相和;不需要这样的中保。但是对于犯罪的人,不靠着基督而想到神就令我们恐惧万分;“因祂使我们和睦”,弗2:14,不单单成就和平,还是我们和睦的实质和维持者,西1:20。

II.“我们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恩典中”,第2节。这是更大的特权,这恩赐不仅仅是与神相好,还是进入恩典。请留意,1.圣徒快乐的境况。这是恩典的境况,神对我们的慈爱以及我们效法神;那拥有神的爱和神的样式的人是身在恩典当中。我们进入这恩典之中--“被引见进入”,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天生就在这恩典之中;我们“本为可怒之子,是体贴肉体的,与神为仇”;但我们被带入这恩典中。我们不能靠自己进入这恩典,或克服种种困难进入这恩典,但我们牵着手带领进入,被这只手所牵引,--就象盲人,瘸腿的,或软弱的人被人牵引一般,--作为得蒙赦免的罪人被带入,--被蒙君王恩宠的人带着前来亲吻君王的手,原本只是陌生人,现却蒙君主的召见。“我们得进入。”他是针对那些被带领离开那人的本性,进入恩典的人说的。保罗在信主的时候得到如此的进入;他被人带入。巴拿巴“领他去见使徒”(徒9:27),“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徒9:8),却是基督用手引他带他进入这恩典。“藉着祂,因信得进入”。籍着基督作为带领者和唯一的中介,因着信心作为这进入的途径。籍着基督,不是靠我们任何的功劳和长处,而是因着我们相信依靠祂,把自己交托给祂。2.他们在这景况中欢欢喜喜:“现在所站的”。不仅仅是现在所处的,更是我们现在所站的,这站立的姿势表明我们已经脱离了罪;“审判的时候我们站立”(诗1:5),不是跌倒,像那被定罪的罪人,而是我们的尊严和荣耀得保障,不象物件一样被扔在地上。这个用词还表明我们的进步;当我们站立的时候,我们是往前走。我们必须不能躺下,好像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而是要像那前进的人一样站立着,向仆人站着服事我们的主基督。这个用词更表明我们得蒙保守:我们牢牢稳固地站着,得到神能力的支持;象士兵一样站着,面对敌人的进攻坚守阵地不被击倒。它不但表明我们得以进入,更表明我们在神的恩典之中得确立。在天上的王宫里,不象在地上的王宫人在王的面前容易跌倒:我们却是怀着谦卑的信心“深信那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腓1:6。

III.“我们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除了眼前的喜乐,还有盼望的喜乐,“神的荣耀”,神要把这荣耀加给天上的圣徒,这荣耀是神所设立并成全的。1.那些,只有那些,因着信心现在得进入神的恩典的人才有盼望得到神将来赐给我们的荣耀。除了建立在恩典之上的,绝无对荣耀的真实盼望;恩典是荣耀的起头,是荣耀的确据和保证。“祂要赐下恩惠和荣耀”,诗84:11。2.那些盼望将来神的荣耀的人现在就能大大喜乐。盼望天家的人的职责就是为这盼望而大大喜乐。

IV.“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不单单经受得住我们所遇患难的考验(这些不能阻碍我们因着对神荣耀的盼望而欢喜),而且在患难中欢欢喜喜,因为这些患难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请留意,圣徒的喜乐是何等不断加增的喜乐:“不但如此。”有人可能会认为,像我们这些可怜不配的受造之物,是不配奢望如此的和平,如此的恩典,如此的荣耀和如此盼望的喜乐;然而不但如此:我们喜乐的还有更多--“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特别是为了义的缘故受患难,这看上去似乎是圣徒喜乐的最大障碍,实际上这不但和他们的喜乐没有冲突,而且他们还要因这些患难的缘故而欢喜。“他们心里欢喜,因为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5:41。这是最困难的一点,他特别说明其中的根据和理由。我们怎么会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为什么这样,因为患难,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效力,大大增强了盼望,他说明了其作工的方法。1.“患难生忍耐”,不是患难本身的原因或因着患难,而是神极大的恩典在患难中工作,利用患难工作。它验证了忍耐,并通过这验证增强了忍耐,就像锻炼能增强我们的身体和能力一样。患难不是动因,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机会,就像钢铁因着火烧更坚硬一样。看神是如何使用各样的机会造就我们。那生忍耐的值得我们大大欢喜;因为忍耐给我们的造就远大于患难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患难本身让人失去耐心;但是当神使它成圣,让它临到圣徒身上,患难就生忍耐。2.“忍耐生老练”,第4节。它使我们经历神,经历神在黑夜所赐给我们的颂歌;那忍耐受苦的人最能经历神的安慰,患难加增,神的安慰也在加增。忍耐让我们经历自己。籍着患难我们可以验证我们自己的忠心程度,因此这样的患难被称作试炼。它能生出赞许,因那通过试炼的是得到称许的。因此约伯的患难生忍耐,那忍耐生出赞许,“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伯2:3。3.“老练生盼望”。那经过如此试炼的人,结果就像精金,因此大得鼓励生出盼望。这份经历,或称赞,不是我们盼望的根基,而是凭据。经历神是我们盼望的依靠;那拯救我们的神,今在也会拯救,将来亦会。经历我们自己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忠诚。4.“盼望不至于羞耻”;就是说,这盼望不会令我们落空。没有比失望更能令人羞愧的了。恶人的指望破灭,给他带来永远的羞辱和混乱,“但是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诗10:28。看诗22:5;71:1。或,我们受苦不至于羞愧。尽管“人把我们看作万物中的渣滓,将我们践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样”,然而因着荣耀的盼望,我们不因着这些苦难而羞愧。这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是在服事这位伟大的主,并有美好的盼望;因此我们不会羞愧。想到这些患难能成就如此美好的结局,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因着这些患难而受苦了。“因为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盼望不会令我们羞愧,因为这是圣灵,那爱的灵所印证的。是圣灵满有恩典的工作把神的爱浇灌在所有圣徒的心里。“神的爱”,或者说,明白神对我们的爱,再次激发我们对祂的爱。或,祂的爱的伟大果效:(1)特别的恩典;以及,(2)它给我们所带来的喜悦。“浇灌”,就好像是甜蜜的膏油,滋润我们的心灵;就好像雨水沛然降下令我们的心结果累累。我们一切的安慰和成圣,和对此的保守,都是因着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爱激励我们”,林后5:14。因此我们被这爱吸引,保守。明白神对我们的爱,我们就不会为着我们对祂的盼望,和我们为祂所受的苦难而感到羞愧。

 

首先的和末后的亚当,恩典的影响

6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7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9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10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11不但如此,我们既藉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藉着他以神为乐。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3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14然而从亚当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15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的临到众人吗?16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17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18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20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21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藉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使徒在这里描述了称义的源泉和根基,这是建立在主耶稣的死之上的。这泉水十分甘甜,但是如果你追溯到它的源头,你就会发现这是基督为我们的代死;因着基督宝血的流出,所有这些特权都涌到我们身上:因此他着重阐述了这个浇灌在我们心里的神的爱的例子。他在三个方面对这个教义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1.祂为谁而死,6-8节。2.祂的死的宝贵果效,9-11节。3.由首先的亚当带来的罪和死亡,和末后的亚当带来的义和生命,12节到最后。

I.当基督为我们而死的时候,我们的为人。

1.“我们还软弱的时候”(第6节),我们落在一个悲惨的境地里面;更糟糕的是,我们根本不能救自己摆脱这个悲惨的境地――我们是失丧的,看不到有得救的出路――我们的情形真是可悲,已经是绝望了;因此这里讲,我们的拯救是按所定的日期。当我们这些得到拯救的人软弱的时候,就是神实行帮助和拯救的时候,这样祂自己的能力和恩典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彰显,申32:36。神的方法是,当我们绝望的时候祂就帮助我们。

2.“祂为罪人死”;不仅仅是为无助的人,快要灭亡的人而死,更是为有罪的罪人,因此死有余辜的人而死;不仅仅为卑贱,没有价值的人而死,更是为卑鄙可恶,不配得圣洁的神的恩惠的人而死。因为人是罪人,他们需要有一人为他们而死,以满足对罪的惩罚,从而带给他们一种义。他在第7-8节给我们显明了这是一种无出其右的爱;在这点上神的意念和道路高于我们的意念和道路。比较约15:13,14,“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1)“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义人是指无辜的人,被诬告定罪的人;大家都同情这样的人,但是很少有人会为了这人的生命而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更不用说为他赔上自己的性命了。(2)可能有人会被说服而“为仁人死”,这是指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不仅仅是义人的人。很多人自己是好人,但是没有向其他人做过什么好事;但是那些有用的人通常都会被人所喜爱,在情急之下会有人“会为他们以命抵命”,为帮助他们以身抵身。在这种意义上保罗就是一个仁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他的一些朋友要为他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罗16:4。然而看看他是怎样说的:只有很少的人会这样做,如果他们这样做,这是很大胆的举动,一定要有勇敢冒险的心;毕竟这只是“或者”。(3)“惟有基督为罪人死”(第8节),为那些既不是义人也不是仁人的人;为那些不但无用,而且还是有罪可恶的人;不但为那些死不足惜的人,更是为那些身为恶者和罪人,理应受死的,他们的毁灭将大大加增神公义的荣耀的人而死。有人认为保罗是在暗指犹太人把他们自己分成三种人:“义人,有怜悯的人”(比较赛17:1),和恶人。在这里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不仅仅证明或显示了祂的爱(祂原本是可以化更小的代价做成这件事情),更是让这份爱显为大和辉煌。这情形确确实实荣耀和高举了祂的爱,不但让祂的爱无可争辩,更让祂的爱成为人最大的惊叹和爱慕的对象:“现在我的受造之物可以看到我爱他们,我要给他们一个举世无双的明证。”显明祂的爱,好像商人推荐他们的商品一样展示给人看。神如此显明祂的爱,是为了籍着圣灵把祂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祂用我们所能想象得出的最有说服力,最感人,最令人倾慕的方法将祂的爱显明。“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意味着我们不必永远是罪人,神要改变我们;因为祂死是为了拯救我们,不让我们仍在罪中,而是要救我们脱离罪;但是当祂为我们死的时候,我们还是罪人。(4)而且,是“我们作仇敌”的时候(第10节),不单单是犯罪的人,更是叛徒和反抗祂的人,武装起来反抗祂的管治的人;是最坏的罪人,是所有罪人中最为可恶的。属肉体的人不仅仅与神为敌,他本身就是神的敌人,罗8:7;西1:21。这为敌是互相的,神恨恶罪人,罪人恨恶神,亚11:8。基督竟然为这样的人而死,这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此难测,这爱的显明是如此史无前例,我们所作的,就是要赞美和惊奇直到永远。这确实是爱的显明。那爱我们的,命令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立定这作为天国的一条律法,这是完全有道理的。

II.祂的死的宝贵果效。

1.称义和使人与神和好是基督的死首先和最重要的果效:“我们靠着祂的血称义”(第9节),“藉着祂的死,得与神和好,”第10节。罪得赦免,罪人被称义而蒙悦纳,争斗止息,敌意被废去,不义终结,我们得到永远的义。这已经成就,就是说,基督成就了祂所要做的一切,是为了,在我们相信的那一刻起,我们实际上已经得为称义,与神和好。“靠着祂的血称义。”我们可以称义是归功于基督的血,这是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9:22。“因为血是生命”,是赎罪所必需的。在所有赎罪的献祭中,洒血是献祭的实质。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

2.接着是被拯救脱离神的忿怒:“免去神的忿怒”(第9节),“因祂的生得救”,第10节。当阻碍我们得拯救的一切事物被挪开之后,拯救就必然来到。这论证很有说服力;如果我们还与神为敌的时候神就使我们称义,与祂和好,为此神要做成这么多的事情,当我们称义,与祂和好之后,祂就更加要救我们了。神行大事,就是让我们化敌为友,祂更要行相比之下较为小的事,就是当我们成为朋友的时候,善待我们,爱我们。因此使徒在这里再一次用更要这个词。那掘地如此深,立下根基的,肯定要在这根基上建造。――“我们就更要免去神的忿怒”,免下地狱,免被定罪。“神的忿怒是地狱的烈火”;在帖前1:10这被称为将来的忿怒。在审判的大日子信徒最终得到称义和赦免,和神预备他们称义得赦免,就是这里所讲的免去神的忿怒;这是恩典成终致善的工作。--“藉着祂的死,得与神和好,因祂的生得救”。这里所讲的祂的生命不是指祂在肉体的生命,而是指祂在天上的生命,那死后复活的生命。比较罗14:9。“祂曾死过,现在又活了”,启1:18。因着降卑的基督我们得与神和好,因着高升的基督我们得蒙拯救。那垂死的耶稣立下根基,满足了神惩罚罪的要求,废除了神人之间的相互为敌,预备好我们可以得拯救;因此分割的墙被拆除,赎罪完成,得回我们被剥夺的权利;但是这是活着的耶稣使这工作成终致善:“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是得到高举的基督,按照祂的话语和灵有效地呼召,改变我们,使我们与神和好,是我们在天父面前的中保,祂完成了对我们的拯救,使之圆满。比较罗4:25和8:34。垂死的基督立下遗嘱,把产业传给我们;但活着的基督是指定遗嘱的执行人,祂付出代价。这论证十分有力。那委身自己买断我们的救赎的那一位决不会拒绝完成这救赎的工作。

3.这一切给我们带来进一步的特权,我们得“以神为乐”,第11节。神现在已经不是令我们恐惧的神,而是“我们的喜乐,当灾祸的日子我们的避难所”,耶17:17。“我们得与神和好,免除神的忿怒”。感谢神,不义不能成为我们的败亡。“不但如此”,我们还得到更多,恩惠不断;我们不但上天堂,还是得胜地上天堂;不但驶入避风港,而且还是风帆尽张:“我们以神为乐”,不单单是免除祂的忿怒,我们还在祂的爱中得到安慰,而这是籍着耶稣基督的,祂是阿拉法,祂是俄梅戛,是我们一切安慰和盼望的基石和殿顶的石头――不单单是“我们的拯救,更是我们的力量和我们的诗歌”;所有这一切(他乐意反复强调)是因着赎罪之功,籍着祂,我们基督徒,我们这些相信的人,现在,在这福音的时代,或在现在的生命中,“接受了这代赎”,它是律法下的献祭所预表的,是我们在天上得福分的凭据。真正的信徒靠着耶稣基督生命得赎。接受这赎价,就等于因着基督满足了父神的要求,在称义中我们确确实实与神和好。“接受这代赎就是”,(1)我们要认同这代赎,认同那拥有无限智慧的神所立定的救赎方法,就是用钉十字架的耶稣的血拯救这罪恶的世界;愿意并乐意按照福音的方法和条件接受拯救。(2)接受这救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救赎是我们在神里面喜乐的源泉和根基。现在“我们以神为乐”,现在我们确确实实“得到了这救赎,把荣耀归给神”。神已经接受了这赎罪祭(太3:17;17:5;12:18):如果我们接受了,救赎的工作就完成了。

III.使徒把由首先的亚当带来的罪和死亡,和末后的亚当带来的义和生命进行对比(12节到最后),这不但举例说明了他正在论述的真理,更突出彰显了神的爱和真信徒内心所得的安慰,显明了我们堕落和得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但可以类比,更显明首先的亚当令我们陷入悲惨的境地,末后的亚当却有更大的能力使我们大得欢喜。请留意他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1.他首先阐明一个普遍的真理,作为他的论述的基础—即亚当是基督的预像(14节):“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基督因此被称为那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比较第22节。在这里亚当是基督的预表,在他和神之间的立约,和在这些立约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上,亚当是代表全人类的人。神按照他的这个身份和他打交道,亚当也按照这个身份行事,他是作为所有他的后代共同的祖先和代理人,共同的根本和代表;所以他在这个身份上所做的一切,是作为我们的代表,可以说是我们在他里面所作,向他所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在他里面向我们所做的事。同样耶稣基督,这位中保,也是起代表作用,是所有选民的头,代表他们和神打交道,作为他们的父,代理人,根本和代表—为他们死,为他们复活,为他们进入帐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亚当失败了,我们也和他一起失败了;基督做成了一切,他是为我们做成的。“因此亚当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祂来是要修补亚当所造成的破口。

2.对这个对比所作的更具体的解释,请留意,

1)作为全人类的代表,亚当是如何把罪和死亡传给他所有的后代的(12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我们看到这世界充满罪恶和死亡,充满不义和灾难。很值得我们去考究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你就会发现这是因为人本性的普遍败坏;这是从哪一个破口进来的呢?你就会发现这是因着亚当所犯的第一件罪。它是从一人而来,他是第一个人(如果在他之前真的还有其他人,这些人也是无罪的),我们都是从这一人,从这个根本而出的。[1] 罪 “从他入了世界”。当神说一切都是好的的时候(创1:31)这世界上没有罪;是亚当吃了禁果的时候,罪就进入了世界。在这之前罪已经进入天使的世界,当时许多的天使背叛了对神的效忠,离开了他们原先的位置;但是直到亚当犯罪之前,罪还没有进入人类的世界。罪进入这世界,是一个敌人,要来杀人毁坏,是一个贼,来进行抢掠;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进入。亚当犯罪令罪归给他的后代,带来人本性普遍的败坏和堕落,在他里面众人都犯了罪。“其实是因着这缘故”(这里是这样说的)。通过亚当,罪进入这个世界,因为在他里面我们都犯了罪。就像林前15:22所说的,“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所以这里说,“众人都犯了罪”;万国的法律都承认代表公众的人物的行为都算作他所代表的公众的行为,可以说一个身体所行的事情也是同一身体上各个肢体所行的事情。按照神主权的命定,亚当是全人类的代表,这也是出于自然的需要;因为神这位创造自然的主,命定人要按人自己的形象样式繁育后代,像其他的受造之物一样,把这定为统管自然的法则。因此就像一个公共的容器,在亚当里面保存着人类的全部本性,这天性由他流传给他的后代;因为神从一个血脉造出“万族的人”(徒17:26),因此按照这个安排,他得胜或失败,立刻就显明了他的本性,并从他相应传给后代。亚当犯罪失败,因此他的本性变得有罪和败坏,并这样传下去。所以在他里面众人都犯了罪。[2]“死又是从罪来的”,因为死亡是罪的工价。罪在行出来之后就带来了死亡。当罪来的时候,很自然死亡也随之而来。犯罪理当带来的一切悲惨后果,在这里被总结归纳为死亡,肉身的,属灵的和永远的死亡。要是亚当没有犯罪,他就不会死了;对他的警告是,“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3]“于是死就临到”,就是说,死刑的宣判临到,好像临到罪犯身上一样,临到众人,就好像一种传染病临到一座城镇,无人可以逃脱。这是普遍的命运,无一例外:死亡临到众人身上。发生在人身上的普遍的灾难就很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死就作了王”,14节。他讲到死亡,好像它是一位大有全能的王,它的统治是最绝对,普遍和持久的统治。无人能逃离它的权杖之外;它的统治要持久延续下去,远超世上其他的统治,权威和能力,因为它是最后的仇敌,林前15:26。那不服任何其他管治的彼列的子孙将无可避免在它的统治之下。这一切都要归于亚当;罪和死亡从他延续下来。就像那好人看到他的容貌出现了病变的一丝迹象时,我们可以说,“哦亚当!”你做了些什么呢?

为了澄清,他向我们说明罪不是从摩西律法而来的,而是在摩西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因此摩西律法不是生命唯一的法则,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法则,在律法颁布之前那条法则已经被人破坏了。这同样暗示了我们不能靠遵行摩西律法而得到称义,同样因着我们对律法的不顺服我们要被定罪。在律法之前罪已经在这世界上;请看亚伯被谋杀,旧世界的离经叛道,所多玛的罪恶。因此他的推论是,这之前已经有了一条律法;“因为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原罪是欠缺不能遵照神的律法,本罪是对神的律法的干犯:因此所有人都在某个律法之下。他的证据就是,“从亚当摩西,死就作了王”,14节。很肯定,若不是罪为死亡树立起它的宝座,死亡就无法掌权。这证明了罪在律法之先已经进入了世界,这是那原罪,因为死亡同样在那些没有犯过任何本罪的人身上,在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人身上作王”,那些人自己没有犯罪,不象亚当一样――这应该理解作那些婴孩,从来没有犯过本罪,然而却死了,因为亚当的罪算在他们身上。这死作王似乎特别是指远在摩西之前那些可怕的非同寻常的审判,好像所多玛的毁灭,这牵涉到婴儿。这有力证明了那些从来没有犯过任何本罪的小孩,却会遭遇可怕的疾病,灾难和死亡,他们如果不是被控告有罪,就根本谈不上满足神的审判和公义,与神和好了。

2)与之对应,基督作为代表,是如何把义和生命传给一切真正的信徒的,他们是祂的属灵子孙。在这一点上他不但显明了两者的相似之处,更是说明基督所赏赐的恩典和爱是大大地超越由亚当传下来的罪和忿怒。请留意,

[1]两者的相似之处。在第18,19节有极明确的说明。

首先,“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在这里请看1.亚当的罪是悖逆,违抗神清楚的明确的命令:这是考验他的命令。他所做的这件事因此是邪恶的,因为这是神所禁止的,而非反过来如此;尽管这件事情本身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为其他的罪开了门。2.罪的毒性很强,散布很广,若非如此,亚当的罪就不会影响如此深远了。谁会想到罪是如此邪恶呢?3.因着亚当的罪,众人成为罪人:“众人”,就是说,所有他的后代;讲众人是为了和那犯罪的一个人相对比,“成为罪人”。这表明这是审判的结果:按照律法的程序我们被判为罪人。4.因着亚当的不顺服众人成为罪人,审判定罪要临到众人身上。被判为有罪,我们是被审判定罪的。全人类都在审判之下,就像一家人被剥夺公权一样。在天上的法庭中我们都被审判记录在案;如果这个判决不被改判,我们都要沉沦直到永远了。

第二,同样地,“因一人(就是耶稣基督,那末后的亚当)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因此“众人白白得到这份恩赐”。请注意使徒是如何阐述这个真理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说明这个真理意义重大。在这里请看,1.基督的义的本质,它是如何带进来的;这是因着祂的顺服。首先的亚当的不顺服败坏了我们,末后的亚当的顺服拯救了我们,--祂顺服担任中保的律例,就是他要尽诸般的义,为罪将自己作为祭物献上。因着祂对这个律例的顺服,祂为我们成就了一种义,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出路得进入神的恩典。2.它的果实。(1)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就是说,这是为所有人没有区别地成就和赐予的。所成就的救恩是“同得的救恩”;求情是普遍的,偿还是白白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前来喝这生命的水。这白白的恩赐是给一切相信的人的,在相信的那一刻就可以“称义得生命”。这不仅仅是使人免除死亡的称义,更是使人得生命的称义。(2)“众人也成为义了”--众人和一人相对比,或指那众人属于蒙恩被拣选的,那被拣选的,尽管不多,分散在世界各处,然而当他们走到一起的时侯却是极多的。――“众人也成为义”,就像得专利认证一样。因着亚当,我们遭毁灭,因着基督,我们得痊愈,这两者之间的对照是很明显的。

[2]因着基督所传给我们的恩典和爱,远超因着亚当所传给我们的罪和忿怒;他在15-17节给我们说明。这是为了彰显基督爱的丰富,为了使信徒得安慰和激励,当看到亚当的罪给我们带来何等的创伤时,我们就开始渴求那同样大的医治。他的用词表达有一点复杂,但他似乎想表达:--首先,如果罪和忿怒被传下来,恩典和爱就更是如此了;因着我们对神的恩慈的认识,我们可以揣测,神与其按着算在我们身上的罪来定我们的罪,祂更愿意按着祂算给我们的义来拯救我们:“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在神一切的属性中,祂的恩慈是祂荣耀的特别流露,祂的恩慈是那根基性的恩典(祂在基督里对我们的开恩),这所赐的是出于恩。我们知道神宁愿施恩;惩罚不是祂本意的工作。第二,人的罪里看来有如此大的力量和效力,令我们被定罪,而人是属地的,本是尘土;更何况基督,那从天上而来的主,祂的义和恩典,其能力和功效岂不更能使我们称义,拯救我们吗?那拯救我们的“一人”是耶稣基督。当然亚当所流传的毒害,比不上耶稣基督所带来的解救,祂解救的能力要大得多。3.因着亚当一次的过犯,其罪就归在我们身上:“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就是说,因着一次过犯,16,17节栏外“注解”。但从耶稣基督我们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恩典和义的江河要比定罪的江河更为深远宽广;因为这义不仅抹去那一次过犯所带来的罪,它更抹去许许多多其他的罪,抹去所有的罪。神在基督里赦免了一切的过犯,西2:13。4.因着亚当的罪,“死就作了王”;但因着基督的义,死不仅不能长久作王,信徒更要在“生命中作王”,17节。在基督的义中,靠着基督的义,我们不仅得赦免,更要得荣耀,不仅锁链得脱,更要像约瑟一样,被高升坐在副车上,作神的王和祭司--不仅得赦免,更要得恩宠。看启1:5,6;9,10所描述的。因着基督和祂的义我们要承受和得到更多和更大的特权,远超因着亚当的过犯而失去的。疗伤的药膏比伤口宽广,其治愈力比伤口的杀伤力更强,给人医治。

IV.在最后两节,使徒似乎预见到有人会提出反驳,就像加3:19所讲的,“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回答,1.“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罪借着律法乘机显多,不是律法令罪自身加增,而是律法揭露罪性是何等之大。放大镜发现瑕疵,但不是生出瑕疵。当律法进入这世界,罪又活了,就像更明亮的光线射入房间,显明了照亮之前就有的但只是没有被发现的尘埃和污秽。它就像检查,是医治伤口前所必须的。“过犯――那过犯”,亚当的罪,它扩展到我们身上,败坏在我们身上的影响,这一切就是律法加添时那过犯的显多。2.“恩典就更显多了――律法的威慑令福音的安慰更为甘甜”。罪在犹太人当中显多;当这些犹太人归向基督时,恩典岂不是因着除去如此大的罪,战胜如此大的败坏而更为显多吗?敌人的力量越大,征服者的荣耀也就越大。他在21节说明了这恩典的显多。就像暴君压迫者作王统治衬托出后来的公义温柔的君王的管治,令这管治更为耀眼夺目一样,罪作王同样衬托出恩典作王。“罪作王叫人死”;这是残暴血腥的统治。但是“恩典作王赐生命,永生,”这是“籍着义”,这是算作我们的义,为让我们称义,加在我们里面让我们成圣;两者都是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通过基督的权能和功效而来的,祂是属祂的教会的伟大先知,祭司和君王。3.恩典就更显多了–律法的威慑令福音的安慰更为甘甜。罪在犹太人当中显多;当这些犹太人归向基督时,恩典岂不是因着除去如此大的罪,战胜如此大的败坏而更为显多吗?敌人的力量越大,征服者的荣耀也就越大。他在21节说明了这恩典的显多。就像暴君压迫者作王统治衬托出后来的公义温柔的君王的管治,令这管治更为耀眼夺目一样,罪作王同样衬托出恩典作王。罪作王叫人死;这是残暴血腥的统治。但是恩典作王赐生命,永生,这是籍着义,这是算作我们的义,为让我们称义,加在我们里面让我们成圣;两者都是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通过基督的权能和功效而来的,他是属他的教会的伟大先知,祭司和君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章

 

他在详细断言,说明和论证因信称义的伟大教义之后,恐怕有人会败坏这真理,将神的恩典变成放纵和淫荡,于是以同样的热情,同样丰富的表达,严密的论证来提醒我们成圣和过圣洁生活的绝对必要性,它们是与称义不可分割的果子和伙伴;因为神使基督成为人的公义,神也要使基督成为我们的圣洁,林前1:30。水和血从垂死基督被刺的肋旁一起流出。神所配合在一起的,让我们不要斗胆分开。


关于成圣

1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2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3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4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5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6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7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8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9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10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11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12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13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14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为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15这却怎么样呢?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吗?断乎不可!16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17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18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19我因你们肉体的软弱,就照人的常话对你们说: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现今也要照样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20因为你们作罪之奴仆的时候,就不被义约束了。21你们现今所看为羞耻的事,当日有什么果子呢?那些事的结局就是死;22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在本段论述和上一章之间使徒所用的转折很值得我们留意:“这样,怎么说呢?”第1节。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甘甜令人得安慰的教义呢?我们是否可以像有人说我们这样的那样作恶成善呢?罗3:8。“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我们是否可以因为我们犯罪越多,神的恩典在赦免我们的过犯中就越发得到彰显,因而放胆更加放肆去犯罪呢?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运用这个真理呢?”不可,这是滥用,使徒对这样的想法十分吃惊(v.2):“断乎不可;愿我们远离这样的想法。”他对待这种想法就像基督对付魔鬼那最恶毒的试探那样(太4:10):“撒但退去吧”。任何纵容犯罪,或为在实际生活中道德败坏开门的想法,无论它们提出来的时候是多么貌似有理,好像是在高举神白白的恩典,我们都要带着最大的憎恶加以拒绝;因为在耶稣里的真理是“敬虔的真理”,多1:1。在这一章里使徒极力说明圣洁的必要性,可以将此归纳为两方面:――他对成圣的激励,说明了圣洁的实质;他把这些激励应用到实际中去,说明了圣洁的必要性。

I.首先我们可以看成圣的实质,它是什么,包括了什么内容。概括来讲有两方面,向罪死和向义活,在其他地方表达为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停止作恶和学习行善。

1.向罪死,脱去旧人;这里用了几种表达方法。(1)我们必须“不再在罪中活着”(第2节),我们不能像从前的我们一样,或行从前所行的。我们从前的时候已经够了,彼前4:3。尽管没有人能活着不犯罪,但是感谢神,人可以不在罪中活着,不再把罪作为他们的根本活在罪中,不以罪为生:这就是成圣。(2)“使罪身灭绝,”第6节。住在我们里头的败坏就是这罪身,由许多部分和肢体组成。这是要用斧头砍去的根。我们不但要停止行恶事(这可以通过外部约束的影响,或其他动机而达到),不但要从心中驱除罪恶的偶像,我们还一定要削弱摧毁罪恶的习惯和倾向。--“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很肯定钉死那原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那些行为上的本罪。使罪身灭绝,尽管在那地还存留着迦南人,然而以色列人却不再作他们的奴仆。是罪身令主挥动祂的权杖和铁棒;使罪身灭绝,那轭就被折断了。将暴君伊矶伦毁灭,被摩押人欺压的以色列人就得解救。(3)“我们当向罪死,”第11节。就像压迫者的灭亡是一种解脱,被压迫者的死更是如此,伯3;17,18。死亡是使那疲乏之人得安舒的一纸文书。因此我们必须要向罪死,若是服从罪,遵行罪,看重罪,满足罪的愿望,这就正如那死了的人服在他那严厉的主人之下――就像那垂死的人对他从前的各样消遣不再关心一样,我们也要对罪中之乐不再牵挂。那死了的人已经告别了他从前的伙伴,交际,事业,享受和工作,不再是他从前的那个人,不再行他从前所行的事,不再拥有他从前所拥有的。死亡带来巨大的改变;成圣也要在人里头带来这样的改变,它砍断了所有和罪的联系。(4)“不要容罪在我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我们顺从它”,第12节。尽管罪可能还是一个在逃犯,尽管它可能还会像暴君一样压迫我们,然而不要容它作王。不要让它制定法律,操纵集会,指挥兵权;不要让它成为我们里头最重要的东西,受它的操控。尽管有时我们会被罪所胜,但是我们决不要顺从罪的私欲;不要让罪的私欲辖治你,不要甘心顺从它。“顺从身子的私欲”。这指身子,而不是指罪。罪潜伏在满足身体的私欲当中,并迁就它。你们“必死的身上”,这个用词是有含义的;因为这是必死的身体,快快归回尘土,因此不要容罪在它身上作王。是罪令我们的身体必死,因此不要顺从如此这样的敌人。(5)我们不要“将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第13节。肢体被败坏的本性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籍此满足肉体的愿望;但是我们不能随从这滥用。身体上的各肢体的被造是何等奇妙可畏;它们被魔鬼利用,给罪作不义的器具,按着罪性作犯罪的工具,这是何等可惜。不义是向着罪的;罪恶的举动证实和强化了罪恶的习性;一件罪生出另一件罪;就像开闸泄水一样,因此要远离,不要沾染罪。肢体可能会因着试探泛滥,被迫成为罪的工具;但是不要容它们成为罪的器具,不要如此认同。向罪死是成圣的一个方面。

2.向义活;这是指什么?(1)它是指“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第4节。新生的样式意味着心灵的更新,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不改变源头,河水是无法变为甘甜的。一举一动,在圣经里是指生活的道路和方向,这一切都必须要更新。按照新的规矩,朝着新的目标,出于新的原则。要选择新的方向。走在新的道路上,跟从新的领袖,与新的伙伴同行。旧事要过去,一切都要更新。这人不再是从前的他,行他从前不去行的事。(2)它是“指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当看自己是活的,”第11节。与神相交,敬畏祂,以祂为乐,以神的事为念,心里无时无刻不归向祂,渴慕祂,以神为满足:这就是向神活。让对神的爱在心中作王就是向神而活。“何处心所爱,心就在何处,而非心之所处。”它是指乐意,盼望向神而活。或作,“为神而活”(我们在肉身里的生命),以祂的尊贵和荣耀为我们的目标,以祂的话语和旨意为我们的法则――在我们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认定祂,定睛在祂身上;这就是为神而活--在基督耶稣里。“基督是我们的属灵生命;不籍着祂,向神活就无从谈起。”祂是中保;不在耶稣基督里,不籍着耶稣基督,就不能从神那里得安慰,就不能被神接纳;除了主耶稣这位中保,没有其他可以在罪人和圣洁的神之间进行调停。在基督里,认定祂是创造和维持这生命的;在基督里,认定祂是头,接受祂的指挥;在基督里,祂是根本,我们由祂获得滋润喂养,活出生命。在向神而活这件事上,基督是一切的一切。(3)它是指“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第13节。圣洁本身的生命力和实质在于把我们自己委身给主,把自己献给主,林后8:5。“把自己献给祂,不仅仅像被征服的人,不能靠自己再支撑下去,而屈服于征服者那样,而是要像妻子顺服她所爱的丈夫,像学生顺服先生,学徒顺服师傅,受教听命于祂。不是将你的家产献给祂,而是把你自己献给祂;毫无保留地把你的全人献给祂;”就像TremelliusSyriac所讲的那样,“把你自己委身给神。”“不仅仅顺从祂,更要遵祂而行;不仅仅一次将自己献上给祂,更是随时准备服事祂。献身给祂,就像把腊粘上印章一样,接受祂所赐给的任何印迹,成为祂喜悦的人,拥有祂所喜悦的品格,行祂所喜悦的事。”当保罗说,“主,你要我做什么?”(徒9:6)的时候,他就在那个时候顺服神。“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把一具死尸献给永活的神,这不是讨祂的喜悦,而是在嘲弄祂:“把自己作为活人,有用处的人献上,作为活祭,”12:1。我们拥有属灵生命最确凿的证据就是把我们自己献给神。那从死里复活的人(可以理解为在律法里的死),那得称义被拯救脱离死亡的人,把自己献给那救赎他们的神,这是理所当然的。(4)它是指“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当我们身上的肢体脱离对罪的顺从,就不应该闲懒,而是要服事神。当强人被制服,那制服他的理当分他的掠物。尽管人的心智和心力理当立刻顺服神的圣洁和公义,然而身上的肢体也要成为义的器具;身体必须随时准备听从人心的指挥去服事神。因此(第19节),“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让肢体听命于神公义的律法,按照那使人成圣的圣灵放在人心里的内在公义的原则行事。”“义以至于成圣,”这意味着成长,进步和得胜。就像每件恶行进一步加强罪恶的习惯,令人的本性越来越倾向犯罪(因此圣经上说属肉体的人的肢体作不法的奴仆,“以至于不法”――一件罪行令人心越发想再犯下一件罪),每件善行会坚固良好的习惯:服事义以致于成圣;一件善行能造就我们行更多的善事;我们行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多为神作工。或行义――“成为成圣的证明。”

II.祂所使用的论证或出发点,说明成圣的必要性。按着天性,我们的心对圣洁是如此的憎恶,因此让我们的心顺服圣洁绝非易事:这是圣灵的工作,祂用那大大打动我们心的循循劝导来引导我们。

1.他从我们在圣礼上与耶稣基督联合展开论述。我们的洗礼,它的设立和目的,本身就是我们应该向罪死,向义活的极大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善用我们的洗礼,用它抑制我们不去犯罪,激励我们尽本分。留意这个论证。

1)概括来说,我们是“向罪死的”,就是说在口头承认和义务上是向罪死的。我们的洗礼代表了我们脱离罪的国度。我们口里承认不再与罪有任何的关系。我们因着与基督的联合,与他有份,分享了基督将罪灭除的功德和能力,我们是向罪死了的,在基督里,籍着基督罪是被灭绝了的了。如果我们沉迷罪中,这一切对我们都是无用;这样我们就是心口不一,违背我们应尽的义务,回到我们从前死在罪中的状态,就像行尸走肉,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不合宜和荒谬的了。因为第7节说道,“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就是说,向罪死了的人是脱离了罪的约束和统治,就像死了的奴仆是脱离了主人的辖制,伯3:19。我们还如此愚昧,要回到我们已经脱离的那奴役中去吗?当我们被带领出了埃及,我们还要再走回去吗?

2)具体来讲,“我们受洗归入基督耶稣是受洗归入祂的死,”第3节。我们受洗“归入基督”,就像林前10:2,“所讲的--归了摩西。”洗礼把我们和基督联合在一起,让我们做学生,基督做我们的老师,它是我们对我们满有主权的主基督的效忠。洗礼是“基督外在的把握,籍着洗礼基督支配我们,”我们把自己献给基督。具体说,我们是受洗归入祂的死,在祂的死买赎回来的各项特权上有分,受洗使我们承担和祂的死所要成就的目的相一致的义务,就是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的罪恶,在祂死的形状上和祂联合,就是,基督为罪死了,所以我们应该向罪死。这是我们的洗礼的信仰表白和应许,如果我们不回应这信仰的表白,不抓住这个应许,我们就有祸了。

[1]我们在基督的死上与祂联合,这促使我们向罪死;因此我们就晓得“和祂一同受苦,”腓3:10。圣经在这里说我们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第5节),不仅仅是联合,更是一致,就像嫁接的树枝接入主干和主干一致,和它所接上的主干有同样的本质。与祂联合是为了得生命结果子:我们被栽在葡萄园中,要得基督的样式,我们应该在成圣上显明基督的样式。关于耶稣基督,我们的信条中有这样的话,祂被钉十字架,死了,埋葬了;关于洗礼,就像使徒在这里所解释的,它是代表在这几方面和基督联合的圣礼。首先,“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第6节。钉十字架的死是慢慢的死;身体被钉在十字架上后,要经历许多的痛苦和挣扎:但这是很确凿的死,很久才能断气,但终究要断气;这就是在信徒身上治死罪。这是受咒诅的死,加3:13。罪好比一个被注定要毁灭的作恶者一样要死,是受诅咒的。尽管它是慢慢的死,然而我们要加快它的灭亡,它就像被钉十字架的老人,是腐朽的,不在力量鼎盛的时候: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来8:13。“和祂同钉十字架,”不是指在时间上同钉,而是在因果关系上。基督钉十字架关系到在我们里面将罪钉十字架。第二,我们与基督同死了,第8节。基督顺服以至于死:当祂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与祂同死,正如我们向罪死是为了要与基督为罪死的目的和榜样相一致。洗礼象征和印证了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我们被接入基督;所以我们与祂同死,和祂一样不再和罪有任何的关系。第三,“我们藉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第4节。我们和祂的联合已经完全。在信仰的表白上我们已经脱离与罪的联合,不再与罪打任何交道,就像那被埋葬的人是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世界,不仅不是活着,更不在活人之中,和他们没有任何的交道。因此我们必须要象基督一样,把自己与罪和罪人分别出来。我们被埋葬了,是指在信仰表白上和义务上:我们称自己是这样,我们实际上也应该是这样:这是我们在洗礼上的约定;我们被盖上封印成为主的人,因此我们要砍断与罪的联系。籍着洗礼和祂一同埋葬,是否在表明受洗时应该浸水的习俗,跟我们籍着洗礼和祂一同钉十架,死亡是否表明这点一样不确定,老实说我看不出来有这样的意思。很明白的是在洗礼上它不是一个记号,而是它所代表的实质,使徒在这里说是与基督同葬,埋葬这个说法是指着基督的埋葬。基督被埋葬,是为了祂能复活,得到一个新的更加属天的生命,就像我们在籍着洗礼被埋葬,就是脱离罪的生命,为了我们能复活得到一个新的满有信心和爱的生命。

[2]我们在基督的复活上与祂联合,这促使我们复活要得新生的样式。这就是保罗在腓3:10所讲的“他极其盼望想要明白的祂复活的大能。”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就是籍着父的大能。神的能力是祂的荣耀;这是荣耀的权能,西1:11。我们要籍着洗礼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第5节),“要与祂同活,”第8节。见西2:12。归信神是首先的复活,是从罪的死中复活得到义的生命;这个复活是和基督的复活相符的。圣徒的这种与基督的复活相符,似乎在如此多的圣徒的身体从坟墓中起来这件事情上表明出来,这样的事情尽管之前是人所盼望,所提及的,但却是伴随着基督的复活而发生的,太27:52。我们都已经和基督同复活。在两件事上我们必须要和基督的复活相符:--首先,祂复活了就不再死,第9节。我们在圣经上看到许多人复活的例子,但是他们复活以后又死了。但是当基督复活的时候,祂复活了就不再死;因此祂把祂的裹尸布抛在身后,而那位还要死的拉撒路,是把裹尸布一起带出来,好像还有机会把它们再次派上用场:但是对于基督,“死不再作祂的主了”;祂确实是死了,但祂现在活着,祂要活到永永远远,启1:18。因此我们必须要复活,脱离罪的坟墓,永远不再回到它那里去,也不再和黑暗的行为有任何的来往,脱离了这坟墓,这黑暗之地,就是脱离了黑暗本身。第二,祂复活了是向神活着(第10节),活出一个属天的生命,接受那摆在祂面前的荣耀。其他从死里复活的人在每一个方面又回复到他们从前活着的时候的生命;但基督不是这样:祂复活了是要离开这个世界。“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约13:1,17:11。祂复活了是向神活着,就是说,祂为我们代求,祂统管一切,一切为了父神的荣耀。我们也要这样,复活了是向神活着:这就是他所说的“新生的样式”(第4节),和我们之前相比,我们现在活着,是脱离其他的原则动力,按着新的法则而活,有新的目标。奉献给神的生命是新的生命;之前我们是自己的主,自我是最大的目标,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是神。活着确确实实是向神活着,定睛在他身上,把祂作为我们一举一动的中心。

2.他从新约宝贵的应许和特权的角度展开论证,第14节。有人可能会反对说,我们不能战胜和征服罪,无可避免这对我们来说是太困难了:“不,”他说,“如果你们穿上军装稳守阵地,你们是和一个可以与之交战并战胜它的敌人争战;这个敌人已经被战胜,是失败的了;在恩典之约中为你们预备了力量,给你们帮助,只要你愿意使用它。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在向罪死这件事情上,神给我们的应许和我们对神的承诺相比要有力得多,有效得多。罪可能在信徒身上展开争战,可能给他造成许多的麻烦,但是罪不能作他的主;罪可能令他烦恼,但不能胜过他。“因为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不在罪和死亡的律法之下,而在生命的灵的律法之下,就是基督耶稣:我们是被新的动力所驱使:新的主人,新的律法。或,不在工作之约之下,我们无法达到这工作之约的要求,有最小的失败也要被定罪,是这样要求,“行这个,就可以活着;不行这个,就要死;”但是在恩典之约下,它接受我们的诚意作为我们福音的完全,不向我们要求什么,而是应许加给我们力量去行事,神如此定意,是为了我们在这约中的每一个过失都不会令我们沦落出在这约之外,特别是它没有让我们自己守住我们的拯救,而是把它交托在我们这位中保的手中,祂为我们保证罪将不能做我们的主,祂已经审判了罪,并要摧毁罪;所以,如果我们追求得胜,我们将会得胜有余。基督用那精金的恩典的权杖统管万有,祂不会让罪在那些愿意服在祂这统管之下的人身上作王。对一切真信徒来说,这实在令人大得安慰。如果我们在律法之下,我们就有祸了,因为律法是诅咒那不每时每刻守全律法的人的;但我们是在恩典之下,恩典接受我们那愿意的心志,它不极力记录下我们所行不完全的地方,为我们的悔改留有余地,应许我们若悔改就得赦免;还有什么比这强有力的促进动机更能使我们这些顺服神的人远离罪恶的呢?我们还能得罪这如此的好意,滥用这如此的大爱吗?有人也许会滥用这恩典来犯罪,心怀险恶使用这一点来鼓励犯罪。请看使徒是如何回应这样的想法的(第15节):“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利用朋友极大的恩慈和好意来顶撞冒犯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显为邪恶败坏的呢?拒绝这如此恩慈的心意,唾弃这如此的大爱,真是为万人所不齿。

3.他从我们顺服或违抗的后果出发展开论证(第16节):“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所有人不是神的奴仆就是罪的奴仆;人就是这样分成两大阵营。如果我们要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个阵营,我们就一定要明白我们是顺服哪一位主人。我们若是顺服罪的律,这就在控告我们是属于那结局就是灭亡的阵营。如果相反,我们顺服基督的律法,就显明我们是属于基督的大家庭。

4.他从他们从前的罪恶展开论证,17-21节,我们可以留意,

1)他们从前是何等地行事为人。我们需要别人经常提醒自己我们从前的境况。保罗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和提醒他的书信的读者。[1]“你们从前作罪的奴仆。”那些现在作神的奴仆的人要想起他们从前作罪的奴仆的光景,这对他们是大有益处的,这能使他们谦卑,悔罪,和警醒,激发他们服事主。对作罪的奴仆的责备令千千万万的人脱离对罪的服事,摆脱罪的枷锁;真心离弃作罪的奴仆,把自己交给神作神的奴仆的人,没有一个会回到他们从前作罪的奴役苦工之中。“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就是说,尽管你们从前是罪的奴仆,但你们顺服了。你们从前是这样;感谢神我们可以宣告这事已经成为过去:你们从前是这样,但是你们现在不再是这样了。你们过去的光景更是大大彰显了神的怜悯和恩典是如何促成这令人欢欣的改变的。感谢神,从前的罪恶过犯衬托,促成了你们现今的圣洁。”[2]“你们从前怎样将肢体献给不洁不法作奴仆,以至于不法,”第19节。罪恶的境况是何等悲惨,身体为罪做苦工,再也没有比这更低贱更痛苦的奴役了,就像那浪子被赶到地里喂猪一样。“你们从前怎样献给……。”罪人是心甘情愿作罪的奴仆。如果他们不把自己献上,魔鬼是不能强迫他们作奴仆的。凭他们出卖自己行恶这一点,神令罪人灭亡就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他们自己的行为。“以至于不法。”每一件罪行都强化和确立罪恶的习惯:从不法的行为到不法的工价。行恶得更大的苦果,情形越来越糟,心越发刚硬。“他是照人的常话这样说的,”就是说,他按照人所常说的引出这类似的对比,就是服事谁,顺从谁的改变。[3]“你们不被义约束”(第20节);并不是神赐下自由让人不被约束,而是人抢夺自由,就是放纵:“你们全然没有半点良善,--没有任何正确的原则,动机,或意愿,--不服神的律法和旨意,失落了祂的形象样式;你们还沾沾自喜,以为得了自由;但是不受义的约束就是受最可怕的奴役。”

2)这有福的改变是怎样发生的,到底有什么改变。

[1]“你们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17节。这是描述回转归正,它是指什么;这就是我们遵行那由基督和祂的工人传给我们的福音,并与之相符。――注解。“那传给你们的”――“那你们被带入的。”请留意,首先,恩典的法则,“道理的模范。”福音是真理和圣洁两者伟大的法则;它是印章,恩典就是这印章的印记;它是那给人以医治的话语的规模,提后1:13。第二,恩典的实质,是我们对这法则的遵从。1.它是“从心里顺服。”福音不仅仅是我们要相信的教导,更是我们要顺服的,从心里顺服,指的是这顺服的真心实意和实质;不单单是口头上承认,更是在能力上――从心里,我们的最深处,那控制我们的地方。2.它是“传给我们的,”就像把我们带入一个模子,好像蜡被注入印章的印模,一行一行与之吻合,一笔一划,完全表现出它的形状样式。成为基督徒的确就是被改变成为与福音相似,我们的心灵回应这福音,遵行它,与它相符――我们的思想,意志,情感,目标,原则,行为,一切都按照这道理的模范。

[2]“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第18节),“神的奴仆,”第22节。回转相信就是,第一,从罪的奴仆得释放;摆脱枷锁,下定决心不再与罪有相干。第二,把自己交托作神和义的奴仆,让神作我们的主,让义成为我们服事的工作。当我们从罪里得释放,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生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当我们被带出埃及,我们就像以色列人一样,被带到圣山的面前,领受律法,被带入这约。请留意,不从罪的权势和统治得释放,我们就不可以成为神的奴仆;我们不能侍奉神和罪这两位如此完全对立的主。我们一定要像那位浪子那样,首先辞了那在外地的苦工,才能回到我们的父家。

3)他们现在对先前的行事为人的领悟。他向他们呼吁(21节),问他们是否认识到作罪的奴仆是,[1]没有果效的:“当日有什么果子呢?你们得着了些什么呢?坐下来,打开帐本,计算你们的收益,当日你们得到什么果子呢?”除了将来那无可计量极大的损失,罪现今的结果也是不值一提。“什么果子?”没有任何配称果子的东西。罪恶眼前的乐趣和好处不配称为果子;它们只是糠粃而已,种的是不义,撒的是虚空,收的也是如此。[2]羞耻的;是我们现今所看为羞耻的事――对它的愚蠢感到羞耻,对它的污秽感到羞耻。羞耻和罪一同进入世界,现今还是罪一定会带来的结果――不是悔罪带来的羞耻,就是永远的羞耻和蔑视。谁会有意去行那些他迟早会感到羞耻的事情呢?

5.他从这些事情的结局来展开论证。有理性的受造之物的特权就是他们拥有展望将来的能力,可以向前看,思想事情的结局。祝福和诅咒,良善和罪恶,生命和死亡,这一切摆在我们面前,是为了劝说我们离开罪恶归向圣洁;我们要作自己的选择。(1)罪的结局就是死(第21节):“那些事的结局就是死。”尽管罪的道路看上去快乐并吸引人,然而结局是可怕的:它要使我们亏损;最终结局是苦果。“罪的工价乃是死,”第23节。罪人因罪所得到的工价就是死亡,正如工人劳动之后得到工钱一样。对于每一件罪这都是确实的。就本性而言,没有一件罪是轻微的。死亡是最小的罪的工价。罪在这里比作是支付工价的工作,或支付工价的主人;所有作罪的奴仆和做罪的工作的人都要如此受报。(2)如果是成圣的果子,如果有真正的和加增的恩典的活的动机,结局就是永生--一个多么快乐的结局!--尽管道路艰难,尽管它是一条窄路,布满荆棘,多有困扰,然而肯定它的尽头是永生。因此在第23节说到神的恩赐乃是永生。“天堂是生命,是神所确立和成就的;”它是永远的生命,没有软弱疾病,没有死亡可以终止。这是神的恩赐。死亡是罪的工价,是应得的;但是生命是恩赐,是出于恩典。罪人配入地狱,但是圣徒不配进天堂。在天堂的荣耀和我们的顺服之间并没有对应关系;如果我们可以进天堂,我们必须感谢神,而不是我们自己。这恩赐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是基督买赎,预备了这恩赐,预备我们接受这恩赐,保守我们得到这恩赐;祂是“阿拉法和俄梅戛,”是我们拯救一切的一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7章

 

在这一章我们可以留意,I.我们脱离了律法,这更应该成为促进我们成圣的理由,1-6节。II.尽管有7-14节的记载,从他本人的经验出发,使徒论述证明了律法的卓越和用处。III.描述了恩典和人心的败坏之间的争战,14,15节直到最后。


对律法的观察

1弟兄们,我现在对明白律法的人说:你们岂不晓得律法管人是在活着的时候吗?2就如女人有了丈夫,丈夫还活着,就被律法约束;丈夫若死了,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3所以丈夫活着,她若归于别人,便叫淫妇;丈夫若死了,她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虽然归于别人,也不是淫妇。4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藉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神。5因为我们属肉体的时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以致结成死亡的果子。6但我们既然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现今就脱离了律法,叫我们服事主,要按着心灵(“心灵”或作“圣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

在上一章规劝我们离弃罪恶归向圣洁的各项论证之中,其中一条就是(14节),“我们不在律法之下;”在这里又重复了一遍,并解释道(第6节):“我们脱离了律法。”这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证明了罪不能作我们的主,我们一举一动要有新生的样式?1.我们脱离了律法的权势,这律法的权势是因着我们所犯的罪诅咒我们,定我们罪的。因着基督的死,律法对一切真信徒的判罪都被撤销驳回了。律法说,犯罪的,他必死亡;但我们是脱离了律法了。“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我们被赎“脱离律法的咒诅,”加3:13。2.我们脱离了那律法的权势,那是挑动激发那住在我们里头的罪的。使徒似乎是特别指着第5节讲的:“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律法命令,禁止,威慑那些败坏堕落的人,但是没有提供恩典去医治和加力量给人,只是挑动这败坏,将像日头照在粪堆上,激发和带出那肮脏的臭气。我们因着始祖的堕落而变得瘸腿残废,律法来了,指明我们应走的道路,但是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医治我们的伤残,因此更令我们举步维艰和绊倒。对律法如此的理解,不是从律法作为法则的角度来说的,而是从律法作为工作之约的角度来说的。这些都是要我们成为圣洁的理由;因为这鼓励我们要努力,尽管在许多事情上面我们有所亏欠。我们在恩典之下,恩典应许加力量给我们去行它所命令我们去行的,当我们有所亏欠时,悔改就赦免我们。这就是这些经文概括起来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承认归信和特权方面,我们是在恩典之约下,而不是在工作之约下--在基督的福音之下,不在摩西的律法之下。之前他用了复活得新生命,服事新的主人的比喻说明在律法之下和在福音之下的分别;现在在这里他用嫁给一个新的丈夫的比喻来加以说明。

I.我们第一次的婚姻是归给了律法,按照婚姻的律法,这婚姻只是在这律法生效时才是继续的。婚姻的律法是有约束力的,直到无论其中哪一方死亡为止,过后就不再有效了。无论哪一方的死都解脱了双方。他是把他们看作明白律法的人来说明这点的(第1节):“我对明白律法的人说。”和那些有知识的人进行讨论是大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明白和理解真理。许多在罗马的基督徒从前是犹太人,因此对律法十分熟悉。有明白事理的朋友是有好处的。“律法管人是在人活着的时候”;具体说,婚姻的律法是这样管人的;或者,概括来讲,每一条律法都是有这样的限制――国家的律法,人际关系的律法,家庭的律法等等。1.奴仆活着,他仍在辖制之下;死了,就“脱离主人的辖制,”伯3:19,律法的要求所尽的义务就不再有效;2.律法的定罪不再有效;死亡就是律法的尽头。“人死事休。最严厉的律法只能杀死身体,之后再也无能为力。”因此当我们向律法活着的时候,我们是在它的权柄之下――就像我们在旧约时代,在福音临到这世界之前,在福音带着能力进入我们的心之前一样。婚姻的律法也是如此(第2节),女人一生一世要归给她的丈夫,不能嫁给另外的人;如果她另嫁,就当看她作淫妇,第3节。不仅仅是被另外一个男人玷污,更因着嫁给另外一个男人,令她成为淫妇;在这方面,它是滥用神所设立的婚姻制度,用这婚姻制度包庇污秽,这罪就更严重得多了。我们是归给律法了(第5节):“我们属肉体的时候,”就是说,在属肉体的状态下,服在罪和败坏的权势之下--肉体成为我们的根本--这时“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我们陷在罪中随流而下,律法则是不完美的大坝,让这罪恶的溪流越涌越高,势力更大。我们眷恋罪,就像妻子眷恋她的丈夫一样,罪辖治着我们。我们拥抱罪,热爱它,全身心献给了它,每天和它打交道,努力讨它的欢喜。我们在罪和死亡的律法之下,就好像妻子在婚姻的律法之下;这婚姻的结果就是结出果子以致灭亡,就是因着原罪而带来的各样本罪,如此这些是理当灭亡的。私欲从律法怀了胎(这律法就是罪的权势,林前15:56),“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这就是与罪和律法的婚姻所得的后代。是那罪的恶欲在我们肢体中发动的结果。当律法向我们活着,我们向律法活着的时候,这就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延续。

II.我们的第二段婚姻是嫁给了基督:这是如何发生的?那当然是,

1.因着死亡,脱离了作为立约向律法应尽的义务,就像妻子脱离了对她丈夫的义务一样,第3节。两者之间并不十分相似,也不需要十分相似。“你们在律法上也是死了,”第4节。他不是说,“律法死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不想冒犯那些仍然十分热衷于律法的人),而是归纳说,“你们在律法上死了。”就像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已经钉死了,我们对世界也是钉死了,两方面都是同一件事情,同样地,律法死了,我们向律法死了。我们“脱离了律法”(第6节)--“向律法我们已经是无效了;”我们对律法的义务就像对丈夫的义务一样已经终结失效。然后他说到律法死了,是指这律法是捆绑我们而说的:“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不是律法本身,而是针对它一定要惩罚犯罪和它对罪恶的挑动说的。它死了,失去了它的权柄;这是(第4节)“藉着基督的身体作成的,”就是说,籍着基督在身体上的受苦,籍着祂身钉十架,便废除了律法,满足了律法的要求,满足了因着我们违背律法神对我们公义审判的要求,为我们买赎了恩典之约,有义和能力为我们预备存留,这是律法没有做到也是不能做到的。因着我们与基督奇妙身体的联合,我们向律法死了。因着我们相信承认是籍着洗礼和基督联合,因着我们有能有效的相信,我们向律法死了,就像那死了的奴仆,是脱离了他的主人,不再背负他主人的轭,我们和律法也不再有任何的干系。

2.我们是归于基督的了。我们相信的那一天就是和主耶稣联合的日子。我们进入一个新生命,依靠祂,服事祂:“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这是关于基督的比喻,在这里是十分贴切的;因为我们向罪和律法死,就是在基督的死上和祂身钉十架上和祂联合,同样我们归给基督,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是在基督的复活上与祂联合。我们是归于那复活升天的耶稣,这是非常荣耀的婚姻结合。比较林后11:2;弗5:29。现在我们是归于基督了,(1)“叫我们结果子给神,”第4节。这婚姻结合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多结果子:神设立婚姻是为了祂要得“虔诚的后裔”,玛2:15。妻子被比作结满果子的葡萄树,孩子被称为胎怀的果子。我们和基督结合的伟大结果就是我们在爱,恩典和每一件善行上多结果子。这就是结果子归给神,讨神的喜悦,遵行祂的旨意,追求祂的荣耀。就像我们第一次嫁给罪的婚姻,结果子至死,我们第二次的婚姻,归于基督,是结果子给神,是义的果子。好行为是新生命的产物,我们与基督联合的结果,正如葡萄树多结果子是与根联合一样。不管我们是怎样口头上自称承认相信,除非我们与基督结合,否则我们不能结果子给神;在基督耶稣里我们被造,为要我们行善,弗2:10。那唯一被神纪念的果子是在基督里所结的果子。信徒的好行为和假冒为善,自以为义的人的好行为的区别在于,信徒的好行为是因着归于基督,与基督联合,奉主耶稣的名而来的,西3:17。无疑这是敬虔的一个极大的奥秘。(2)“叫我们服事主,要按着圣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第6节。许配给一个新的丈夫之后,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仍要服事,但这是出于完全自由的服事,而对罪的服事是完全的奴役:我们现在必须按着圣灵的新样,按着新的属灵法则,出于新的属灵动机,在灵里用诚实来服事神,约4:24。一定要有神的灵所动工的加给我们的灵里的更新,我们必须在这灵里服事。“不按着仪文的旧样;”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以外表的服事为满足,好像那属肉体的犹太人一样,他们以遵守律法的每字每句为骄傲,却不理会敬拜属灵的部分。字句是用它的束缚和威吓叫人死,但我们已经脱离了这轭的约束,以致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公义事奉神,路1:74,75。我们在圣灵的时代,因此一定要成为属灵的,在灵里服事。把这个与林后3:3,6,及等等进行比较。我们不要再停留在圣殿的外院,而是要在殿里的幔子之内敬拜,这才是理所当然的。

 

律法的卓越;律法的用处

7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律法是罪吗?断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非律法说,“不可起贪心”,我就不知何为贪心。8然而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因为没有律法,罪是死的。9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10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11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12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13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吗?断乎不是!叫我死的乃是罪。但罪藉着那良善的叫我死,就显出真是罪,叫罪因着诫命更显出是恶极了。14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

针对他在上一段所提到的,使徒在这里提出一个反对意见,并给与了非常充分的回答:“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律法是罪么?”当他讲到罪作王的时候,他从立约的角度反复讲了律法对罪作王的影响,这很容易让人误解这是在责难律法,为防止这种误解,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说明律法的卓越和用处,他在这里所讲的律法不是作为一项立约,而是作为一种指引;并且进一步说明罪是如何乘机利用诫命行恶。请特别留意,

I.律法本身极大的卓越。保罗不但不是在指责律法,相反,他是在称赞律法。1.“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第12节。总体来说律法是这样,具体来说每一条诫命也是如此。制定法律的人如何,法律就如何。神是伟大的颁布律法的神,祂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因此祂的律法也一定是这样。它的实质是圣洁的:律法命令人要成为圣洁,它勉励圣洁;它是圣洁的,因为它是与那为圣洁的原本神圣洁的旨意相符的。它是公义的,因为它和公平的管治和正直的动机一致: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它的用意是好的;它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为了保守世界的和平和秩序而颁布的。它令那遵守它的人成为良善;它的动机是为了改良人类让人更好。哪里有真正的恩典,哪里就会赞同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2.律法是属乎灵的(第14节),不仅仅是针对它的果效说的,因为它是令我们成为属灵人的手段;更是针对它的范围说的;它直达我们的灵里,它限制,指引我们里面的活动;“它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它禁止属灵的犯罪,在心里的凶杀,心里的淫乱。它要求我们在灵里服事,要求我们由心发出,在灵里敬拜神。律法是属灵的,因为它是由神颁布的,神是个灵,是万灵之父;它是颁布给人的,人的主要组成成份是属灵的;人心是人最美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颁布给人的法律一定是要针对人心的法律。在这方面神的律法超越任何其他的法律,因为它是属灵的律法。其他的法律可能会禁止“图谋,企图犯罪”等等,这些都是心里的叛逆,但除非有外在的表露,这些律法是无法识别的;但是神的律法察验人内心的罪恶,尽管这罪恶只是停留在人心里。“你当洗去心中的恶,”耶4:14。我们知道:哪里有真正的恩典,哪里就有对神的律法属灵本质的实际认识。

II.他所发现的律法的极大好处。1.律法是发现显明罪的:“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第7节。就像正直的东西可以发现显明那歪曲的事物,就像镜子显明我们脸上各样的斑点和缺陷,所以除了将我们的心和生活与律法对照,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罪,认识罪是悔改的前提,然后接着是得平安和得赦免。具体说他通过第十条诫命认识到贪心的罪。说到贪心,他是指那住在我们里面的罪,首先发动做工的罪,那败坏的根本。当律法讲,“不可起贪心,他就明白了何为贪心。”律法所讲的和文士法利赛人解释律法所讲的不一样;律法是在属灵含义上讲。因着律法,他明白贪心是罪,是罪大恶极的罪,那从来没有行出来的,在心里的对罪的作动和欲望是罪恶的,极其罪恶的。保罗的判断力十分敏捷透彻,有良好教育,但是直到圣灵籍着律法向他显明,他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内在的罪。再也没有比属血气的人对人原本的败坏的认识更盲目的了,直到圣灵籍着律法启示,向他显明,他的认识还是全然黑暗。因此“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律法揭开,搜寻我们的伤口,预备让伤口得医治。籍着诫命,罪就显出真是罪(13节);罪现出它的真正本色,露出它的真面目,再也找不到比它自己的名字更恶劣的名称来称呼罪了。籍着诫命,“罪就显出真是罪;”就是说,它露出了真相。我们不把罪与律法相比较,与律法属灵的本质相比较,就决不会看到罪是如何穷凶极恶,是如何邪恶和充满苦毒。2.律法是让人降卑的(第9节):“我以前是活着的。”他自认情况很好;在他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里面他是活着的,对他自己的良善很有自信,很有安全感。他“以前是――在先前的日子,”当他还是一个法利赛人;当时那一代的人普遍自大;保罗就和其他的人一样,造成他这样的原因在于他以前“没有律法。”尽管他是在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成长,尽管他自己是很了不起的研究律法,严格遵行律法,狂热拘泥律法的人,但他却是没有律法。他有律法的字句,但却没有领悟律法属灵的实质--空有外表,没有实质。他在手上,在脑袋里有律法,但在心里却没有律法;有律法的观念,却没有律法的能力。极多的人在罪中,灵性上是死的,却以为自己是活的,远离律法令他们产生这个错误观念。“但是诫命来到,”带着能力而来(不仅仅让他眼睛看见,更让他心里明白),罪又活了,就像阳光照进一间屋子,灰尘就涌起来了(看上去是这样)。保罗然后对罪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时他看到了罪的原因,苦毒的根源,败坏的偏见,堕落的癖性,--罪的真本色,畸形,亵渎,违背公义的律法,冒犯伟大的神,亵渎神的冠冕将之抛弃在尘土中,--罪的后果,罪的身后跟着死亡,罪和它带来的诅咒。“因此罪又活了,我就死了;我不再自认优秀,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罪又活了,我就死了;”就是说,圣灵籍着诫命使我承认自己在罪中,因为罪的缘故是死的。”律法卓越的功用就在于此;它是灯和亮光;它让人心归正,开启人的眼睛,在荒漠中为主预备道路,劈开大石,推平高山,为主预备祂的百姓。

III.尽管如此,他败坏的本性糟蹋律法。1.“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我里头发动,”第8节。请留意,保罗在他心中有各样的贪心,尽管他是所有没有悔改的人中最优秀的一员;触摸到律法的公义,在外表无可指责,然而却知道他有各种各样的贪心。这是罪动工的结果,是他内住的罪,他败坏的本性(他所讲的罪的确引发出罪行来),这罪是籍着诫命。如果不是被律法约束,人败坏的本性就不会如此膨胀,躁动不安;就像人服的药剂不能除尽炎症,反而更煽动起这些病症,令它们加重一样。人要追求那明令禁止的东西,这“特性是和人败坏的本性紧密相连的。”自从亚当吃了禁果之后,我们都喜悦走那神禁中我们走的道路;那病态的欲望对有害,被禁止的事物追求最为强烈。“没有律法罪是死的,”就像冬天里的一条蛇,被太阳照在身上,激动活跃起来。2.罪引诱人。罪欺骗罪人,这是一个致命的欺骗,第11节。“藉着诫命杀了我。”在律法中没有明确的对各样罪恶贪念的威慑,罪,就是他自身败坏的本性,因此抓住机会答应他,说他不会受惩罚,就像蛇对我们的先祖所说的那样,“你不一定死。”就这样罪引诱并且杀了他。3.“罪藉着那良善的叫我死,”第13节。那让人起贪念的罪带来的是灭亡,因为罪带来死亡。任何好的东西都不能逃过人败坏恶毒本性的歪曲,都被其利用来进行犯罪,花朵再甜,罪也要从中炼出毒液。在这里罪就真显为罪了。罪所行最为恶劣的事,所行最显为罪的事,就是歪曲律法,利用律法更显出罪的恶毒。因此那原本设立为使我们得生命,作为我们得安慰和祝福的引路方向的诫命,因着人本性的败坏,反倒叫人死,第10节。许多宝贵的灵魂在救恩的磐石上摔得粉碎;同样,神的话语,对一些人来说是让他们活,对另外的人来说是叫他们死。同样的阳光,令园中的鲜花更加芬芳,却令那粪堆更加令人厌恶;同样的热力,熔化蜡却令泥土坚硬;同一位的圣婴,使以色列民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要防止这种祸害,我们的心必须服从神的话语和律法的权柄,不是与之争辩,而是向它顺服。

 

恩典和败坏之间的争战

14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15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16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愿意的,我就应承律法是善的。17既是这样,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18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19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20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21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22因为按着我里面的人我是喜欢神的律;23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24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25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身却顺服罪的律了。

这里描写的是恩典和人内心的败坏之间,神的律和罪的律之间的争战。适用在两个方面:--1.那些心被唤醒,然而还没有重生的人心内的挣扎,有人认为保罗是针对这种人说的。2.其他人认为这是指那些已经得更新成圣,但仍处于不完全的状态下的人内心的争战。使徒这里到底讲的是哪一种情形,对此争议很大。这里讲的罪恶占了上风,他所说的他是已经卖给罪了,犯罪,不去作那善的,就着这些我们很难说这是指那些已经重生的人,因为圣经上说重生的人是不再顺着肉体而行,而是顺着圣灵而行的;但是关乎在恨恶罪,承认律法,喜欢律法,内心顺服神的律方面,良善占了上风,就着这些就更难认为这是指那些还没有重生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

I.指的是在那些知罪,然而仍在罪中,知道他的神的旨意,但不去行,因着得了律法的教训,认同那极其良善的事,然而却不断违反律法的人,罗2:17-23,他们内心的挣扎。尽管他的内心见证指责他所犯的罪,他犯罪的时候并非不是极不情愿的,内心与罪争战,天生的良心在犯罪之前发出警告,犯罪之后又谴责自己,然而这人依然是那统治他的各样邪欲的奴隶。因此这不是泛指任何没有重生的人说的,而是指那些被律法唤醒内心,但是还没有被福音改变的人。使徒在罗6:14曾经说过,“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为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他在这里所列的证据说明人在律法之下,不在恩典之下,有可能是,也是在罪的统治之下。律法可以揭露罪,让人知罪,但它不能战胜制服罪,许多极其认同律法的人,罪却在他们身上作王,这就足以为证了。律法能揭露污秽,但却不能洗清污秽。它使人劳苦担重担(太11:28),罪担压在他身上;但是如果依靠律法是不能甩开这重担的;只有在基督里这重担才能得脱。律法也许可以令一个人呼喊,“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呢?”然而却仍让他身陷枷锁囚困,律法过于软弱,不能解救他(罗8:3),使他有一个奴仆的心,充满惧怕,罗8:15。人心被律法带到这种地步,就容易被基督拯救得自由了,尽管许多人只停留在这个地步不再前进。腓利斯甚觉恐惧,但却没有接受基督。一个人开了眼睛(民24:3,4),有普遍的知罪的光照,良心自我控诉,这样的人下地狱,仍然服事魔鬼,这是有可能的。他也许会“应承律法是善的,”乐意明白神的道(就像赛58:2所讲的那些人一样),在他心内也许有见证反对罪,认同圣洁;然而这一切都被那占统治地位的对罪的爱慕所征服。醉汉和不洁净的人都有少许离开他们的罪的愿望,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沉迷在罪中,他们的决心就是如此无能无效。对于那些这样理解,并为此极力争辩的人:如果使徒的本意是如此,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他要以他自己为例子来说明这一切;不仅如此,他还是用现在时态进行说明。他在概括自己知罪的情形时,讲的是过去了的事情(第7节,及其他。):“我就死了;那诫命反倒叫我死;”如果他在这里讲的是他自己当前的情形,目前的情况,他肯定不希望我们这样理解:因此,

II.这看上去应该理解作在成圣的圣徒内心恩典和败坏之间的争战。尽管在我们里面有活生生的恩典的根源,我们里面依然有败坏的残余,这是无可争辩的;这败坏每天都要籍着软弱犯罪发作出来(这和我们在恩典之下没有矛盾),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了,约壹1:8,10。确实的恩典与这些罪和败坏相争,不能容忍它们,憎恶它们,为它们悲伤,在它们之下如同背负重担一般发出呻吟,这也是同样确切的(加5:17):“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我认为这是使徒的这段讲论中所包含的真理。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成圣的实质,说明在我们这一生中不会达到丝毫无罪的完全状态;因此催促我们,鼓励我们和那残余的败坏进行抗争。我们的例子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确实是真诚与罪相争,神不会归罪于我们,靠着恩典我们最终一定会得胜。这里所讲的争战就像雅各以扫在母腹中的争战,迦南民和以色列民在迦南地里的争战,扫罗家和大卫家之间的争战;但是真理必为大,必要得胜。如此理解这一段,我们在这里可以留意,

1.他所诉苦的--住在他里面的败坏的残余,他在这里提到这点,是为了说明,即使对一个重生的人,依靠律法也不足以令他称义,世上最好的人,如果神是按照律法来待他,他里面的败坏也足以定他为有罪,这不是律法的错,而是我们自己败坏的本性的错,这本性不能守全律法。在这一段论述中保罗就着这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进行论述,这表明保罗的心是何等被他所写的感动,他的情感是何等强烈。请具体留意他所诉苦的。(1)“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第14节。讲到哥林多人,他说他们是属肉体的,林前3:1。即使我们有属灵的生命,我们依然有属肉体的残余,在这一方面一个人可能是“已经卖给罪了;”他不是出卖自己去行恶,像那亚哈所行的(王上21:25),但是当亚当犯罪堕落时,他就被亚当出卖了--被卖给,就好像可怜的奴隶要违背自己的意志去行他主人的意愿――卖给罪,因为他在母腹中就有了罪,是生在罪中。(2)“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第15节,19节和21节也表明了这一点,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这便是败坏的力量,使他不能达到他所切慕追求的全然圣洁。因此,当他追求完全的时候,然而他还要承认他还没有得着,还没有完全,腓3:12。他当然愿意脱离一切的罪,完全行出神的旨意,这是他所立定心志的;但是他败坏的旧生命引导他走另外一条道路:这就像枷锁一般,束缚着他,当他要高飞的时候却把他拉下,就像木球上的歪圆部分,当往前抛球的时候,却把球引到一旁。(3)“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第18节。这里他解释自己败坏的本性,他称之为肉体的;不能指望这肉体本身能结出好果子,就像人不能指望在石头上,或在海边的沙地上长出粮食一样。至于那新生命,它本身不能犯罪(约壹3:9),同样肉体,那旧生命,本身不能行善。它如何能行善呢?因为肉身顺服罪的律(第25节),服在罪的律的指挥掌管之下;只要不改变,它就不可能行任何善事。败坏的本性在其他地方被称作血气,肉身(创6:3,约3:6);尽管在那属血气的人里面存在着一些好的地方,然而,就着肉身而言,那是没有良善,肉身是不能行任何善事的。(4)“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第23节。那败坏和罪恶的倾向在这里被比作一条律法,因为它是控制和阻止他行善的。这里讲这律是在他的肢体中,因为基督已经在他心里设立了祂的宝座,只有反叛的肢体才是犯罪的工具--在感官欲望上;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作这是概括指一切败坏的本性,不单是属感官的,也是那更隐蔽的贪欲的所在。这是和心中的律,那新人,争战的;它指向相反的道路,有相反的利益驱动;这败坏的性情和倾向压制人心,就像重担和伤痛一般,是对人心最可怕的奴役和拘禁。“把我掳去。”同样在第25节,“我肉身却顺服罪的律;”就是说,败坏的本性,那没有得到重生的部分,是不断走向犯罪。(5)在第24节我们可以看到他概括的悲叹,“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他所伤叹的是取死的身体:不是指肉身,那是必死的身体(当我们还在这肉身之内,我们就要被败坏所困扰;当我们死了,我们就要脱离罪,我们不能在死前就脱离罪),就是指罪的身体,我们那个旧人,那败坏的本性,这是取死的,就是说,要败坏灵魂的。或,将它比作尸体,按照礼仪性的律法凡是触摸它的都是不洁净的,如果本罪是死行(来9:14),原罪就是一具尸体。保罗就好像身上捆着一具尸体,必须背着它,他真是苦啊。这使得他大声呼求,“我真是苦啊!”他已经学会在凡事上上知足,但仍因着他败坏的本性而呻吟。如果要我评价保罗,我会说,“哦您真是一位有福的人,基督的使者,天堂的宠儿,千千万万之人属灵的父亲!”但是在他的自述里他是一个苦命的人,因着本性的败坏,因着他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良善的程度,还没有得着,还没有完全。他为此而痛苦呻吟。“谁能救我呢?”他说这话,是对此深恶痛绝,愿意为了摆脱这一切而付出一切代价,到处寻找有某位朋友能帮助他将他拯救脱离这败坏。内住的罪的残余对一个经历恩典的人来讲是极其惨痛的重担。

2.他用什么来安慰自己。这情形很悲惨,但是有补救。三件事情给了他安慰:--

1)他的良心为他作见证,尽管如此,他的内心仍有良善的动机掌权,占有上风。当人心里不是全然走歪路的时候,这样还是好的。他所拥有的这掌权的良善动机就是神的律法,在此,他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这神的律法肯定是在一切成圣的人的心中,也只是在他们的心中。[1]“我就应承律法是善的,”第16节,“--对律法我是赞成的;”这里是判断力上的赞成。何处有恩典,何处就不仅仅有对律法严厉的惧怕,更有对律法良善的承认。“它本身是善的,它对我是好的。”这显明了律法已经写在这个人的心里,人心已经在它的掌管之下。认同律法就是赞同它,而不是希望它有另外的要求就好了。得以成圣的判断力不但认同律法的公义,更认同律法的卓越,认同与律法相符是人类本性最大的完全,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荣耀和福份。[2]“按着我里面的人我是喜欢神的律,”第22节。他的良心作证他是以律法为乐。他不仅仅喜欢神话语的应许,还喜欢神话语的命令和禁令;这里的用词表明了一种合宜的喜欢。在此他在情感上和所有的圣徒是一致的。所有得救重生的人都是真心喜欢神的律法,喜欢去认识它,去遵行它--欢欢喜喜地顺服在它的权柄之下,以这种顺服为乐,再也没有比在心意上和生命上完全遵从神的律法和旨意更令他们欢喜的了。“按着我里面的人;”就是说,首先,是在头脑上,理智上,这是和感觉欲望和肉体的意志相对立的。人的内心是里面的人,是各样满有恩典的喜悦的所在,因此是真诚严肃,而又是隐秘的;内心不断更新,林后4:16。其次,是新生命。这新人被称作“里面的人”(弗3:16)(译者注:按钦定版文意,和合本译作“心里的力量”),“心里隐藏的人,”彼前3:4(译者注:按钦定版文意)。保罗在成圣之后,喜欢神的律法。[3]“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第25节。仅仅认同律法,以律法为乐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顺服律法;我们一定要把心献上顺服律法。这就是保罗的心意;这也是每一位成圣更新之人的心意;这是我们应走的道路,是我们的人心所向。“我自己,”清楚表明他是针对自己说的,不是在讲其他人。

2)问题出在他本性的败坏,他是真心伤痛,与之争战:“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这他提到了两次(第17节,第20节),不是为他犯罪找借口(如果我们还在律法之下,那行恶的罪住在我们心里,这就足以定我们的罪了),而是作为他证词的理由,使他不至于在绝望中沉沦,而是以恩典之约为安慰,这恩典之约接纳灵里愿意,赦免肉体上的软弱。他因此与那内住的罪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进行抗争。表明了他认同神的律法之后,他在这里表明了他反对罪的律。“这不是我;这和我没有关系;这样做是违背我的意愿的。”就像在会议中大多数人是坏人,每一件事情都做错,这确实是整个会议的举动,但是其中有诚实的人加以反对,为所行的哀痛,对所行的提出反对;因此这些事情就不是这些人所做的。--“住在我里头的,”就像那些住在以色列民当中的迦南人,尽管他们是为以色列民做苦工的:住在我里头,只要我活着,就很可能继续住下去。

3)他极大的安慰是在耶稣基督里(第25节):“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呻吟中他爆发出赞美。更要极力赞美的是对付恐惧伤悲的特别补救:许多可怜的意气消沉的人都发现这的确如此。在我们一切的赞美中,主旨应该是神的儿子,“为了耶稣基督感谢神。”他在(第24节)问,“谁能救我,”他已经无助了。最终他找到了一位全能的朋友,就是耶稣基督。当我们感觉到罪和败坏的残余势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要籍着基督感谢神(因为他是我们一切祷告的中保,所以他是配受我们一切的赞美)--为着基督感谢神;是祂挺身把我们和因着这罪我们所要受的忿怒分开。如果不是因着基督,这住在我们里头的罪就要把我们毁灭了。祂为我们在父前代求,通过他神施行怜悯,宽恕我们,赦免我们,不把我们的罪过归到我们身上。日子满的时候,是基督为我们买赎了这拯救。通过基督,死亡将令所有这些悲叹终结,把我们带入永世,那时我们不再有罪,不在有叹息。“感谢神,籍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这个胜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8章

 

使徒保罗在充分解释称义的教义,强调成圣的必要性之后,在这一章他专门阐明了神的子民所得的安慰。神的工人是帮助圣徒得喜乐的。“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这是神给我们的命令,赛40:1。神的旨意是要祂的子民成为得安慰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如此宏伟的福音宪章,如此彰显真信徒那无可言喻的特权,以致我们凭着相信可以得到如此的丰富的祝福,成就我们的喜乐和平,因着神绝不能说谎而带给我们的这些不变的保证,我们可以大得安慰。许多属神的人因此在这一章里找到这福音的应许,这无论生死都带给心灵安慰的源泉,并由此吸取安慰,得到满足,从这救恩的井中欢然取水。在本章中三件事情:I.专属基督徒的特权,1-28节。II.这是神所预定的,29,30节。III.以所有圣徒的名义,使徒得胜的欢呼,31节到最后。

 

 

信徒的特权

1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2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3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4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5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6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7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8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9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

I.使徒在这里一开始就讲述了真正的基督徒的一个卓越的特权,并描述了那些拥有这个特权的人的特征:“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第1节。这是经历了上一章的痛苦呻吟和争战之后他的胜利――罪依然残留,搅扰,使人悲伤,但是感谢神,罪不能使我们灭亡。祂把这呻吟归于自己,但心怀谦卑把自己所得的安慰转移在所有真信徒身上,他们都是在这安慰上有份的。1.所有在基督耶稣里的人那无可言喻的特权和安慰,就是他们不再被定罪了。他不是说,“他们不再被控告了,”因为控告还是有的;但这控告被撇在一旁,指控被击破。他不是说,“他们里面不再有理当定为有罪的东西了,”因为这还是有的,信徒看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为此伤心,自责;但这不能使他们灭亡。他不是说,“他们不再背十字架,不再有磨难,或磨难中也没有痛苦,”因为这可能是有的;“他是说不定罪。”他们也许会被主惩治,但不会和世界一道被定罪。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在基督耶稣里了;籍着信,他们与主联合,因此他们得蒙保守。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基督耶稣作他们的逃城,可以逃过那报血仇的。祂是为他们代求的,把他们救出。因此他们不再被定罪,因为基督死了,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他们在这上有份。在基督里,神不但不定他们为有罪,还喜悦他们,太17:5。2.那些在基督耶稣里不被定罪的人,“他们无可怀疑的特征就是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请留意,这品格在他们的随从,而不是其他某个具体行为上表现出来,是从他们所行的道路上表现出来。最重要的问题是,这随从的本质是什么,是随从肉体还是随从圣灵,是随从旧人还是随从新人,是随从败坏还是随从恩典?在这些当中我们看重哪个,服事哪个,接受哪个的带领,和哪个有份?

II.阐明这个伟大真理之后,他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加以详细说明;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个极大的特权的,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

1.我们是如何得到着这些特权的――称义的特权,即“我们就不定罪了”――成圣的特权,即“我们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这不仅是我们的特权,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怎样一回事?

1)靠律法不能做到,第3节。律法既不能使人称义,也不能使人成圣,没有赦免和恩典的应许,它不能救我们脱离罪和罪的权势。律法不能使任何事情完全:“律法是软弱的。”律法也曾经尝试达成这些令人向往的目标,但是,啊!它是软弱的,它不能达成这些目标:然而这软弱不是因着律法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肉体软弱,”因着人本性的败坏,我们不能靠律法称义和成圣。我们变得不能遵行律法,当我们失败的时候,作为工作之约的律法,没有任何补救,只能让我们知罪,无助。或者可以理解作为礼仪性的律法;这疗伤的膏药盖不过伤口,它断不能除罪,来10:4。

2)“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成就了这一切,”第2节。神在基督里与我们所立的恩典之约是奖赏和恩典的宝藏,由此我们领受了赦罪之恩,得到一个新生命,“使我们脱离罪和死的律,”就是说,脱离了定罪和罪的权势――脱离了律法的指控,肉体的辖制。我们现在是在另一个约,另一位主人,另一位丈夫之下,在“圣灵的律之下,”这律赐圣灵,属灵的生命给我们,预备我们得永生。这自由的根基在于基督替我们成就的一切,他在第3节讲到,“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请留意,当律法有所不能行的时候,神安排了另外一种方法。基督来是为了成就那律法所不能行的事情。摩西将以色列民带到迦南的边上,在那里死去,撇下他们在那里;但是约书亚成就了摩西所不能行的事,让以色列民得着了迦南地。同样律法不能行的基督却成就了。对这句经文最好的解释是在来10:1-10。我们的翻译有一点复杂,为了更清楚表达,我们可以调动一下语序,读作这样:“--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是律法有所不能行的,是因肉体软弱等等,”第4节。请留意,[1]基督是如何来的:“成为罪身的形状。”不是有罪,因为祂是圣洁,无害,不受玷污的;而是有罪的肉身的形状。祂承担了那败坏的人的本性,但是完全脱离了它的败坏。祂受割礼,被赎,接受约翰的洗礼,表明了和有罪的肉身相似。火蛇咬伤人,由铜蛇治愈,这铜蛇有火蛇的外形,却没有咬人的火蛇的毒液。那位本是神的,倒成了肉身的形状,这已经是极大的屈尊;但那本为圣洁的成了罪身的形状,这是更大的的屈尊。“为罪,”--这里最好的希腊文抄本是有一个逗号的。“神差遣祂,--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把作了赎罪祭译作为罪;因此基督成了祭物;祂被差遣原是为了如此,来9:26。[2]基督来了,成就了什么:罪被定了罪案,就是说,神在此最充分地显明了祂对罪的恨恶;不但如此,为了所有属于基督的人的缘故,定罪和罪的辖制都被打破,从我们身上挪开。那被定罪的不能再控告我们,辖制我们;牠的证词被判无效,牠的权威也失效了。因此籍着基督罪被定了罪案;尽管罪还活着,残留着,它在圣徒里面的生命只是像被定罪的犯人一般。因着罪被定了罪案,死亡被解除了武装,那掌死权的魔鬼被摧毁。罪被定了罪案,使罪人不再被定罪。神让基督为了我们的缘故成为罪(林后5:21),当祂成为罪,被定罪的时候,罪在基督的肉身上就被定了罪案,在人的本性上被定为罪案:因此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得以成圣,为罪人得救开辟了道路。[3]这在我们身上成就的美好果效(第4节):“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的称义和我们的成圣上,律法的义得以成就。我们违背律法,因着基督完全和完美的义,满足律法最苛刻的要求,这义被归在我们身上,正如施恩座和那方舟一样宽广。当靠着圣灵爱的律法被刻在我们心里,顺服律法要求的义就成就在我们身上,而这爱是完全了律法的,罗13:10。虽然我们不能满足律法的公义,然而,感谢神,这律法的义已经成就在我们身上;成就在所有真信徒的身上,满足了律法本意的要求。“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这是对所有在这特权上有分的人的描述--他们行事为人是出于属灵的动机,而不是属肉体的动机;至于其他的人,律法的义要在他们的毁灭上成就出来。在这里,

2.留意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这特征,第5节,等等。

1)我们要鉴查自己的心思意念。我们如何才能晓得自己是随从肉体还是圣灵呢?检查我们看重的是什么,是属肉体的事还是属灵的事。属肉体的欢乐,世界的好处和荣耀,凭感觉和一时的事情,都是属肉体的事,是没有重生的人所追求的。神的恩惠,灵魂的福祉,对永世的追求,是属灵的事,使那些跟从圣灵的人所看重的。人思想上看重什么,他就是怎样的人。思想汇集在人心里。“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思想最喜悦追求哪个方向?在哪方面有最大的满足?思想是智慧的宝座。人的打算和巧思是朝哪一个方向?我们是在世事上还是在“灵魂的事上聪明?”像太16:23里讲的那样,他们只体贴人的意思。我们体贴什么,这事关重要,我们最喜欢是何种道理,信息,安慰,哪些最得我们的认同。在这里为了警告我们不要体贴肉体,他向我们说明体贴肉体是何等悲惨和恶毒,并和体贴圣灵那无可言喻的卓越和安慰相对比。[1]体贴肉体就是死,第6节。是灵里的死,必定引向永远的灭亡。这是灵魂的死;因为这是与神分离,人若要得生命,灵魂就必须要与神联合和交通。属肉体的灵魂是死灵魂,是最大的死。那好宴乐的寡妇,正活着的时候也是死的(提前5:6),不但因着有罪在律法上死了,而且是因着属肉体在实质上死了。死亡包括一切的悲惨;属肉体的灵魂是悲惨的灵魂。但是“那些体贴圣灵的――属灵的(从上头而来的智慧,恩典的本源)就是生命,平安;”体贴圣灵就是灵魂的幸福喜悦。灵魂的生命在于在思想上与属灵的事物相联合。得以成圣的灵魂是活的灵魂,而这生命就是平安;这是十分安稳的生命。一切属灵智慧的道路都是平安的道路。在另一个世界它是生命平安,在这个世界也是如此。体贴圣灵是永生和平安的起头,是永生和平安得完全的担保凭据。[2]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第7节),这比死亡还要糟糕。上面讲了属肉体的罪人是一个死人,这已经很糟糕了;但是这里说他是魔鬼。这不仅仅是敌人,它的本身就是与神为敌。不仅仅是灵魂与神分离,还是灵魂与神敌对;它反抗神的权威,阻碍祂的计划,反对祂的利益,唾弃祂的荣面,藐视祂慈爱的心肠。还有比这更恶劣的敌意吗?敌人可以得和解,但敌意不能。这该大大使我们降卑,警告我们不要体贴肉体!我们还应该包庇和沉迷其中,与神我们的创造主,主人,王和恩主为仇吗?为证明这一点,“他强调说,体贴肉体就是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神律法的圣洁,和体贴肉体的不圣洁,就像光和黑暗一样不能相容。属肉体的人,靠着神恩典所加给的能力,可能会服神的律法,但是体贴肉体的心是永远不能;它一定要被击破,驱赶出去。看人败坏的意志服在罪的奴役之下,是何等的苦;只要体贴肉体的心还占上风,人就没有要顺服神的律法的意愿;因此任何的改变都是出于神恩典的大能,而非人意志的自我决定。因此他引伸出(第8节),“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那些处在属肉体、未得重生的状态中,在罪的权势之下的人,不能行得神喜悦的事,因为他们缺乏恩典(恩典是那得神喜悦的动力);他们之所以不能行得神喜悦的事也是因为自己在基督里无份(基督是得神喜悦的中保)。“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箴15:8。得神喜悦是我们最大的目的,那些在肉体中的人不能做到,只有亏欠;他们不能得神喜悦,是的,他们不能,只能得神的愤怒。要了解我们的处境和品格,

2)我们可以察验我们有没有神和基督的灵(第9节):“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这显明了人心的处境和情况是大大的不同。所有的圣徒在他们身上都有肉体和圣灵;但是属肉体和属圣灵是相互对立的。这里表明了我们要被这两者其一战胜征服。就像常话说的,某某人堕入“爱河,或沉迷酒色,”意思是说他被这些所征服。现在极大的问题是我们是属肉体的还是属圣灵的;并且我们如何知道?是看神的灵是不是住在我们里面。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是我们属灵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这内住是相互的(约壹4:16):“住在神里面的,神也住在他里面。”圣灵在许多未得重生的人里头作工,这些人对之抵挡,消灭圣灵的感动;但祂内住在一切成圣的人里面;在他们里面住下和掌权。祂在人心里就像自己的家中一样,不离开,受欢迎,并掌权。在这里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谁内住在我们里头,谁在掌权,谁在管着这个家?谁占支配地位?对此他提出了一条验证的普遍准则:“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属基督的(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成为祂的儿女,祂的仆人,祂的朋友,与祂联合)是一项特权和荣耀,许多人自称拥有,实质上却是无关无份。除了那些有基督的灵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是属祂的;就是说,[1]他们是属灵的,正如祂是属灵的一样――如祂一样是温柔,降卑,谦虚,和平,忍耐和仁爱。除非我们有祂的灵,否则我们不能按祂的脚踪去行;我们的心的心态气质一定要和基督的心相符。[2]听从神的圣灵的差遣和指引,让圣灵使我们成圣,教训我们,劝慰我们。有基督的灵和有神的灵内住在我们里头是一样的。这两方面都是归于一的;听从神的灵差遣,服从圣灵的人,就是遵从基督的灵作为他们的榜样。这是对那些拥有不被定罪这第一个特权的人的特征的描述,接下来要继续描述那些拥有其他特权的人的特征。

 

信徒的特权

10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11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身体又活过来。12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13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14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15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16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

这在这几节经文里使徒列举了属于真信徒的另外两个更大的特权。

I.生命。信徒的福气不仅仅是不再被定罪这消极方面的福气;它还是积极的,是被提升到一种生命,这生命是人无可言喻的福气(第10,11节):“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请留意,如果圣灵在我们心里,基督就在我们心里。祂是因信住在我们心里,弗3:17。在这里使徒告诉我们那有基督住在他们心里的人,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1.我们只能说身体是死的;身体是脆弱,“必死的,”正在消亡的,不一会儿它就成为死的了;它只是一间泥屋,根基在尘土里。基督买赎和应许的生命并不会使在这个状态下的身体不死。它是死的,就是说,它是注定要死的,是在死刑的判决之下:正如我们所讲的,那被定罪的人是死人一个。在生命气息之中我们是在死里的:我们的身体即使再强壮,健康,和美丽,它们也是仿佛已死的(来11:12),这是“因罪而死。”是罪将身体杀死。这是神的第一条告诫所带来的结果(创3:19):你本是尘土。在我看来,我们若是爱护我们的身体,再也没有比这一点更能令我们恨恶罪恶了,因为罪是如此与我们的身体为敌。即使是圣徒的身体也要经历死亡,提醒我们神是如何恨恶罪恶。

2.但是灵,那宝贵的心灵,这是生命;如今在灵是活着的,而且这就是生命。在灵魂里的恩典是它新的本质;圣徒的生命在于灵魂,而罪人的生命不能超越身体之外。当身体死了,回归尘土的时候,“心灵却活着;”不但活着不见朽坏,还要被生命所完全掌握。死亡对圣徒来说只不过是将那要归向天堂的灵魂从身体的羁绊和辖制中解脱出来,让这灵魂在永生里有份。亚伯拉罕死了,然而神仍是亚伯拉罕的神,因为那时他的灵还是活着的,太22:31,32。见诗49:15。这是因为公义的缘故。基督的义算为他们的义,保守他们的灵魂,那更美好的部分,不至灭亡;在他们里面承受了基督的义,在他们心灵里,那更新的神的形象样式保守它,并且按着神的命定,在死亡的时候让灵魂得高升,得改良,共享那在光明中圣徒的基业。灵魂得永生是神命定和成就的,神的命定和成就交汇在一起,因着成圣的义,灵魂得预备。我是指着诗17:15所讲,“我必在义中见祢的面。”

3.最终也有生命为那可怜的身体存留:“祂使你们必死身体又活过来”第11节。主是为了身子;尽管在死亡的时候这身体被当作让人厌弃的残破器皿,不得喜悦的器皿,被抛在一边,然而神手所做的,祂必羡慕(伯14:15),神必纪念祂与尘土所立的约,必不使它的一丝一毫失落;身体要与灵魂重新联合,披上与之相称的荣耀。卑贱的身体必得更新,腓3:21;林前15:42。这里提到身体复活的两个伟大确据:--(1)基督的复活:“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使你们必死身体又活过来。”基督复活了,作了一切圣徒的头,初熟的果子,和先锋,林前15:20。基督的身体躺卧在坟墓中,承担了一切蒙拣选之人的罪,并冲破了这罪的枷锁。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因着基督的复活的功劳,我们也要复活。(2)圣灵的内住。那使灵魂复活的同一位圣灵很快也要使身体复活:“藉著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圣徒的身体是圣灵的殿,林前3:16,6:19。尽管这些殿现在可能要受一时之苦而被毁坏,但它们必得重建。无论当中要遇到多大的拦阻,那倒塌了的大卫的帐幕必得修整。那在死人和枯骨身上吹气的圣灵,必要使他们复活,圣徒在肉身里也得见神。因此使徒顺着提醒我们,我们重大的职责就是不顺从肉体,而是顺从圣灵,12,13节。让我们不要随从肉体的意志和带领而活。他在这里提到两个原因:--[1]无论在关系上,情分上,或任何其他的约束或责任上,我们都不欠肉体的债。我们不欠肉体的情欲任何情面和义务;的确我们要穿衣,吃饭,照顾好身体,让身体为灵魂服务,服事基督,但仅此而已。我们并不欠它的债;肉体从来没有给我们施加多少的恩惠,让我们欠它的债来服事它。这意味着我们是欠了基督和圣灵的债:对基督和圣灵,我们欠下我们的全人,一切的所有和一切我们所能行的,欠下千千万万的债和责任。因着如此大的赎价,我们免了如此大的死亡,我们欠了我们这位救赎主极大的债。看林前6:19,20。[2]考虑那后果,最终的结局。生命和死亡,祝福和诅咒,都陈明在我们面前。“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就是说,永远的死。讨肉体的喜悦,服事肉体,满足肉体的欲望,是这一切令灵魂毁坏;这就是第二次的死。这死的确是灵魂的死:圣徒的死只不过是睡着了而已。但是在另一方面,“你必要活着,”活着,欢喜快乐直到永远;这是真正的生命:“若靠著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制服,压制一切肉体的情欲,舍己不讨肉体的欢喜,这是靠着圣灵的;没有圣灵在我们里面动工,我们不能做到,我们不尽本分,圣灵也不会动工。一句话,我们面临一个选择,不是逆着肉体就是毁灭灵魂。

II.有儿子的心,这是另外一项属于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的特权,14-16节。

1.一切属基督的都接纳作神的儿女,第14节。请留意,(1)他们的特征:他们是“被神的灵引导,”就像学生学习时被老师引导,旅途中的旅行者被向导引导,作战的士兵被他的长官引导;不是像牲畜一样被驱使,而是作为有理智的人被引导,被慈绳爱索牵引。所有真信徒毫无疑问的特征就是他们被神的灵引导。他们顺服相信祂的引导,在他们的顺服当中确确实实跟从这引导,何等甘甜地被带领进入完备的真理和完备的义务之中。(2)他们的特权:“他们都是神的儿子,”得儿子的名分,被接纳成为神的儿子,被神当作自己的儿子保守珍爱。

2.那些成为神的儿子的人有圣灵,

1)在他们里头动工,使他们有神儿子的性情。

[1]“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第15节。这样理解,首先,因着那个时代的黑暗和威吓,旧约时代教会所受的是奴仆的心。那帕子代表着奴仆的地位,林后3:15。比较第17节。那时候使人得儿子名分的灵还不像现在一样如此满满地浇灌下来;因为律法揭开人的伤口,但是没有什么医治。现在你们不在那时代之下,你们领受的不是奴仆的心。第二,关于许多圣徒归信神时,因着圣灵令他们自知有罪和惹动神的忿怒,因而带着奴仆的心;就像徒2:37所讲的众人,那位禁卒(徒16:30),保罗,徒9:6。当时圣灵自己加给圣徒的是奴仆的心:“但是,”使徒保罗说,“在你们身上这一切都过去了。”“神是审判的主,”Manton博士说,“因着加给我们奴仆的心,遣送我们到基督面前,认祂作我们的中保,身为中保的基督,因着加给我们儿子的心,把我们送回神的面前,接受祂作我们的父。”尽管神的儿子可能又会在奴仆的惧怕之下,对祂儿子的身份感到疑惑,然而感谢圣灵,祂不再加给我们奴仆的心,而是见证这疑惑是没有根据的。

[2]但你们“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人可能会发一张收养证书;但是当神收纳我们为祂的儿子时,是祂的王权赐给我们儿子的心――这是做儿子的实质所在。使我们得儿子名分的圣灵在神的儿子心中动工,激发我们作为儿子对神这位父亲的爱,把祂作为我们的父以祂为喜乐,并倚靠祂为我们的父。那成圣的心有神的形象,就像儿女有父亲的形象一样。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在这里祷告被称为呼叫,这不仅仅是对渴求的真诚的表达,更是一种自然的表达;不会说话的孩子通过呼叫表达他们的愿望。在这里圣灵教导我们在祷告中来到神面前,就像来到父亲面前一样,带着圣洁谦卑的信心,因着我们是祂的儿子,心里放胆。“阿爸,父。”原文的“阿爸”是叙利亚语,意思是父亲或我的父亲;翻译成希腊文就是pater;为什么要用两个词,“阿爸,父呢?”因为基督在祷告中是这样说的(可14:36),“阿爸,父”我们是领受了儿子的灵了。这表明了充满感情请求施恩的切切恳求,和对这种关系的信靠。恳求他们父母的小孩子,除了说“爸爸、爸爸”,还能说什么呢?这已经够了。这也说明儿子的名分是普遍加给犹太人和外邦人的:犹太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呼叫祂作“阿爸”,希腊人用他们的语言称呼祂作pater;在基督里并不区分外邦人或犹太人。

2)见证作儿女的关系,第16节。上一点是圣灵使人成圣的工作;这一点是圣灵作为保惠师的工作。“与我们的心同证。”许多人自己的心见证自己是好人,但是却得不到圣灵的同证。许多人向自己说得平安,但天上的神并不说得平安。但是那些成圣的人,有神的灵和他们的心一同见证,不是说有直接超乎寻常的启示,而是圣灵日常的工作,在圣灵的安慰中,凭着圣灵的安慰,给人心赐平安。这见证始终是和圣经的话语相符合的,因此是建立在成圣的基础上的;因为在人心里的圣灵不能和在圣经话语里的圣灵相矛盾。圣灵不会给那些没有神的儿子的实质和性情的人见证神的儿子所拥有的特权。

 

信徒的特权

17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18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20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入神儿女自由的荣耀。22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23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24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看的呢?25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在这一段话里,使徒描写了信徒福气的第四个显著的方面,也就是预定将来得荣耀。这是和我们儿子的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就象我们得儿子的名分,使我们有权得到那荣耀,同样儿子的性情使我们适合并预备好得这荣耀。“既是儿女,便是后嗣,”第17节。对于地上的产业这个规矩并不适用,只有长子才是后嗣;但是教会是长子的集合,因为会众都是后嗣。天家是所有圣徒都有权继承的产业。他们并不是靠着他们自己的任何功德或努力而买到这份产业;而是作为后嗣,完全因着神的作为;因为神使他们成为后嗣。圣徒是后嗣,尽管在这世界上他们是还没有长大成人的继承人;见加4:1,2。他们目前的境况是受教,为得产业作预备。这对一切属神的儿女是何等大的安慰,不管他们拥有的是何等微不足道,但作为后嗣,为他们预备的是何等的丰富!后嗣的尊荣和福气在于他所要继承产业的价值:我们读到圣经上说有人只是捕风;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这逻辑论证的归纳。1.神的后嗣。主自己是圣徒的分,圣徒的产业(诗16:5),是极佳美的产业,诗16:6。圣徒是属灵的祭司,有主作他们的产业,民18:20。神为圣徒预备成全他们所要继承的产业。神自己要与他们同在,要作他们的神,启21:3。2.“和基督同作后嗣。”基督作为中保,圣经上说是要承受万有的(来1:2),真正的信徒,因着与祂的联合,“必承受一切为业,”启21:7。那些作为祂的弟兄,现在与基督的灵有分,作为祂的弟兄的,也必要与祂的荣耀有分(约17:24),与祂同坐在祂的宝座上,启3:21。主啊,人算什么,你竟如此抬举他!使徒进一步说明这将来的荣耀是现在受苦的赏赐和现今盼望所成就的。

I.这将来的荣耀是对圣徒现在受苦的赏赐;这是极丰富的赏赐:“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第17节),或作“由于我们和祂一同受苦。”在这个世界上教会的境况总是受苦,但在当时这尤其明显;作为一个基督徒,当是就一定要受苦。为了安慰在受苦中的信徒,他告诉他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为祂的缘故,为祂的尊荣,并为无愧良心的见证受苦,就必与祂一同得荣耀。在大卫受逼迫时与祂一同受苦的人,当大卫作王的时候,就被大卫提拔,与他一同得高举;见提后2:12。看那为基督受苦而得到的好处;尽管我们为祂的缘故可能是失败者,但最终我们不会,也不能因着祂成为失败者。关于这一点福音里有许许多多的保证。受苦的圣徒可以因着他们对天家的盼望而大得支持和安慰,他在第18节对这两方面并列作了比较,很值得我们留意。1.他在天平的一头放置的是“现在的苦楚。”圣徒的苦楚只不过是现在的苦楚,所受的苦只影响到暂时的事物,只是现在的,不会持久(林后4:17),是至暂至轻的苦楚。因此关于这苦楚他用了tekel这个词(提客勒,见但5:25-28,译者注),被称在天平里,显出很轻。2.在天平的另一端他所放的是荣耀,发觉这是重的,是成就到永远的极重的:“将来要显于的荣耀。”我们现在不仅未得完全享受这荣耀,连对这荣耀的认识也是不完全的(林前2:9;约壹3:2):这荣耀将要显现出来的。它超越我们一切所见所知的:现在的赏赐甘甜宝贵,非常宝贵,非常甘甜;但将来还有另外的,在那帐幕后面,光芒掩盖过一切的。“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不单单向我们显现,使我们看见,而且是在我们身上显现,使我们得享受。神的国在你们里头,并直到永远。3.他得出结论,“这些苦楚比起荣耀就不足介意了。”这些苦楚无法和这荣耀相比;如果为基督受苦并不能使我们配得这荣耀,那更何况为基督而去服事呢。这些苦楚根本不能阻止和威吓我们不去努力迫切追求这荣耀。这苦楚是至暂至轻的,只是身体上的受苦;但这荣耀是丰富浩大的,是事关灵魂的,是永远的。他这样想,“我想。”这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在自己心里对此进行了思考,权衡了两头的情况,最终得出这结论。啊,在现在的苦楚这件事上,神的话语和世界的看法有何等大的不同!“我想,”就像算术家作帐一样。他首先计算为基督现今受苦所付出的代价,发现这是微不足道的;然后他计算了在将来要显现的荣耀中基督为我们所取得的,他发现这是无可限量的,超越一切的想象,所付出的得到极大的补偿,所受的损失有无限量的补偿。基督在我们前面和我们一起受苦,不会落在我们后面不给我们报答,有谁还害怕为基督受苦呢?在这一点上保罗比其他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他不仅凭理智推想,更是凭他的经历;因为他在这两方面都是明明白白的。他明白什么是在今世受苦;见林后11:23-28。他明白什么是天堂的荣耀;见林后12:3,4.在查看这两方面后,他得出了这里所讲的结论。再也没有比对这将要显明的荣耀的相信更能在现今各样的苦楚之下支持坚固我们的心的了。那盼望赏赐的,看为基督受的凌辱为至宝,来11:26。

II.圣徒现今的盼望期待必成就这荣耀,第19节,等等。正如圣徒为这荣耀受苦,他们也在等候这荣耀。天家因此是确定的;因为神籍着祂的灵决不会唤起,激励起这些盼望,然后又令这些盼望挫败羞愧。祂必成就那使祂的仆人生盼望的应许(诗119:49),天家因此是有甜美的;因为,如果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那么所愿意的临到,就一定是生命树,箴13:12。他在这里说明对这荣耀的盼望,

1.受造之物的盼望19-22节。这一定是极大高升的荣耀,是所有的受造之物如此急切盼望和等候的。这些经文所表达的有一定的困难,令解经家有点费解;并且找不到其他的经文进行比较,就更显困难。对这里所讲的受造之物的理解,不应像有些人解作是外邦人,和他们对基督和福音的盼望,这解释非常牵强附会,而是应该理解为整个大自然,特别是这地上的世界--是受造之物的全体,包括一切有气息和无气息的的受造物,因着他们的和谐共存和互相依赖,因着共同组成一个世界,因此被当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受造之物。关于使徒在这四节经文里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的观察:--(1)因着人的罪,受造之物被服在现今的虚空之下,第20节。当人犯了罪,土地因着人的缘故被诅咒,连同土地,还有一切的受造之物(特别是这我们所熟悉的这地上的受造之物)都落在这诅咒之下,都变为易衰变,必死亡的。“在败坏的辖制之下,”第21节。由于人的堕落,受造之物都感染上了污浊,畸形和疾病:受造之物被玷污污染,世界的美丽大多都失去了。受造之物之间彼此为敌;它们都服在不断的衰变和每一个个体的衰残之下,受到神审判人时所降下的打击的牵连。当这世界被洪水淹没,几乎所有的受造之物都一同被淹没,受造之物无疑确实是服在虚空之下。一切的受造之物被注定,并速速走向被烈火完全吞灭的命运。他们服在虚空奴役之下,最可怕的是被人使用,毋宁说是被滥用,当作罪的工具。受造之物常被滥用来亵渎它们的创造主,伤害祂的儿女,服事祂的仇敌。当受造之物被当滥用,为我们的情欲添柴加火时,它们就服在虚空之下,被罪的律法虏去。并且这“不是自己愿意,”不是它们的意愿。所有的受造之物都盼望自己得完美和圆满;当它们成为罪的工具,这是它们不愿意的。或作,它们被制服,不是因着它们自己所犯的罪的缘故,而是因着人的罪的缘故:“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这都归功于亚当;受造之物被交给他管理,当他犯罪,让自己服在败坏的奴役之下的时候,他也同样地让受造之物服在这奴役之下。神因此如此判决;因着人的罪祂给受造之物判了刑罚,它们因着人的罪服在这刑罚之下。它们背负这轭(可怜的受造之物),盼望有一天不再如此。许多希腊文抄本把20节的最后两个词和21节的开头两个词联在一起,“受造之物自身指望……”。我们理当同情那可怜的受造之物,为了我们的罪的缘故,它们被服在这虚空之下。(2)受造之物在这“虚空和败坏之下叹息、劳苦,”第22节。这是形象的说法。罪是全体受造之物的重担;犹太人在把基督钉十字架上体现出来的罪,让全地都震动。偶像成为使牲畜疲乏的重担,赛46:1。全体受造之物一同呼喊,抗议人的罪:墙里的石头呼叫(哈2:11),大地喊冤,伯31:38。(3)现在背负重担的受造之物,在万物复原的时侯,必然脱离败坏的辖制,“得入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第21节)――他们必不再服在虚空,败坏和咒诅的其他恶果之下;相反,这地上的世界将要得到更新:有新天的时候也会有新地(彼后3:13;启21:1);神要赐荣耀给一切的受造之物,就像神的儿女得荣耀一样,受造之物也要按着它们的本体相应得到适合它们的极大的高升。末后那日子的火是炼净的火,不是摧毁灭尽的火。没有人知道那下入地的动物的灵魂又会如何。但是按照圣经似乎它们要得到某种的复原。如果有人反对这看法,那么这些动物对那得荣耀的圣徒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可以猜测它们就和亚当还没有犯罪的时候那样有用;即使它们只是用来彰显它们的造物主的智慧,权能和良善,这已经足够了。请比较诗96:10-13;98:7-9。“愿天欢喜,因为祂来了。”(4)受造之物因此急切盼望等待“神的众子显出来,”第19节。请留意,基督再来的时候神的众子要显现出来。现在圣徒是神隐藏的众子,麦子似乎隐藏在一堆糠里,但到了那时候麦子要显现出来。我们将来如何,现在还未显明(约壹3:2),但到了那时候荣耀将要显明。神的儿女将在他们自己的荣光中显现。对受造之物的救赎要为那个时候保留;因为为了人的缘故它们和人一道落在诅咒之下,它们也要为了人的缘故和人一道得救赎。当那些和基督一同在地上受苦的圣徒和祂一道在地上作王,那时候一切缠绕受造之物的诅咒和污秽将要被挪开。这是全体受造之物期待盼望的;这也是好人为什么要善待他的动物的原因。

2.那成为新造之人的圣徒的盼望,23-25节。请留意,(1)圣徒盼望的缘由。我们领受了“圣灵初结的果子,”这振奋我们的愿望,鼓舞我们的企盼,在这两方面同时使我们的盼望高涨。初结的果子确实已经使面团成圣和得蒙保守。恩典是荣耀初结的果子,是荣耀的开端。我们已经在旷野得到如此的一挂果子,更要盼望在那天上迦南丰满的葡萄。“不但如此”--不但那些不能领受圣灵初结果子喜乐的受造之物,甚至连现在已经得着丰富的我们,也要情不自禁地盼望更多更大的祝福。因着得着圣灵初结的果子,我们已经得着十分宝贵的,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得着应该得着的祝福。“我们也是自己心里叹息,”这表明了这些愿望的强烈程度和在心内的隐藏;并非发出很大的声音,像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大声吆喝买醉,而是发出最快达致天庭的无声的叹息。或作,“我们一同叹息。”“主耶稣,愿祢来,愿祢快来。”这是全体教会一致的呼求,共同的愿望。叹息表明了非常恳切和挥之不去的心愿,心里因着迟延而痛苦煎熬。现在得到的祝福和安慰和更多的叹息毫不冲突;这不是临终前的痛苦,而是妇人生产时的阵痛――这叹息是生命的迹象,并非死亡的表征。(2)这盼望的对象。我们盼望等候的是什么呢?我们将要得着什么呢?“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尽管灵魂是人最重要的部分,然而主已经宣告祂也是“身子的主,”并为身子赐下极大的荣耀和祝福。复活在这里被称为身体得赎。这身体将要被拯救脱离死亡和坟墓的权势,并败坏的束缚;尽管这是恶劣的身体,然而它却要被炼净美化,和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林前15:42。这被称为“儿子的名分。”[1]这儿子的名分要显现在全世界面前,在天使和人的面前。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子,但还没有显明,这尊荣是隐藏的;但到了那时候,神要公开承认祂一切的儿女。现在写好,签署,盖章的收养契约,到时将得到承认,宣告和发表。就和基督一样,圣徒将要因着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1:4。到时这一切将无可辩驳。[2]这儿子的名分将得到完美全备。神的儿女既有灵魂也有身体;在这身体得进入神儿女荣耀的自由之前,这儿子的名分还不完全。但到那时,当我们救恩的元帅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这要得以完全,来2:10。这是我们所期盼的,我们的肉身要安然居住,诗16:9,10。我们一直在等待这所定的时候,直到这改变来到,到时祂要呼招,我们要回答,祂手所做的,祂必羡慕,伯14:14,15。(3)这和我们现在的境况相一致,24,25节。我们的福气不在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在这里,并其他的事情上,神使我们现今处在试炼和预备期之中――我们的奖赏还无法看到。那些和神相交的人必须要信靠祂。人所公认基督徒主要的恩典之一是盼望(林前13:13),这表明将来一定有美好的事情临到,这是这盼望的目标。信心尊重应许,盼望那应许的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是盼望之父。“我们就必忍耐等候。”要盼望得这荣耀,我们需要忍耐,忍受通往这荣耀的路上的苦难和延迟。我们的道路坎坷漫长;但那要来的必要来,不会拖延;因此尽管看上去祂在拖延,我们要等待祂的到来,这本是合宜的。

???????????????????????????缺

 

信徒的特权

29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30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使徒在列明真信徒的福气如此众多的方面之后,在这里列出这一切的根基所在,他说明这是神所预定的。这些宝贵的特权因着立约被带给我们,但它们是基于神的计划之上的,神的计划决不落空,成就这一切。让买赎我们的耶稣基督不致劳苦落空,祂所付出的力量和生命不会徒然,有剩余的人赐给祂,祂必看见后裔,以致神所喜悦的必要在祂手中得成就。为了说明这点,他为我们陈明了我们得蒙拯救的缘由的次序,就像一条无法扯断的金链,有四个环节:--

I.“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对所有神预定得荣耀和祝福的人,祂预定他们走恩典和圣洁的道路。祂预定他们如此,并非是因着祂预先知道他们要成为圣洁。神的计划和定旨决不会屈从于人软弱多变的意志;不,神对圣徒的预先知道是和祂所说的祂爱他们的那永远的爱是一样的,耶31:3。神对祂的子民的知道是和祂对他们的承认一样的,诗1:6,约10:14,提后2:19。见罗11:2。知道这个词在圣经里常常有爱的意思;这里也是如此:“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彼前1:2。同样的字在彼前1:20被译作预先知道。“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是指,祂所定下成为祂的朋友和蒙祂喜悦的人。“我按你的名认识你,”神对摩西说,出33:12。神所预先知道的人,祂就预先定下效法基督的模样。1.我们效法基督的模样就是成为圣洁。这包括了成圣的全部,其伟大的榜样就是基督。有基督的心,像基督一样行事为人,像基督一样耐心承受我们的苦难。基督是祂的父的真像,而圣徒要效法基督的模样。籍着基督中保和调停的工作,我们得以重新得到神的爱,神在我们身上的形象样式得到更新,这两点是人的福祉所在。2.所有神从亘古以来蒙恩预知的人,祂预定他们要如此与基督的样式相符。不是靠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与基督的样式相符。我们委身交给基督始于神把我们交给祂;神把我们交给祂,祂就预定我们效法祂的样式。因此指责拣选这个教义会令人放纵,说它鼓励人去犯罪,好像把目的和手段分开,蒙福和成圣分开,这实在是毫无根据。人要与基督的样式相符,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知道他们是蒙拣选的;因为所有被拣选的人,得蒙拣选是为了要成为圣洁(帖后2:13),可以肯定的是,拣选的教义不会试探那些效法世界的人,让他们以为他们已经被拣选与基督相符。3.这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要荣耀耶稣基督,使祂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就是说,基督要得到荣耀作伟大的榜样,和伟大的君王,在这件事上,和在其他事上,可以得到荣耀尊贵。在律法之下头生的是代表一切的孩子是归给神的。长子是一家之主,是其余的人所依靠的:在圣徒的大家庭中基督一定要得作长子的尊荣。感谢神,我们有许多弟兄;尽管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候弟兄看上去很少,然而当所有的弟兄聚在一起的时候,就有许许多多。因此按照预定是有一个确切的人数,为的是使基督的工作一定会无误达成目标。如果在神的计划中这件事情是不确定的,是取决于人多变的意志,基督就很可能只是在很少弟兄中作长子了,甚至没有弟兄--就像没有士兵的元帅,没有臣民的君王--为防止这样的事,为了让祂有许多的弟兄,神的命令是绝对的,事情是得保证的,祂肯定可以看见祂的后裔,有剩余的人数被预定效法祂的模样,神的命令一定要在祂所拣选的族类的圣洁喜乐上得到完全实现;因此尽管有黑暗势力的阻挠,基督必定在许许多多的弟兄中作长子。

II.“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不仅仅是用外在的呼唤(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0:16;22:14),更是用内在有效的呼召。前者只到耳中,但后者是直达人心。所有神从亘古预定得恩典和荣耀的人,在日期满了的时候祂必有效呼召。当我们回应这呼召的时候,这呼召就是有效的;当圣灵吸引我们,让良心为罪和忿怒受责备,开启我们的心,让意志屈服,劝服和使我们接受那在众应许中的基督,使我们在祂大能的日子顺服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回应这呼召。这是有效的呼召,是呼召离开自己和这世界,到神,基督,和天家那里,作为我们的目标--呼召离开罪和虚空,进入恩典和圣洁,严肃认真是我们当走的道路。这是福音的呼召。“所召来的人,”以致神的计划,按照拣选得以成就:我们按拣选的蒙召。因此唯一确知我们蒙拣选的方法就是要确信我们的蒙召是坚定不移的,彼后1:10。

III.“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有蒙有效呼召的人都被称为义,罪得赦免,籍着耶稣基督被算为义。他们是“在法庭上清白的;”他们从前所犯的罪不能再指控他们,定他们的罪。指控文书被钩销,扣押被取消,宣判被撤除,被剥夺的财产得归回;他们不再被当作犯人对待,而是被认作朋友和蒙恩的人被神所爱。罪得赦免的人是有福的。只有蒙有效恩召的人才得称为义。那些敌挡福音呼召的人服在罪和忿怒之下。

IV.“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有效的呼召击破了败坏的权势,在称义中罪恶得脱,所有阻拦的都被挪开,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拦阻人得荣耀。请留意,这里讲这是已经作成的了:“祂叫他们得荣耀,”因着这事的确实,祂拯救了我们,用圣召召我们。一切蒙拣选的人得永远的荣耀,神爱的计划在这件事上得以完全成就。这就是祂一直所要成就的--把他们带回天家。若非得如此的荣耀,作为神,他与他们的立约就未得完全;因此在祂为他们所行的一切事上,在他们身上,祂都是为了要成就这荣耀。他们是蒙拣选的吗?蒙拣选是为了要得拯救。呼召,是为了祂的国度和荣耀。重生,是为了得不能朽坏的基业。受苦,是要为他们要成就极重无比存到永远的荣耀。请留意,为所有这些事创始的都是同一位。是神自己预定,呼召,使人称义,使人得荣耀;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被造的人的意志是如此反复无常,被造的人的能力是如此软弱,如果以上所讲的任何一样是取决于人的话,所有的都要摇动倒塌。但神自己从开头到末了亲自成就了这一切,以致我们可以不断倚靠祂顺服祂,把一切的赞颂都归给祂--所有的冠冕都要陈现在祂的宝座前。这大大鼓励我们的信心和盼望:因为神,祂的道路,祂的工作是完全的。祂立下根基就必要在其上建造,最终安放殿顶的石头,人必欢呼,我们要欢呼,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这是我们永远的工作。

 

信徒的得胜

31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32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33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34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35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36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37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38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39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使徒以一切圣徒的名义,以圣洁的得胜作为对信徒所拥有的特权的美好论述的结束。在着重论述神在基督里对我们奇妙的爱,以及我们籍着祂所拥有的极其浩大和宝贵的特权之后,他像一位辩论家一样得出结论:“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对于所讲的这一切我们可以有什么应用呢?他就像一位惊叹基督那超过我们能测度的爱的长阔高深,极为惊奇,深深陷入对这爱的思考和倾慕的人一样,发出这段感慨。对于其它的事情,我们知道得越多,对它的惊奇就越小;但是随着我们被越来越深入带领进入这福音的奥秘,我们就越发对此充满爱慕。如果连保罗都对这一切无话可说,我们无言惊叹就毫不出奇了。他说什么呢?啊,如果保罗在这世界上驾驭一部得胜的战车,这就是了:带着如此的高度圣洁和属灵的勇气,如此流畅丰富的言词,他在思考这一切的特权之后,在这里安慰自己和一切属神的子民。概括来说,他在这里发出一个挑战,向圣徒的一切敌人宣战:“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他之所以发出这个挑战是因为神是帮助我们的;在这一点上保罗概括了我们一切的特权。神帮助我们,这包括了一切;不但与我们和好,不再与我们为敌,更是与我们立约,作我们的保证--所有祂的属性是在帮助我们,所有祂的应许是为了帮助我们。祂一切所自有的,掌管的,所做的,都是为了帮助祂的百姓。祂行万事是为了帮助他们。即使是看起来祂是在与他们作对的时候,祂还是在帮助他们。如果是这样,“谁能敌挡我们呢,”谁能胜过我们,阻拦我们蒙福呢?即使他们再强大,人多势众,再孔武有力,再恶毒,他们能做什么呢?当神帮助我们,我们一直在祂的爱中,我们就可以带着属神的勇敢蔑视一切黑暗的势力。让撒但尽管发威好了,牠已经被捆绑了;让世界尽管发威好了,它已经被战胜了:面对基督的十字架,执政的和掌权的被掳,被解除武装,被胜过。当神亲自为我们争战,谁还敢与我们为敌呢?面对这一切我们作出这样的宣告,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更具体来讲。

I.我们一切的不足有神的供应(第32节):“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等等。谁能与我们为敌,剥夺我们的安慰?我们有这不断的源泉,谁还能截断我们的流水?1.请看神为我们成就了些什么,我们的盼望是建立在这之上的:“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当祂要作成我们的拯救时,天父愿意与他分离,为了拯救可怜的灵魂不惜赐下这宝贵的恩赐;在祂没有留着祂的儿子,祂自己的儿子,祂的独生子不放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明白祂是爱我们的了,就好像祂评论亚伯拉罕那样,创22:12。如果祂不死,人就不能得救,尽管祂是出于祂的心怀,祂还是愿意舍弃。因此祂是“为我们众人舍了,”就是说,为所有蒙拣选的人舍了;为我们众人,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而是顶替我们,作为赎罪的祭物,为罪作了挽回祭。当神要成就这事,祂没有爱惜祂的儿子。尽管祂是神自己的儿子,然而因着祂为我们成了罪,耶和华喜悦将祂压伤。--“祂丝毫不”免除这巨债,而是把全部归在祂的身上。“刀剑哪,应当兴起。”祂不爱惜服事祂自己的儿子,为的是要祂能爱惜我们,尽管我们实在是大大伤害了祂。2.因此我们可以指望祂为我们所成就的:“祂会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1)这表明祂要把基督赐给我们,因为其他的都与祂一同赐下:不仅仅为了我们把万物和祂一同赐下,更是和祂一同赐给我们。那如此费心费力为我们买赎救恩的,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为我们实际成就这一切。(2)祂要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他认定对我们是必不可少和必需的一切事物,一切美善的事物,以致我们什么好处都不缺,诗34:10。那无限智慧的神要判断哪些是对我们有好处,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哪些不是。“白白地赐给”--白白地,没有勉强;祂随时预备赐给我们,把祂的恩惠加给我们--白白地,不求回报,不求金钱,不求代价。“祂如何能不这样做呢?”难道可以想象他行了大事,反而不行小事吗?当我们还是仇敌的时候,祂就给我们如此大的恩赐,现在籍着祂我们成为朋友和儿女,反而不把好东西加给我们吗?如此我们可以凭信心驱除害怕缺乏的恐惧。为我们预备冠冕和国度的神,必定加给我们足够的,使我们可以奔跑天路得此冠冕和国度。那预备我们长大成人时得儿子的基业的神,现在必不使我们缺乏。

II.我们有随时的帮助驳倒一切的控告,得安全不再被定罪(33,34节):“谁能控告?”律法控告他们吗?他们自己的良心控告他们吗?是魔鬼,那控告弟兄的,日日夜夜在神面前控告他们吗?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这已经足够回应一切的控告了。”人可能会像那些法利赛人一样自称为义,然而这些控告会把他们全然击到;但是如果神称他们为义,这就驳倒了一切。祂是行审判的,是王,是被得罪的,祂的审判是根据真理,迟早全世界都要服在祂之下;所以我们可以向那一切控告我们的人发出挑战,让他们提出指控。这要驳倒他们;是神,公义信实的神,称我们为义。“谁能定他们的罪呢?”尽管他们不能控告我们,但他们随时预备要定我们的罪;但我们有一抗辩使我们不被定罪,这抗辩是不可推翻的。“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等等。因着我们在基督里有份,我们和祂的关系,我们和祂的联合,我们是安全稳固的了。1.祂的死:“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籍着祂的死的功劳,祂偿清了我们的罪债;担保人的支付是对要求还债的控告的有力抗辩。这是因为基督的缘故,祂是全能的救主。2.祂的复活:“而且从死里复活。”这是更大的鼓励,因为这是有力的明证,因着祂的死,神的公义已经得到满足。祂的复活表明祂被判无罪,这是法律上的释放。因此使徒提到这点时用了而且这个词。如果祂死了没有复活,我们就仍在罪中。3.祂坐在神的右边:祂“现今在神的右边”--这进一步证明了祂完成了祂的工作,面对一切控告,这是对我们一个极为有力的鼓励,在王的殿中我们有一位朋友,一位如此的朋友。“在神的右边,”这表明祂已经随时在那里--随时在神的右边;祂在那里掌管一切--一切的权柄都赐给祂了。我们的朋友祂自己本身就是审判的主。4.祂在那里替我们祈求。祂在那里,不是对我们不闻不问,不是已经把我们忘记,而是“替我们祈求。”祂是我们在神那里的代言人,为我们代求的,回应一切的控告,为我们辩护,有效为我们争辩,为我们出庭陈词。难道这不能极大地给我们安慰吗?对这些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哦主啊神,这是人的作为吗?还有什么令我们怀疑和担忧的呢?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有人理解这里所讲的控告和定罪是指在苦难中的圣徒所遇到的从人而来的控告和定罪。初期的基督徒被人用许多极大的罪行诬陷--异端,骚乱,背叛,无所不有。那些掌权的因着这些定他们的罪:“但无论如何”(使徒说):“只要我们在神面前无愧,我们在人面前如何,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对一切强烈的指责,恶毒的诬蔑,人不公不义的定罪,我们能够在神面前因着基督耶稣被称为义,这已经足够胜过这一切了。”林前4:3,4。

III.我们有极稳妥的永远在这有福的境况之中蒙保守的确据,35节到最后。圣徒对会失去基督的恐惧常常是令人非常灰心和忧虑的,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但这里足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平息如此大的风浪,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把他们和基督分开。使徒在这里告诉我们,

1.他向圣徒一切的敌人发出大胆的挑战,看他们能不能将圣徒与基督的爱隔绝。“谁能?”没有人能,35-37节。神籍着把自己的儿子赐给我们,显明了祂的爱,在这事上毫不犹豫,难道我们可以想象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转移打消这爱吗?在这里请留意,

1)设想基督所爱的人在今世可能遇到的灾难――他们在各方面所遇到的患难,所处的困苦,在这世上不知在何处寻得帮助和安慰,伴随他们的是来自总是仇恨基督所爱之人的这个愤怒恶毒世界的逼迫,遭受饥饿之苦,受冻于赤身露体,被剥夺了一切世上的安逸,暴露在最大的危险之中,有官长的刀剑指向他们,预备刺入他们的身躯,饱饮他们的鲜血。难道还有比这更糟糕可怕的遭遇吗?第36节引用了摘自诗44:22的一段话加以举例说明,“我们为祢的缘故终日被杀,”这说明我们遇到极大的血腥试炼时不要以为奇怪。我们可以看到旧约的圣徒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他们遇到的逼迫是如此之大,他们也是这样迫害那些在我们之前的先知。“终日被杀,”就是说,不断遭遇,等候着致命的打击。现在每天,还终日不断有神的子民在逼迫他们的敌人的怒气下流血死亡。“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他们把屠杀基督徒仅仅看作如宰杀一头羊一般。杀羊不是因为它们活着的时候是有害的动物,而是因为它们死了是有用处。他们杀害基督徒是为了取悦他们自己,满足他们恶毒的要求。“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诗14:4。

2)这些事情无法使我们和基督的爱隔绝。它们会,它们能吗?不,决不能。这一切都不能切断基督和真信徒之间爱和友情的联结。[1]基督决不会,也定意不会因着这些丝毫减少对我们的爱。所有这些苦难和主耶稣坚强不变的爱根本没有冲突。它们既非祂的爱减少的原因,也不是祂的爱减少的证明。当保罗被鞭打,囚禁,被人投掷石块的时候,主耶稣对他的爱有减少吗?祂的恩惠间断了吗?祂的赞许停止了吗?祂的眷顾稀少了吗?绝非如此,而是相反。这些事情会使我们与其他朋友的爱隔绝。当保罗被带到尼禄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离弃了他,但那时候有主站在他的旁边,提后4:16,17。逼迫我们的仇敌可以夺去我们一切的所有,但不能夺去基督的爱,他们不能阻拦祂爱的显明,他们不能阻挡和排除祂的眷顾:因此让他们尽情威风吧,他们不能令一个真信徒沮丧。[2]我们决不会,也定意不会因着这些丝毫减少对祂的爱;因为我们不会认为祂会减少对我们的爱。爱不算计恶,心里不起疑惑,不下刻薄的结论,不作恶意的解释,对一切来自爱的都乐意接受。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会因着为基督受苦而丝毫减少对祂的爱,不会因着为基督失去一切而对基督有所怨言。

3)信徒在这方面的得胜(第37节):“然而,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1]我们是得胜的:尽管终日被杀,然而却是得胜的。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得胜方法,但这是基督的方法;祂就是这样在十字架上胜过执政的,掌权的。这用信心和忍耐征服得胜的方法,比用烈火和刀剑征服更有效更崇高。敌人有时承认,他们为徇道者不可征服的勇气和坚定大感困惑并为之折服,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因而征服了最有势力的君王,启12:11。

[2]我们是得胜有余的。我们耐心忍受这些试炼,就是得胜的,并且得胜有余,就是说成为胜利者。那些得胜的人是得胜有余的人,第一,没有什么损失。许多的得胜代价高昂;但是受苦的圣徒有什么损失呢?他们所损失的正如金子在熔炉里所损失的一样,只是失去了渣滓。失去不重要的算不上是重大损失--身体是这世界的,只是尘土。第二,有极大的得益。战利品极其丰盛;荣耀,尊贵,平安,不会衰残的公义的冠冕。在这方面圣徒已经得胜;不仅不会与基督的爱隔绝,更是被带领进入体会最真切的恩宠之中,被基督的爱所环绕。苦楚加多,安慰更加多,林后1:5。一位受到极大折磨的得胜有余的圣徒,被带上十字架,说,“欢迎基督的十架,欢迎永生,”那位从监狱的乐园写下书信的他说道,“在这火焰中我不觉痛苦,就像躺卧在羽绒的床上一般,“--她在即将徇道前被问到感觉如何,说,”很好很快乐,要上天堂了,“--那些笑着上十字架,在火焰中歌唱的人--那些就是得胜有余的人。”

[3]这只能是靠着爱我们的主,祂的死除去了所有这些磨难的毒刺,祂恩典的灵加力量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带着出于神的勇气和坚定和祂一道忍受,并得特别的安慰和支持。因此我们得胜,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而是靠着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恩典。因着我们在基督的得胜中有份我们可以得胜。祂已经为我们胜过了这世界(约16:33),这世界的善恶祂都已经胜过;所以我们只需要追求胜利,分享战利品,因此我们是得胜有余了。

2.对整件事情直接积极的结论:“因为我深信,”38,39节。这表明了一种完全,强烈,和充满感情的深信,这深信是出于对神的爱的能力和甘甜的经历。在这里他列举了一切可能使信徒和基督隔绝的事物,并得出结论这是不可能的。(1)“是死,是生”--无论是死的可怕还是生的安慰和欢乐,无论是对死的恐惧还是对生的盼望。或解作,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不可以和那爱隔绝。(2)“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好和坏的天使都被称为掌权的和有能的:好的天使,见弗1:21,西1:16;坏的天使,见,弗6:12,西2:15。无论是谁都不可以。好天使不愿意,坏天使不会也不能。好天使是服事我们的朋友,坏天使是被约束的仇敌。(3)“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无论是对现在的苦难的感受还是对将来要来的苦难的恐惧。时间不可以把我们分开,永世也不可以。现在的事把我们和将来的事分开,将来的事把我们和现在的事分开;但两者都不能把我们和基督的爱分开,祂的爱是贯穿在现在和将来的事之中的。(4)“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无论是亨通得宠的高处,还是逆境羞辱的低处;无论是天上的风暴,还是地上的岩石,海洋和牢狱。(5)“是别的受造之物”――任何可以叫得出名字或想像得出来的事物。它不会,也不能使我们和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它不能切断阻隔我们对神的爱,或神对我们的爱;除了罪,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这样做,能这样做。请留意,神和真信徒之间的爱是籍着基督而来的。祂是我们爱的中保:在祂里面,籍着祂,神爱我们,我们敢来爱神。这是这爱坚定不移的根基;因此神在祂的爱中默然安息(番3:17),因为神在耶稣基督里爱我们,耶稣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变的。

·肯尼迪先生,一位住在苏格兰埃尔这个地方的伟大的基督徒,临终的时候要求拿一本圣经;但是发觉他已经看不见了,便说道,“帮我翻到罗马书第八章,把我的手指放在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这句经文上面。他问,”“现在我的手指是放在这经文上面了吗?”当他们告诉他是这样,他不再多说,只是讲,“现在,孩子们,愿神与你们同在;我和你们吃过早饭,今晚我将要和我主耶稣基督共进晚餐。”说完就离世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9章

 

使徒在清楚断言和主要论证了称义和拯救只能是因着信,而不是靠守律法,是因着基督而不是因着摩西之后,在这里和接下来的章节中预见到有人会针对于此提出反对意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整体,犹太人的结果会怎样呢,特别是那些不接受基督,不相信福音的人,结果会怎样呢?按照这个法则,他们肯定在福气上有所亏欠;那么那些给列祖的,使犹太人承受拯救的应许会怎样呢?这应许不就废去没有果效了吗?对神任何的话语来说,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会说,这教义引出如此的后果,是不能接受的。因着那些犹太人的不信,他们被弃绝,这点他是承认的,但他尽量用软化缓和的语气,1-5节。但是他否认从这就可以得出神的话语落空的结论(第6节),并在本章其余的部分对此加以证明,并因此再一次说明了他在罗8:28讲过的预定这个伟大的教义,这教义就像第一个车轮,在拯救这件事情上,它的转动推动了其他车轮的转动。


保罗为犹太人担忧

1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2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3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4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5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使徒沉重表明他对犹太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极大忧虑――对如此多的犹太人成为福音的敌人,落在拯救之外深感忧伤。为此他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如此的表白对避免因他断言并证明犹太人被弃绝而可能招来的反感是十分必要的。对那些听上去很严厉,看上去让人反感的真理尽量加以缓和,这是很有智慧的:涂油钉,可以钉得更好。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历史表明,在所有的使徒当中,犹太人对保罗特别憎恨,因此更容易找他的差错,为防止这种情形,他在论述开始之前首先做了这个温柔充满感情的表白,以免让他们误以为他因着犹太人被拒绝而洋洋得意及借此攻击他们,或者对即将临到他们的灾难幸灾乐祸。同样地,耶利米因着当时的犹太人灾难快要降临而向神呼吁,“我也没有想那灾殃的日子,这是祢知道的”(耶17:16)。不,保罗不仅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更是苦苦哀求这样的灾祸不要发生。为了避免让人以为这只是外表装装样子,只是为了讨好取悦他们,

I.他用庄严的宣告表明这一点(第1节):“我在基督里说真话,”“我是作为基督徒,神的子民的一员,神不会撒谎的儿女,不知道如何阿谀奉承的人说这番话的。”或者,“在这件事上我求鉴察人心的基督作证。”同样地,他不求千万人的见证,而让他自己的良心作证,证明他要讲的不仅仅是重大严肃的事(如此庄严的宣告不应被草草置于不顾),而且同样还是一件隐秘的事情;这是关于他心里的伤痛,除了神和他自己的良心之外,没有人可以作完全的见证。--“我是大有忧愁,”第2节。他没有说明这是为了什么;仅仅是提到这件事情已经让人不快和反感;但是很明显他是指着犹太人被弃绝说的。

II.他用了一个十分庄重的把灾祸降给自己的祈求来证明这一点,他出于对犹太人的爱而愿意这样做。“我也愿意,”他不是说我真的愿意,因为这样是不能成就这目的的;但是如果真的可以的话,“为我弟兄,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这是为他的同胞所发出的极大的热心和关切之痛。为了他们得好处,他愿意经历最大的痛苦。爱是愿意如此勇敢,愿意冒险和自我舍身。因着和一人的福祉和好处相比,他更愿意神拯救多人的恩典得到荣耀,如果两者发生冲突,保罗心甘情愿舍弃他自己的福分来换取他们的福分。1.他情愿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承受最大的羞辱,被诅咒,遭灾祸。他们渴望取他的性命,把他当作世界上最可憎的人,当作他那世代的诅咒和瘟疫,加以迫害,林前4:13;徒22:22。保罗说道,“为了你们的好处,这些我都愿意承受,甚至承受更大的。任凭你们如何苦待我,随便你们怎样看待我称呼我;你们的不信和被弃绝使我的心大大忧愁,和这些苦难相比,这忧愁是大得多了,只要你们不被弃绝,这一切我不但可以忍受,更看作是有益的。”2.如果可以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他宁愿被逐出忠心信徒的团契,与教会,与和圣徒的交通分离,被看作罪人和税吏。他愿意自己在圣徒中不再被纪念,自己的名字从教会的名录中被删除;尽管他是一位如此伟大建立教会的人,是千千万万人的属灵父亲,然而为了犹太人的益处,他愿意不被教会承认,被切断和教会一切的交通,他的名字被遗忘埋没,或招人责骂。也许有一些犹太人为了保罗的缘故对基督教心存偏见;对他如此恨恶,以致连他所属的信仰也遭恨忌:保罗说,“如果这令你们跌倒,我愿意被逐出,不被当作一个基督徒,只要你们可以被接纳。”同样摩西在出32:33出于类似的圣洁的关切之情。“说道,求祢从祢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3.有人认为这里所讲的意思更加深远,如果可以促成他们的得救,他愿意与他在基督里一切的福气相分离。这是源于自身的普遍的爱,它更为高远,更为崇高和和慷慨。

III.他告诉我们这份感情和关切的原因。

1.这是因为他和他们的关系:“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尽管他们一直都苦苦与他作对,用最违反常理和最野蛮的方法待他,然和他还是如此尊重称呼他们。这显明了他有一颗原谅的心。“并没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徒28:19。“我骨肉之亲。”保罗是希伯来人中的希伯来人。我们应该特别关心我们亲属,我们的弟兄和亲人的属灵光景。对他们我们有特别的义务,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向他们行善,我们必须要特别去关心和服事他们,对此我们要负特别的责任。

2.特别是因为他们和神的关系(第4,5节):“他们是以色列人,”是神的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出于他所拣选的雅各,被带入特别的立约,因着可见的教会特权得尊荣,显为卓著,这一切中的许多在这里被提到:--(1)“那儿子的名分;”这不是那可以拯救他们,有权得到永远的福分的名分,而是外在的,预表的,使他们有权继承迦南地的名分。“以色列是我的儿子,”出4:22。(2)“荣耀;”有施恩座的约柜,在其上神住在基路伯的中间--这就是以色列的荣耀,撒上4:21。有许多神的同在和带领的记号和标志,云柱,耶和华与他们的同在,特别的恩宠降临在他们身上--这些就是荣耀。(3)“诸约”--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在不同的场合和他的后裔常常重申的约。有西乃山的约(出埃及记第24章),摩押地的约(申命记第29章),示剑的约(约书亚记第24章),其后还常有;这些还是属于以色列民的。或者,特别的约,作为恩典之约的预表。(4)“律法。”有礼仪的和行判断的律法向他们颁布,有书面的道德性的律法属于他们。我们当中有神的律法,这是极大的特权,我们要承认这点,诗147:19,20。这是以色列的伟大之处,申4:7,8。(5)“礼仪。”在他们当中有敬拜神的规定--圣殿,祭坛,祭司,祭物,节期,和相关的制度。在这一方面他们是被大大尊荣的,当其他的国民还在敬拜服事树木,石头,魔鬼,和他们所不知道的自己创造出来的其他偶像的时候,以色列民已经按照神自己的命令服事这位真神了。(6)“应许”--除了普遍的立约以外特别的应许,关于弥赛亚和福音时代的应许。请留意,应许是跟随律法和礼仪而来的;因为有对律法的顺服和对那礼仪的遵行,才有应许所带来的安慰。(7)“他们的祖宗”(第5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些有名的人,这些如此得神恩宠的人。犹太人是这些人的子孙,并以此为荣: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他们为列祖的缘故被带进这约,罗11:28。(8)但是所有之中“最大的荣耀是按肉体说(就是说按照基督的人性),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祂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2:16。按照祂的神性,祂是从天上来的主;但是按照祂的人性,祂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基督是他们的至亲,这是犹太人极大的特权。提到基督,他插入了对祂极大的赞美,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为了不让犹太人因着基督是出于他们的而对基督有所轻慢,他在这里尊崇基督:这是基督神性一个非常完备的证明:祂不仅是作为中保在万有之上,祂更是永远可称颂的神。因此他们拒绝祂要受何等可怕的审判呢!永远可称颂的神竟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犹太人,这是犹太人的荣耀,也是保罗敬重他们的一个原因;看到当时犹太人的光景和品行,这也可以看作是基督的降卑。

 

神的主权

6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7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8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9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10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11(双子还没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12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13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使徒在为他所要讲论的,关于他的同胞被弃绝这件事情开了路,表白了自己对他们的关切,承认他们无可置疑的特权,然后在这几节经文和本章接下来的部分,证明了因着福音时代的建立而对犹太人的弃绝,并没有使神对列祖的应许落空:“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第6节),看到让保罗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第2节)的犹太人目前的处境,可能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我们不应该认为神的话语有任何的落空:祂所说的一切决不会,也不能徒然返回;见赛55:10,11。应许和警告一定会成就;无论如何祂要彰显律法,使之配得尊崇。对神的应许更要如此看待,因着应许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信心软弱的人可能会非常怀疑神的应许;但应许不会,也不能落空;最后应许将要发声,决不食言。

现在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把对不信的犹太人的弃绝和神话语的应许,神加给他们的外在的恩宠表记协调一致。他在四个方面作到这点:--1.解释应许真正的含义和目的,6-13节。2.断言并证明神在对待人方面绝对的主权,14-24节。3.表明对犹太人的弃绝,和对外邦人的接纳,是在旧约已经预表了的,25-29节。4.断定犹太人被弃绝的真正原因,从第30节到最后。

在这一段,使徒解释了应许的真正含义和目的。当我们误解神的话语,误解应许,难怪我们就要和神争吵说为什么应许会落空;因此首先必须要正确解释应许的含义。他在这里指明,当神说祂“要作亚伯拉罕的神,他后裔的神”(这是对列祖做作的出名的应许),祂并不是指按照肉身亚伯拉罕一切的后裔,好像这和他的血缘关系一定挂钩;祂应许的对象只是如此这般的人,是有所限制的。从一开始这应许就是给以撒,而不是给以实玛利的,是给雅各而不是给以扫,然而就这一切而言,神的话语并没有落空;因此现在这同一个应许是给那些接受基督和基督教的相信的犹太人,尽管这样就弃绝了拒绝基督的众人,然而这应许不因此而遭受挫败和失效,就像这应许不因着对以实玛利以扫预表性的弃绝而落空一样。

I.他立定了这个前提--“即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第6节),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等等,第7节。许多从亚伯拉罕雅各而出,有以色列这个姓氏的人,却远非真正的以色列人,在这新的立约的拯救恩典中无份。有以色列这个姓氏,自称是以色列人的人并非全部都是真正的以色列人。并不是顺理成章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一定是神的儿女,尽管他们自己依靠和亚伯拉罕的关系这样幻想,以此大大夸口,为指望,太3:9;约8:38,39。但这并非顺理成章就是如此。尽管人常常夸大神的应许的含义,用虚空的幻想自我安慰,但恩典不是由血统继承的;拯救的恩典也不是和外在的教会特权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的。

II.他用例子加以证明;不但表明亚伯拉罕的一些后裔得蒙拣选,而一些却不被拣选,更表明神是按照祂自己旨意的安排,而不是按照现今不信的犹太人如此古怪地抓住的诫命的律来成就这一切。

1.他具体举了以撒以实玛利的例子,这两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然而只有以撒被接纳进入神的约,以实玛利则被拒绝逐出。他引用了创21:12,“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就是为什么亚伯拉罕一定要同意把那使女和她的儿子赶出去,因为这约是要和以撒设立,创17:19。然而神讲过的话,就是祂要作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的神的话,不会因此落空;因为这伟大应许所带来的祝福,是由神这位恩主施与的,祂按照自己的意思决定这些祝福要临到谁身上,并相应地赐给了以撒,弃绝了以实玛利。他在第8,9节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显明了神要籍着这个安排给我们怎样的教导。(1)肉身的后代,本身靠着按照肉身和亚伯拉罕的关系,并不是神的儿女,要不然以实玛利就可以名正言顺要求得到这应许了。这正好击中那些不相信的犹太人的要害,他们以肉身和亚伯拉罕的关系为夸口,按照属肉体的方法,靠着基督已经废去的属肉体的律例寻求称义。他们以肉体夸口,腓3:3。以实玛利是肉身的后代,由年轻力壮,很有可能生子的夏甲而生。他的出生没有什么非比寻常或超自然的东西,而以撒的出生则是非比寻常和超自然的;他是按着血气生的(加4:29),是那些靠着自己的力量和义寻求称义和拯救之人的代表。(2)“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那些被算是后裔,享有尊荣和福气的人,并不是靠着他们自己任何的功劳长处,而是完全依靠应许,神在这应许中按着祂自己所喜悦的赐下那应许的祝福。以撒是出于应许的后裔,使徒在第9节加以证明,这句经文引自创18:10。他是出于应许的孩子(其他许多的人也是如此),是靠着这应许的能力和功劳怀胎和出生,因此是那些现在算作后裔之人(就是那些真信徒)的真正预表和表样,这等人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而是从神生的--是那不可败坏的后裔,靠神应许的话语,靠着那赐给一颗新心的特别应许:见加4:28。靠着信心以撒被怀胎,来11:11。这就是在旧约时代所教训的救恩的伟大奥秘,不是籍着明明白白的话语,而是通过显著的预表和神的安排,当时这些看上去不像我们现在看的那样清晰,现在幔子已经被挪开,预表已经被预表的本体所解明。

2.雅各以扫的例子(10-13节),这更加有力地证明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本身在这应许中是无份的,只有神按照祂的主权命定的才为有份。在以实玛利被赶出去之前,他和以撒有先天的不同:以实玛利是使女的儿子,在以撒之前很早就已经出生,性情火爆粗旷,他嘲笑和压迫以撒,我们可能会猜想这一切都是神命令亚伯拉罕把他赶出去的原因。但是在雅各以扫这个例子上,这些事情都不存在,他们都是以撒的儿子,由一位母亲所生;“他们是一次怀胎;”有一些抄本是这样记载的。在他们出生之前,善恶还没有作出来,神的旨意已经令他们有所分别。两人在母亲的腹中同样争斗,当神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的时侯,”祂不是凭着所预见或他们所行的善行或恶行而拣选,“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因而可以确立这伟大的真理,即神自由地拣选一些人,拒绝另外的人,是按照祂自己绝对的和满有主权的旨意,按照他所喜悦的施与或不给恩典。他通过引用玛1:2,3进一步说明神在雅各以扫之间所行的分别,在那经文里讲的不是以撒以扫这两个人,而是他们的后代以东人和以色列人,“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以色列民被带入特别之约,有迦南地赐给他们,有神特别的显现的祝福,给他们特别的保护,供应和解救,而以东人被弃绝,没有圣殿,祭司和先知--他们没有这样的特别照顾和关爱。神就是这样令这两个国家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出于亚伯拉罕以撒,就像神令这两个国家的特别的起头人雅各以扫有所不同一般。因此这一切的拣选和弃绝都是预表性的,是为了暗示将来的某种其他的拣选和弃绝。(1)有人理解这是指拣选和弃绝的条件或限制。就像神拣选以撒雅各,弃绝以实玛利以扫,祂同样会,并已经拣选信心作为得救的条件,摒弃了守律法作为得救的条件。阿民念(Arminius)就是这样理解的,--“关于这些被弃绝的和那些蒙拣选,所区别的是因着其专属的特质;”约翰·古德文John Goodwin)如是说。但这是在强解圣经;因为使徒一直讲的是人,祂要怜悯谁(他不是说神要怜悯哪种人),就怜悯谁,另外如果这里讲的是神设立得拯救的条件,那么就根本不会有在第14节和第19节提出的两种反对意见,他对这两种反驳的事关神对人的绝对主权的回应就根本是毫不相干的了。(2)其他人理解作对具体的人的拣选或弃绝--从亘古以来一些人是蒙爱的,一些人是被厌恶的。但是使徒讲以撒以扫,不是只是讲他们自己,而是把他们作为祖先--雅各的民,以扫的民;神也不仅仅因为祂决意这样做,不考虑人自己的功过就定人的罪,或命定要定人的罪。(3)其他人因此理解这是对作为整体的人的拣选和弃绝。他的目的是要证明神呼召外邦人,把他们带领进入教会,与祂自己立约,同时听任犹太人中顽固的人沉迷在不信之中,因而把他们逐出教会--因而让他们看不到那使他们得平安的事物—神在这件事上的公义,和祂的怜悯及真实。然而使徒对这一切的解释证明的推论是非常适用于,无疑(就像圣经惯常的做法一样)也是为了清楚表明神施恩典给具体的人的方法,因为神赐下拯救的恩典和祂赐下教会的特权有某些相似之处。拣选雅各那小的,而不拣选以扫那大的(因而颠倒次序),是为了要暗示,犹太人尽管是亚伯拉罕天生的后裔,是教会中头生的,却要被撇在一边;而外邦人,就像那弟弟,却要取代他们被接纳进来,得到名分和祝福。犹太人被看作一个国体,一个国家和民族,因着礼仪性的律法,圣殿,祭司制度被联结在一起,成为他们团结的核心,多少年来一直是上天的宠儿,是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因神在他们当中,为他们而作的神迹般的显现而大得尊荣。现在福音广传,基督教教会被建立,这国体因而被摒弃,他们的教会国体被解散;类似组成的基督教教会(随着时间的迁移则是基督教国家[2]),成为他们的继承者,得蒙神的恩宠,和由这恩宠而来的特别特权和保护。使徒在这里的目的是解释清楚神这如此大的作为的公义所在。

 

神的主权

14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15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16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17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18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19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20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21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么?22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23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豫备得荣耀的器皿上。24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使徒在说明了应许的真正含义之后,在这里说明论证了神在事关人永远结局上处置人的绝对主权。在这里,神不应被看作是一位教区长和管制者,按照祂所启示的律法和盟约施行奖罚;而是一位主人和恩主,按照祂隐秘和永远的旨意和计划赐给人如此的恩典和好处:既包括外在可见的教会成员资格和特权的恩典,赐给一些人,拒绝给另外的人;也包括有效恩典,赐给某些特定的人,拒绝给其他的人。

在这一段的讲论中,他是为了回应两种反对意见。

I.有人可能会反对说,“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如果神任意处置人,拣选一些人,弃绝其他的人,是不是可以怀疑神不公平呢?使徒对于这个想法十分吃惊:“断乎没有!”愿我们远离如此的念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创18:25;罗3:5,6。他否决了这种推论,并加以证明。

1.关于祂施怜悯的人,第15,16节。他引用了那节经文,以此显明神在施恩方面的主权(出33:19):“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神一切施恩的考虑都是出于祂自己。所有人都堕入罪和悲惨的境地,同在罪和忿怒之下,神行使主权,拣选一些人脱离这堕落叛道的族类,成为恩典和荣耀的器皿。祂按照祂所愿意的施加恩赐,无需给我们任何的理由:根据祂自己可喜悦的旨意,祂拣选一些人作怜悯和恩典的标记,那是先在的恩典,有效的恩典;而放弃其他的人。这用词带有非常的强调意味,反复出现更令这强调突出:“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这说明了神旨意的全然绝对;祂要做的就必成就,祂无需对自己的任何事情作出解释,人想要让祂这样做也是不恰当的。就像那句伟大的话,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充分表明了祂绝对的自有,同样这句话,“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完全表明了祂旨意绝对的王权和主权。为了维护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的公义,使徒依靠神祂自己所讲过的话,神籍着祂所说的话宣告了祂的主权的能力和自由。神是称职的审判的主,在关乎祂自己的案例上也是如此。神所做的一切,或祂定意要做的一切,无论如何都证明是公义的。“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所起头的,我必要成就。因此神的怜悯是直到永远的,因为这决定是出于祂自己里头的;因此祂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因此他指着第16节说,“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从神而来加给人的任何美好的事物,这荣耀不是归于人最美好的愿望,也不是归于人最勤奋的努力,而只是,完全是归功于神白白的恩典和怜悯。在雅各的例子上,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不是因着利百加恳切的意愿和渴求,雅各就可以得到祝福;不是因着雅各急忙赶着要得到(因为他是被别人催赶着去得祝福的)而使他得到祝福,而是神的怜悯和恩典。神圣洁快乐的子民和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是神和祂的恩典令他们有所不同。把这个普遍的原则应用到摆在保罗面前的具体例子上,为什么不值,不配,理应受惩的外邦人蒙呼召,被接入教会,而极大多数的犹太人被撇弃在不信中灭亡,并不是因为这些外邦人更配得,更倾向可以得到如此的祝福,而是神白白的恩典令这一切不同。外邦人既没有定意也没有奔跑来得到这福份,因为他们“坐在黑暗里,”太4:16。在黑暗里,因此不能定意要得他们所不知道的;坐在黑暗里,这是一个很满足的姿势,因此不会奔跑要得祝福,而是这些无价的美善的祝福早已为他们预备。这就是神的恩典对那一切在祂的恩典中有份的人的行事方法,因为祂找到那些没有寻找祂的人(赛65:1);在这先在的,有效的,对人区别对待的恩典上,祂是以恩主的身分行事,这恩典都是祂自己的。我们不能因祂行善而心生妒忌,祂在我们和其他人所得的恩典上必要得荣耀:“不要归与我们,”诗115:1。

2.关于那些灭亡的人,第17节。在罪人灭亡上所展现的神的主权,在这里体现在法老的例子上;这引自出9:16。请留意,

1)神如何对待法老。祂使他兴起,把他带进这世界,使他出名,赐给他国度和权柄,--使他兴起如山上的灯塔,作为他一切灾殃的标记(比较出9:14)--使他的心刚硬,正如祂说过他要这样行(出4:21):“我要使他的心刚硬,”就是说,收回使他心软化的恩典,让他任凭己意,放手让撒但控制他,在他面前立下使他心刚硬的各样事情。或者,兴起他的意思可能是指让各种的灾祸终止,使法老可以缓一口气,让法老在这灾祸中可以暂缓受刑。在希伯来文当中,“我将你兴起”,意思是让你在活人之地暂得继续。同样神兴起罪人,是为祂自己所造的,就是为祸患的日子所造的(箴16:4),在外在的兴旺上,外在的特权上(太11:23),暂不定罪的怜悯上兴起他们。

2)祂的目的:“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神因着击破这位强大,大胆妄为,抵抗上天,践踏一切的公义和神圣之事的暴君的骄傲和蛮横,而彰显出祂的权能。如果法老不是如此地位高然和大有能力,如此大胆心硬,在毁灭法老这事上神的能力就不会如此彰显为大了;但是废除如此一位声势嚣张的君王的威风,确确实实宣告了神的至圣至荣,可颂可畏和施行奇事,出15:11。这是针对法老和他的百姓所行的。

3)他对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事情上的总结,第18节。“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神不同的行事方法,使一些人和其他人有所不同,这必须归于祂绝对的主权。祂不欠任何人的债,祂的恩典属乎祂自己,可以按照祂所喜悦的赐给或扣下;我们无人配得这恩典,是的,我们千万次得不到这恩典,这都是公义的,好让我们得蒙拯救的作为让人羡慕惊叹,得救之人必须只能感谢神,那些灭亡之人只能归咎于自己,何13:9。我们被命定,就像神命定我们的,要为我们得蒙拯救尽自己一切所能的最大本分;但是神除了乐意信守祂自己的约和应许,就是祂启示的旨意,在这之外祂不受任何义务的约束;正是如此,祂要接纳,而不会驱逐那些到基督这里来的人;但是祂吸引人来归向祂,这归回是按先在的,使人分别的恩典,祂愿意赐给谁就赐给谁。祂怜悯外邦人吗?这是因为祂要怜悯他们。祂使犹太人心硬吗?这是因为祂按自己所喜悦的不赐下使他们心软化的恩典,任凭他们处在他们所选择的故意的不信之中。“父啊,是的,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这句经文极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路10:21,像这里所说的,显明了在赐下或不给蒙恩之道和有效祝福这事上神主权的意旨。

II.有人可能会反对说,“祂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祂的旨意呢?”第19节。如果使徒只是在单单强调说明神在设立和命定蒙接纳蒙拯救的条件的话,这样的反驳就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如果人真的拒绝接受蒙拯救所要达到的条件,祂就完全可以指责人;这拯救是如此浩大,条件并不苛刻。但是对于保罗所强调说明的,即神在赐下和不给的区别对待人的恩典上的主权,这样的反对就看上去有一些道理了;这个反驳是经常普遍针对区别对待人的恩典这个教义的。如果神给某些人有效的恩典,同时不给其他的人,为什么祂还指责那些得不到这恩典的人呢?如果祂弃绝了犹太人,让他们看不到使他们得平安的东西,为什么祂还指责他们的瞎眼呢?如果是祂所喜悦的而又不认他们是祂的子民,他们得不到怜悯,他们自我离弃就不算是抗拒祂的旨意了。他详细回应了这个反驳意见,

1.斥责提出这个反驳的人(第20节):“你这个人哪”。受造之物如此反驳他的造物主,人反对神,是不应当的。真理,正如在耶稣里,是把人贬低为一无是处,比一无是处还要微小,高举神为满有主权的万军之主。请留意,当人和他的创造主争辩的时候,他是如何斥责人的。“你是谁?你是如此愚昧,如此软弱,如此目光短浅,如此无能论断神的心意。你能探极如此的深度,争辩如此的案例,明白神在海中的道,祂在大水中的路吗?”“竟敢向神强嘴。”我们理当顺服祂,而不是向祂强嘴;理当服在祂的手下,而不是在祂面前嚣张,也不能指责祂为愚昧。“强嘴。”神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祂的佣人;佣人顶撞主人是不妥的,多2:9。

2.把这一切归于神的主权。我们是被造的,祂是造物的;我们挑战和责难祂在命定和造我们成为这样或那样的形态上的智慧,这是不应当的。原始未做成的一团物质没有权利要成为这样或那样的形状,只能按照那创造者的心意被造成型。用窑匠有权使用泥土的例子可以很贴切地阐明神在我们身上的主权;请比较耶18:6,在那里有相似的对比,当神将要在犹太人被尼布甲尼撒毁灭这件事上大大显明祂的公义时,神是在对犹太人的国家行使祂的主权。

1)他向我们做了这个比较,第21节。陶匠用同一团泥中可以造出漂亮的器皿,可以作尊贵用途,也可以造出低贱的器皿,不被喜悦的器皿;在这方面祂是独断行事,祂可以决定根本要不要把这泥造成任何的器皿,或者把它留在它被挖出来的窑洞口。

2)这比较的实际应用,22-24节。在堕落的人类这一大团泥中神造出两种器皿:--[1]“那可怒的器皿”――盛满忿怒的器皿,正如盛酒的器皿是装满酒的一样;“满了耶和华的忿怒,”赛51:20。在这些器皿身上神愿意显明祂的忿怒,就是祂惩罚的公义,和祂对罪的仇恨。这一定要向全世界显明,神要显明祂恨恶罪恶。同样地祂要显明祂的权能。这是力量和能量的权能,惩罚的权能,要在那些灭亡的人身上行出和作成毁灭的工作;这毁灭是出于“祂权能的荣光,”帖后1:9。对罪人永远的定罪将充分显明神的权能;因为祂要快快行事,祂的忿怒要吞灭有罪的良心,祂大大伸出臂膀要毁灭他们的平安,同时却要奇妙地保存受造之物的实质。因这样的缘故,神就“多多忍耐宽容”――对待他们作出极大的忍耐,任由他们罪恶满盈,直到时侯成熟被毁灭,因此他们因着自己的罪和自我刚硬,成为预备遭毁灭的。人心由败坏和邪恶作王,就预备好自己下地狱:人心因此被造成可燃烧之物,为地狱的火焰而预备。当基督对犹太人讲(太23:32),”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第35节),祂就是在多多忍耐宽容他们,使他们因着自己的顽梗和故意犯罪,预备他们遭受毁灭。[2]“那蒙怜悯的器皿”――充满怜悯。那蒙拯救的余民的福气是神怜悯的结果,而不是他们的功劳。天堂一切喜乐荣耀的源泉是神永远不变的怜悯。贵重的器皿一定要承认他们是蒙怜悯的器皿,直到永永远远。请留意,首先,祂对他们的目的:“将祂丰盛的荣耀彰显,”就是祂的恩慈;因为神的恩慈是祂最大的荣耀,特别当这恩慈在那最大的主权之下表露出来的时侯。摩西说,“求祢显出祢的荣耀给我看,”出33:18。神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第19节),这是白白赐给我们的:“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神在对一切受造之物的保守和供应上显明了祂的荣耀,祂这般的恩慈:遍地满了祂的慈爱,祂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当祂要显明祂恩慈的丰富,那不可测度的丰富时,祂选择了在对圣徒的拯救上显明出来,让这成为直到永远的神恩典的荣耀丰碑。第二,祂向他们所行的,祂早预备他们得荣耀。成圣是预备人的灵得荣耀,预备它领受在那光中圣徒的基业。这是神的工作。我们可以快快地毁灭自己,但是我们不能自我拯救。罪人预备自己下地狱,但是神预备圣徒上天堂;神计划让那些将来上天堂的人,为了天堂现在就预备和装备他们:祂为此栽培我们,林后5:5。如何才知道谁是“蒙怜悯的器皿?”就是那些被神所召的(第24节);祂所预定的,祂也使用有效的呼召召他们来:不仅仅是犹太人,还有外邦人;因为那分隔两下的墙被拆毁,全世界都在同一境况之下,神的恩典不像从前一样专注在犹太人身上,那时他们比世界上其他的人更接近神的接纳。他们现在和外邦人站在同一水平上;现在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也不是这里还是哪里的问题,而是是否是根据祂的计划被召的问题。

 

外邦人归信

25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26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27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28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的完结。”29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解释了应许,证明了神的主权之后,使徒在这里说明了犹太人被弃绝,外邦人被接纳,是如何在旧约中被预言的,因此是和在旧约之下神给列祖的应许非常连贯一致的。留意看经文是如何在其中得到应验,这可以很有力地澄清一个真理。无疑犹太人是很愿意引用旧约圣经,那交托给他们的经文的。他在这里说明,在旧约中这是如何被预言的,这定会使犹太人十分不安。

I.先知何西阿预言,他讲述了极多的外邦人被接纳,何2:23,1:10。外邦人不是神的子民,不承认神,也不被神承认有这关系:“但是,”他说,“我要称他们为我的子民,尽管他们全然不配,我要使他们成为这样的人,承认他们是这样的人。”一个何等蒙福的改变!从前的败坏不能阻挡神现在的恩典和怜悯。--“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神称为是祂的子民的人,祂称他们是蒙爱的:祂爱那些属祂自己的人。为了避免让人以为只有改信犹太教,成为犹太国的一员,他们才能成为神的子民,他从何1:10又加上一句,“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等等,“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他们不需要加入犹太人当中,也不需要上耶路撒冷去敬拜;而是无论他们散布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神要承认他们。请看圣徒有何等的尊贵和荣耀,他们被称为永生神的儿女;是神的呼召使他们成为儿女。留意这是何等的爱!所有祂的圣徒都有这荣耀。

II.照着先知以赛亚,在两处讲到要把许多的犹太人逐出。

1.一处是在赛10:22,23,讲的是对剩下的余数的拯救,就是说只有余数,尽管在预言中似乎是指,保存余数免除由西拿基立和他的大军所带来的毁灭和荒凉,然而这应该被理解作看得更远,充分证明神放弃亚伯拉罕众多的后裔于毁灭之中,却全然信守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这毫不奇怪。这在提到以色列的子孙像海里的沙上表明出来,这本是对亚伯拉罕应许的一部分,创22:17。然而只有剩下的余数可以得救;因为呼召的人多,被选上的人少。从先知关于对剩下余数的拯救(第28节)我们可以知道,(1)祂要成全祂的工作:“叫祂的话都成全。”当神起头,祂必成全,无论是在审判还是在施恩上都是如此。对不信的犹太人的弃绝,神要籍着他们被罗马人完全摧毁成全这事,在这不久之后,罗马人夺去了他们的土地和国家。基督教教会被带入神的恩典之中,福音要在其他国家被传扬,是神同样要成全的工作,祂的名耶和华要广被人知。“对神来说,祂的工作是完全的。”注解有作,叫祂的这盘帐目成就。神在祂永世的的计划中,已经对人有所斟酌安排,分派他们到如此那样的境况中,在如此这般的特权中有份;当他们来到世上,祂按照祂的计划对待他们:祂要完成这盘帐目,成全这奥秘的身体,将一切蒙恩的选民呼召进来,那时候这盘帐就结清了。(2)祂要快快成就;不仅仅要成就,还要快快成就。在旧约中祂似乎在拖延,使这工作更拖长和繁复。车轮转动,但是是慢慢转向教会;但现在祂要速速的完结,在这世上快快完结这工作。外邦信徒现在如云一般飞舞。但祂要在公义上,同时在智慧和审判上速速完结。当人速速完结的时候总要出差错;他们的确可以快快完成工作;但是当神速速完结的时候,这总是公义的。教父们普遍是这样理解的。有人理解这是指福音的律法和立约,是基督引入这世界并建立的:在这方面祂已经完成了这工作,终结了旧约的预表和礼仪。基督说过,“成了,”那时幔子裂开,回应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讲的话。祂要速速的完结。“祂的话(是道,律法)”在旧约之下很长;是一长串的制度,礼仪,条件:但是现在这是速速完结了。我们现在在福音之下的责任,归总起来比在律法之下要简单得多;这约被精简缩短;宗教被带进更小的范围。这是存在于公义之中,存在于对我们的恩典之中,存在于祂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的公义成就之中。对于我们来说,缩短常常使事情含糊不清:--

我尽力精简,但却流于晦涩

但在这事上并非如此。尽管这是速速完结,它却是清楚明了;因为是速速完结,因此更为容易。

2.另一处是引自赛1:9,先知显明,在普遍的灾难和毁灭之中,神要存留余种。这和前一点是一致的;目的是要表明,神让犹太人的极大多数被毁灭,只为他存留很小的余数,这毫不奇怪:祂从前这样做,就像他们自己的先知所讲的;如果祂现在要这样行,他们不要以为奇怪。请留意,(1)神是谁。祂是“万军之主”――被希腊文所保留下来的希伯来文,像雅5:4所提到的。天上地下的主都要受祂的指挥差遣。当神在这堕落叛道的世上为自己存留余种时,祂是以万军之主的身分行事。这是极大权能和无尽主权的作为。(2)祂的子民是怎样的人:他们是“余种,”人数很少。和使用吃掉的相比,留下到明年播种的玉米只有很少。但是它们很有用处――下一代的种子和实质,赛6:13。如此多的人灭亡和被摧毁,这决不是对神的公平和公义的弹劾,并不是所有人都被毁灭,还有被拯救的余数,这是神的大能和恩典所行的奇事;即使那些被存留作为余种的,如果神按照他们的罪审判他们,他们也要和其他的人一道灭亡了。这就是这段经文要教导我们的伟大真理。

 

对外邦人的接纳和对犹太人的弃绝

30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32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33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在这里使徒要最终断明外邦人被接纳,犹太人被弃绝的真正原因。他们寻求的方法不同,因此他们的结果也不同,但这依然是神白白的恩典令他们有这不同。他像辩论家一样结尾,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整个争论的结论是什么呢?

I.关于外邦人,请留意,1.他们从前是如何与义隔绝的:他们不追求义;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罪和悲惨境况,因此根本不寻求解救的方法。在他们的归信上,那先在的恩典大得彰显: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赛65:1。除了白白的恩典在他们里面动工之外,他们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他们得到这份恩典。就是这样,神喜悦按照主权和绝对的主治施加恩典。2.尽管如此,他们是如何得到义的:“因信;”不是因为改信犹太教,顺服礼仪性的律法,而是因着接受基督,相信基督,顺服福音。他们因着真心相信基督这条捷径就得到义,而犹太人却久久漫无目地搜寻,却一无所得。

II.关于犹太人,请留意,1.他们是如此错失目标的:他们“追求律法的义”(第31节)――他们大谈称义和圣洁,好像雄心勃勃要成为神的子民和天上的宠儿,但是他们没有得着,这是说,他们绝大部分没有得着;许多人固守他们悠久的犹太教原则和礼仪,靠遵行这些事追求福气,抓住那影儿,而现在那影子的实体已经来到,这些都得不到神的接纳,不被认作是祂的子民,也不能被算为义。2.他们是如何走错道路的,这是他们错失目标的原因,32,33节。他们寻求,但是不是按照正确的方法,不是用谦卑的方法,不是按照神所设立的方法。“不凭着信心求,”不接受基督教信仰,依靠基督的功德,顺服福音的要求,这些就是生命的实质和律法的目的。但他们只“凭着行为求;”以为遵守摩西律法的规条和礼仪就可以得称义。这成为使他们“跌倒的那绊脚石。”他们不能放弃他们牢牢持守的这个错误观念,以为律法颁布给他们只是为了让他们去遵守顺服,他们可以在神面前得称为义:因此他们总不能归顺基督的教义,这教义是要让他们脱离这个,靠着另外的功德和满足要求而得称为义。对一些人来说基督自己就是绊脚石,在这里他引用了赛8:14,28:16。基督竟使人跌倒,这实在令人伤心,然而这的确如此(路2:34,35),从基列的乳香竟然可以吸出毒液,立作根基的石头竟成为一些人的绊脚石,拯救的磐石竟使人跌倒;对许多人来说,祂就是如此;对那些因着祂终结了礼仪性的律法而拒绝祂,不信祂的犹太人来说,这的确如此。但依然有确实相信祂的剩余的余数存在;他们“必不至于羞愧,”就是说,他们盼望期待因着祂得称为义,必不至于像那些依靠律法的人一样失望。因此,总的来说,不信的犹太人没有理由因为神弃绝他们而向神强嘴;他们有公义,生命和拯救的美好应许,按照福音的条件要求加给他们,他们不喜欢,不愿意前来接受;因此,如果他们灭亡,他们只能怪自己—他们的血要归在他们自己头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章

 

解散犹太人的独特的教会体制,因着废除他们的礼仪性的律法,取消它的各项制度,废除他们祭司的资格,焚毁他们的圣殿,夺去他们的土地和国家,而对这国体的弃绝,取而代之的是在外邦人的国度中建立起大公性的教会,尽管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因着这些事情在很久以前已经完结成就了,看上去这些可能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对于那些活在这些事情发生之时,明白犹太人是何等得到神的大恩宠,多少世代以来外邦人世界的境况是何等糟糕的人来讲,这看上去是非常重大和使人惊奇的,是很难明白的奥秘。使徒在这一章,在上一章和下面一章一样,解释和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几处引申出很有益处的讨论,稍微打断了他讨论的思路。我把这一章归纳为两大真理:--I.在不信的犹太人所坚持的律法的义和福音所带给我们的信心的义之间是有极大的区别的,1-11节。II.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没有分别;在称义和被神接纳这点上,福音使他们站立在同一地位上,12节到结尾。

 

保罗对义的阐述,拯救的方法

1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2我们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3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4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5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6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7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8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9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10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11经上说: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使徒在本章的这个部分要说明的是在律法的义和信心的义之间有极大的分别,以及信心的义比律法的义卓越得多;这是为了他可以引导劝说犹太人相信基督,更显明那些拒绝之人的愚昧和犯罪,显明神弃绝这样的人的公义。

I.保罗在这里表明他对犹太人的良好愿望和个中原因(第1,2节),他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见证。

1.良好的愿望(第1节),希望他们可以得救--得救免于现在的败坏和那即将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毁灭--得救免于那将来的忿怒,永远的忿怒,这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忿怒。这愿望包含了对他们可以明白和回转归信的盼望;他不能凭信心求在不信中他们仍能得救。尽管保罗传福音指责他们,但是他为他们祈求。在这点他满有怜悯,就像神一样,“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3:9),不希望罪人死亡。真心迫切希望我们的同胞得救,这是我们的职责。他说这是“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这表明,(1)他愿望的强烈和真诚。这是“他心里所愿的;”这不是外表的恭维,像许多人的良好愿望只是出于嘴里,而是真切的愿望。这是在他向神所求之前的。祷告的中心就是人心之所愿。冷淡的心只会祈求阻止祝福;我们一定要使每一个祷告发自我们的内心。(2)他把这愿望交托给神。这不仅是他心里所愿,更是他所祈求的。除非我们把这些愿望交托给神,否则我们可能心中有愿望,但却没有祷告。如果只有愿望和想法,这就算不得祷告。

2.良好的见证,证明他所有的良好愿望(第2节):“我们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不信的犹太人是保罗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然而保罗却可以凭着实情见证他们好的品格。对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仍要说最好的话;这就是为那些诅咒我们的祝福。爱心教导我们要按着真实的情形来看人最好的一面,用最好的本意看待人的言语和行为。在坏人身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值得夸奖的地方。“他们向神有热心。”他们阻挡福音是出于对律法的敬重,他们知道这律法是出于神的。热心有可能是盲目,方向错误的:犹太人的热心就是这样,当他们憎恨基督的子民和工人,驱赶他们的时候,他们说,“愿耶和华得荣耀”(赛66:5);是的,他们杀害他们,还以为是事奉神,约16:2。

II.他在这里显明不信的犹太人所犯的致命错误,这错误导致他们的毁灭。他们的热心“不是按着真知识。”确实神给了他们为之大发热心的律法;但是他们应该知道,当所应许的弥赛亚出现的时候,律法就终止了。祂带来了新的信仰和敬拜方式,以前的要为这一切让路。祂证明祂自己就是神的儿子,提出了祂是弥赛亚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他们不知道,不愿意承认祂,面对这明亮的光闭上他们的眼睛,因此他们为律法所发的热心是盲目的。他在第3节进一步加以说明,我们可以留意,

1.他们不信的实质。他们“不服神的义,”就是说,他们不服福音的要求,不接受在福音里作成的因信基督而赐下的称义。不信就是不服神的义,违抗福音关于赦罪的宣告。“不服。”真的信心要求有许多的顺服;因此基督教导的第一课就是舍己。骄傲的心要甘心接受白白的恩典,就要大大降卑;我们厌恶像“穷人一样乞求。”

2.他们不信的原因,有两个:--(1)不明白神的义。他们不明白,不相信,不思考神恨恶和惩罚罪,要求公义得满足的完全的公义,不会想到我们来到祂面前要有一种义;否则他们就不会抗拒福音的恩赐,以为他们能够满足神公义的要求,靠自己的行为求得称义了。或者,不明白神称义的方法,即神现在设立和启示了耶稣基督。他们不知道,因为他们不想知道;他们闭上自己的眼睛,抗拒这启示,宁可爱黑暗。(2)对自己的义的骄傲的自欺:“想要立自己的义”--他们自己发明,靠自己行出来,依靠自己行为的功劳,靠遵守礼仪的律法而来的义。他们以为不需要依靠基督的功劳,因此依靠自己的行为,认为靠此足以称义来到神的面前。他们不像保罗一样放弃依靠自己的义(腓3:9),“不是有自己的义。”请看法利赛人骄傲的例子,路18:10,11。比较第14节。

III.他在此显明这错误是何等愚昧,现在基督已经来到,带来了永远的义,他们靠行为寻求称义是何等不现实。请思考

1.律法是在福音之下的(第4节):“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着义。”律法的目的是要领人到基督面前。道德性的律法只是查验伤口,礼仪性的律法是那将要来临的救法的影儿;但基督是这两者的总结。见林后3:7,比较加3:23,24。律法的用处就是指引人到基督这里得着义。(1)基督是礼仪性律法的总结;祂代表了礼仪性律法的过程,因为祂是为此完满成终的。当实体来到的时候,影儿就要退去了。旧约时代下所设立的牺牲,献祭和洁净的礼仪都是预表基督,指向基督的;它们不能除去罪,发现需要有一种牺牲,一次献上,就可以除罪。(2)基督是道德性律法的总结,基督行了律法有所不能行的(罗8:3),使之得到圆满的总结。律法的总结就是要把人带进全然的顺服,因而得称为义。因着罪的权势和人性的败坏,这变成不可能的事;但是基督是律法的总结。律法没有被废去,颁布律法的神的目的没有落空,因着基督为着我们干犯律法而死,神得到全然的满足,目的终于达到,我们可以靠另外的方法称义。基督因此为义是律法的总结,就是为使我们称义;但这只是加给“凡信祂的。”当我们相信,就是我们谦卑接受福音的条件要求,我们在基督满足神的要求里就有份,因着在基督里的救赎就得称为义。

2.福音超越律法之上。他通过表明两者构造的不同证明了这一点。

1)什么是律法的义?他在第5节说明。它的根本就是,“遵行,就必活着。”尽管律法把我们指向在基督里的更好更有效的义,然而就着律法本身,减去了关于基督和福音的部分来说(不信的犹太人就是这样领受和坚守律法的),除了全然的顺服,律法没有提供一种足够有效的义使人可以称义。为此他引用了利18:5,“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类似地他引用了加3:12,行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着。活着,就是说,幸福地,不仅活在迦南地,更在天家,迦南是它的预表和预像。行,应该是完全和无罪的,没有丝毫的违背或违反。在西乃上上颁布的律法,尽管不是纯粹的工作之约(因为如果是,那么谁能得救呢?)然而为了能更有效地驱使人到基督面前,欢欣接受那恩典之约,这律法将工作之约的严厉和威慑大大结合在一起。现在,有一条新的活路为人而开,而犹太人依然如此抓住这种的称义和拯救的方法不放,这方法本身如此艰难,因着人本性的败坏现在变得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极大的愚昧吗?

2)什么是信心的义,第6节,等等。他引用了摩西在申命记的话,那“第二部律法”(申命记就是这个意思),在其中比第一次颁布律法更清晰地启示了基督和福音:他引用了申30:11-14,向我们表明,

[1]这根本就不艰难。称义和得拯救的道路本身没有极大的艰深和错综复杂,以致让我们灰心,本身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是按着预言的,这是一条大道,赛35:8。神没有命令我们爬上天去得到它--它不在天上;神没有命令我们下到地里去得到它--它不在阴间。首先,我们不需要上到天上,去搜寻天上的记录,或探求神心意的隐秘之处。确实基督现在是在天上;但是我们不需要上到天上才得称义和拯救,不需要去领祂下来,或派特使到祂那里去。其次,我们不需要下到阴间,把基督从坟墓中,或从死人的当中领上来:“下到阴间去,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这清楚说明基督下到“阴间”,这只是比作约拿,像他一样进入死亡的境况。确实基督曾在坟墓当中,确实祂现在是在天上;但是我们不需要用那些想象出来的困难令自己困惑犯难,也不需要为自己制造出如此谬误属人意的看法,好像拯救之法是不实际的一般,好像启示的目的只是让我们惊奇。不,拯救并不是离我们很远很远。

[2]这非常简单容易:“这道离你不远。”当我们说要仰望基督,接受基督,依靠基督,我们不是指着在天上的基督,或在阴间的基督说的;而是指在应许中的基督,基督显现给我们看,为我们被献上,在神的道里。基督离你不远,因为这道离你不远,确实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要明白,相信,承认它并不困难。你所要做的工在你心里:“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17:21。因此你要获得证据,不是从天上的记录那里得到。“正在,”就是说,按应许它应该“在你口里”(赛59:21),“在你心里,”耶31:33。所有为我们预备的已经作成,交在我们手上。基督从天上下来;我们不需要上去领祂下来。祂从阴间上来;我们不需要费心思量应该如何领他上来。除了在我们里面的一项工作,现在没有什么要我们去做的了;我们的责任是查看我们的心和口。那些在律法之下的人要靠自己去做这一切的事情,“遵行,就必活着;”但是福音发现这工作最大的部分已经完成了,剩下从简的就是义,和按照非常清楚和简单的条件要加给人的拯救,这就像是摆在我们的门前的,像在这经文里所说的,这道离我们不远。它在我们的口里--我们每天都读到它;它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每天都在,或应该在,思想它。这就是“信主的道;”福音和它的应许,被称为信主的道,因为它所要诉说的对象就是相信,我们所相信的道;--因为这是信心的训诲,指挥命令它,使它成为称义的重大条件;--并且因为它是信心籍此作成和传给我们的普遍方法。这信主的道到底是什么呢?在第9,10节,可以看到它的归纳,这是福音的概括,非常清楚简单。请留意,

首先,所应许加给我们的:“你就必得救。”福音显明和赐给我们的就是拯救--蒙拯救脱离罪和忿怒,对灵魂的拯救,永远的拯救,是基督创始的,祂是终极的救主。

其次,按照什么样的条件。

a.有两件事是拯救的条件:--(a)“口里认耶稣为主”--公开承认和祂的关系和对祂的依靠,认祂为我们的王和救主,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诱惑和威吓面前承认相信基督教,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跟从祂。我们的主耶稣非常强调在人的面前认祂;见太10:32,33。这是众多恩典的结果,显明了极大的舍己,对基督的爱,对世界的轻看,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当时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特别是当口里承认基督或基督教威胁到财产,名誉,高升,自由,生命,和这个世界所看为宝贵的一切东西时,在起初情形就是如此。(b)“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如果在心里没有信仰的能力,口里承认信仰,这只是一种假冒而已;其根基在于无伪地认同福音对基督所作的启示,特别是关乎祂复活的启示,这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信条,因为因着复活,祂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神也以充分的证据指明祂接纳了基督的受死补偿。

b.这在第10节得到进一步的说明,这里次序倒了过来,因为首先必须要在心里相信,然后才是所认可的口里承认。(a)关于相信:这是“人心里相信,”表明这不仅超越了理智上的认同,更是意志上的认同,是一种内在,属乎心的,真诚的和强烈的认同。如果不是出于心里的,这就不是相信(不被认作是相信)。这样就可以称义。这是“称义的义和成圣的义。”相信是针对这两方面的;它是我们得称为义的条件(罗5:1),它是我们成圣的根基和泉源;在信心中开始,在信心中继续,徒15:9。(b)关于承认:“是口里承认”--在祷告和赞美中向神承认(罗15:6),在人面前承认,承认神的作为,特别是在当我们受到逼迫,我们被要求作这承认的日子。神应当在我们的口里得到尊荣,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祂造人的口(出4:11),在这样的时刻神应许给忠心属祂的人“口才智慧,”路21:15。荣耀基督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人都应该认祂为主,腓2:11。这里说这样就可以“得救”,因为这满足了那应许的条件,太10:32。因信称义立下了我们可以得拯救的根基;因着口里承认,我们在这根基上建造,最终得到神预备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对蒙拯救条件的简单归纳,这条件非常合情合理;归纳说,就是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心和身体向神奉献,委身,和舍己--在我们的心方面,心里相信,在我们的身体方面,口里承认。这样做了,你就必因此活着。对此(第11节)他引用了赛28:16,“凡信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就是说,[a]他必不以承认他所信靠的基督为羞愧;那心里相信的人,必不以口里承认为羞愧。是充满罪恶的羞愧令人不认基督,可8:38。信靠的人必不着急(先知是这样讲的)--他并不着急逃避尽义务时所遇到的苦难,并不因所信仰的被人藐视而心生羞愧。[b]他必不至于因对基督的盼望而羞愧;他所追求的必不使他失望。我们对基督的信心必不至于羞愧,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基督的信心必不会羞愧,这是我们的特权。那如此信靠主耶稣的人必没有理由会对他的信心感到懊悔。

 

传福音的重要性;以色列的悖逆

12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13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15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16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18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19我再说,以色列人不知道吗?先有摩西说: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20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21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

在这些经文中,第一句话就表达了使徒所要讲述的要点,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没有分别,而是在被神接纳这件事情上站在同等地位上。在耶稣基督里并不分希利尼人和犹太人,西3:11。神并不因为这些人是犹太人或希利尼人而拯救或弃绝他们,而是在福音的条件上公平接纳两者:“并没有分别。”他提出两方面的论据证明这点:--

I.众人有同一位神:“有一位主,厚待一切的人。”并不是有一位神,对待犹太人更仁慈一点,而有另外一位神对待外邦人就没有那么仁慈;祂对众人都是一样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父。当祂宣告祂的名,“耶和华,耶和华神,有恩典,施怜悯,”祂就因此表明祂不但对犹太人是如此,而是对一切寻求祂的属祂的受造之物也是如此,将要如此:不仅仅是恩慈,更是厚待人,在恩慈上丰足:祂要加给他们这一切,祂是白白地随时预备赐给他们;祂既有能力,又是愿意这样做:不仅丰厚,而且是厚待我们,对“一切求告祂的人”,祂是慷慨大方丰丰富富地施加祂的恩典。为了收获这丰盛我们一定要做一些事情;我们只需要做最微小的事,我们一定要求告祂。为这件事,祂要被人求问(结36:37),很肯定,那不问的人是不配得到的。一有机会,我们所做的就是发出祷告。

II.这应许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第13节):“凡求告主名的”--人人皆是,没有例外。这应许加给,不加分别地加给犹太人和外邦人,他想我们不应以为这是怪事,因为这是先知所预言的,珥2:32。在这里他把一切切实的信仰归纳为求告主名。除了祷告的生活,基督徒还能有什么样的生活呢?这表明了我们意识到要依靠祂,把我们自己全然奉献给祂,相信期望从祂得到我们所需的一切。凡求告祂的就必得救。只要求,就有;我们还要做什么呢?他进一步说明如下,

1.福音应该传给外邦人,这是何等必要,14,15节。这是犹太人为何如此迁怒于保罗的原因,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并向他们传讲福音。祂在这里说明非常有必要让外邦人可以得着上面所讲的这个应许,他们不应该对其他一同受造的人得着这份应许而心生妒忌。(1)“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除非他们相信祂是神,他们是不会籍着祷告向祂求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信心的恩典对于行使祷告的职责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恩典我们不能祷告得正确,也不能祷告蒙应允。那凭着祷告来到神面前的人必须相信神,来11:6。在他们相信那位真神之前,他们都是在向偶像呼求:哦,巴力,请听我们的呼求。(2)“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在我们可以接受和认同神的启示之前,神的启示无论如何一定要向我们显明;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听见包括读,这是等同的,许多人因着读了而相信(约20:31):“记这些事,是要叫你们信。”但这里只提听见,因为这是领受知识更普遍和自然的方法。(3)“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他们怎能呢?一定要有人告诉他们所要相信的东西。传道的和听道的是相互相承的;他们对方互相欢喜,这是何等有福--听道的因传道者的技巧和忠心而欢喜,传道的因着听道者的愿意和顺服而欢喜。(4)“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除非他们被差遣,并为他们传道的工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装备。除非人从差遣他的君王那里得到国书和指示,否则他怎么可以成为奉差遣的使节呢?这证明正式的事工一定要有正式的差传和委任。差遣工人是神的特权;祂是收割的主,因此我们必须向祂求,“求祂打发工人出去,”太9:38。只有祂才能装备人,使人愿意做事奉的工作。但是装备是否足,愿意的心是否真诚,这不能让人对自己作判断:这事情的实质决不允许这样;为了保守教会的次序,这应该转交给有足够人数的,那些本身作这服事,在其中被证明有智慧和经验的人来加以判断,像在其他的事奉上一样,这样的人应该是最有资格作判断,他们被赐与能力,能挑选分别出有资格并愿意作这事奉的工作的人,并以此保守基督的名和他的宝座得到延续,直到天家的日子。这样的人被分别出来,就像那些奉差遣的人一样,不仅仅是可以传道,更是一定要传道。

2.有福音传给他们,这福音该是何等受到他们的欢迎,因为这福音指明了拯救之道,第15节。在这里他引用了赛52:7。在鸿1:15有相似的经文,在预表上这是指着以色列被拯救脱离巴比伦的大好信息,并展望更远,指向福音,我们被耶稣基督拯救的好消息。请留意,(1)这福音是什么:这是平安的福音;它是神人之间和好的消息。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路2:14。或者,平安是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像这里解释的那样;它是“喜信”。福音的信息的确是喜信,是最好的事情;事关这些的信息是最令人欢喜的信息,从天上来到地上最好的消息。(2)主的工人的工作是什么:传讲这福音,传“喜信;报平安”(原文如此),传好信息。在这意义上,每一位好传道人都是传福音的人:他不仅仅是带来消息的信使,更是带来好消息的使节;第一批传福音的是天使,路2:13,等等。(3)因此为他们工作的缘故,人应该何等欢迎他们:“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就是说,他们是多么受欢迎!抹大拉的马利亚亲吻基督的脚,表达对祂的爱,后来又抱着祂的脚,太28:9。当基督打发祂的门徒出去时,祂为他们洗脚。那些传和平的福音的人,务必要使他们的脚踪(他们的生活和交往)成为佳美:神的工人生活圣洁,这就是他们的脚踪佳美了。“何等佳美!”就是说在那些听到他们传讲的人的眼中是何等佳美。那些欢迎这信息的人也一定喜爱信使。见帖前5:12,13。

3.他回应了对此可能提出的反驳,这反驳可能是因着福音在许多地方几乎没有人相信而起的(第16节):“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犹太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外邦人没有都听从福音;两者的大部分人仍在不信和背逆之中。请留意,福音传给我们,不是仅仅让我们了解和相信,还是要让我们听从。它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行为守则。所传福音很少人相信,这也是先知所预言的(赛53:1):“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很少人信,和这所传的是如何信实,接受它是如何大有好处,因此理应相信它的人数相比,这实在很少,--和许多坚持不信的人相比实在很少。这不奇怪,但很令人伤心和不安,因为基督的工人传讲福音,却不被人接受相信。在这种如此伤痛的情形下,我们应该来到神的面前向祂申诉,“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等等。对此的回应是,

1)他表明所传的话语是使人产生信心的普遍手段(第17节):“可见,--然而;”尽管许多人听见但没有相信,然而那些相信的人首先听见了。“信道是从听道来的。”这是对他在前面所讲过的归纳,第14节。信心的起头,发展,和增强是从听道来的。因此神的话语被称作“信心之道”:它生出和滋润信心。神赐信心,但工具是神的话语。听道(那产生信心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这不是听人智慧的吸引人的话语,而是听神的话语,这要扶助信心,这是听神的话。见帖前2:13。

2)那些不相信所传的福音,但是听到了的人,他们是不可原谅的,他们自己灭亡只能怪自己,第18节,到最后。

[1]外邦人听见了(第18节):“人没有听见么?”是的,多多少少都听见了,他们不是听见了这福音,就是至少听说过。“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不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声音,而是他们的“言语”(更清楚和使人容易明白地表达了这些事情)传到地极。使徒们领受的使命是这样说的:“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他们以无可挫败的勤奋和让人惊叹的成功去履行这使命。请看保罗布道所到之处的范围,罗15:19。在基督升天之后几年的时间,不仅福音的声音,更是福音的言语,传到了不列颠这个偏僻的岛国,天下的尽头之一。为了这个目的,在一开始的时候讲方言的恩赐就丰丰富富地倾倒在众使徒身上,使徒行传第二章。这里的用词很明显是出于诗19:4,这讲的是神可见的创造之工向全世界述说着造物主的大能和神性。就像在旧约时代神籍着日头,月亮和星宿传扬祂的创造的大工,现在神使用福音的工人的传讲传扬对全世界的救赎,因此福音的工人被称为星宿。

[2]犹太人也听见了,19-21节。他引用了两段旧约经文加以说明,说明他们也是不可原谅的。外邦人被呼召,“这难道以色列人不知道么?”他们从摩西以赛亚就应该知道。

首先,一段是引自申32:21,“我要惹动你们的愤恨。”犹太人不仅有福音赐给他们,还看到外邦人接受福音,从这接受中得益处,有他们对此的愤恨为证。他们拒绝了:“先到你们这里来,”徒3:26。使徒所到之处,犹太人首先有福音传给他们,外邦人只是吃他们的零碎。如果这人不接受,另外的人就会接受。因此这令他们十分愤恨。他们就像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讲的那个比喻中的大儿子一样,对那外邦人的小儿子因悔改所得的接纳和招待感到忌恨。外邦人在这里被称作“不成子民的,和无知的民,”就是说,不是属神的承认相信神的人。无论有属这世界的多大的知识和智慧,那些不是神的子民的人就是无知的民,在最后要被显为是无知的民。这就是外邦人的境况,然而他们却被改变成为神的子民,基督对于他们成为神的智慧。看到外邦人蒙如此的恩惠,这何等挑动犹太人的怒气,我们可以看,徒13:45,17:5,13,特别是徒22:22。犹太人如此发怒,这证明了他们极其败坏;在申命记中这是神所警告他们的。神经常让人的罪成为他们的惩罚。人被任凭落在他自己私欲的暴怒中,这就是他最大的祸患了。

其次,另一段是引自赛65:1,2,这说得很清楚,在其中以赛亚很大胆--确实是很大胆地清楚指出他自己的同胞要被弃绝。那些要被显为忠心的人需要非常大胆。那些定意要讨神的喜悦的人就不能惧怕惹动人的怒气。在这里以赛亚大胆和清楚地指出,

a.神在接纳和厚待外邦人上显明出来的先在的恩典和恩惠(第20节):“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例定的方法是寻找就必寻见;这是对我们的规例,不是对神的规例,祂常常让那些不寻找祂的人遇见祂。祂的恩典是属乎祂自己的,那使人分别的恩典是属乎祂自己的,祂按照祂的主权运用这恩典,按祂所喜悦的赐与或不给--预先为我们准备祝福,祂的恩慈的丰盛最大的祝福。当外邦人根本不在寻求祂,求问祂,而是跟从谎言虚空,服事那哑巴偶像的时候,神就把福音的光照耀在外邦人当中,向他们显现自己。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亲身情形吗?难道神不是在我们不求问祂的时候就开始爱我们,显现祂自己吗?那难道不是真正蒙爱的时刻,我们要用极大的感恩常常纪念吗?

b.关于以色列的顽梗和败坏,尽管他们有很好的机会和充满感情的呼召,第21节。请留意,

a)神对他们极大的善意:“我整天伸手招呼。”[a]祂要赐给他们:“我伸手招呼,”用最大的诚意和真心,要把生命和拯救赐给他们,用一切可能的迫切和苦口规劝,向他们显示那要赐给他们的福气,在他们面前摆出最大的证据,和他们论理。伸手招呼是要人听讲时所作的姿势(徒26:1),或呼唤听从的姿势,箴1:24。基督被钉十架时双手伸出。“我伸手招呼,”要把与神和好赐给人--来吧,让我们握手成为朋友;我们的职责就是把手交给祂,代下30:8。[b]祂要把这些赐给人时的耐心:“整天”。神对那触动祂的怒气的罪人的忍耐实在令人惊叹。祂等候施恩。神忍耐的时间在这里被称作一天,整整一天,用来做工,但又是有限的,就像一天,过后是夜晚。祂长久忍耐,但是祂不会永远忍耐。

b)他们对祂所行极大的恶。他们是那“悖逆顶嘴的百姓。”在以赛亚书中的一个希伯来字,在这里用两个词来好好解释;不仅仅悖逆不听呼招,不顺从它,还是顶嘴,与之争吵,这更显为恶劣。许多不接受一项好的建议的人,还会承认他们对此不能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是那些不信的犹太人不仅此为止,而是与之争辩亵渎。神忍耐对待他们,更使他们越发悖逆,使之罪大恶极;他们的不顺从使神忍耐的荣耀更显为大,使之极其满有恩典。祂的恩慈不会被人的败坏所胜,神的怜悯实在奇妙;人的败坏不被神的恩慈所胜,人的败坏实在令人诧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章

使徒在说明对犹太人拒绝的伟大真理和对先祖的应许之间的和谐一致后,在这一章进一步努力软化其严厉性,并使它与神普遍的良善和谐一致。也许有人会说:“神弃绝了祂的百姓吗?”因此使徒在这一章要回应这种反驳意见,体现在两方面:――I.详细说明什么是与这忿怒并存的神的恩慈,1-32节。II.他因此引出神无穷的智慧和主权,并在本章结尾部分结束这个讨论时发出赞美,33-36节。

 

犹太人的境况;外邦人的境况;对外邦人的警告;将来犹太人的归正

1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 3“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4神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5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6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7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8如经上所记:

“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9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10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11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12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13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荣耀我的职分。14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16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17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18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19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20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21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22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23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24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25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27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28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29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30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31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32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使徒在这里提出一种可能会有的反驳意见,这是针对神将犹太国弃绝而提出的(第1节):“神弃绝了祂的百姓吗?这弃绝是完全和终极的吗?是否他们所有的都被放弃落在忿怒和毁灭当中,这是直到永远的吗?这判决的范围是否如此之大,没有余地,还是它要延续下去,没有求情的机会?祂是否不再有自己的选民?”与之相反,他显明了这看上去虽然严厉,但同时也表露了极大的恩慈和怜悯,他特别强调了三件事情:--1.尽管一些犹太人被弃绝,但不是全部都被弃绝。2.尽管犹太人的国度被弃绝,但是外邦人被接纳进来。还有,3.尽管犹太人目前是被弃绝,然而在神适当的时候他们要被再次接入祂的教会。

I.犹太人确实有许多被弃绝,但不是全部。对这种假想“他用了断乎没有”加以回答。他决不容忍有这种想法。神使一些犹太人和其他人有所分别。

1.有蒙拣选的相信的犹太人的余数,因着相信耶稣基督得到了义和生命,1-7节。这里说这样的人是“祂预先所知道的”(第2节),就是说,在创世之前神已经顾念施爱;因为祂预先知道的,祂就预定他们。这就是分别之所在。他们被称为“蒙拣选的人”(第7节),就是选民,神所拣选的,被祂称为选民的这些人,是因为神拣选的爱首先将他们分别开来,使他们比其他人更为尊贵。信徒是蒙拣选的人,都是,也只有他们才是神所拣选的。在这里, 
(1)他表明自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就好像他在说,“如果我说所有的犹太人都被弃绝了,我也要放弃我自己的所求,自己也被抛弃了。”保罗是所拣选的器皿(徒9:15),然而他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更具体地是属便雅悯支派的,是以色列所有支派中人数最少最年幼的。

2)他说明,就像在以利亚的时候那样,这些蒙拣选的余数比人所想象其实要多得多,同样显明神对以色利的恩典和恩惠仅仅局限于那些犹太人的余数,这并非什么新鲜或奇怪的事情,以利亚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形。圣经是这样讲到以利亚的,--在旧约伟大的改革家以利亚的故事里,请留意,[1]关于以色利,他所犯的错误;以为他们在亚哈的时代离经叛道如此普遍,他是全世界唯一对神有忠心的仆人。他所指的是王上19:14,在那里(也是在这里所讲的)“他在神面前控告以色列人。”一种奇怪的求告:--“他向神恳求,反对以色列人;”可以这样解读;“控告”原文这个词在徒25:24就是这样翻译的。犹太人曾向我恳求。籍着祷告我们向神恳求,与祂交通,与祂交谈:在雅5:17中说以利亚“恳切祷告”。我们也要如此恳切祷告,我们祷告的时候也要像那些恳求神的人一样,以这份责任为我们的事业。在这个祷告中,以利亚所说的似乎显出他自己是以色利民中所剩唯一忠心的人。请看信仰有时到了何等的低潮,它的面目被何等遮蔽,甚至最有智慧和洞察力的人都以为它消亡了。以利亚的时候就是如此。展现一个国家的是它的掌权者和民众。当时以色列的掌权者是逼迫人的:他们“杀了祢的先知,拆了祢的祭坛,他们寻索我的命。”那时以色列的民众是拜偶像的民:“只剩下我一人。”那所剩无几对神忠心的人不仅被淹没在拜偶像的人群中,更被逼迫人的怒气压迫逼到绝路上。“恶人兴起人就躲藏,”箴28:12。--“拆了祢的祭坛”;不仅仅是忽略神的祭坛,让它们失修,而且还拆毁它们。当巴力的祭坛竖起,无怪乎神的祭坛被拆毁;他们不能忍受那在他们面前对他们拜偶像的指控。这就是他对以色列的控告;好像他在说,“主,这样的人岂不是到了时候该受毁灭,该被剪除了吗?为了祢尊贵的名,祢还能行其他的事吗?”有神的人,特别是神的先知,控告任何的个人或人群,这是何等悲哀,因为神接纳祂祷告的民的申诉,迟早要以可看得见的方式答应他们的祷告。[2]看神的回答是如何纠正这个错误的(第4节):“我为自己留下”。请留意,第一,神的教会的情形通常比有智慧的好人所认为的要好。他们很容易就下了不好的论断,放弃了希望,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第二,在绝大多数人都离经叛道的时候,通常有余数的民还守着正道――有人,尽管只是少数;并非所有人都走上一条路。第三,在绝大多数人都离经叛道的时候,通常有余数的民还守着正道,是神为他自己留下这余数的。如果他让他们随己意行,他们都要和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了。是祂白白的大能的恩典令他们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七千”:这个数目足够有力地见证控告以色列拜偶像的罪,然而和千千万万的以色列民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少的数目,一座城里有一个人,一个支派里有两个人,就像葡萄园中摘剩的葡萄。基督的群羊只是一小群;然而当他们最后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将是极多的不可胜数的大群,启7:9。在这里描写这些余数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当时这是以色列风行的罪。在皇宫里,在城里,在乡下,巴力占了上风;民众总体上或多或少都敬拜巴力。保持正直最好的明证,就是不沾染我们所处的地方所在的时代当前风行的败坏,当这势力浩大的时候依然逆流而行。神所承认的忠心的见证人就是那些勇于为已有的真理作见证的人,彼后1:12。当其他人都向巴力屈膝的时候,他们却不向其下拜,这是值得称赞的。独自保持清醒通常是真正的正直的标记。[3]这个例子应用在当前的情形之中:“如今也是这样,”5-7节。神看待祂的教会的方法和以前的是一样的。像以前一样,现在的也一样。在以利亚的时代有余数,现在也是如此。如果在旧约时代还有剩下的余数,当时恩典还没有如此清晰彰显,圣灵还没有如此丰富地赐下,在福音下这余数就更多了,现在那带来拯救的神的恩典更为光明显耀。――“余数,”众人中的少数,这余数是相信的犹太人,其他的人仍在顽梗不信之中。这被称为“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他们是按着神爱的心意从亘古就蒙拣选成为恩典和荣耀的器皿的。祂所预定的,祂必呼召。如果他们和其他人有所不同,这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很肯定是这样(“祂说,我为自己留下”),那么这就是照着拣选的;因为我们可以肯定,神无论做什么,祂都是照着祂自己心意的计划而行。关于这余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留意,第一,这是出于神白白的恩典(第6节),这恩典排除了行为。一些人和其他有人所区别,这是首先根基于永远的拣选,这完全是在乎恩典,白白的恩典;不是因着已经行出来的行为或预见将要行的行为;如果是这样这就不是恩典了。――“如果不是完全白白得来的,就不能准确称之为恩典。”拣选完全是按照祂意旨所喜悦的,弗1:5。保罗的心是如此完全看重神恩典的白白赐予,以致他在论述的中间补充加上这句话,“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一些人指出,在称义上,和行为对立的信心本身也是包括在恩典之中;因为信心是特别预备我们领受神使我们称义的白白恩典的,但不是为了领受那使我们蒙拣选所预备的恩典的。第二,它所得到的:是以色列人,就是这个民族的整体,所求而没有得着的(第7节):“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这是指称义,和被神接纳(见罗9:31),但是“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在他们身上神的应许得到成就,使人记起神在古时对这群人的恩慈。他称余数相信者为蒙拣选的人,而不是选民,这要说明这些人的指望和福气的唯一根基在乎拣选。他们是在祂爱的心意中蒙神怜爱之人;他们是蒙拣选的;他们是神所拣选的。这就是神对蒙拣选的余数之民的恩惠。但是,

2.“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第7节。一些人蒙拣选被呼召,神使这呼召成为有的。但是其他人被任凭在他们的不信中灭亡;啊,那本应给他们的好处的反而使他们变得更糟。福音对那些相信的人成了活的香气叫他们活,对那些不信的人成了死的香气叫他们死。同样的阳光叫蜡熔化却令泥土坚硬。西面这个老好人预言婴孩耶稣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路2:34,35。--“成了顽梗不化的。”有版本作他们被坚硬,他们被煎烙,变得麻木毫无知觉。他们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福音恩典的工作。瞎眼和心硬表达了灵里相同的毫无知觉和愚昧。他们闭上眼睛不愿看见;这就是他们的罪了:然后神按照公义的审判,令他们眼目昏暗,使他们不能看见;这就是他们的惩罚了。这看上去象是很严酷的教义:为证明这一点,因此他引用了旧约中的两位见证人作为凭证,他们是讲到这样的事情的。

1)以赛亚,在他所处的年代讲论过这样的审判,赛29:10,6:9。“昏迷的心,”就是说对他们的责任或利益不上心。他们服在一种极大的漠不关心的势力之下,好像昏迷沉睡的人;对任何说的做的没有反应。他们决意照这样继续下去,动一动都不愿意。下面的用词解释了什么是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他们拥有这些器官,在关乎他们平安的事情上,他们不使用这些器官;他们相当糊涂,他们看见基督,但是他们不相信祂;他们听到了祂所说的话,但是他们不接受;因此他们所听到的和所看见的都成了徒然。就好像他们没有看见和听到,这都是一样的。在一切的审判中,属灵的审判是最厉害,最可怕的,尽管它们是最默然无声的。--“直到今日。”自从以赛亚这样预言以来,这使人心硬的工作就一直在继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眼瞎,变为毫无知觉。或更确切的说,自从第一次传讲福音以来:尽管他们有来自基督自己和他的使徒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显明这真理,最有权柄的传讲,最善意的提议和最清晰的呼召,然而到今天为止他们依然心地昏暗。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这依然是真实的写照,甚至直到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心硬眼瞎,一代接一代都是顽固不信,这是根据他们自己所说的可怕的预言所带来的诅咒:“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2)大卫(9,10节),摘自诗69:22,23,大卫在灵里预言了基督要因着祂自己的民犹太人而受苦,特别是他们“拿醋给祂喝”(诗69:21,在太27:48里照字面得到了实现),这言语带着最大的蔑视和恶毒,在接下来的话中,以预言的形式,他预言了因着这样而加在他们身上的可怕审判:“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使徒在这里把它应用在犹太人当前的顽梗不化,和他们对福音的憎恨上,这福音使他们心地越发刚硬。这教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卫其他咒诅他的仇敌的祷告;这些祷告应该被理解作是预言了神对加在那些公开顽固反对基督和祂的国度的众敌人的审判。他愿成就的这个祷告是会实现的一个预言,而不是他自己愤怒情绪的个人表达。同样这也是为了要显神为公义,显明祂在这样的审判上的公正。他在这里讲,[1]他们的安逸变为毁灭:“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就是说,像诗篇作者所解释的那样,让那些本应成为他们的福分的成为他们的网罗。神的咒诅将要使食物变成毒物。这警告就像在玛2:2所说的,“使你们的福分变为咒诅。”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就是说,要成为罪和凄惨。那要滋养他们的食物,要使他们哽咽。[2]他们能力和感官的败坏(第10节),他们的眼目昏蒙,他们的腰发弯,使他们找不到正道,即使找到,也无法行在其中。犹太人在举国拒绝基督和祂的福音之后,在政治上变得昏暗,他们自己的心思计划都与自己作对,加速了被罗马灭亡的命运。他们看上去像是注定要成为奴隶被人蔑视的民,他们的腰下弯,被万国欺压践踏。或可以从属灵上作理解;他们的腰弯,专注肉体和世界。――“他们顾念地上的事。”这是对这个民族现在所剩余的人的境况和性情极其恰当的描述,如果论到关于他们的事情是真的话,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属世,固执,瞎眼,自私和性格败坏的民了。在这咒诅的权柄下,他们的情形到现在依然显明如此。神的咒诅很久都不会退去。如果我们弯腰专注属世的事物,我们的眼目就会昏蒙,成为这属世的标记。

II.另外一件证明犹太人被弃绝这个教义的事实就是,尽管他们被弃绝和被逐出教会,但是外邦人却被接纳进来(11-14节),他把这应用在对外邦人的告诫上,17-22节。

1.犹太人被弃绝,留下位置使外邦人被接纳。犹太人离开,这对可怜的外邦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11节):“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么?神放弃拒绝他们,仅仅是让他们毁灭吗?”他对此十分诧异,对该想法严正加以拒绝,就像他往常对待那些对神的智慧,公义,或恩慈加以非难的看法一样:“断乎不是!不,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尽管他们站立得住,救恩也可以临到外邦人;但是按着神的计划,命定了当犹太人拒绝福音之后,福音就应该向外邦人传讲。这体现在比喻中(太22:8,9),“只是所召的人不配--出去到路上,”路14:21。也体现在历史中(徒13:46):“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同样地看徒18:6。神要在这世界上建立一个教会,要在婚宴上坐满客人;如果一个人不来,其他的人就来了,要不然为什么还要发邀请呢?犹太人拒绝了,因此这邀请临到外邦人。请看无限智慧的神是如何从黑暗中带出光明,从罪恶中带出良善,从吃者带出吃的,从强者中带出甜的。为了说明同样的目的,他在第12节说道,“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就是说,这大大加快令福音更早可以临到外邦人世界。福音是世上最大的富足;它比千千万万的金银都更为美好。或者,外邦人的富足就是他们当中有极多的信众归顺。真信徒是神的珍宝。同样地(15节):“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神对他们的不喜悦为神对外邦人的恩典开了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5:19。因此因犹太人的不信,祂公然不认他们,尽管他们曾经是特别蒙祂喜悦的民,要显明祂施恩不再是使用有分别和有限制的方法,而是在各国中,那敬畏神行义的人,都要被祂所悦纳,徒10:34,35。

2.使徒是如何运用外邦人替代犹太人这个教义的。

1)作为犹太人的骨肉之亲,这里他所讲的是要激发勉励他们,激发他们接受领会福音的呼召。神这样定意厚待外邦人,为了是要激动犹太人使他们发愤(11节),保罗相应地努力这样做(14节):“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那遭人蔑视的外邦人要取福音的全部好处和特权,而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拒绝而悔改,最终也可以在其中有份吗?我们难道不应该相信和顺服,得赦免得拯救,像那些外邦人一样吗?”关于类似的激发以扫的例子见,创28:6-9。在事关我们灵魂的事情上,这一种激励发愤是值得赞许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像我们的邻舍一样圣洁喜乐呢?在这样的激励发愤中我们无须猜疑,中伤和反中伤;因为对于我们全体,教会有足够的位子,新约有足够的恩典和安慰。祝福不会因领受的人众多而有所减少。--“好救他们一些人。”请看保罗的工作是什么,是拯救灵魂;然而他能尽力对自己许诺的只是救一些人。尽管他是一位如此有能力的布道家,带着圣灵如此的明证和彰显传讲和书写,然而在和他来往的许多人当中,他只能救一些人。神的工人如果在救一些人上起了作用,就应该知道他们的劳苦有很好的回报了。

2)作为外邦人的使徒,这是告诫他们的话:“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你们这些相信的罗马人,你们听到了救恩的富足因着犹太人的跌倒临到你们,但要小心,免得你们做错什么失了它。保罗在这里,和他在其他场合一样,把他的论述应用在外邦人身上,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特派要服事他们的信心,在外邦人的国家里,栽种,浇灌,建立教会,这是他非比寻常的使命的目的,徒22:21,“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请对比徒9:15。同样地这是他被按手差遣的目的,加2:9。比较徒13:2。我们要大大地特别留心造就那些托付给我们的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工作要特别留心。神立定那恩赐和恩典都超乎其他使徒的保罗,让他做外邦人的使徒,这显明了神对那可怜的外邦人的的大爱。外邦人的世界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在其中所做的工作需要一位非常有能力,有技巧,大发热心和满有勇气的工人:保罗就是一位这样的工人。神呼召那些祂看为合适,或祂装备他们成为合适的人去做特别的工作。――“我荣耀我的职分。”有人诬蔑他的职分,因着他的职分诬蔑他。因为他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犹太人对他如此动怒(徒22:21,22),然而他从来没有埋怨,尽管这使他成为犹太人一切怒气和恶意的靶子。尽管世界蔑视,认为是卑贱可憎的,但是我们若认定为耶稣基督的服事和工作是真正满有荣耀的,这就显明我们对祂的真正的爱了。事奉的职分是值得荣耀的。基督的工人是祂的使者,神奥秘事的管家,为了他们工作的缘故,他们配得在爱中极大的敬重。――“我的职分;--我的事奉,”我的服事,并非我要作主和管治。保罗如此热爱的不是作为使徒的尊贵和权势。而是使徒的责任和工作。在这里,就着被弃绝的犹太人,他在两方面劝勉外邦人:--

[1]尽管如此还是要敬重犹太人,并要盼望他们可以回转归信。这从他对他们的归信所给教会带来好处的前景的描述上表明出来,12,15节。这就仿佛由死里复活;因此他们不能侮辱这些可怜的犹太人,向他们夸胜,而是要怜悯他们,为他们的福分盼求,盼望他们可以再次被接纳。

[2]他们自己要小心,免得他们像那些犹太人一样绊脚跌倒,17-22节。在这里请留意,

第一,外邦人被接纳进入教会所得的特权。他们被接入其中(17节),就像野橄榄的枝子被接入好橄榄上,这是和庄稼人的方法习惯相反的,庄稼人通常把好橄榄嫁接在野橄榄上;但是那些被神接入教会的人在祂眼里都是野性不结果子的,没有任何益处。人嫁接是为了修整树木,但是神嫁接是为了修整枝子。1.神的教会是一棵橄榄树,如橄榄树一般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诗52:8;何14:6),果子是为了荣耀神和尊重人,士9:9。2.那些在教会之外的就好像野橄榄一样,不但无用,而且所结出的果子是酸的,没有味道:“天生的野橄榄,”24节。这就是那些可怜的外邦人的境况,没有教会的特权,在真正的成圣上缺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生的境况,我们天生是野的。3.归信就是把野的枝子嫁接入好的橄榄树。我们一定要从旧树上被折下来,被接入新的根,与之联合。4.那些被接入好橄榄树的是一同得着橄榄树的根和肥汁。这可以应用在得救与基督联合上;那些凭着活泼的信心被接入基督的人,就像连于树根的枝子一样,是一同得着祂――得着祂的完全。但这里讲的是外在可见的加入教会,犹太人像枝子一样被拔出教会,所以外邦人得接在其中,--在那些留在教会里的其中,或顶替那些被折下的人。外邦人被接入教会,和犹太人一样一同得着诸般特权,根的肥汁。橄榄树是有形教会(耶11:16是这样称呼教会的);这树的根是亚伯拉罕,不是一代传一代的根,只有基督才是这样的根;而是管治的根,他是第一位神与之庄严立约的人。现在相信的外邦人一同得着这根:“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19:9),“亚伯拉罕的福临到外邦人”(加3:14),得着橄榄树同一的肥汁,同一的实质,特别的保守,活的圣言,得救的途径,长久的事奉,立定的条例,以及另外那属于犹太人所拥有的橄榄树的肥汁的一部分,即他们的孩童子孙拥有有形教会成员资格,这一切不加给外邦人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对不要滥用这些特权的警告。1.“不要骄傲(18节):“不可向旧枝子夸口。”不要因此践踏犹太人,把他们看作被神抛弃的民,也不要侮辱那些被折下的人,更不要轻看那些存留下来的人。“神赐下恩典,不是叫我们骄傲,而是要我们心存感激。信心之法排除了一切的夸口,无论是自我夸口还是向其他人夸胜。”不要说(19节):“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就是说,不要以为你比他们更配得神的看顾,或在祂的恩典里比他们要站得高。“而是要牢记,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尽管你是被接入,你依然是被根托着的枝子;而且,是被接入的枝子,是逆着性接入好橄榄树(24节),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着恩典的作为得到这权利,被归化。那犹太教会的根,亚伯拉罕,并不是要感激你;而是你要大大感谢他,感谢他是承受这约的,是多国的父。因此,若是夸口,当知道(这个词一定要加上,使意思清楚)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2.“不要自高(20节):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不要对你自己的力量和地位太过自信。”敬畏神是对付自高的良药:那常常惧怕敬畏神的人是有福的。我们不需惧怕神对祂的话语的信实;一切的危险在于我们对我们的话语不守信。“就当畏惧,”来4:1。罗马的教会现在夸口其专享永远的保守;但是使徒在这里,对这仍处在幼年时期,仍然保持着纯正的教会的信中,明明白白警告这夸口,和对此的夸耀。—“惧怕”什么?“要惧怕免得你们像他们一样失去了这地位,免得你们失去了现在享有的特权,好像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特权一样。”那降临在其他人身上的祸患应该成为我们的警告。神在耶7:12中对耶路撒冷说,“去察看我对示罗所行的;”现在也是这样,让一切神的教会去察看神对耶路撒冷所行的,神临到他们的日子所发生的情况,让我们可以听见惧怕,留心耶路撒冷所犯的罪恶。众教会所享有的特权,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的,也不是一定归在他们和他们的后代身上的;而是只是在他们行为端正的时侯才是这样,否则就要终止。请思考,(1)“他们是如何被折下的。这并非是冤枉的,不是绝对的主权和君权的作为,而是因为不信。”因此看来那些长久以来凭信心站立的教会是有可能堕落进入不忠的境况,成为他们的败坏。他们的不信不单惹动神的怒气把他们折下,他们更是因着不信把自己折下;这不仅是造成他们被隔绝的行为上的原因,更是根本上的原因。“你们现在也有可能会犯导致他们跌倒的同样的软弱和败坏。”进一步留意,他们是“原来的枝子”(21节),不单在亚伯拉罕的约中有份,更是从亚伯拉罕的腰中而出,是生于家中,因此享有某种家人的权利:然而当他们落入不信之中,神没有顾息他们。他们祖先的权利,悠久习惯和信实并不能保守他们。尽管他们大大坚持说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的求情也是枉然,太3:9;约8:33。确实他们是首先租种那葡萄园的园户;但是当他们放弃这葡萄园时,葡萄园从他们的手中被夺回,这是理所当然的,太21:41,43。在这里这被称为严厉,第22节。神立定公义审判,按照他们的罪审判他们。严厉这个词听上去很刺耳;我不记得在圣经中另外还有什么其他地方使用这个词来形容神;在这里是在犹太人被赶出教会这件事上使用这个词。神对那些口头承认祂,离祂最近的人,如果他们背叛祂,是最为严厉的,摩3:2。滥用忍耐和特权导致最大的忿怒。在一切的审判中,属灵的审判是最可怕的;第8节就是论到他在这里所讲的这一切。(2)“你们那被接入的应该如何站立。”他是泛指外邦人教会说这一番话的,尽管有可能他是在暗示对某些具体的人的责备,这些人可能对于犹太人被拒绝表露出这样的骄傲和夸胜。请思考,[1]“你凭什么立得住”:“因为信”,信是一种依靠某个东西的美德,并它是从天上获取力量的器皿。你不是靠着你所自信的自己的任何能力站立:你成为现在的人,是因为神白白的恩典,祂的恩典是属乎祂自己的,是按祂所喜悦的赐下或不加给予。那令他们败坏的是他们的不信,因为信,你站立住了;因此你把握的并不比他们的牢靠,你所站立的根基并不比他们坚固。”[2]“凭什么条件(22节):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祂的恩慈里,就是说,长久依靠和顺从神白白的恩典,犹太人没有这样做,就毁灭了--如果你小心在神的恩典里有份,不断留心讨神的喜悦,恐惧颤惊不要得罪祂。”我们责任的汇总,我们得福的条件,就是在使我们长久在神的爱中。“以敬畏的心归向耶和华,领受祂的恩惠。”何3:5。

III.另外一件说明犹太人被拒绝这个教义的是,尽管现在他们被赶出去,然而这拒绝不是最终的;而是当日期满了的时候,他们要再次被接纳。他们不是永远被逐出去,而是在忿怒中神要记起祂的怜悯。请我们留意,

1.在这里是如何描述犹太人的归信的。(1)这里说是他们的丰满(12节),就是说,他们被加进教会,再一次充满因他们被弃绝而留下的空位。这将成为天下的富足(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的教会),带来极大的光明,力量和美丽。(2)这被称为他们被收纳。一个灵魂的归信就是对这个灵魂的收纳,一个国家的归信也是如此。他们要被收纳,纳入恩典之中,纳入教会,纳入基督的爱,基督的臂膀伸张,收纳一切愿意来到祂面前的人。这将是“死而复生”――如此奇怪和令人吃惊,然而却同样受欢迎和被接受。犹太人的归信将给教会带来极大的喜乐。见路15:32,“祂是死而复活的;”因此“我们理当欢喜快乐。”(3)这被称为“重新接上”(第23节),接入教会,之前他们从教会里被折下。被接上的枝子从树根吸收汁液和营养;同样一个真正被接入教会的灵魂从那使人复活的基督那里接受生命,力量和恩典。他们将要“被接在本树上”(24节);就是说,接入教会,原本他们是这教会最卓著最显眼的成员,重新得到他们从前如此长时间享有的有形教会成员所有的特权,这些特权现在因着犯罪失去,因着他们的不信被剥夺。(4)这被称为“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第26节。真正的归信确实可以被称为得救;它是得救的开始。见徒2:47。他们被加给教会,这就是他们的得救:得救这里是现在时态。当归信的工作展开,拯救的工作也在展开。

2.它的根据,以及我们盼望它的理由。

1)这是因为初熟的果子和树根是圣洁的,第16节。一些人把初熟的果子理解作那些已经归信基督,被接纳进入教会的犹太人,他们就像那献给神的初熟的果子,作为一场更丰富和被成圣的收成的凭据。一个好开始预示着好的结局。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认为其他人也可以像那些已经被接入的人一样得救,被接入呢?其他人把初熟的果子理解作与树根是一回事,就是那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犹太人是从他们而出,和他们这些首要的受托人一道,有约立定在他们身上:因此他们是犹太人的树根,犹太人这里不仅仅作为一个民族,更作为一个教会。在这里,如果他们是圣洁的,这不是着重指继承而来的国家的圣洁--而是说如果他们从前在教会里,在约中--那么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神对全团充满恩慈--这全团是指着这一群人;对树枝充满恩慈--这树枝是指这一群人的成员。在某种意义上犹太人是圣洁的国民(出19:6),由圣洁的先辈而出。现在难以想象这如此圣洁的国民竟会被全部和最终弃绝。这里证明了信徒的后代,就像这里所讲的那样,是在有形教会的范围之内,[3] 是在约的边缘,直到他们因着自己的不信,把自己排除出去为止;因为,“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尽管真正的资格不是遗传的,但是相对的特权却是遗传的。尽管智慧人不会生出智慧人,然而自由人生出自由人。尽管恩典不是籍着血统延续,然而外在的特权确是如此(直到它们被放弃为止),直到千万代。那些要把信徒的子孙逐出教会,因而不让亚伯拉罕的祝福临到外邦人,籍此切断他们所继承的人,不知他们未来要如何解释他们的这种做法。犹太人的树枝被承认是圣洁的,因为树根是圣洁的。这在第28节表达得更为清楚,“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他们教会国度的第一个根基是建立在这对列祖的爱上的(申4:37):“因他爱他们的列祖,所以拣选他们的后裔”。这同一的爱要重新兴起他们的特权,因为神要纪念这远古的慈爱;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这是神常用的恩典的方法。因此,因着父亲的缘故,对孩子所施加的爱被称为“神的慈爱”,撒下9:3,7。尽管就着福音说(就是说在现今这个福音时代),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福音的仇敌,就是说,为外邦人的缘故,他们对外邦人怀有如此的敌意;然而当神的时候要来的时候,这将会消失,神要纪念祂对他们列祖的爱。请看一个针对于此的应许,利26:42。祖宗犯罪要被追讨到子,只是直到三四代;但有一慈爱被存留到千代。许多人处境较好,是因着他们敬虔的祖宗的缘故。为着这个缘故,教会被称为他们的“本树”。很久以前这已经是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这可以鼓励我们,使我们盼望为了从前相识的缘故,教会会再一次有地方为他们开放。那从前的情形可能会再一次发生。尽管具体的人和世代因着不信的缘故失落了,然而全国性的教会资格是曾经存在的,尽管现在这被暂时中止了,我们却可以期望它要得到复兴。

2)因为神的大能(第23节):“神能够把他们重新接上。”使人心归回是极大能力的作为;当人看上去心硬,瞎眼,顽梗,我们可以得安慰,神有能力改变,有能力把那些被弃绝很久,已经干枯的重新接回。壮士全副武装披挂整齐看守他的房屋,然而比他强大的神能够胜过他。他们得复兴的条件是信心:“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因此只需要把不信这个极大的障碍挪开;神有能力可以把这挪开,除一种大能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做到这点,这大能就是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弗1:19,20。否则这些枯骨怎能活过来呢?

3)因为神向外邦人所显现的恩典。那些自己经历了神的恩典,这先存的,使人分别的恩典的人,可以得到鼓励,指望其他人也得着这恩典。这就是他的论据(第24节):“如果你们这些天生的野橄榄已经被接入这好的橄榄树,何况那些本树的枝子呢,可以认为他们距离神的接纳可能更近一些呢。”这个提醒对打消那些外邦人基督徒的骄傲非常有用,他们对那些被拒绝的犹太人十分蔑视,向他们夸胜,践踏他们;保罗好象在说,“他们的光景尽管是很糟糕,但不像你们归回相信之前那样糟;因此为什么他们不能像你们现在一样好呢?”这是他的论证(第30,31节):“你们从前不顺服神,”等等。对于那些蒙神恩典的人,常常思想他们从前的光景,他们如何得到这恩典,这对他们是好事。这可以帮助我们软化对那些依然不信的人的苛求,促使我们为他们祷告。他进一步从外邦人被呼召的原因,就是因着犹太人的不信来证明这一点;因此可以这样讲:“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更何况因着你们蒙了怜恤,他们更要蒙怜恤呢。如果吹灭了他们的蜡烛,你们的就被点亮,因着神由恶带出善的大能,当神的日子来到,你们持续点亮的烛光岂不更加成为点亮他们的手段吗。”“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就是说,叫他们可以向你们感恩,就好像从前你们感恩于他们一样。”他认为,相信了的外邦人会尽最大的努力向犹太人做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当神劝服了雅弗之后,雅弗就努力劝服一样。真正的恩典恨恶独断专有。那些自己得到恩典的人当努力使其他人可以通过他们的恩典也得着恩典。

4)因为指着这所说的旧约的应许和预言。他引用了一段非常特别的经文,第26节,出自赛59:20,21。就此我们可以留意,[1]对基督降临的应许:“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耶稣基督是一位伟大的救主,这意味着人类落在悲苦和危险的光景之中。在以赛亚书这写作,“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在那祂被称为救赎主;在这里被称为救主;祂用救赎的方法,付出代价而实行拯救。以赛亚书说道,祂要来到锡安,因为当先知预言的时候,祂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锡安是祂首先要降临的地方。祂来了,祂在那里住下:但是当使徒写这段话的时候,祂已经来了,祂已经到过锡安;使徒所讲的是祂降临的结果,是从锡安出来的;因此就像从泉源发出的活水的江河把永远的福音浇灌给万国。“训诲必出于锡安,”赛2:3。比较路24:47。[2]这来临的宗旨和目的:“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要靠着赦罪恩典的买赎消除不义,消除罪恶,靠着更新的恩典的浇灌,消除罪的权势,将祂的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太1:21),把我们和我们的罪分开,使得罪不再成为我们的败坏,它不再成为我们的统治者。特别是要消除雅各家的罪恶,为此他引用了这节经文,证明神对雅各后代极大的爱。还有什么比消除他们的罪恶,把分割他们和一切福气的隔阂撤除,消除罪,为一切的美事预备道路更大的爱呢?这就是基督被差遣来到世界要加给人的祝福,这是首先要赐给犹太人的(徒3:26),要使人从他们的罪恶中回转。在以赛亚书是这样写的,“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这表明在这所应许的拯救中有份得益的是哪一种人,就是那些,唯独是那些离弃他们的罪,归向神的人;对于他们,基督作为救赎主降临,但是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祂是作为复仇的降临。看申30:2,3。那些从罪中回转的人将要被认作锡安真正的国民(弗2:19),为人端正的雅各,诗24:4,6。把这些经文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知道只有那些离弃他们的罪才在基督里有分,除了靠基督恩典的力量,没有人可以离弃他们的罪。--“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救赎主要来到他们那里--然后在赛59:21接着说,祂的灵必不离开他们。神对以色列满有恩典的计划是立约的实质,对此神不能说谎,而是真实的守信的。他们是立约的子孙,徒3:25。使徒补充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有人认为这是指着赛27:9讲的,或只是指着前面讲的,“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对罪的宽恕是新约一切祝福的根基(来8:12):“因我要宽恕”。从这一切他推论,神一定对这些人存留有极大的宽恕,是与这些丰富的应许相应的:他用这个真理证实了他的推论(第29节):“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后悔有时理解作改变主意,因此神是决不后悔的,因为祂是立定主意,谁能使祂心意回转呢?后悔有时理解作改变方法,这里应该作这样的理解,说明建立在拣选之上的神的爱的一贯性和不可改变。这些恩赐和选召是不变的;祂所如此之爱的人,祂要爱他们到底。我们看到神后悔给人灵魂(创6:6,“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后悔给某人荣耀和权力(撒上15:11,“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见神后悔给人恩典,或后悔对人作有效的呼召;这些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神的主权

33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34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35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36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使徒用本章的大部分篇幅详细强调了对犹太人的弃绝和神的良善之间的和谐一致,在这里他得出结论,承认和歌颂了在这一切上神的智慧和主权。这里使徒充满感情和敬畏歌颂了,

I.神计划的奥秘:“深哉!”在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事情上;或,概括来讲,福音的全然奥秘,这是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的。--“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在籍着基督安排和实施对我们的救赎这件事上,祂的智慧和知识是何其大,这深哉的奥秘连天使也要察看,彼前1:12。人的理解岂不更加难以陈明其方法,原因,计划和它的范围吗?保罗比任何其他人更了解神国的奥秘;然而他自己也要承认他无法想得明白,急切要寻根问底,他谦卑地坐在这奥秘的边缘之上,感叹这深哉。那些在这还不完全的状态下最明白事理的人,他们是最清楚他们自己的软弱和短视,在作完一切的研究后,在这些研究所得结果之后,因着黑暗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人都要等候赞美祢,诗65:1。--“深哉神的丰富”。人各样的丰富都是肤浅的,一会儿就可以见底;但是神的丰富是深奥的(诗36:6):“祢的判断,如同深渊。”神的计划不仅深奥,而且还是丰富的,这表明了那宝贵有价值的是何等丰足,神计划的层面是何等完全;它们不仅高深,而且“长阔”(弗3:18),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3:19。--“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清楚明确无误地看清一切一切现今的,过去的,和将来的事,--一切在祂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这就是祂的知识。祂统治和命令万有,指挥处置万有成就祂自己的荣耀,在万有中成就祂自己的目的和计划;这就是祂的智慧。这一切的范围是如此深奥,是超过我们所能探求的,我们思想这一切,很快就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诗139:6。比较17,18节--“祂的判断,何其难测!”就是说,祂的计划和目的:还有祂的“踪迹”,就是把这些计划和目的成就出来。我们不知道祂所计划的。当一切运转起来,神的护理开始工作,我们却不知道他所计划的;这是何其难寻。这不仅推翻了我们对神计划过分自信的理解,还制止我们好奇的探求。隐秘的是不是属于我们的,申29:29。神的道是在海中,诗77:19。比较伯23:8,9,诗97:2。祂所做的我们现在不知道,约13:7。对神所作的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理由,也不能靠着搜寻测度神。见伯5:9,9:10。感谢神,祂口中的判断,和我们的责任是明明白白的,是轻省的,这是一条大道;但是祂手的判断,和祂护理的踪迹,是隐秘的,对这些我们是不可窥探的,只有静静地赞美和默认认同。使徒是特别针对那奇怪的转折而说的,对犹太人的弃绝,接纳外邦人,目的是在合适的时候重新接纳犹太人;这些是很奇怪的做法,对一些人的拣选,对其他人的拒绝,这些都不是按照人设想的可能性而行的。就是这样,父啊,因为这在祢眼中看为是好的。这些方法是不可测度的,对此我们必须要说,“深哉!--何其难寻。”神在身后不留痕迹和脚踪,也不开出一条道路在祂身后发光彰显;但是祂护理之道每天都是新的。他常常不行同一条路以致留下路径。“我们所听于祂的,是何等细微的声音!”伯26:14。接着在第34节,“谁知道主的心?”有何人成为祂的参谋,或像基督那样在父的怀中?有谁神告知祂的计划,或观看祂的作为,能知道祂要走的踪迹?在神和人之间,造物主和受造之物之间,距离差距是何等之大,这永远排除了能亲密接近明白神的念头。使徒发出过同样的挑战(林前2:16):“谁曾知道主的心呢?”但在那里他加上一句,“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这表明真信徒籍着基督有祂的灵,在事关他们幸福的事情上是极其明白神的心意的了。那明白主的心意的人已经将祂显明出来,约1:18。这样,尽管我们不明白主的心意,然而,如果我们有基督的心,我们所有的就已经足够了。“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诗25:14。“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见约15:15。--“谁作过祂的谋士呢?”祂不需要谋士,因为祂是无限智慧;也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作祂的谋士;这就好比点着蜡烛照亮太阳一般。这似乎是指着那一节经文的(赛40:13,14),“谁曾指示耶和华的灵,或作祂的谋士指教祂呢?祂与谁商议?”等等。这是神在事关创造之工上向约伯发出的质问的实质所在(约伯记第38章),适用在祂护理的一切方法上。任何人向神发号令,教导祂应该如何管治这世界,这都是极其荒谬的。

II.神计划的主权。神在这一切事上自由行事,按祂所定意的行事,因为祂如此定意,对任何祂的事情都不需要解释(伯23:13,33:13),然而祂却没有任何的不义。要说明这点,

1.他发出质问,神欠了何人的债呢(第35节):“谁是先给了祂?”在一切受造之物当中,谁能证明神有欠于他呢?无论我们为祂做什么,或向祂奉献什么,我们都要承认这一点,这要永远打消如此的要求(代上29:14):“我们把从祢而得的献给祢。”我们所能尽的一切职分都不是需要偿还的,反而是我们要偿还的。如果有人能证明神有欠于他,使徒在这里要求偿还,并以神的名义宣告这偿还已经预备好了:“祂后来必偿还”。很肯定神不会让任何人因祂吃亏;但是从来没有人敢提出如此的要求,或试图要证明这点。这里说明,(1)要封住犹太人的喧嚷。当神从他们身上取走他们有行教会的特权时,祂只是取走那属于祂自己的:对祂自己的难道祂不可以随意处置吗--按祂所喜悦的时侯,在祂所喜悦的地方赐下或不给祂的恩典吗?(2)要封住外邦人的无礼侮辱。当神向他们中间送去福音时,向他们如此多的人赐下恩典和智慧接受这福音时,这不是因为祂欠了他们如此的人情,也不是他们可以要求这作为欠债偿还,而是因着祂自己所喜悦的。

2.他把这一切归于神的主权(第36节):“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就是说,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天上地下一切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关于我们的拯救,关于我们平安的事情)通过创造都是本于祂,通过护理之影响倚靠祂,以致在它们最终的方向和结局上都归于祂。神是万有的源泉,通过神人基督作为传达,归于终极神之处。概括说这三方面包括了神和祂的受造之物之间一切的因果关系:本于祂是第一动因,倚靠祂是主要的直接原因,归于祂是终极的最终原因;神为祂自己创造了万物,启4:11。如果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这就绝对有理由万有都应该归于祂,为了祂。这是一个必要的循环;如果江河从大海得到水,它们都要再次归回大海,传1:7。一切为了神的荣耀,这是必然的;因为万物最终都要归于祂,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因此他用了一简短的颂赞结束:“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神普世的工作是第一因,这位满有主权的统治者,万物的终极,应该成为我们赞美的对象。因此一切他所造之工都客观地赞美祂;但他的圣徒要积极地赞美祂;他们要称颂祂,一切祂所造的要称谢祂,诗145:10。保罗一直在详细论述神对人的计划,极其精确地阐述各点;但最终他得出结论,第6节承认神的主权是所有这些事的根源所在;只有根基在神的主权上,人的思想才能安全甜美地得到安息。这不是学者采用的论证方法,它是基督徒的方法。无论前提是什么,让神的荣耀成为结论;特别是当我们讨论到神的计划和作为的时候更要如此,把我们的论证变为充满敬畏和严肃的赞美,这是极好的。那看这些奥秘看得最深远的得荣耀的圣徒,从来不发辩论,而是赞美直到永永远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2章

 

 

使徒在详细说明和坚立基督教的首要基本教义之后,接着要强调最主要的责任。如果我们只是把我们的信仰看作是各样概念的集成,推测思索的指引,那么我们就看错了这信仰。不,这是实际的信仰,是为了正确规范人的举止的。它不仅是为了使我们的判断开明,更是要改革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从使徒写作这封书信,和其他一些书信的方法(以及在基督的国度里的主要管治方法)来看,神奥秘事的管家可以得到指引应该如何按照正义分解真理的道:不应脱离特权而强调责任,也不应该脱离责任而强调特权;而是要让两者并行,出于错综联合的目的,两者要大大地互相促进帮助对方。责任是按照推论的方法从特权而出的。基督徒行为的根基一定要建立在基督教知识和信心的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首先明白应该如何接受主基督耶稣,然后我们可以更清楚明白应该如何在祂里面行事为人。在这一章里讲到极多的责任。这些劝勉简短有力,简明概括了何为善,概括了主我们的神在基督里对我们的要求。它是对基督徒指引的缩写,是对正确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使之与福音相称的各项规条的极好总结。这里用“所以”这个词和前面的论述相连。它是教义真理的实际应用,是传道的生命所在。他一直在详细论述因信称义,白白的恩典之丰富,和我们在那将要显现出来的荣耀中所得的保证和确据。那些属肉体的自由主义者很容易因此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按着我们所想的去生活,按着我们的心愿,凭着我们的眼见行事为人。”并非如此;那使人称义的信心是“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除了圣洁和顺服,别无其它路径可以通往天国。因此神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开。本章特别的劝勉可以归纳为基督徒责任的三个主要方面:我们对神的责任,对我们自己的责任,以及对我们弟兄的责任。神的恩典教导我们凡事上要“敬虔,自守,公义”地生活,否认这些都是和这里所讲的相违背的。这一章将要使我们明白何为敬虔,自守和公义,尽管有时候它们稍稍混合在一起。

归给神为圣;对神的责任;对我们自己的责任;正确运用属灵恩赐;对我们弟兄的责任;兄弟之爱;爱仇敌。

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2不要效法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4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6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7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8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9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11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13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20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根据以上内容的归纳,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使徒的劝勉,

I.关于我们对神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到何为敬虔。

1.我们自己要向神降服,因此立下一个好根基。我们必须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8:5。在这里,这被强调是一切责任和顺服的源泉,第1,2节。人是由身体和灵组成的,创2:7;传12:7。

1)身体必须要献给祂,第1节。“身子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林前6:13,14。在这里这规劝是充满感情的:弟兄们,我劝你们。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使徒,然而他称呼最小的基督徒作弟兄,这是满有感情和关切的称呼。他是劝;这是福音的方法:“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林后5:20。尽管他可以带着权柄下命令,然而为了爱的缘故他宁可劝,门8,9。“贫穷人说哀求的话,”箴18:23。这是温柔地进行规劝,使之能力更令人欢喜。许多人如果被善意规劝,转化就更快,带领比驱使容易得多。在这里请留意,

[1]强调的责任--把我们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暗示着律法之下的祭物,是要在祭坛上献给或陈列在神的面前,预备要献给祂的。“你们的身体”--你们的全人;如此表达是因为在律法之下牲畜的身体是当作祭物献上的,林前6:20。我们的身体和灵要被献上。祭物由祭司宰杀,但是是由献祭的人献上的,这人通过按手在祭物的头上把他在这祭物里一切的权利和所有权转移给神。这里所讲的祭物是指一切按神自己的命定奉献给祂自己的;见彼前2:5。我们是殿,祭司和祭物,就像基督在祂独特的献祭上是殿,祭司和祭物一样。有赎罪祭和感恩祭。基督一次献上承担了多人的罪,祂是唯一的赎罪祭;但是我们的人和表现,籍着基督我们的祭司献给神,是荣耀神的感恩祭。把身体献上说明这是一个自愿的举动,由那控制全身和这身体的各个肢体的意志的绝对管辖能力所驱动。这一定要是心甘情愿的献上。你们的身体;不是你们的牲畜。那些在律法下的献祭,因它们的功用出于基督,所以它们也是在基督里有它们的期限。把身体献给神不单表明要避免用身子所犯的罪和干犯身子的罪,还表明把身子当作心灵的奴仆事奉神。这是在我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20),使用我们的身子尽直接敬拜的责任,勤奋回应我们具体的呼召,当被呼召时愿意在我们的身体上为神受苦。这是把我们身体的肢体作为义的器具献上,罗6:13。尽管操练身子益处甚少,然而它是把我们的心灵献给神的证据和结果。首先,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是宰杀的,不像那些在律法之下的祭物一般。基督徒把他的身体当作祭物献给神,尽管他不是把身体献上烧掉。真心献给神的身体是一个活祭。活祭,这通过暗示说明--那本身是死的是不能吃的,更不能当作祭物,申14:21;通过对比--“从前祭物是要被宰杀的,但你们可以被献上作祭物,却仍然活着”--是不流血的献祭。野蛮的异教徒把他们的孩子作为祭物献给他们的偶像神,不是活着的,而是宰杀的牺牲:但是神要的是怜悯,而不是如此这般的祭物,尽管这祭物是交托给他的了。“活”祭,就是指被心灵的属灵生命所激励的。是基督因信在我们的心里活着,这使得身体成为活祭,加2:20。神的爱点燃祭物,把生命浇灌在责任中;见罗6:13。活,就是指向神活,第11节。其次,它们必须是圣洁的。献给神的各样祭物相对是圣洁的。但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真正的圣洁,就是心和生活的全然纯正,籍此我们效法神的性情和心意:还有我们的身体绝不能成为罪和污秽的器具,而是要分别为圣献给神,作神圣的使用,就像会幕里的器具是圣洁的,全然献给神所使用的。心灵是圣洁的主体;但一颗成圣的心把一种圣洁传达给被这心所激励和赋予活力的身体。这是按照神的旨意的圣洁;当属肉体的行为止息时,身体就是圣洁的了。它们是“圣灵的殿”,林前6:19。“用圣洁守着自己的身体,”帖前4:4,5。

[2]这样做的理由,有三方面:--第一,思想到神的慈悲:“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满有慈爱的恳求,这应该软化我们去遵行。这是最甜蜜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这是在神里面的慈悲,这慈悲是出于神的--恩典在源头,恩典在江河中:在这里两者均包括在内;但特别是福音的恩典(在第11章所提及的),因着犹太人的不信而放弃失去的,转给了我们这些外邦人(弗3:4-6):应许给大卫的那可靠的恩典,赛55:3。神是一位慈悲的神,因此让我们把身体献给祂;祂一定会善待它们,祂知道该如何体恤它们的情况,因为祂有无限的怜悯。我们每天从祂领受祂慈悲的果子,特别是对我们身体的慈悲:祂创造了我们的身体,祂维持它们,祂买赎了它们,祂赋予它们极大的尊严。因着主的怜悯,我们没有被消化,我们的灵还存留在生命之中;这一切之中最大的慈悲就是基督不仅把祂的身体,还把祂的灵,为罪作为祭物献上,以致祂为我们献上了祂自己,把他自己献给了我们。此时我们只能思考,为了这一切,我们应该把什么献给主。我们应该献上什么?让我们把自己献上,作为对这些恩典的感谢—把我们的全人,我们所有的,我们所能做的一切献上;毕竟,和这如此丰盛的领受相比这只是非常微薄的回应:然而,因为这是我们所有的,其次,这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努力要达致的最大目标就是要得神的喜悦(林后5:9),让祂悦纳我们的全人和行为。这些活祭是神所喜悦的;反观罪人的献祭,尽管肥润和贵重,却是神所憎恶的。神愿意许诺悦纳我们的一点点,这真是极大地屈尊俯就;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令我们渴求,使我们快乐的了;如果把我们献上可以得祂的悦纳,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再也没有比献上自己更好的了。第三,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这里面是理智的举动;因为人是出于内心把身体献上。出于愚昧,被愚昧滋养的盲目的献上,只配给那些有眼却看不见的粪堆之神。我们的神一定要在灵里用悟性来服事。这是有最充分的理由的,绝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加以反对。“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赛1:18。神不会把任何困难的或不合理的事情强加在我们身上,所加的是完全符合有正当理由的原则的。也可以这样读作,“按照话语,你们的事奉”。神的话语在神圣的敬拜上不会游离于身体之外。只有按照圣经上神的话语的事奉才是神所悦纳的。这必须是福音的敬拜,属灵的敬拜。在这理所当然的事奉上,我们是能举出这样做的理由的,并随时准备说明这样做的理由的,按照这些理由,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神按有理性的受造之物对待我们,我们也要有理性地和祂相处。身体必须要这样献给神。

2)心意必须为祂而更新。在第2节强调:“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留心在你里面要有拯救的改变,要让这改变继续下去。”回转归信和成圣是心意的更新,不是物质上的改变,而是心灵性质上的改变。这和有一个新心和一个新的灵是一样的--新的性情和意向,新的喜好和厌恶;理智得到开明,良知得到软化,思想得到端正;意志屈从于神的意志,对属灵和天上的事情欢喜追求:因此这人不再是从前的他--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他行事为人是出于新的原则,按照新的法则,带着新的目的。我们的心意是掌管我们的能动的部分;因此心意的更新就是全人的更新,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成圣的过程,越来越向罪死,越来越为义活,这就是这更新工作的继续,直到在荣耀里得到完全。这被称为“我们的变化”;它就好像穿上新的形状和样式。--“你们要质变”。基督的变像就是用这个词来表达的(太17:2),当祂披上那属天的荣耀时,祂的脸面如日头一样发光;同样的词还用在林后3:18,那里讲到我们要“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这个改变在这里被强调是一种责任;不是说我们自己可以作成这样的改变:要是只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可以生出一颗新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新世界了;这是神的工作,结11:19;36:26,27。但是“你们要更新”,就是说,“运用那神所设立和制定的方法。”是神使我们改变,然后我们就被改变了;但是我们必须“使我们所行的归向神,”何5:4。“让你们的心服在那该称颂的圣灵的使人转化改变的影响之下;向神求恩典来运用恩典的各样方法。”尽管新人是神所创造的,然而我们必须要穿上这新人(弗4:24),努力向前追求完全。在这节经文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留意,

[1]我们一定要避免的,与这更新大大为敌的东西;就是效法这个世界:“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主耶稣的一切门徒和跟从者必须不效法这个世界。--“不要按照世界来铸造自己”。我们不可效法这世界上的事物;它们是变化的,它们的样式正在过去。不要效法肉体的情欲和眼目的情欲。我们不要效法这世界上的人,这世界服在罪恶之下,行事为人不要随从“今世的风俗”(弗2:2);就是说,我们不可随众行恶,出23:2。如果罪人引诱我们,我们不可答应他们,而要守着我们的本位见证他们的不是。就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那些本身不是罪的事情上,我们也不可效法这世界的风俗和方法,以免听这世界的指挥作为我们主要的法则,也不可以博取这世界的赞赏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真正的基督教极大程度上是庄严的与世界分别的。然而我们一定要小心以免像一些人一样走向极端,变得故作轻慢和愁眉苦脸。在与人交往的事情上,自然的光照和万国的风俗是作为我们的指引;在这些情形之下,福音的法则是方向的法则,不是矛盾对立的法则。

[2]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这更新的伟大结果是:“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神的旨意这里应该理解为,在事关我们的责任方面祂所启示的旨意,主我们的神对我们所要求的。这是神总体上的旨意,就是要我们成圣,我们要祷告求我们可以遵行这旨意,就像天使遵行这旨意一般;这特别是在新约所启示的祂的旨意,是在这末后的日子籍着祂的儿子向我们说明的。首先,神的旨意是“善良,纯全可喜悦的”;一条律法的三个卓越特性。这是善良的(弥6:8);是和永在的分别善恶的判断完全一致的。它本身是善良的。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有人认为福音的律法在这里被称为善良的,是要与礼仪性的律法有所区别,礼仪性的律法是“不美的律例,”结20:25。这是可喜悦的,是讨神喜悦的;祂所命定的,只有祂所命定的才是可喜悦的。要以讨祂的喜悦作为目标,唯一的方法就是以祂的旨意为我们的法则。这是纯全的,不可再添加上任何东西。神所启示的旨意是足够指引信心和行为的法则,包含了一切使属神的人得以完全的所需的,充分准备我们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其次,要求基督徒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就是说,在判断上和认可上知道这一点,在经历上知道这一点,籍着与神的旨意相符的经历明白神旨意的卓越。这就是喜爱那“美好的事”(腓1:10);原文用的是dokimazein(这里用的是同一个字),分别是非,在有所疑惑的事情上,随时查验何为神的旨意,用神的旨意作判断。这是“以敬畏耶和华为乐,”赛11:3。第三,那些最能够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的人,就是那些心意更新而变化的人。有活生生的恩典的原则在心中,只要它占上风,在关于神的事情上就能不带偏见,不带成见地作判断。这就预备人心接受和认同神旨意的启示。有这样的应许(约7:17),“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是出于神。”人有聪明,可以强辩和判别关于神的旨意的事情;而一颗诚实,谦卑的心,属灵的触觉被唤起,就被带入神话语的规模,爱神的话语,应用神的话语,尝到它的滋味。因此要敬虔,就要向神降服我们自己。

2.当做到这一切,我们要以对福音顺服的各样方式事奉祂。有人暗示这是对第11,12节所说的,“服事主。”我们把自己献上交给祂,岂不是为了我们能服事祂吗?徒27:23,“我所属;”接着说,“我所事奉。”敬虔就是要事奉神。如何事奉神呢?(1)我们必须把这作为我们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上不可闲懒。“殷勤不可懒惰。”我们有这世界上的工作,那是我们特别的呼召,对于这工作我们不可懒惰,帖前4:11。但这似乎是指服事主的工作,我们的父的工作,路2:49。那些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基督徒的人必须把信仰作为自己的工作—必须选择它,学习它,投入自己;他们必须热爱它,使自己致力于其中,服从它,作为他们伟大和主要的工作。把它作为我们的工作之后,我们做这工作就不可懒惰:不可贪图自己的舒适,当与我们的责任有所冲突时,必须以它为准。在信仰上我们不可闲懒。我们若是懒惰的奴仆,就必被认作为邪恶的仆人。(2)我们一定要“心里火热,服事主。”我们一定要在圣灵的影响下用心灵来服事神(罗1:9;约4:24)。在信仰上无论我们做什么讨神喜悦的事,其实都是因着神的灵做工,出自我们的灵所做的。我们一定要灵里火热――在一切我们所做的事情上有圣洁的热情,热心,和情感的热切,因为那些爱神的人不仅仅是用心灵爱神,更是用我们的全心,用我们的全意来爱神。这就是点燃祭物,将它献到天上的神圣火焰,是馨香之祭。――“服事主。”Tokairodouleuontes(一些抄本是这样写的),“服事光阴,”就是要抓住你的机会加以最大利用,与恩典的现今时节相应。(3)“在指望中要喜乐。”神因我们对祂的指望和信靠得到敬拜和尊崇,特别是当我们在这指望中喜乐,以这信靠为自足的时候,这信靠表明了对真实的极大确据和对所盼望之美事的极大追求。(4)“在患难中要忍耐。”这也是服事神,不仅仅是当祂呼召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去工作,也是当祂呼召我们去受苦的时候安静坐下忍耐。为神的缘故忍耐,着眼祂的旨意和荣耀,这是真正的敬虔。请留意,那些在指望中喜乐的人,极大可能也是那些在患难中忍耐的人。相信那摆在我们前面的喜乐,这使我们在外界的压力之下灵里依然坚固。(5)“祷告要恒切。”祷告是盼望和忍耐之友,在祷告中我们确实是在事奉神。这表明了祷告要热切和持久。在尽这个责任时我们不可冷淡,不可一阵子就感到厌烦,路18:1,帖前5:17,弗6:18,西4:2。这是我们在神面前直接的责任。

II.关于对我们自己的责任;就是要合乎中道。

1.正确看待我们自己,第3节。这里用了一个庄严的前言带入:“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智慧的恩典,籍此他明白这份责任的必要和卓越;使徒职份的恩典,籍此他有权柄强调和劝诫人尽此责任。“我以神的名义,以奉差派说这话的身份说这话。我说这话,是不由得你们反驳的。”这是对我们大家,我们每一个人说的。骄傲是在我们里头根深蒂固的罪,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领受劝诫和装备抵御这罪。--“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我们要小心,不要自恃过高,不要过高估计我们的判断,能力,人格和行为。我们不要自欺,不要过分看重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其他学识,不要自己没有还以为有,加6:3。我们应该,必须在一方面看重自己,我们有如此高的身份,不应再成为罪的奴仆和这世界的奴役。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谨慎看自己,即我们应该对自己,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的恩赐和恩典,按照我们从神那里领受的,对此持谦卑的看法,而不应该相反而行。在有疑惑的争论之事上,我们不可自大狂热;不可过分;不可论断批评那些意见和我们相左之人;也不可在肉体上妄想突出自己。这些和类似的都是看自己合乎中道所结的果子。这里的用词也说明这点。原文中是没有“自己”这个词的;因此这句话可以读作,“不要有人聪明超过他所应该聪明的程度,而是要有智慧,成为合乎中道。”对于那些超过我们能力的事情,我们不要妄行(诗113:1,2),不要窥察所没有见过的(西2:18),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奥秘之事(申29:29),不要妄求知道得比圣经所写明的更多。有一知识是使人自大的,是使人摘取禁果的。我们对此要小心,要努力追求使自己合乎中道,端正我们的心思,改革我们生活的知识。有人把合乎中道理解为要我们留守在自己的本位上,不要冒犯别人的恩赐和职份。请看在运用最大的属灵恩赐方面谨慎谦虚的例子,林后10:13-15。关于这方面请再看这劝告(第16节),“不要自以为聪明。”聪明是好事,但是以为自己聪明就是坏事了;愚昧人比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更有指望。摩西脸面放光而自己却不知道,对于他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我们自己的能力和学识看得合乎中道?原因在于:--

1)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美好之事都是“神所分给我们的”;各样美善和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雅1:17。我们所有的哪样不是领受的呢?如果是领受的,为什么要自夸呢?林前4:7。世界上最好最有用处的人,若不是神白白的恩典每天使他成为这样,他也不过如此。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时候,我们切不可认为是自己得到的,是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手头争取使我们得到这些赏赐的;而要思想神是如何恩待我们,因为是神加我们能力做任何美善的事,在祂里面是我们的丰足。

2)因为神是按着某种分量把祂的恩赐分给个人:照着“信心的大小。”请留意,祂把属灵恩赐的大小称为信心的大小,因为这是根本的美德。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只有根基于信心,源至于信心的,别无他途,这才是对的,被神悦纳的。信心和其他一切由它来的属灵恩赐,是按照那无限智慧的神,看着对我们合适的大小程度加给我们的。神赐圣灵给基督是没有限量的,约3:34,但是圣徒是按量领受的;见弗4:7。那拥有无限量赏赐的基督,是温柔谦卑;我们这些有限的人,难道可以骄傲和自欺吗?

3)因为神把恩赐加给我们,也加给别人:“分给各人。”如果我们独占圣灵,或拥有专利成为属灵恩赐的唯一领受人,也许我们可以有这自欺的理由;但是其他人和我们一样在恩赐上也有份。对所有圣徒而言,神是众人的父,基督是众人的根,圣徒从祂身上获得美德;因此如果我们高抬自己,藐视他人,仿佛只有我们才是蒙神喜悦的人,我们不在了,智慧也不在了,这样我们就大大不妥了。他用了和自然的身体的各肢体相对比来说明这个推断(同时看林前12:12,弗4:16):“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等等,第4,5节。在这里留意,[1]所有圣徒在基督里成为一体,基督是身体的头,是圣徒合一的共同中心。信徒在世上不是混乱没有次序的一团,而是组织联合起来,正如他们联合在一个头之下,被同一位圣灵驱动和赐与活力。[2]具体的信徒是这个身体的各个肢体和组成部分,这表明他们是次于全体的,和全体相关,从头那里吸取生命和灵命。身体的某些肢体比其他的更大更有用,每个肢体都是按着它的程度从头那里吸取灵命。如果小手指和大腿一样领受同样多的营养,那是多么不合宜和不利!我们要牢记我们不是全体;如果我们这样认为就不合乎中道了;我们只是一部分,只是肢体。[3]“所有的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第4节),每个肢体都有加给它的各自的位置和工作。眼睛的用处是看,手的用处是做工,等等。同样,在这奥秘的身体当中,一些肢体被装备,被呼召做一种的工作;其他的同样地被装备,被呼召做另外的一种工作。在基督教的国度里,长官,牧师和民众有他们各自的用处,不应该互相干涉,不应该在履行他们的职责上互相冲突。[4]每一位肢体都有它的位置和用处,是为全体的益处,为其他各个肢体的益处。我们不仅仅是基督的肢体,更是“互相联络作肢体,”第5节。我们彼此相关;我们要互相造就对方,为共同的益处一同行事。请看林前12:14,等等,是如何举例说明这点的。因此我们不可自欺,以自己的长处自高自大,因为我们所有的,都是领受的,我们所领受的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其他人的好处。

2.正确运用神所赐给我们的恩赐。一方面我们不能对我们的能力夸口,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埋没它们。要小心,免得以谦卑和舍己为借口,在向他人行善方面闲懒。我们不可说,“我算不得什么,因此我要安静,什么都不做;”而是要说,“在我自己我算不得什么,因此靠着基督恩典的力量我要全然奉献自己。”他具体说明了在具体的教会中所设立的教会职份,各人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尽职完成所交托的使命,为的是在教会中维持秩序,促进对教会的造就。按我们“所得的恩赐。”接着所列的具体的职份对应着这里所概括的意思。“所得的恩赐,”让我们使用这些恩赐吧。事奉工作的权柄和能力是神的恩赐。――“恩赐各有不同。”直接的计划不同,尽管这一切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按恩赐,”神白白的恩典是一切赋予人的恩赐的源本。是恩典立定了功用,使人有资格,使人愿意,在人的心意上和工作上动工。在初期教会有讲方言,分辨诸灵,医治的超乎寻常的恩赐;但是他在这里讲的是普遍的恩赐。对比林前12:4;提前4:14;彼前4:10。他具体说明了七样恩赐(6-8节),这似乎是指在初期教会,特别是在较大型的教会中,在谨慎的组织上所有的诸多不同的职份。这里列举了说预言和作执事两种普遍的恩赐,前者是监督的工作,后者是执事的工作,这是唯一的两种常设职份,腓1:1。但具体每种职份的工作应该是,看上去当时应该是,按照大家同意协定的区分和分派的,为的是更有效做工,因为每一个人都做的工作就是没有人做的工作,作工最好的人是“专一工作的人。”大卫就是这样分派利未人的工作的(代上23:4,5),在这件事上这智慧对我们指导工作是有益的。后面的五种职份因此可以归纳入前面的两种之中。

1)“说预言。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这不是指预告将来要发生之事的超乎寻常的恩赐,而是指宣讲神的话语的普遍的职份:在林前14:1-3,等等;11:4;帖前5:20中所讲的“说预言应该这样理解。”旧约先知的工作不仅仅是预告将来的事情,还是在罪和本份的方面警告民众,提醒他们从前知道的事情。同样,传福音的人是先知,就着神的话语的启示而言,他们的确是在预告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传道要讲的是人在永世里的情形,是直接指向将来的。那些传神的话语的人必须要“照着信心的程度传道,”就是说,[1]关于我们说预言的方法,一定要按着信心恩典的程度。他在第3节已经讲过按分给每个人信心的大小。让传道的人把他所有的信心放在他的工作上,首先把他要传讲的真理铭刻在他自己的心中。没有信心,民众听道不能听好,同样,没有信心,神的工人也不能传道得好。首先要信,然后说话,诗116:10,林后4:13。我们一定要记着信心的大小――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信心,然而除我们之外还有极多的人是有信心的;因此我们要容许其他人在知识上和教导的能力上和我们一样都有份,甚至对那些在小事上和我们意见不同的人也是如此。“你有信心,就当守着;不要把这当成掌管其他人的尺度,要记住你只是有你信心的一份而已。”[2]关于我们说预言的内容,这一定要按着信心教义的程度,按照在旧约和新约圣经所启示的。按照这信心的原则庇哩亚人对保罗的传道进行分辨,徒17:11。对比徒26:22;加1:9。有一些主要真理,请容我这样称呼,一些“首要原则,”是在圣经中明明白白一致教导的,它们是传道的试金石,我们一定要按着它们(尽管我们不可藐视先知的讲论)来“凡事察验,”然后“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0,21。更难明白的真理一定要经受更清晰的真理的查验;如果发现与信心的推论相符一致,然后方可接受;因为可以肯定一条真理是不会和另外的真理相矛盾的。请在这里留意,传讲真道的人要极其小心—要传讲正确的教义,按照纯正话语的规模,多2:8;提后1:13。说预言的不一定要按着说话艺术,逻辑辩论规则的大小程度来进行;但一定要按着信心的大小:因为我们所传讲的是信心的话语。有两件特别的工作是那些说预言的人要留意的--教导和劝化,是同一个人同一时间理当认真去行的,当他做其中一样时,让他也留心另外一样,当他做另外一样的时候,让他也尽力做好对应的另一样。如果有聚会同工的同意,这项工作要分开,无论是一直分开还是交替分开,以致一人教导,另外一人劝化(就是按我们现在的话讲,一人解释,另外一人讲道),让每一个人都按照信心的大小而行。第一,让教导的人专心教导。教导是明明白白地解释和证明福音真理,无需实际的应用,就像教导经文一样。“牧师和教师”是同样的职份(弗4:11),但具体的工作有一些区别。那有教导能力,又担负起这责任的,就要专一。这是美好的恩赐,让他使用这恩赐,全心投入。“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有人解作,让他常常不断这样行,努力教导;在他本位的工作上持守,作为他自己的一部分。看提前4:15,16,在那里用了两句话来解释,“要在此专心和在这些事上恒心。”第二,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让他全心投入。这是牧师的工作,而前者是教师的工作;要把福音的真理和原则更紧密地和民众的情形联系在一起,对他们强调那更实际的内容。许多在教导上非常精确的人,可能在劝化上非常沉闷乏味,没有技巧;反之可能也是如此。这个工作需要清晰的头脑,另一个工作需要热切的心。如果这些恩赐是很明显的分开的(即一人在一方面非常出色,另一人在另一方面出色),那么把这工作相应分开是有利于造就的;无论我们做哪一项工作,让我们专心地去做。专一做工就是把我们最好的时间和心思投入其中,为这工作抓住一切的机会,不仅尽力做工,还要尽力做得出色。

2)“作执事。”如果一人有“执事的职份”,或者是牧师和教师的助手,让他作好他的职份--教会看守者(如此猜测),长老,或照管贫穷人的;也许在初期教会,这些职份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更多的工作,责任更重大,他们肩负更多照顾和管理的责任。这包括了一切关于教会的,“神殿的外事的职份。”见尼11:16。“管理饭食,”徒6:2。让作执事工作的人带着忠心和勤奋做这工作;特别地,[1]“施舍的就当诚实。”那些作教会施舍之物管家的教会工人,收集奉献,按照穷人的需要派发。让他们“慷慨和忠心地做这工作;”不要把收到的归自己使用,也不要带见不得人的动机去分发,也不要看人的情面:不要为难穷人,对他们厌烦,不要找借口对他们置之不理;而要带着真诚和忠心,除了荣耀神,行善之外别无企图。有人把这理解作是泛指一切的施舍:那有的,让他乐于捐献,丰丰足足和慷慨地捐献;这话可以这样翻译,林后8:2;9:13。捐得乐意和大方的人是神所悦纳的。[2]“治理的,就当殷勤。”看上去他是指那些牧师的助手,执行教会纪律的,在治理教会这件事上他们是牧师的眼目,双手和口,或者那些在聚会中主要献上自己做这治理的工作的牧师;我们在提前5:17可以看到那些在传道和教导人上劳苦的治理的工人。这样的人要殷勤。这个词表明了认真和努力去发现有什么是偏差的,减少走岔路的人数,警戒责备那些犯罪的人,保持教会的纯洁。费尽苦心这样行的人,要在尽这责任上证明他们是有忠心的人,不错过任何可以促进和完善这工作的机会。[3]“怜悯人的,就当甘心。”有人认为这是泛指在一切事上怜悯人:让他们愿意这样行,以此为乐;神喜爱捐得乐意的人。但这似乎是指某些具体的教会的工人,他们的工作是照顾病人和客旅;和那些通常来说是在这些事上帮助那些教会女执事的寡妇(提前5:9,10),尽管很有可能其他人也在这工作上有份。这工作当甘心去做。在怜悯人的工作上有喜悦的容颜,对那些困苦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安慰;他们看到这不是出于埋怨和心有不甘,而是带着高兴的容貌和温柔的话语,并一切表明随时乐意的表示。那些照顾如病人和饱受痛苦之人,暴躁和倔强之人的,他们做工不仅需要忍耐,还需要甘心,使这工作对自己更轻省愉快,对神更蒙悦纳。

III.关于我们对自己弟兄的责任,这里有许多例子和简短的鼓励。我们互相一切的责任用了一个字来加以概括,这是何等甘甜的一个字,“爱。”爱是我们相互承担责任的根基;因此使徒在这里首先提到爱,爱是基督的门徒所披戴的,是我们信仰的总纲:“爱人不可虚假;”不是出于恭维和假冒,而是出于实意;“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约壹3:18。真正的爱是无伪的爱;不像充满欺诈的仇敌的亲嘴。我们有机会就应该“试验我们爱心的实在”,林后8:8。更具体的,有对我们朋友的爱,和对我们仇敌的爱。他具体说明了两者。

1.对我们的朋友。对待朋友要友好。有一种相互的爱是基督徒彼此亏欠,一定要偿还的。

1)彼此亲热的爱(第10节):“爱弟兄,要彼此亲热,”philostorgoi――这不单表明爱,更表明随时愿意去爱,最真诚的不求回报的亲热,如同泉涌般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很恰当地表明了这点,这爱是最温柔,也是最自然,不是出于勉强,没有限制;我们对待彼此的爱也要如此,何处有一个新人,有爱的律法刻在心内,何处就有这爱。这种亲热使我们用言语和行动,带着最大的尊敬和感激表达出来。--“彼此。”这可以使我们得到爱的恩典,爱他人成为我们的责任,爱我们同样也成为他们的责任。在这世界上有什么比爱和被爱更甜蜜的呢?浇灌的人自己也必得浇灌。

2)恭敬的爱:“恭敬人,要彼此推让。”不要争占上风,让我们随时使其他人得荣耀。在腓2:3“解释道,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这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如果我们明白自己的内心,就当知道从我们自己要比世上其他任何人更明白罪恶。我们要以看到我们弟兄的恩赐,恩典和表现为乐,并相应看重这一切,更乐意赞扬他人,更乐意听到别人受赞美,强于看自己;--“在恭敬上走在前面,或在他人面前带领;”有人这样解读:不是说争取恭敬,而是恭敬他人。“你当努力恭敬那些理应得到恭敬的人,一有机会就当对你的弟兄尽一切基督徒爱的本分(这一切都包括在恭敬这个词里了)。让你所追求的成为最谦卑,有用和屈尊俯就的。”这和多3:14所讲的是同一个意思,“要学习行善。”尽管我们要看别人比自己强(我们的翻译本是这样写的),要对别人恭敬,看别人比我们自己更有能力,更配得一切,然而我们不可以此为借口躺着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可假冒恭敬他人,尊敬他们的能力和表现,而放纵自己闲懒。因此他马上加上这一句(第11节),“不可懒惰。”

3)慷慨的爱(第13节):“圣徒缺乏要帮补。”当我们的弟兄缺乏,需要真正的接济,我们双手有能力帮助他们,我们却停留在口头表达爱和尊敬,这爱就是虚假的。[1]圣徒在这世界上维持肉身的生活有所缺乏,这毫不奇怪。在初期因极大的逼迫,使得许多受苦的圣徒极端困苦;我们总是有穷人,就是贫穷的圣徒与我们同在。这世上的事物并不是最好的,这是确实的;否则,那蒙天恩的圣徒,就不会成为缺乏,拥有如此少的今世之物了。[2]有的人的责任是帮补,或(这样解读更好)同受这些缺乏。对饥饿的人交出心还是不够,我们还要交出钱囊。看雅2:15,16;约壹3:17。“同受。”这表明我们穷苦的弟兄在神赐给我们的事物上是有分的;我们帮补他们应该出于对他们缺乏的感同身受,就好像我们是和他们一同受苦。腓利比人对保罗的好施帮助被称为和他同受苦难,腓4:14。我们有能力和机会就要预备接济任何有缺乏的人;但我们特别要和圣徒一同感受。对我们的同胞应有普遍的爱,但对我们的基督徒同胞要有特别的爱(加6:10),“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同受,--纪念圣徒;”一些古本这样解读。对那些籍着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我们要在纪念他们这件事情上以为亏欠--要珍惜它,为此辩白,使之充满香气。让义人的纪念得到称赞;有人是这样解读箴10:7的。他提到这大方的爱的另一个表现:“客要一味的款待。”那些自己有家的人要预备接待那些外出周游行善,或那些因害怕逼迫而被迫漫游寻找庇护所的人。当时不象我们现在有旅馆这样的方便;或那些漫游的基督徒不敢光顾它们;或他们无法负担费用,因此无偿接待他们是一种特别的爱。这也不是一种过时不再适用的责任;有机会我们要欢迎客旅,因为我们不知道客旅的心。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这被当作因行善而当蒙怜悯的一个例子:“--跟着或追着行款待。”这表明我们不仅要抓住机会,还要寻找机会来如此施行怜悯。就好像亚伯拉罕坐在帐篷门口(创18:1),罗得坐在所多玛城门口(创19:1),等着客旅,让他们可以遇见,发出善意的邀请,因此他们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

4)同情的爱(第15节):“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奥秘的身体上的众肢体之间有着互相的爱,也有着这同胞之情。见林前12:26。真正的爱会使我们对彼此的悲伤和喜乐如同身受,教导我们让他们的悲喜也成为我们的悲喜。请留意这世界上各种人混杂,有的欢喜,有的哭泣(像拉3:12,13所讲的那些人一样),正如其他的恩典,是为试炼的缘故,弟兄之爱和基督徒的同情心也是如此。不是说我们要参与任何罪恶的喜庆或伤痛,而是指公义和合乎情理的喜乐和伤悲:不是嫉妒那些兴旺的,而是与他们同喜乐;为其他人拥有我们所没有的成功和安慰而真正欢喜;不轻看那些陷在困难中的人,而是关心他们,预备帮助他们,好像我们与他们同在一个身体。这就是行神所行的,神不仅“喜悦祂的仆人平安”(诗35:27),还同样地,“他们在一切苦难中,祂也同受苦难,”赛63:9。

5)合一的爱:“要彼此同心(第16节),就是说,要尽你所能的努力,在领悟上彼此意见相合;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也要在感情上彼此意见相合;努力合一,而不是彼此冲突,相互矛盾,挫败对方;而是在和平里保守灵里的合一,腓2:2;3:15,16;林前1:10;--像对待自己一样希望其他人同得好处;”一些人这样理解。这就是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弟兄,像追求自己的益处一样求他们的益处。

6)俯就的爱:“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第16节。没有谦卑就没有真正的爱,弗4:1,2;腓2:3。当我们的主耶稣洗祂门徒的脚时,祂教导我们何为兄弟之爱(约13:5;14:34),这是特别要向我们显明,要真正彼此相爱,我们要愿意俯就身处最卑微的爱的位置,彼此求对方的益处。爱是一种俯就的恩典:“威严与爱彼此同行,却不相配。”留意这里是如何强调的。[1]“不要志气高大。”我们不可追求荣耀和高位,也不可带着无度的价值观和欲望追求世界的虚荣和威严,而是要圣洁地轻看待之。当大卫高升的时候,他的灵谦卑(诗131:1):“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罗马人是住在管辖地上众王的皇城里(启17:18),当时罗马是在它最灿烂的顶峰,也许他们很容易自高。甚至圣洁的种子也沾染了这种酵。罗马的基督徒,像一些城里人看待乡下人一样;因此使徒如此常常告诫他们不可自高;对比罗11:20。他们住在皇庭边上,每天看到的是皇庭的华美壮观:“那么,”他说道,“不要顾念这事,不要爱慕它。”[2]“俯就卑微的人。”第一,这也可以指卑微的事,对此我们必须要俯就。如果我们在世上境况贫穷低微,我们所有的简陋微薄,我们的工作受人蔑视,然而我们却要专心,默默接受。因此注解上这样写:“要满足卑微的事。”要满足身处神在祂的安排下把我们所放在的位置,无论这位置如何。除了罪以外,我们要俯就任何的事情:如果简陋的住所,微薄的所有,简单的衣着,简陋的接待是我们的份,我们就要俯就,不可埋怨。是的,如果神命定这样,我们就要靠着新生命的力量顺从安排,俯就卑微的事情;而旧有的败坏的生命是顺从追求大事的。我们一定要俯就卑微的事情。我们应该把低微的境况,卑微的环境,而不是地位高的境况作为我们追求的中心。第二,这也可以指卑微的人;这里是这样看的(我认为两者都应包括在内)“俯就卑微的人。”我们一定要和这世界上贫穷低微的人一起相处,俯就他们,如果他们是敬畏神的话。大卫尽管是坐在宝座上的王,就是和这样的人作伴的,诗119:63。当照管天地的伟大的神看顾低微的人时,我们不必为和他们来往而感到羞耻。真正的爱看重富贵人的恩典,也看重贫穷人的恩典。宝石就是宝石,尽管它躺在尘土中。和这俯就相反的是被责备的,雅2:1-4。“俯就;”就是说,迁就他们,为他们的好处降卑自己;就像保罗一样,林前9:19,等等。有人认为在原文中这个词是出于旅客的比喻,那些身体强壮,走得快的人等候那些体弱,走得慢的人,他们停下来,把他们带上;同样基督徒也要对他们的同路人心存温柔。他加上一句,作为促进这爱心的方法,“不要自以为聪明;”这和第3节是一致的。当我们心里大大地以为自己聪明的时候,是绝不可能在心里俯就其他人的:因此要治死这点。“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自信自己智慧的能力,而轻看他人,不要以为你不需要他们(箴3:7),也不要羞于把你所有的和其他人交通。我们是相互为肢体,是互相依靠的,是互相依赖的;因此,不要自以为聪明,要记住我们所夸的是智慧的财货;这财货包括了工作,领受和回报。”

7)爱在我们当中,“爱使我们与众人和睦,”第18节。就是对那些因着程度或信仰表白有距离而不能与之亲密相处的人,我们也要和他们和睦;就是说,我们一定不能伤害人,冒犯人,不给其他人有机会和我们争吵;我们不能充满苦毒,存报复的心,不能找机会与他们争吵。我们要努力保守和睦,不使和平被破坏,如果被破坏,就要修补。从上头来的智慧是清洁和平的。留意这劝告是有界限的。它没有让我们去做那不可能做到的事:“若是能行,尽你所能的。”同样来12:14,追求和睦。弗4:3,竭力保守。用心在那使人和睦的事情上面。――“若是能行。”当我们为了与人和睦不得不得罪神,伤害良心时,要保守和睦是不可能的:“若是能行不招责备,便是可行。”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然后是和平,雅3:17。没有清洁的和平是属魔鬼的和平。“--尽你所能的。”事关和睦的一定有两方面。我们只能对自己负责。我们可能不得已要受到别人的挑战;好像耶利米一样,他是“一位相争相竞的人”(耶15:10),对于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责任在于自己在保守和睦上没有亏欠,诗120:7。我愿和睦。但我发言,他们就要争战。

2.对我们的仇敌。自从人变成神的仇敌以后,他们之间也很容易相互为敌。爱的中心一旦被放弃,界限就相互干扰冲突,或相互敌视分离。在人当中,那些有信仰的人理当料到,在这个极少与基督志同道合的世界上会遇到仇敌。基督教教导我们要如何对待我们的仇敌;这教导和所有其他讲求得胜,占上风的原则方法有很大区别;这教导所讲的是内心的平安和满足。无论何人是诅咒我们,试图加害于我们的仇敌,我们的原则是不要伤害他们,而是要尽力行善。

1)不要伤害他们(第17节):“不要以恶报恶,”因为这种相报是兽性的,只适用于那些不明白人性和将来结局的动物。或,如果人类真是在战争状态下被造的(像一些人梦想的那样),如此相报倒是合乎情理的;但我们从神领受的不是这样,祂是如此看顾祂的仇敌(太5:45),我们从基督领受的更非如此,当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就替我们死了(罗5:8,10),祂是如此爱这无缘无故恨祂的世界。--“向何人也不可;不可向犹太人,也不可向希利尼人;不可向你的朋友以恶报恶,因为这肯定会失去他;不可向你的仇敌以恶报恶,因为这可能争取他。”同样地,第19节,“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为什么和本章其他的劝告不同,这一条要由充满感情的称呼引出呢?很肯定这是为了要安抚充满怒气,因为受到挑衅极其怨恨的灵。他用这如此亲密的语言说这番话,是为了安慰和坚固他们。任何散发着爱的言语都安抚血气,平息风暴,平静怒气。你想要安抚受到伤害的弟兄吗?称呼他作亲爱的弟兄吧。如此温柔的话语,说得恰当,是可以很有效地使怒气回转的。“不要自己伸冤;”就是说,当任何人加害于你的时候,不要想着或努力尝试同样加害于他,使他受苦。并没有禁止掌权的惩罚恶人,给受冤屈的伸张正义;也没有禁止制定实行公义健全的法律惩治罪犯;但出自怒气和恶意的私自报复是被禁止的;这禁止是有道理的,因为这设定了我们是没有能力判断自己的案情。即使被侵犯的人要寻求捍卫法律,得到掌权的允许,却是出于任何个人的怒气或过结,而并非出于关心要维持公众秩序和平安而伸张公义,即使是这样的行为,看上去正常,也是属于这所被禁止的自己伸冤之列。请看在这种事情上基督的律法是何等严格,太5:38-40。不仅禁止动手为自己伸冤,甚至为满足伸冤的心而盼望渴求律法所允许我们所行的审判也是不可。对败坏的人性来讲,这是很困难的教训;因此他补充道,[1]针对于此的解决办法:“宁可让步,听凭主怒。”不是听凭我们的忿怒;给这留地步就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我们一定要抵挡,扑灭和压制这一点;第一,对待我们仇敌的忿怒。“要让步,就是要有柔和的心;不要以怒气回应怒气,而是要用爱心。“柔和能免大过,”传10:4。接受冒犯和伤害,就像石头投进一堆羊毛里,是屈从于它,以致它不能弹回,也不能再有所动。”所以我们的救主是这样解释的(太5:39),“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要思想该如何报复恶事,而是要预备好再受另外的冤屈。当人性情火爆汹涌时,让它随从发泄,免得不合时宜的阻挡使它更剧烈高涨。当其他人发怒的时候,让我们镇定下来;这就是针对伸冤的解决办法,是真正有理智的。但是,第二,许多人认为这是指神的忿怒:“要让步,让祂得审判的宝座,单单让祂对付你的仇敌。”[2]反对自我伸冤的理由:“因为经上记着,伸冤在我。”我们在申32:35找到这句话。神是主权的王,公义的审判主,施行公义是属乎祂的工作;因为神有无限的知识,祂能毫无差错地判断各样的行为;并且祂是无限洁净的神,祂恨恶罪恶,不能转眼不看邪恶。祂把这权柄的一部分交托在民事官员手中(创9:6;罗13:4);他们行法律的审判,这因此可以看作是神伸冤的一种表现。这是我们不应该自己伸冤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如果伸冤在乎神,那么,第一,我们不可行这事。如果这样做就是坐在神的宝座上,从祂手里抢夺祂的工作。第二,我们不需要这样做。因为如果我们谦卑地把这件事交托给神,祂要伸冤;要是有理由应该这样做,祂会为我们伸冤,而且我们不可盼求。见诗38:14,15,“我听不见,因为你听得见;”如果神听见了,还需要我听吗?

2)我们不仅不可伤害我们的仇敌,我们的信仰更进一步教导我们,要尽力向他们行善。这是基督教独有的命令,是基督教高度赞许的:“爱你的仇敌,”太5:44。在这里教导我们要在言语和行为上向他们显明这爱。

[1]在言语上:“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第14节。神的子民被逼迫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不是被武力的手就是被恶毒的舌头。这里教导我们要祝福那些逼迫我们的人。给他们祝福;就是,第一,“说他们的好话。如果他们身上有任何值得夸奖表扬的,要给与留意,为敬重他们而说出来。”第二,“按照他们的地位说尊重他们的话,不要以咒骂回应咒骂,怨恨回报怨恨。”而且第三,我们不仅不寻求伸冤,还一定要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得好处。第四,我们一定要通过为他们祷告把这祝愿交给神。如果我们手上没有能力为他们做任何事情,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为他们祷告见证我们的好意,在这事上我们的主不仅给我们一条命令,还给了我们行这命令的榜样,路23:34――“要祝福,不可诅咒。”这表明在一切环境下完全的好意和这好意的表露;不是,“当你祈祷的时候给他们祝福,在其他时候给他们诅咒;”而是,“总要给他们祝福,决不可诅咒。”诅咒出于那些责任是赞美神,被神祝福之人的口,这是不合宜的。

[2]在行动上(第20节):“你的仇敌若饿了,如果你有能力和机会,要预备毫不迟疑地向他表达善意,为他的好处尽爱的本分;决不可以为他是你的仇敌而停滞不前,而更要快快行动,因此可以见证你对他原谅的真诚。”据说Cranmer大主教与人结交朋友的方式就是让人恶意待他,然后以善意回报。这命令是引用自箴25:21,22;因此看上去这要求很高,但在旧约中却不是没有例证。在这里请留意,第一,我们一定要做的。我们一定要善待我们的仇敌。“如果他饿了,不要攻击他,说,现在神为我向他伸冤,为我出头了;不要因他的缺乏而这样想。而是要给他饭吃。”这时,当他需要你的帮助,你虽有机会令他挨饿,践踏他,这时却给他饭吃(psomizeauton,一个很重要的词)--“丰足地给他饭吃,是的,认真地纵情地给他饭吃:”一小口一小口喂他,“给他饭吃,好像我们对待小孩和病人那样,带着极大的温柔。努力这样做,表明你的爱。他若渴了,就给他水喝:--“给他水喝,表明与他和解,对他友好。”如此明确你对他的爱。”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行。因为你这样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里有两种意思,我认为两者均有道理。“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就是说,“你这样做,”1.“化解他,让他悔改,结出友谊,软化他对你的心意”(类比那些熔化金属的人;他们不仅把火放在金属下面,还把火堆在金属上;同样地扫罗大卫的仁慈熔化和征服,撒上24:16,26:21)--“籍此你可以赢得朋友。如果你的好意不起作用,”2.“这将加重他的罪,使得他对你的恶意更加不可饶恕。因此你把神的忿怒和报应的记号加在他身上。”不是说这一定要是我们对他行善的目的,而是为了鼓励我们,这将是行善的结果。最后一节的劝勉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这劝勉看似矛盾,世人不易理解,即在一切争端冲突中实施报复的是被征服的人,原谅的人是胜利者。(1)“你不可为恶所胜。不要让任何临到你身上的挑衅的恶胜过你,或如此影响你,让你不能自持,你的平静被搅扰,你的爱被摧毁,扰乱你的灵,使你做出任何不妥的事情,或使你试图或作出任何的报复。”那不能平静地接受伤害的人是被这伤害完全胜过的。(2)“反要以善胜恶,用耐心和忍耐,是的,对那些伤害你的人行善,使他们得益。学会挫败那些妄图加害你们的人,要改变他们,至少要保守你们自己的平安。”心灵服于这原则的人比孔武有力之人更强。

3.结尾,还有两条劝勉没有讨论,它们是概括性的,举荐其余的劝勉,要自身显为正确,有好的名声。

1)要自身显为正确(第9节):“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神把何为善显明给我们看:嘱咐我们这些基督徒应尽的责任;警告与之相反的邪恶。在这里请留意,[1]我们不仅不可行恶,我们还一定要“厌恶它。”我们要完全不妥协地恨恶罪,把它当作与我们的新人,我们真正的福祉相敌的最坏的敌人而加以厌恶--憎恨罪一切的显露,就是披戴肉体。[2]我们不仅要行善,还要亲近善。这表明主动的选择,真诚的喜爱,在善中不断保守自己。“要如此亲近,以致不被引诱离开,被威吓离开,亲近那为善的主(徒11:23),依靠祂,顺服祂。”这是加在弟兄之爱命令之上作为指引的;我们要爱弟兄,但不可爱到为他们的缘故犯罪,或忽略我们任何的责任的地步;不可因着犯罪之人的缘故轻看罪,而是要为了亲近神,亲近我们的本分而愿意舍弃世上一切的朋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3章

 

这一章教导了我们三个很好的功课,使徒在本章比前面一章更详细论述了他的命令,他觉得更有必要全面强调。I.顺服合法权威的功课,1-6节。II.对我们的弟兄行公义和爱的功课,7-10节。III.我们自己谨慎敬虔的功课,11节到结尾。


强调对掌权者的顺服

1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2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3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4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5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6你们纳粮,也为这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在这里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官长,和那些权柄在我们之上,在这里称为在上有权柄的之人,这称呼表明他们的权柄(他们是权能),和他们的尊贵(他们是在上有权柄的),这不仅包括至尊贵的王,还包括了在他之下所有较低级的官长:然而这里不是通过掌管这些权柄的人来表达这点,而是通过这些人所处的权柄本身的地位来表达的。不管人本身可能是何等邪恶,可能是锡安的民所藐视的匪类(诗15:4),然而我们必须顺服遵守他们所拥有的公义的权柄。使徒在前一章教导我们,不要自己伸冤,不要以恶报恶;但是以免让人觉得在基督徒当中民事长官的治理权被废除了,他在这里抓住机会确定这权柄的必要性,以及作恶者所理当受到的责罚,尽管这看上去好像是以恶报恶。请留意,

I.吩咐所尽的责任:“人人当顺服。”人人--每一个人,这人和那人,那称自己是属灵的人的教士并非排除在外,然而罗马教廷不仅免除自己对民事权柄的顺服,还把他们自己的权柄凌驾在他们之上,使得最伟大的王也要服从教皇,教皇于是高举自己,甚至高于那被称为神的了。—“人人。”并非我们的良心要服从任何人的意志。神直接制定律法约束人的良心,这是神的权柄,对于归于神的物我们要归还给神。但这里是表明我们的顺服一定是要出于自愿真心。“你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心怀此念,”传10:20。这样妄想假设就是背叛的起头。这里所要求的心里顺服包括内在的敬畏(彼前2:17)和外在的尊敬,在向他们说话和提到他们的时候都要如此–在合法和诚实的事情上顺服他们的命令,在其他事情上耐心顺服,不加抵抗顺服苦待--在凡事上与臣民的地位和责任相符,使我们在思想上认识这关系和境况,承认我们在其之下对其顺服。“他们是在上有权柄的;对于此要甘心,并相应顺服他们。”强调对民事长官顺服的责任是很有理由的,1.因为这世界对基督教的毁谤,诬蔑它是公共和平,秩序和管治的仇敌,是使世界天翻地覆的教派,聚众反抗该撒,因为带领的是加利利人而更受非难--这是根深蒂固的毁谤。耶路撒冷被称为“反叛的城,对列王和各省有害,”拉4:15,16。我们的主耶稣也曾如此被人毁谤,尽管祂告诉他们祂所的国不属于这世界:无怪乎祂的追随者历世以来也极大地遭受同样的诬蔑,被称为“好捣乱的,造反的,和暴乱的,”被看作世上滋事的人,他们的仇敌利用这诬蔑作为残暴逼迫他们籍口。使徒因此要废除这诬陷,为基督教洗清这诬蔑,说明了顺服民事长官是基督的其中一条律法,基督的信仰可以使人成为良好的臣民;指责基督教为起纷争的,造反的实在无理,它的原则和条例是与之完全相反的。2.因为基督徒在对待民事长官方面受到的试探,一些基督徒原本是犹太人,受一种观念的感染,认为每一位亚伯拉罕的子孙都不应该成为其他任何国家的臣民--他们的王一定要是他们的弟兄,申17:15。另外,保罗曾教导他们,他们“不在律法之下,”他们因着基督已经得以自由。为了免得这自由变为放纵,被滥用支持纷争和叛乱,使徒吩咐他们要顺服民事政府,这吩咐强调因着官长是异教徒,不信的人而更显得有必要,他们是异教徒,不信的人并不废掉他们的民事权能和权柄。另外,民事长官逼迫他们,法律的主体是与他们为敌的。

II.尽该责任的理由。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顺服?

1.为“刑罚的缘故。”因为若是抵抗,我们就会陷入危险。掌权的佩剑,与他们作对就是把我们在这世上所宝贵的一切陷入危险;和那佩剑的相争是没有意义的。在那个逼迫的时代,基督徒因为信仰的缘故为掌权的佩剑所恨恶,他们没有必要因为反抗而使自己更加受人敌视。在基督徒当中,稍有一点抵抗或造反的迹象,都很快会被夸大并加以利用,会被全社会所敌视;因此他们需要比其他人更加完全顺服,以致那些因着他们的神而多加攻击他们的人找不到其他的借口。第2节所讲的肯定也是这个意思,“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他们要为此负责。神要为此审判他们,因为这抗拒使神受到中伤。掌权的要为此审判他们。他们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会发现那在上掌权的是高高在上不容践踏,一切民事政府都是非常有理由严厉对待造反和叛乱的;因此第3节说道,“作官的是叫人惧怕。”这是很好的理由,但对于基督徒来说是低层次的理由。

2.我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不仅仅是出于“对惩罚的惧怕,更是出于对德行的爱。”当公共民事权力施行时是因为良心的缘故,着眼于神,看到是神的护理使我们和它们有这样的关系,是神的命令使顺服这些关系成为责任,这就使得它们是为神所接纳的。因此从完全不同的原则出发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为了使良心顺服,他论证道,第1-4节,第6节,

1)从掌权的设立看:“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作为世界的统治掌管者,神命定掌权的职份,因此一切民事权力都是源自于祂,由祂而出,祂按着自己的护理把管治权交在这些人手中,无论拥有这些管治权的这些人是谁。帝王藉祂坐国位,箴8:15。篡权和滥用权柄并不是出于神的,因为祂不是罪恶的源头;但权柄本身是出于神的。就像我们天然的权柄,尽管常常被滥用成为罪的工具,但却是出于神的创造权能,同样民事权柄是出于神管治的权能。世上最不讲公义和最压迫人的王,除了上头给他们的权柄,就没有权柄可言(约19:11),政府变动和革命是以特别的方式和神的护理相关的,它们是极大地影响国家和王国,和极多的人民和较小的社区。或者,这可能泛指政府:这是神在治理人类上的智慧,权能和爱的表现,祂把人安排在这样的境况中,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别,而不是任由他们像海里的鱼那样大鱼吃小鱼。在此祂确实考虑了祂的受造之物的益处。--“凡掌权的”:无论政府的建立方式方法有何不同—无论是君主制度,贵族政治,还是民主制度--无论统治的权柄落在何处,这都是神命定的,要相应接受和服从;尽管直接来说是人的制度(彼前2:13),然而原本是神的命定。--“神所命的;”这是一个军事用语,不仅表明掌权是命定的,还有下层的官员服从上头的官员,像一支军队那样;因为在掌权者当中有恩赐,交托和服务的分工。因此在第2节接着说,“无论是谁,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令。”还有其他出于神的是极大的灾祸;但掌权出于神是因着神的命,就是说,这是一条极大的律法,这是一个极大的祝福:但是那些匪类不愿服在政府的轭下,就违背了律法,蔑视了祝福。掌权的因此被称作神(诗82:6),因为他们带着神权柄的印记。那些不服他们权柄的就是在对抗神自己。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王和王国的具体权利,以及它们的体制的各个方面;也不可从此引出原则以制约管治者和被管治者之间的协约;但这是作为引导个人在他们各自的地位上行事的准则,使他们在神为他们所设定的范围中安静和平地行事,使当得的尊敬归于神在祂的护理中所设立于他们之上的民事权柄,提前2:1,2。掌权的在这里一次又一次被称为神的佣人。他是“神的佣人”,第4,6节。掌权的在更为特殊的意义上是神的佣人;他们所拥有的尊贵要求他们尽责。尽管他们是我们的主,他们却是神的佣人,要为祂工作,向祂交帐。在向公众行公义,判断纷争,保护无辜之人,为受冤屈的伸冤,惩罚犯法之人,保守国家和平和秩序方面,不是人人都可以行他自己看为正确的事――在这些事上掌权的是作为神的佣人行事。正如杀害一位正在尽职守的职份低的官员被看作背叛国王一样,同样抗拒尽他们所处地位责任的任何掌权者,就是在抗拒神的命了。

2)从掌权的目的:“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等等。掌权的是为了,

[1]叫罪恶和作恶的惧怕。他们是佩剑的;不仅仅是打仗的刀剑,更是行公义的刀剑。他们是“辖制人的,”是让犯罪之人羞愧的;拉亿的人就没有管治他们的,士18:7。罪和败坏的权势是如此之大,以致许多人不受拘束行极大的恶事,这样的人无论是从神的和自然的律法,或将来的忿怒来看,都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祸害;但只有因着对眼前惩罚的惧怕,堕落人类的任意妄为和败坏,使得这辖制成为必要的。因此,看来在基督徒的国家里一定要制定惩罚不法和不服的法律(提前1:9),这是与福音相一致,而不是违背福音的。当人沦为如此的野兽,相互如此贪婪的野兽时,他们一定要相应得到报应,被拘捕毁灭,以震慑他人。骡马一定要被嚼子和笼头约束。在这方面工作掌权的是神的佣人,第4节。他是作为神的代表行事,报应是属乎他的;因此要小心不可把他自己个人恩怨带入他的判断之中。--“刑罚那作恶的。”最警惕最忠心的长官的审判过程,尽管稍微与那大日的审判相似,预兆着那审判,却远远不及神的审判:他们只是审判恶行,只能刑罚那些作恶的:但神的审判是扩展到邪恶的思想,是分辨内心动机的。--“他不是空空的佩剑。”神把如此的权柄交给掌权者的手中不是枉然的;而是为了压制动乱。因此,“你若作恶,落在民事长官的审判责罚之中,却当害怕;因为民事权能能快快发现,重重惩罚。”当对罪犯的惩罚是按神命定的,由神设立指派的方式进行时,这是好的。第一,作为圣洁,恨恶罪恶的神,当罪出现抬头之时与之反对,因此作了公开的见证。第二,作为万国的君王,平安和秩序的神,就如此维护了平安和秩序。第三,作为好人的保护者,他们的个人,家庭,财产和名声,依靠这手段得到保护。第四,作为不希望罪人永远沉沦的神,而是靠着惩罚一些人可以使其他人惧怕,因此防止类似罪恶的发生,其他人可以听见惧怕,不再妄为。是的,这是为了那些受罚之人的好处,以致他们的肉身被毁坏,灵魂却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2]对那些行得好的人的称赞。那些尽责的人应该受到民事长官的嘉许和保护,使他们得到承认和安慰。“行善(第3节),你就不必惧怕掌权的,掌权的虽然叫人惧怕,但他们但他们只是惩罚那些因着他们自己的罪而得罪掌权者的人;火焰只能烧着那些易燃之物:是的,你们应该得到称赞。”这是掌权的本意,因此我们必须为良心的缘故顺服权柄,它是为了公众利益而立的,一切个人利益都应让位于它。多么可悲,这良好的本意竟被歪曲,那些佩剑的支持纵容罪,竟叫行善的惧怕。但是尽管如此,当下流人升高(诗12:1,8);为了公众保护的福份和益处,保持政府和秩序,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的责任是宁可顺服对好行为的逼迫,耐心忍耐,而不是靠任何不正常和扰论秩序的行动企图作出改变。没有比尼禄更败坏政府目的的君王了,然而保罗还是向他申诉,在他之下不止一次受到法律和低级官员的保护。一个坏的政府总比没有政府要强。

3)从我们在其中的利益看:“他是神的佣人,是与你有益的。你从政府得到利益和好处,因此必须尽你所能的维护它,不可做任何事情扰乱它。”保护引出效忠。如果我们从政府得到保护,我们就应该顺服它;通过维护政府,我们自己也得到维护。这顺服相似地和我们所纳的粮联系起来(第6节):“你们纳粮,也为这缘故,这是见证了你们的顺服,承认在良心上这是应该缴纳的。你通过纳税把你的份纳上,以支持掌权的;如果你不顺服,这样做就是一手拆毁你另外一手所支持的,这难道合乎良心吗?”“你纳粮,你不仅承认掌权的权柄,还是承认那权柄给你自己的祝福,因此你见证了纳粮是对他在治理上所付出的劳苦的回报;因为荣誉是一种担子:如果他行那本应行的,他是不断行这事,这要花上一个人所有的思虑和时间,有鉴于这劳苦,我们纳粮,必须要顺服。”――纳粮,他不是说,“你是作为施舍纳上,”而是,“你纳粮就像付清当还的债,或借出,从公众政府一切的祝福和好处中得到偿还,你是从中得益的。”这就是使徒所教导的功课,所有的基督徒学习遵行,这本是合宜的,以敬虔的人(不管其他人如何)可以在国中安静和平度日。

 

公平和爱

7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8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9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10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公平和爱的功课。

I.关于公平(第7节):“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特别是给那些掌权的,因为这是指着前面所说的;同样其他人当得的,我们要给他们。公平就是给一切人他们所当得的,给每一个人他所当得的。我们所有的,我们是作为管家加以掌管;其他的人在其中有份,必须要得他们应得的份。“首先,神所当得的应该交给神,然后给你自己,给你的家人,你的亲属,大众,教会,穷人,给那些你与之买卖,交换而打交道的人等等。一切人当得的都要给他;要快快地欢喜地给,而不要拖延直等到法律强迫你给才给。”他特别指出,1.当纳的税:“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大多数福音首先被传开的国家当时是伏在罗马统治之下,成为帝国的省份。他写这封书信给罗马人,他们因为富有,所以被税和征赋压制得厉害,在这里使徒督促他们要付当付的和诚实的税赋。有人把粮和税区分开,认为前者是常有固定的税,后者是偶然要征收的,当两者按法律应该正当地纳上时,都要忠心凭良心缴纳。我们的主在祂的母亲前往交税的时候出生;祂教导人要向该撒交税。许多人在其他事情上看似公平,然而在这事上却不讲良心,而是用一条虚假不怀好意的格言钻空子,说欺骗君王算不得罪,直接和保罗的命令,当得粮的,“给他纳粮相违背。”2.当得的尊重:“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这总结了我们应尽的责任,不仅向掌权的,还是向在上的,父母,主人和在主里一切在我们之上的人,根据第五条戒命:“当孝敬父母。”比较利19:3,“你们各人都当孝敬父母;”不是出于惊奇的惧怕,而是出于爱,尊敬,尊重和顺服的敬畏。在我们的心中若没有如此对在上的恭敬,就不能尽好其他的责任。3.欠债当偿还(第8节):“凡事都不可亏欠人;就是说,如果你能偿还,就不要继续欠债,至少要得到你的债主的默许方可延续。每个人当得的都要给他。不要把你欠别人的用在你自己身上。”“恶人借货而不偿还,”诗37:21。许多对罪非常敏感的人却轻看欠债的罪。

II.关于爱:“凡事都不可亏欠人”--确实不可亏欠人;有人这样理解:“无论你欠亲属什么,欠和你打交道的人什么,这都极大地归纳包括在这爱的亏欠中。但要彼此相爱,这是永远要偿还,然而却总是亏欠的的债。”爱是一种亏欠。神的律法和人类的福祉令它成为这样。这不是一件我们可以随意不管的事情,这是要求于我们,作为彼此尽责的原则和总纲;因为爱就是“完全了律法;”不是完美地完全,而是迈向这点的很好的步骤。这含括了第二块法版上一切的命令,他在第9节说明了,这一切表明了对神的爱。见约壹4:20。如果爱是出于真诚,它就被悦纳为“完全律法的。”很肯定我们是在服事一位好主人,这已经把我们一切的责任用一个词加以概括了,这是很简短很美好的一个词--“爱,”宇宙之美丽和谐。爱和被爱是有理智之人一切的愉悦,喜乐和幸福。“神就是爱”(约壹4:16),爱是印在人心里的祂的形象样式:何处有爱,人心就得到好的造就,就被预备好行各样的善事。在这里为了证明爱就是完全了律法,他告诉我们,1.对具体命令的归纳,第9节。他列名了十条戒命中的最后五条,他认为都归纳在“爱人如己”这条崇高的戒命之中了――如表达的是爱的实质,而不是两者等同--“用你爱自己的同样真诚,尽管不是同样的方法和程度。”那爱人如己之人会切慕他的邻舍在身体上,物质上,美名上得好处,就和切慕他自己的一样。在这之上我们制定了你要别人如何待自己,自己就要如何待别人的黄金准则。在这些事上没有律法禁止,不会招致惩罚(是人性的败坏使得惩罚成为必要),爱的律法本身就可以有效阻止所有这些错误和伤害,在我们当中保守和平和良好的秩序。在列举这些戒命的时候,使徒把第七条诫命放在第六条的前面,首先提到,“不可奸淫;”尽管这常常是以爱的名义所行出来(如此美好的字竟被如此滥用,是何等可惜),但实际却是对爱的侵犯,就像杀人和偷窃一样,这说明真正的兄弟之爱是首先爱我们弟兄的灵魂。那试探他人犯罪,污秽他们的心思和良心的人,尽管他假装有最热烈的爱(箴7:15,18),实际上却是恨他们,就像那攻击人灵魂的魔鬼一样。2.关于兄弟之爱实质的普遍原则:“爱是不加害与人的”(第10节)—那在爱中行事为人的人,是被爱的原则激励和掌管,不加害与人;他不加害他的邻舍,并一切他与之打交道的人,对他们也不心怀恶意。心怀恶意实际就是行出来了。因此思想行恶就被称为在床上“图谋罪孽,”弥2:1。爱是不图谋计划伤害任何的人,是完全反对行任何伤害,冒犯,挫伤之事的。它“不加害与人;”就是说,它禁止行任何的恶事:所包含的比表达出来的要广泛;它不仅是不加害与人,还是尽力行善,计划做好事。因为不仅图谋向你的邻舍行恶是罪,该向他们行善而不去行也是犯罪;两者都是一同被禁止的,箴3:27-29。这证明爱是完全了律法,满足了律法目的的要求;因为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行恶,鼓励我们行善呢?爱是顺服全律法的活生生的积极的原则。如果有了爱的律法在心上,全律法就是写在心里了。

 

基督徒的行为准则

11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12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13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14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这里我们领受了我们自己要谨慎敬虔的功课。我们主要的责任在乎对付自己。这里教导了四件事情,作为基督徒每天工作的行为指引:何时睡醒,如何装束自己,如何行事为人,作怎样的安排。

I.何时睡醒:“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第11节),从罪中的沉睡中醒觉过来(因为罪中的情形就是沉睡的情形),从依靠肉体安稳,懒惰和疏忽的沉睡中觉醒,从灵性死亡的沉睡中觉醒,从属灵干枯的沉睡中觉醒;愚拙和聪明的童女都一同打盹睡着,太25:5。我们需要常常唤起精神,激动警醒。对一切基督的门徒所命令的是,“儆醒。”“醒着—要关心你的灵魂和你永远的归宿;提防罪,预备,认真行那为善的事,活着不断盼望我们主的再来。要思想,”1.“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晓得现今的时候。思想我们所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该是睡醒的时候。现在是福音的时代,现在是蒙悦纳的时候,现在是做工的时候;现在是与人在蒙昧中,坐在黑暗里,神不追究的时候相比,神对我们期望更多的时候。是该睡醒的时候了;因为太阳已经升高很久,明光照耀在我们脸上。我们有了这光还要睡觉吗?见帖前5:5,6。是该睡醒的时候了;因为其他人已经睡醒,在看我们。要知道是努力做工的时候了;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主人一次又一次呼召我们做工。该知道现在是危险的时候。我们身陷敌人和网罗当中。是该睡醒的时候了,因为非利士人已经来到我们面前;我们邻舍的屋子着火了,我们的也在危险之中。是该睡醒的时候了,因为我们沉睡时候已经够了(彼前4:3),确实是时候了,因为新郎来了。”2.“我们在得救的边上了: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比我们刚刚相信的时候,比我们承认基督教信仰的时候更近了。我们永远福乐的份比我们刚刚成为基督徒的时候更近了。让我们留心我们的道路,修正我们的脚步,因为现在比我们遇上起初的爱的时候更接近我们旅程的终点了。越接近我们的中心,我们就要越快行动。在我们和天家之间岂不只有一步之隔,我们还应当在我们基督徒的道路上如此缓慢沉闷,行动如此步履沉重吗?日子越发缩短,恩典越发加增,我们得救越发接近,我们在属灵行动上就要越发快速发力。”

II.如何装束自己。这是我们睡醒起身后接着要做的事:“黑夜已深,白昼将近;因此是时候装束自己的时候了。随着光的照亮,对福音恩典的更清晰的认识比从前要来得更为快速。犹太人愤怒和残暴的黑夜马上就要结束;他们逼迫的权势快要结束;我们从他们那里得解脱的日子快到了,这日子是基督应许的得赎的日子,路21:28。我们在天上的荣耀中完全得救的日子近了。请留意,”

1.“我们要脱去什么;脱去夜晚的衣服,这衣服穿上出去也是羞耻的:脱去暗昧的行为。”罪的行为是暗昧的行为;它们出自无知和错误的暗昧,它们贪爱私下隐藏的黑暗,结局就是地狱和毁灭的黑暗。“因此让我们这属白昼的人把它们脱去;不仅仅不再行这样的行为,还要厌恶它们,和它们不再相干。因为永世就在门口了,让我们小心,免得我们所行的在那日子受到审判,”彼后3:11,14。

2.“我们要穿上什么。”我们要关心的是“我们应该穿上什么,”我们的心该如何装束?(1)“带上光明的兵器。”基督徒是四面受敌的士兵,他们的人生是一场争战,因此他们所穿戴的一定要是兵器,可以保护自己--“神的军装,”是神在弗6:13等等指导我们穿戴的。一个基督徒如果没有穿戴军装就是赤身露体了。圣灵的诸般恩典就是这兵器,保护我们的心免受撒但的试探和现今邪恶世界的攻击。这被称为光明的兵器,有人认为这是比作罗马士兵穿戴的明亮发光的军装;或者像这样的军装,我们在白昼穿戴是合宜的。圣经的诸般恩典是合宜的灿烂的装饰,在神的眼中是极宝贵的。(2)“披戴主耶稣基督,”第14节。这和第13节提到的许多“卑贱的私欲”是相对立的。荒宴醉酒要被除掉:有人认为在这句话后面应该接着,“要披戴清醒,节制,贞洁,”这些对立的德行:不,“披戴基督,这已经包括了一切。披戴基督的义以至称义;要得以在祂里面(腓3:9),像穿上祂的衣服的人;披戴兄长的祭司袍,以使你们可以得福。穿戴基督的灵和恩典以致成圣;要穿上“新人”(弗4:24);使恩典的习惯得确立,恩典的行为得促进。”耶稣基督是基督徒所能披戴最好的衣服,所穿戴最好的军装;这是正直,与人分别,大有尊贵和保护我们的。没有基督我们就是赤身露体,不成样子的;其他一切都是污秽的破布,无花果树的叶子,破烂的庇护所。神为我们预备了皮衣—宽大,坚固,温暖和耐穿的。通过受洗,我们承认是披戴基督了,加3:27。让我们凭真理,真心实意这样行。“主耶稣基督。”“披戴祂,以祂为主掌管你们,以祂为耶稣拯救你们,同时以祂为父所膏抹设立的基督,成就这统管拯救的工作。”

III.如何行事为人。当我们睡醒装束完毕,我们不可以像隐士和僧侣一样在感情的封闭和独处中静坐不动。我们穿上好衣服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穿着出去吗?--“行事为人。”基督教教导我们如何行事为人讨那定睛在我们身上的神喜悦:帖前4:1,“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比较弗5:8,“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我们的举止要和福音相称。“行事为人要端正”――正直得体,好使别人看见你对基督的称信是真实的,装饰我们的救主神的教训,向其他人展现信仰的美好。基督徒应该特别小心在众人观察他们的事情上行为谨慎,尽力做可爱的,有美名的事情。特别地,这里警告我们提防三种罪:--1.我们不可“荒宴醉酒;”在吃喝上我们一定要避免一切的过度。我们不可丝毫纵容纵酒狂欢,也不可在任何个人的放纵上沉迷自己的感官情欲。基督徒不可用贪食醉酒累着自己的心,路21:34。这不是白昼的行事为人;因为那些“醉了的人是在夜间醉,”帖前5:7。2.“不可好色邪荡;”不可陷在任何肉体的私欲,黑暗中的行为里,这是第七条诫命所禁止的。放荡的奸淫和通奸是好色,是所禁止的。色情的念头和情感,色情的眼光,说话,书籍,歌曲,姿势,舞蹈,嬉戏导致不洁,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不洁,就是这里所禁止的邪荡--任何干犯贞洁谨守之纯洁神圣律法的都是如此。3.“不可争竞嫉妒。”这些也是暗昧的行为;因为尽管争竞嫉妒的行为例子十分普遍,然而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事实,不承认自己妒忌争竞。最好的圣徒也可能争竞嫉妒;但争竞嫉妒对于那位和平谦卑的耶稣的门徒和追随者来说是极不合宜的。哪里有荒宴醉酒,通常哪里就有好色邪荡,和争竞嫉妒。所罗门把它们并列在一起,箴23:29,等等。那些留连饮酒的人(箴23:30)就生争竞,无故受伤(箴23:29),他们的眼必看淫妇,箴23:33。

IV.作怎样的安排(第14节):“不要为肉体安排。不要挂虑身体。”我们最关心的是为我们的灵魂安排;但我们不能照顾我们的身体吗?它们有需要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可为它们安排吗?应该,但有两件事在这里是被禁止的:--1.费心费力在不恰当的顾念上,原文用词有这样的意思,“不要讲究顾念身体;不要在这安排上殚思竭虑;不要在这事上顾念,忙来忙去;不要忧虑,”太6:31。这里禁止忧心缠累人的挂虑。2.放纵私欲。不是禁止我们照顾身体(它是要加油的灯),而是禁止我们满足身体的私欲。身体必需的要考虑,但身体的私欲不能去满足。正常的要求要得到满足,但放纵的欲望要被制止否决。满足需要吃饭是责任:神教导我们要为今日的饮食祷告;但是求满足我们的私欲就是试探神了,诗78:18。那些自称在圣灵里行事为人的人就不可放纵肉体的情欲,加5: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章

 

 

使徒在前一章指导我们在事关民事的事情上应该如何相处,并列出公义,和平和秩序的神圣法则,让我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来遵守,在本章和下一章的一部分,他同样指导我们该在神圣的事情上应如何相处,这些与良心和信仰有更直接的关系,是要我们以教会成员的身份遵守。特别地,他说明在对无关紧要的事情的领受上该如何处理的准则,似乎在他写信给他们那些的罗马的基督徒当中,对这些事情的处理有所欠缺,他在这里努力纠正。但这些准则是通用的,在教会中依然适用,为的是保守基督徒的爱,这爱是他在上一章如此恳切强调,说明这是完全了律法的。肯定的是,对于教会来说,再也没有比成员之间的纷争结党更有威胁,更致命的事情了。因着这些伤口,信仰的生命和灵魂就终止了。在这一章我们得到满有神主权的基列的乳香的膏抹;这值得赞美的使徒像聪明的医生一样开出药方。“百姓的损伤为何得不到医治,”岂不是他们没有听从祂的指示吗?如果正确理解,运用,活出本章,它就能使事情归正,医治我们众人。

 

劝勉坦诚,基督的主权

1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2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3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4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5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6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7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8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9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10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为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11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12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13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人之物。14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17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18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19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20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21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22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在本章我们看到,

I.对在基督教会中爆发的令人不快的纷争的描写。我们的主曾预言绊倒人的事情要发生;看上来这些事情确实来了,因为基督徒缺少那能防止纷争,在他们当中保持合一的智慧和爱心。

1.在他们当中对吃肉和守日有不同的意见;具体列明了两件事。也许还有类似的纷争,但这两样反应最大,最引人注目。事情是这样的:罗马教会的成员有一部分原本是外邦人,其余的是犹太人。我们看到在罗马的犹太人有相信的,徒28:24。那些原本是犹太人的过去一直所受的教训是要守关于事物和守日的礼仪的规定。这些对他们是与生俱来的,即便他们成为基督徒以后也很难从肉体上除掉;特别是他们的一些人很难脱离他们长期坚守的。在基督的死废除了礼仪性的律法方面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导,因此还保留了礼仪制度,并相应遵行;而其他基督徒更明白自己,知道他们作基督徒的自由,对这些事情并不加分别。(1)关于吃肉(第2节):“有人信百物都可吃”--这种人很喜欢把肉区分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礼仪上的分别已经不再有效力,神的创造物样样都是好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领受的;“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第14节。他肯定这点,不仅仅是因为福音普遍的原则教导,还特别是从启示而来的,行割礼之人的使徒彼得(因此和这点更有直接关系),也证明了这一点,徒10:15,28。坚固的基督徒对此很清楚,并且相应行事,有什么就吃什么,为良心的缘故不问问题,林前10:27。“另一方面,但那软弱的,”在这点上就不满意了,对他作基督徒的自由不清楚,而是倾向认为律法禁止的食物仍然是不洁净的;因此和它们保持距离,他就根本不吃肉,而只吃蔬菜,只吃地上所结的果实。请看软弱的良心是何等服从在节食和舍己之下的。除了有这种经历的人以外,无人明白良心克制人的能力是何等之大。(2)关于日子,第5节。那些认为自己还要受某种礼仪律法的人看“这日比那日强”――还要守逾越节,五旬节,月朔,和会幕的各样节期;认为这些日子比其他强,并相应特别守日,郑重行事,在这些日子约束自己要有某些宗教的安息和操练。那些明白因着基督的到来所有这些事情已经被废止的人看待每日都是一样。我们这样理解,只是主日是例外,主日是所有基督徒一致遵守的;但他们对那些过时的犹太人的节日不纪念,不遵守。在这里,使徒说明吃肉和守日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这些事情仅仅是某些人的看法和做法,这种人自小接受训练要遵守这些事情,如果要他们停止是很困难的,就由得他们好了。但在加拉太书中,读者原本是外邦人,但是受到一些要他们归入犹太教的教法师的影响,不仅要他们相信有这样的区别并相应遵守,还强调说要这样才能得救,要全会众公开地守犹太人的节期,情况就不一样了,使徒指责说他们这是要挫败福音的计划,从恩典中堕落了,加4:9-11。罗马人是出于软弱这样行,加拉太人是出于故意和败坏而这样行;因此使徒对他们区别对待。这封书信据认为是在先于加拉太书的某些时候写成的。使徒似乎愿意让礼仪性的律法慢慢消失,让它体面地被埋葬;在这里软弱的罗马人似乎是哭着送它到墓地,但那些加拉太人是让它死灰复燃了。

2.在这些分歧上处理得不好,使之起了争端,错不在这些分歧本身。(1)那些坚强的,明白他们作为基督徒的自由并加以运用的人,看不起那些软弱的,不明白的人。他们本应该同情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温柔友善的教导,却践踏他们,因为他们对他们知道是关乎律法的事情良心有所顾忌,而把他们看作愚蠢,古怪和迷信的:那些有知识的人是何等容易自高自大,蔑视责备他们的弟兄。(2)那些软弱的,不敢运用他们基督徒自由的人,判断责备那些坚强的,运用基督徒自由的人,把他们看作是轻浮的基督徒,属肉体的信徒,对所行的不加谨慎,而是任意妄为,毫无顾忌。他们论断他们是违反律法的,蔑视神的律例的,和如此这般的人。如此的责备暴露出这是非常轻率和没有爱心的,毫无疑问会更使彼此感情疏远。这就是当时的毛病,今天在教会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情形;同样的意见不同,同样的处理不当,仍然扰乱教会的和平。但是,

II.有正确的指引建议加给我们,以缓解争端,防止因此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徒好像一位聪明的医生,为这毛病开出了正确药方,这药方包括了规矩和理由。他用了如此温柔的方法,用如此的慈绳爱索把他们绑在一起;而不是用驱逐出教会,暂停,使双方住口的方法,而是劝说他们要互相包容:就像一位忠心的工人按手在他们双方身上,用坚固的人理论,叫他们不要轻看人,叫软弱的人不要如此论断。如果争议的双方都服从这合理的仲裁,各人压制他的激动,为他们的恩典牺牲各自的分歧,大家很快就会解决问题。让我们遵从他给的这些原则,这有一些是给那些坚强之人,一些是给软弱之人的,一些是给双方的,因为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并给出了这些正确原则的理由。

1.对那些软弱的人,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第1节。这是普遍原则;把你的热心用在你和一切属神的人一致同意的事情上面,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情。“接纳他――接纳他到你这里,”欢迎他,用最大的爱心和温柔接待他;Syriac版本作:“向他伸出你的手,”帮助他,把他带到你这里来,鼓励他。接待他和你作伴,与之来往交通,用愿意和屈尊的心款待他,用一切可能的亲热对待他。接待他:不要与他争吵,不要争辩有争议的不确实的事情,这只能使他疑惑,使他头脑里充满空洞的概念,使他疑惑,动摇他的信心。不要用如此虚妄的争吵和言语的争执扰乱你们的基督徒的友情和交通。――“不要论断他的疑心”(注解是这样说的),“不要引发出他对所怀疑之事的软弱的情绪,从而对他批评定罪。”接纳他,而不是揭露他,而是要教导和坚固他。见林前1:10;腓3:15,16。

2.坚固的人决不可以轻看软弱的人;软弱的人也不可以论断坚固的人,第3节。这直接针对了双方的错误。若不是双方都有错误,纷争就很难存在,双方都要改正。他同时批评了双方:我们不可轻看或论断我们的弟兄,为什么?

1)因为神已经接纳他们了;如果我们拒绝祂所接纳的人,就是在责怪神了。神从来不弃绝有真正恩典的人,尽管这人在恩典中软弱;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坚固的信徒和软弱的信徒,吃的和不吃的人,如果他们是真信徒,他们都是被神接纳的。当我们受试探责怪我们的弟兄,蔑视和批判他们的时候,我们应该自问:“神不是已经接纳了他吗;如果是,我岂敢拒绝他呢?”“不能,神不仅接纳他,还使他站住,第4节。你以为那吃的人因自己的自以为是而跌倒,或者那不吃的人因自己的恐惧和自责而沉没;但如果他们有真信心,仰望神,一人明智地运用他的基督徒的自由,另一人出于良心放弃这自由,他们都要得坚固――一人在他的正直上,另一人在他的安慰里,而得到坚固。这希望是基于神的大能,因为主能使他站住;因为祂能够,毫无疑问祂愿意行使这能力保守那属祂自己的人。”在属灵的困难和危险(我们的和其他人的)方面,我们的指望和安慰是根基在神的能力之上,彼前1:5;犹24。

2)因为他们是他们自己主人的仆人(第4节):“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我们都承认干涉他人的仆人,找他们的错处批判他们,是不妥当的。软弱的和坚固的基督徒都确实是我们的弟兄,但他们不是我们的仆人。这种轻率的论断在雅3:1,是以多人做师父(英文钦定版作主人,译者注)而受到批评的。当我们肆意论断弟兄,特别是论断那我们看不见的他们的思想和动机,论断那凭着我们察觉到的很少的情况很难得出结论的他们的为人和境况,这样我们就是做我们弟兄的主人,实际上就是篡夺了神的宝座。神看人不像人看人;祂是他们的主人,而我们不是。我们论断批评我们的弟兄,就是干涉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事情了:我们自己要做的工作已经够多了;如果我们真的要判断,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心和行为进行判断好了。--“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就是说,他要受审判是根据他主人的判决,而不是根据我们的判决。我们不是按照彼此的判决站立或跌倒,而是按照神公义和没有错误的审判,按着真理的审判,这对我们是何等的好!“你弟兄的案子摆在你的审判前,这就是在那不是法官的审判前了;天上的法庭是实施审判的正确场所,在那里,只有在那里,判决才是确实和终审的;关于这一点,如果人的心诚实无伪,他就可以安然抗辩你的鲁莽论断了。”

3)因为这人和那人,如果他们是真信徒,在大事上正确,都仰望神,在他们所行的事上无愧于神,第6节。那“守日的”--留心遵守犹太人的禁食和节期,不把这强加于其他人,不对此强调,而是愿意按他认为正确的去行,认为从世上的工作得安息,在这些日子敬拜神--这是好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因为在其他事情上他为人是良好的基督徒,在这件事情上他的看法也是单一,他是“为主守的;”神要接纳他诚实的动机,尽管他在守日这件事上是错误的;因为神从来没有因着人头脑的软弱不稳而拒绝人心的真诚和正直:我们服事的主人是何等的好。另一方面,那“不守日的人”――不分别这日和那日有什么不同,不称这日是圣日,那日是俗日,这日是幸运之日,那日是不幸之日,而是看每日都是一样--他这样做不是出于与人反对,对抗,或轻视弟兄的灵。如果他是良好的基督徒,他就不会,也不敢,出于这样的原则行事;因此我们凭爱心得出结论“他是为主不守日。”他不分别日子完全是因为他知道神不分别日子;因此为了神的荣耀努力把每一天都交托给神。同样另一个例子:任何摆在他面前都吃的尽管是血,是猪肉,如果这食物对他来说是相宜的,“他就是为主吃的。”他明白神赋予他的自由,为荣耀神而使用这自由,明白是他的智慧和良善使我们在福音之下有更大的自由,摆脱了律法限制的轭;他为他吃的各样食物,他吃的自由,在这些事上他的良心不受束缚而“感谢神。”另一方面,不吃那礼仪性律法禁止的食物的人,“是为主不吃的。”这是为神的缘故,因为他害怕吃了他清楚是从前禁止吃的会冒犯神;他为了除这些以外还有足够吃的东西感谢神。如果因着良心他禁止自己不吃那禁果,然而他为了可以随意吃园中其它树上的果子而感谢神。因此,双方所做的都是仰望神的,向神证实他们的诚实无伪,为什么他们还要被论断或被轻看呢?请留意,我们吃肉还是吃蔬菜,都是对神存感谢的心,他是我们一切怜悯的创始者和赐予者,是使之成圣甘甜的。桑德森主教在讲论提前4:4的第34篇讲道里,正确地看到:由此看来,这吃之前和吃之后的称谢的恩典(这是我们常说的,可能源自林前10:30)是人所共知的教会的做法,在各样基督徒,无论是软弱还是坚固的,都是这样:这是古老的,值得称赞的,使徒的,基督徒的做法,从基督的榜样而来,经历代教会流传下来的,太14:19;15:36;路9:16;约6:11;太26:26,27;徒27:35。吃之前奉神的名为受造之物感谢神,吃之后为它们感谢神的名,两样都包括在内了。为清楚论证,反对轻率论断和蔑视,他说明仰望神,不看人,这对真正的基督教来说是何等至关重要,因此除非有明显与之相反的表现,我们都要假设那些在小事上与我们有分歧的人都有这样的态度。留意他对真正的基督徒的描述,他们的目标方向(第7,8节),并其中的根基,第9节。

[1]我们的目标方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主。”正如具体目标定规行为,同样普遍目标和方向定规了我们所处的境况。如果我们要知道所行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就一定要弄清楚我们行走的方向。第一,不是为自己。我们已经学会舍己;这是我们第一个功课: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在这件事上所有神的子民都是一致的,尽管他们在其他事情上彼此有分别;尽管一些人软弱,其他人坚固,然而双方都认同他们不是为自己活。对任何把自己的名交给基督的人,我们都不能想当然认为他是为自己活的人;这是和真正基督教的根基相违背的。我们“既不是为自己活,也不是为自己死。”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也不是自己的拥有者――我们不是听任我们自己的差遣。我们生活的目的不是讨自己的喜悦,而是要讨神的喜悦。我们每天冒死,被交托的死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成为人的谈资;我们不是为着这虚荣冒险,天天与死打交道。当我们最终死亡的时候,这也不是为自己死;这不只是我们要脱去衣服,卸下肉体的重担,这是为了主,以致我们离世与基督联合,与主同在。第二,而是“为了主”(第8节),为主基督,一切权柄和审判都是归于他,我们得到教导,作为基督徒,无论做什么都要奉主的名(西3:17),要以基督的旨意作为我们的原则,以荣耀基督作为我们的目的,腓1:21。无论是生是死,基督都是我们努力要得着的。我们活着要在生活的一切行动和事情上荣耀祂;我们死了,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突然的死,是要荣耀祂,和祂一起得荣耀。基督是中心,是生死一切所交汇的。这是真正的基督教,是让基督作万物之主。因此,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我们要把自己交托给祂,依靠祂,由祂安排,为祂安排。尽管一些基督徒是软弱,其他是坚固的,--尽管在小事上有不同的身量,能力,理解,习惯做法,然而他们都是主的人――都是仰望祂,服事祂,要得基督的喜悦,并相应地被祂掌管,蒙祂接纳。我们岂是要论断或轻看他们,好像我们是他们的主,他们要讨我们的喜悦,因我们的审判站立或跌倒吗?

[2]个中的根基,第9节。这是根基于基督绝对的主权和权能,这主权和权能是祂的死和复活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祂复活了,进入属天的生命,就是祂从前所拥有的荣耀),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因此祂要成为宇宙的君王,万有的主(徒10:36),一切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受造之物的主;因为祂是为教会作万有之主的。祂是一切活人的主,为要统治他们,祂是一切死人的主,为要接受他们使他们复活。祂这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是“神因祂的降卑而赐给祂的赏赐,”腓2:8,9。祂死了,复活了,之后祂说,“一切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28:18),现在祂行使这权柄,发出差遣我们的命令,太28:19,20。如果基督为掌管人的灵魂和良心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并拥有理所当然无可争议的管治权,我们就不可判断我们弟兄的良心,对他们加以责备,以免别人认为我们是干涉侵犯了基督的权利。当我们准备责备批判那些死去之人,对他们下判断(有些人宁可这样做,因为判断死人通常不会受反驳),我们一定要思想基督既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如果人死了,他们已经交帐了,这就足够了。这带出另外一个反对判断和轻看人的理由,

4)因为双方很快都要交帐,10-12节。我们若相信那大日的审判,这就要使这一切轻率的判断闭口无言:“你这个软弱的人,为什么论断坚固的弟兄呢?”“你这个坚固的,又为什么轻看软弱的弟兄呢?”基督徒当中为什么要有这一切的冲突,相互指责和批判呢?“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林后5:10。基督将要审判,祂有权柄和能力根据各人的行为决定人永远的境况,在祂面前,我们是被审判的人,要交帐,从祂领受我们最终的,永远不可变更的审判。为了说明这点(第11节),他引用了一段旧约经文,是说基督对全宇宙的主权和权能,并这是起誓立的: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这是引自赛45:23。在那里作,“我指着自己起誓;”在这里作,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因为每次当神说我凭着我的永生的时候,都可以解释作祂凭着“自己起誓;”因为在祂自己里面有生命是神的特权:还有进一步的验证,有我口所出的话。这是一个对基督权能的普遍性的预言;在这里是完全应用在那大日的审判上,这权能最高层次和最为彰显地行使出来就是这审判的。这里是基督神性的证明:“祂是主,祂是神,是与父同等的。”祂当得归给神的荣耀,并必当得到这荣耀。这是通过祂这位中保归给神的。神要籍着祂审判这世界,徒17:31。万膝向祂跪拜,万口向祂承认,是内在敬拜赞美的外在表现而已。“万膝,万口,无论是自愿或是被迫,都要如此。”

[1]祂一切的朋友都是自愿这样做,在祂掌权的日子……甘心牺牲自己。恩典是人心欢喜,完全和公开地对耶稣基督的顺服。第一,向祂跪拜――理智向祂的真理跪拜,意志向祂的律法跪拜,全人向祂的权柄跪拜;这通过屈膝跪拜这个敬拜和祈祷的姿势来加以表达。这是在约瑟面前所宣告的,“跪下,”创41:43。尽管身体上操练益处甚少,然而,如果它是被内在的敬畏所指导,它就是蒙悦纳的。第二,向祂承认—承认祂的荣耀,恩典,和伟大--承认我们自己的卑微和罪恶,承认我们得罪了祂;有人是这样理解的。

[2]所有祂的敌人都要被迫这样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祂在云中再来,人人都要看见祂,那时,直到那时,一切关于祂胜过仇敌,仇敌要降服于祂的应许将要得到完全的实现;那时祂的仇敌要作祂的脚凳,祂一切的敌人都要吃土。因此他得出结论(第12节),“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我们不可为其他人的事向神说明,其他人也不可为我们的事向神说明;而是每人都为自己的事说明。我们要说明我们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机会,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得怎样。因此,第一,我们不可判断他人,因为他们不必向我们交帐,我们也不必向他们交帐(加2:6):“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必须向自己的主人交帐,而不是向我们交帐;如果我们可以在任何事上使他们的喜乐加添,那很好;但我们不能掌管他们的信心。而且,第二,我们更重要的是省察自己。我们要自己交帐,这对我们已经足够责任重大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加6:4),列清他自己的帐,察验他自己的内心和生命;让这成为他所思想的,那严于律己,自我反省的人不会轻易论断和轻看他的弟兄。让这一切分歧留给基督在那大日子判断好了。

5)因为基督教强调的不是这些事情,无论这一方面怎样,那一方面如何,它们对信仰都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的理由(第17,18节),可以从这里的劝勉中引申出来。为什么你要发如此大的热心,对这些就信仰而言如此细小微不足道的事情加以赞成或反对呢?有一些人认为人因可能得罪他人,因此我们应该放弃不使用我们基督徒的自由;但这里似乎是普遍针对他所观察到的双方的激烈言行。“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等等。这里请留意,

[1]真正的基督教的本质,它到底是什么:这里它被称作,“神的国;”它是一种要统治我们的信仰,一个国度:它是真心对神的能力和权能的顺服。福音时代在特别意义上被称为“神的国,”是有别于律法时代的,太3:12,4:17。第一,它“不在乎吃喝:”它不在于吃喝这样不吃喝那样。基督教在这种情形下,对两方面都是没有规矩的。犹太人的信仰对吃喝有很多规矩(来9:10),在宗教上是要禁戒某些食物的(利11:2),是要按宗教规矩吃某些食物的,就好像在几种祭牲上,某些部分要在主面前吃:但所有这些规条现在都被废弃不再有效了,西2:21,22。事情很宽松。“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提前4:4。同样在其他事情上,不是受割礼或不受割礼(加5:6;6:15;林前7:19),不是在小事上这一派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而使我们被举荐在神面前。在那大日不会问,“谁吃了肉,谁吃了蔬菜?”“谁守了圣日,谁没有守?”也不会问,“谁是从国教的,谁是不从国教的?”而是要问,“谁敬畏神行公义,谁不这样做?”再也没有比把基督教局限于排斥要道的形式礼仪,而对它更为有害的事情了。第二,“它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这些是基督教的要道,是所有神的子民所认同,我们要热心追求,极其细心留意的。公义,和平,和喜乐,是全面概括的用词;每个词都意义深广,包括了信仰的根基和上层建筑。如果让我局限归纳他们的意思,就是:--对神而言,我们应该最关心的是“公义”――来到祂面前,因基督的死的功劳得称为义,被祂恩惠的圣灵成圣;因为公义的主喜爱公义。对我们的弟兄而言,我们应该最关心的是“和平”――在和平和爱中生活,对他们有爱,与众人和睦:基督来到世上是要成就极大的和平。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应该最关心的是“圣灵中的喜乐”――是应该称谢的圣灵在信徒的心中所成就的属灵的喜乐,它使我们把神看作我们已得和好的父,天堂是我们盼望的家。除了与神和好,信仰生活紧接着重要的就是以他为乐;我们要在主里常常喜乐。我们服事的确实是一位好主人,祂使和平喜乐成为我们信仰如此的关键。只有根基在公义上,我们才能盼望得到圣灵中的和平和喜乐,赛32:17。第三,我们要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第18节),出于对基督我们的主的敬重我们这样做,祂的意志就是我们的原则,祂的荣耀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基督这样做,使得我们一切的善行都蒙悦纳。我们要在这世界上服务于祂的利益和计划,祂的利益和计划首先是要使我们彼此和好。基督教除了服事基督还能够是什么呢?我们服事那位为了我们,为了我们得拯救而取了奴仆形像的主,这是非常应当的。

[2]这样的好处。那正确遵行这些事的人,首先,是为神所喜悦的。神非常喜悦这样的人,尽管他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比得上我们。这人有神的爱和眷顾,他的为人,他的表现是被神接纳的,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使我们欢喜的了。如果神已经悦纳了你的作为,你就可以欢欢喜喜吃你的饭了。最以神为乐的人是最得神欢喜的人;他们是在圣灵里最满有和平和喜乐的人。其次,他是被人称许的――被一切有智慧的好人所称许,其他人的看法则不足为虑了。被神喜悦的人和事应该得到我们的称许。难道我们不应该喜悦神所喜悦的吗?除了合神心意的以外,还有什么是圣洁的呢?请留意,不应该轻看人的称许;众人以为美的事,我们要留心去作,可爱的,有美名的事情,我们要思念:但首先要切慕追求得神悦纳,因为,迟早神要使全世界的人心意都服祂。

3.这里举出的另一条原则是,在有疑惑的事情上每人不仅应当,还必须按照神给他的亮光而行。这在第5节写明了,“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就是说,“在这些事情上按你自己的判断行事,让其他人也是如此。不要责难其他人的作法;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意见行;如果他们自己的意见认为应该行这样那样的事,不要谴责他们,但如果你自己冷静思考认为应该是另外的意见,不要让他们的行为控制你,就好像不要用你的行为控制他们一样。小心不要违背有疑惑的良心的指示行事。首先心意要坚定,认定你所行的是正当的,然后才放心去做。”在有疑惑的事情上,以稳妥起见去行,这是好的。如果一位软弱的基督徒有疑心应不应该吃肉,在他仍有这疑惑的时候最好禁戒不吃,直到他自己心意坚定为止。我们不可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他人身上,也不可把他人的行为作为我们的原则;而是要依照我们自己的理解所指示的而行。他在第14和23节印证了这点,这两节经文对此作了解释,给了我们一个原则,不要违背下面讲的指示而行,

1)有错的良心,第14节。如果一件事情是无关要紧的,本身不去做也不是犯罪,如果我们真的认为这样做是犯罪,我们这样做了,这对我们就是犯罪了,尽管对别人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是违背良心行事,尽管我们的良心有错,有误解。他列举了手头的例子,就是关于吃不吃肉的问题。请留意,

[1]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清楚看法。“我确知深信—我深信,我明白自己作基督徒的自由,对此很满足,毫无疑心责备,认为“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就是说,没有任何肉类是在任何礼仪不洁之下,是禁止吃的,只要它对人的身体有益。”对犹太人来说有几种肉类是禁止吃的,在这件事上,就像在其他一些事情上,他们是特别和分别出来的民,利11:44;申14:2,3。罪给所有受造之物带来了咒诅:“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人失去了使用受造之物和管理它们的权力,以致对人来说它们都是不洁净的(多1:15),作为象征神在礼仪性的律法上禁止使用某些受造物,为要显明祂其实可以禁用所有的;但现在基督除去了这咒诅,事情又再次宽松了,这些禁令被除掉了。因此保罗说他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主耶稣不仅是这确知深信的创始者,还是这确知深信的根基;这是建立在基督死的功效之上的,基督的死除去了咒诅,撤销了对人管理万物权利的剥夺,在普遍上恢复了我们对受造物的权利,进而结束了那特别的有所分别的禁令。因此现在凡物本身没有不洁净的了,神一切的创造物都是好的;有注解写道,凡物没有俗的;凡物没有是低俗,人不可吃的,信徒不可用的:凡物没有亵渎的;基于这个意思犹太人用了俗这个字。徒10:14原文所用的akatharton这个词解释了这点,凡物没有是俗物和不洁净的。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对彼得所作的启示,而是出于整个福音的性质和方向,从基督的死而显明的普遍计划来看,保罗明白了凡物没有是俗物和不洁净的。这是保罗自己的清楚看见,他并且相应去行。

[2]但在这里他对那些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像他一样清楚看见的人发出了一个警告:“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尽管这是他的错,然而在他就不洁净了。他定意用这个特别的例子得出一个普遍的原则,就是人若行了一件他坚信是不合律法的事,尽管这事本身是合乎律法的,对他来说这就是罪。这是出于我们受造的一条不可变更的定律,就是在我们意志一切的选择,动作和方向上,都要遵循我们的理智而行。这是自然的定律,如果理智(尽管是被误导)告诉我们如此一件事情是罪,然而我们却决定要这样行,那我们就违反了这定律。这是故意行恶;因为如果我们认为这是罪,这样行的决定本身就有同样的堕落和败坏,仿佛这真是罪了;因此我们不应去行。这不是说人良心自身有什么能力可以改变行为的性质,这只是对他自己而言的。我们应该带着这个限制的前提进行理解,尽管人的判断和意见可能认为那本身是好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邪恶的,然而他们不能把那本身是邪恶的事物变成是好的,于事于己都不能。如果一人坚信向他的父亲求祝福是犯罪,这个错误观念就使得这件事对他来说是罪恶的:但是如果他坚信咒诅父亲是对的,这并不会使得这变成对的(这是桑德森博士举的例子,见他关于罗14:23的讲道)。法利赛人教导人要信靠良心,以作了供献为理由不奉给父母,太15:5,6。但这是不成立的,像保罗错误的良心不能成为他热心逼迫基督教的理由(徒26:9),或像约16:2所讲的那些人一样不成理由。

2)我们也不可违背有疑惑的良心所指引的行事。在这些无关要紧的事情上,我们如果确信不做不是犯罪,然而却不清楚做是不是合法,如果我们还有这样的疑惑,就不应去做;因为“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第23节),就是说,对他来说这变为“有罪;”他就必有罪—他是被自己的良心定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因为他做了他不能深知确信是可行的事情。他不清楚可不可以吃猪肉(举例这样说),尽管有这样的疑心他还是被吸引吃了,因为他看见其他人也吃,因为他要满足他的食欲,或者因为他不愿意因着自己特别而被责备。他自己的心就只能定他的罪,判他是罪人了。我们的原则是到了什么地步就照着什么地步行,不逾越一步,腓3:15,16。--“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在普遍意义上说,这和使徒在来11:6所说的是一样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在信仰上,如果不是出于信心的原则,以基督的意志作为我们的原则,以荣耀基督作为我们的目标,以基督的公义作为我们的义,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蒙被神喜悦。这里看上去要严格得多;凡不是出于信心的(就是说,我们不深知确信是正确而去行的任何事),就是犯罪干犯良心了。他的良心告诉他这是不对,他却愿意放胆去做,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却可以类似地试探他,让他做他的良心告诉他这是不对,实际上也是不对的事情。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尽管良心处在误导之下,人去败坏压制良心却是很危险的事情。这似乎是这句听起来有一点难明的格言的意思(第22节),“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许多人纵容自己所行的事情,是他自己的判断和良心加以自责的――是为了在这些事情上得到乐趣,利益,和名声――为了顺从风俗习惯;当他这样行的时候,为此辩解的时侯,他自己的心指责他是说谎的,他的良心为此定他的罪。那整治自己的行事为人,使他所作的任何事情都不受自己的良心挑战和谴责的人是有福的――这人不会使他自己的心与自己为敌,不强行去做自己都不清楚是否正确的事情。那内心有平安和宁静的人有福了,因为良心的见证在患难的时刻会给他特别的安慰。尽管人会谴责我们,但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我们就可以坦然了,约壹3:21。

4.这里讲了另一条原则,是适用于那些在这些事情上清楚,知道他们自己作为基督徒的自由,然而仍要使用这自由,使得软弱的弟兄绊倒的人身上的。这在第13节说明了,“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你在这没有爱心的行为上已经行得足够了,不要再行了。”为了更有力规劝人,他以自己为例;所以我们不可;好像他说,“这是我决意反对的,你们看着办吧:只要宁可定意,不论断他人的行为,让我们看自己的行为,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倒人(或作使人跌倒)之物”。我们必须留心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可能会使我们的弟兄绊脚或跌倒;前一个词没有那么严重,另外一个词表明带来的坏处伤害要大得多――这些都可能使,

1)我们的弟兄忧愁,“那软弱的弟兄,认为吃这样那样食物是不合律法的,看见你吃这食物,出于要遵守他认为禁止吃这食物的律法,为了他认为你那因此而受亏损的心灵的益处,就大大忧愁,特别是当你故意吃这食物,带着明显的自信,而没有对你那软弱弟兄显出应有的温柔和关心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基督徒要小心不彼此使对方忧愁,使基督的小子伤心。见太18:6,10。

2)我们的弟兄犯罪。前者是“绊脚石,”使我们的弟兄大大动摇,拦阻他,使他泄气;但这是“使人跌倒的。”“如果你那软弱的弟兄,完全因着你的榜样和影响,不能在关乎他作为基督徒的自由的事情上得到任何造就,被吸引违反自己的良心行事,违背他所领受的光照行事,因此在他的心里染罪,尽管这是对你是合适的,对他却并非如此(他还没有“已经得着”),你这样使他有跌倒的机会,这就该受责备了。”看林前8:9-11是如何解释这种情形的。为了同样的目的,他在第21节要求我们留心,免得行合宜的事情却使人跌倒:“无论是吃肉,是喝酒;”这些事情是确实是合宜的,使人安舒的,但不一定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必须,在这些事情上舍己,宁可不作也不使人跌倒。这是讨神喜悦,对我们的弟兄有益,对我们自己无损的,这是好的。但以理和他的伙伴吃素菜喝白水,却比那些用王膳的人面貌俊美。慷慨待人的舍己,有保罗作为例子(林前8:13),“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他不是说,“我就不吃肉,”这是毁了他自己;而是说,“我就永远不吃肉,这是出于舍己。”这可以应用在一切可能使你的弟兄绊脚或跌倒,陷在罪中或愁苦里的一切无关要紧的事情上.或作叫弟兄软弱――他的恩典被削弱,他的安慰被削弱,他的决心被削弱。“叫弟兄软弱,”就是说,因着他的论断和疑惑乘机显露他的软弱。那已经是软弱的我们不可再令他软弱;这样就是吹灭将残的灯,折断受伤的芦苇了。留意要这般小心的原因。

[1]因着基督徒要相爱的重要道理会被此破坏(第15节):“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他们忧愁看到你吃那摩西律法禁止,你吃却是合宜的食物;你可能会说,“他这样说真是愚蠢软弱,他说的算不得什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很容易把责任归在对方。但在这里受责备的是坚强的和知道得更多的基督徒:“你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因此使徒站在软弱的一边,谴责一方在爱上有缺陷,过于谴责另外一方在知识上的缺陷;这是和他在其他地方提到的原则相一致的,即爱的道是“最妙的道,”林前12:31。知识叫人自高自大,但爱心是造就人的,林前8:1-3。“你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爱我们弟兄的灵魂,这是最大的爱心。真爱心使我们关怀他们的平安和纯洁,生出对他们良心的关切,如同关心自己的良心一样。基督温柔对待那些有真正信心的人,尽管他们在信心上是软弱的。

[2]要思考基督死的目的:“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第15节。第一,使人接近犯罪会威胁到令这人败坏。因着动摇他的信心,激发他的情欲,试探他违背他自己良心的光照而行,你就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转回到犹太教,他的败坏不仅在乎你,而且你是在败坏他了。这里的用词表明完全的败坏。犯罪的起头就是开源放水;我们不晓得在通向永远败坏的路上还会不会停下。第二,想到基督为人死的爱,这应该使我们非常关心人的福祉和拯救,小心不要做任何事情阻碍拖延人。基督为人舍弃性命,舍弃如此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舍弃一口食物吗?我们可以蔑视那些基督如此看重的人吗?祂岂不是认为为他们舍己,甚至为他们死是值得的吗,我们岂不应该为了他们不沾染肉体,而为他们做这一点点的舍己吗?--“因你的食物。”你辩解说这是你自己的食物,你有权自我处置;但要记住,尽管这食物是你的,你所侵犯的弟兄是基督的,是祂买赎的一部分。你叫你的弟兄败坏,你就是在帮助魔鬼达到牠的目的了,因为牠是最大的败坏人的;你就是在抗拒基督的计划了,因为祂是伟大的救主,你不仅是得罪你的弟兄,还是得罪基督了;因为祂心所慕的就是拯救的工作。但有基督为他而死的人被败坏吗?如果从基督的死的充分性和总括目的,即按照福音的条件拯救人来说,无疑极多的人败坏了。如果从祂的死对蒙拣选之人的特别目的果效来讲,尽管赐给基督的一个也不失落(约6:39),然而就着你的能力,你可能毁坏这样的人。如果他们不被毁坏,这也不是你的功劳,你如果行事有这样的倾向,你就表明是在大大抵挡基督了。你可能大大毁坏那些从爱心的判断出发(你必须认同他们的相信是无可非议)基督为他们而死的人,请对照林前8:10,11。

[3]要考虑到神的工程(第20节):“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恩典的工程,特别是在你的弟兄心里信心的工程。”因这样的过犯,平安,安慰的工程就被毁坏了,因此要小心;神所建立的我们不可拆毁。你们应该和神同工,不要妨害祂的工作。第一,恩典和和平的工程是神的工程,是祂建立的,为祂建立的,是祂所起头的善工,腓1:6。请留意,那些基督为他们而死的人(第15节)在这里被称为是神的工程,除了这是为我们而做的工程,这还是在我们里头所做的工程,目的是为了我们得拯救。每一位圣徒都是神的工作,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弗2:10;林前3:9。第二,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不作任何可能会毁坏这在我们或其他人身上神的工程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食欲,愿望,和对基督徒自由的运用,而不去阻碍伤害我们自己或其他人的恩典和平安。许多人为饮食毁坏了神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工程(再也没有比迎合满足肉体,成全肉体的私欲更能毁坏人心的了),故意冒犯,也是同样毁坏在别人身上的工程。想想你所毁坏的――“神的工程,”神的工程是尊贵荣耀的;想想你为了什么而毁坏这工程――“因食物,”这食物只是为肚腹,肚腹为食物而已。

[4]要考虑使人跌倒的罪,这是如何滥用了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自由。他说明,凡物固然洁净。我们可以正当地吃,即使礼仪性的律法是禁止吃的食物;但是如果我们滥用这自由,这就成为我们的罪了:“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事情是正当的,行事的方式却可能是不正当的。--“因食物叫人跌倒,”出于无心或故意使他的弟兄跌倒。值得留意的是,使徒的责备主要是针对那些使人跌倒的人,但不是说那些因着不明白作为基督徒的自由,缺乏那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的爱,而无缘无故软弱被绊倒的人就不应当受责备(他好几次侧面责备他们),但他这番话是针对那些坚强之人说的,因为他们更能领受责备,开始改革自新。为进一步说明这原则,我们可以从和这有关系的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第16节)――小心做事免得他人有机可乘进行毁谤,无论是在广义上毁谤基督教信仰,或在具体事上毁谤你作为基督徒的自由。福音就是你的善,由它而来的自由和福气,特权和赦免就是你的善,在备受争议的事情上,你用来分辨和运用你的自由的知识和恩典上的刚强就是你的善,这善是那些软弱的弟兄所没有的。不要让人毁谤这善。确实,我们不能控制多嘴不受掌管的舌头,使它们不毁谤我们和我们的长处;但我们不可(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使他人有机可乘。不可因我们的过失使人生出毁谤;正如提前4:12说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就是说,不要使自己被人轻看。同样这里,不要在使用知识和能力的方式上使人有机可乘,说你是自以为是,行为不检,不顺服神的律法。为了保守我们的信用和声誉,在许多事情上我们要舍己,不行那些我们知道可以合法去行,但行出来可能使我们的好名声受损的事情;比如这样的事情使人起疑心,看上去像是恶事,或在好人当中变得名声不佳,可能招人非议。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宁可舍己也不要使自己蒙羞。尽管这可能只是一点愚昧,但却像一只死苍蝇,败坏智慧和尊荣,传10:1。我们可以更广泛运用这一点。我们行善,要留意行事方式,不可让人毁谤。那本身是好的,众人可以欢喜领受的事情,有时因着行出来的方式不对,却受到极大的批评责备。好的祷告,传道和讲论,经常会因着在时间的安排,表达方式和造就人的其他因素上不够谨慎而受人毁谤。因着外部环境上的错失毁谤那本为美善的事物,这样的人确实是在犯罪,但我们使他们有机可乘,这却是我们的愚昧。因为我们看重我们所宣告和行出来的善的美名,就让我们的行事方式不受毁谤。第二,“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第22节。这不是指使人称义的信心(那是不可以隐藏,由我们的行为显明出来的),而是指在所疑惑的事情上的知识和对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自由的确信。“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你清楚吗?你确信可以吃任何的食物,看所有的日子(主日除外)都一样吗?“就当在神面前守着,”就是说,在你自己心中享受这信心的安慰,不要冒失运用这信心,令其他人忧愁,使之可能冒犯他人,令软弱的弟兄绊脚跌倒。“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尽管我们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决不能违背自己的信心,但是当我们把它公开在众人面前所造成的伤害大于造就时,有时候就是掩盖了这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对你自己是原则(而不是强加在其他人身上,或使它成为他们的原则),对你自己是一种喜乐。在有疑惑的事情上保持清醒可以使我们行事为人大得安慰,因为这使我们免得像那些没有这种清楚看见的人那样,永远陷入疑惑,妒忌和怀疑当中。比较加6: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就是说,以神的话语为标准,以此完全对照自己的行为,以致在自己所行的事上得以安心,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保罗在这样的事情上有信心:“我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但他自己向神守着这信心,不是用他的自由去冒犯他人。如果那些在有疑惑的事情上有清楚看见的人可以自己向神守着,而不把这些事情强加在他人身上,把这些事情作为彼此交通的条件(没有什么比这样更和基督徒的自由背道而驰,对教会的平安和良心的平安更有破坏性的了),如果这样,教会该是和等欢喜呢。虽说普通,但这弥合创伤的方法却毫不失色,这就是:在根本问题上保持合一,在非根本问题上保持自由,在这两种问题上都保持爱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快快解决。--“就当在神面前守着。”这种信心的目的就是在我们的自由里得满足,我们可以在神面前有无愧的良心,让这成为我们的满足。这就是我们在神面前的真正安慰。在这事上确实端正的人,在神眼中也是如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15章

 

使徒在本章继续前面的关于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互相包容的论述;并引向这封书信的结尾部分。在基督徒当中,何处出现理解上的分歧,并由此带来的感情上的距离,就需要在何处用一条接一条的劝戒,一句接一句的话去改变人心,得出改良的性情。使徒愿意让这深入人心,坚固不移,继续这已经开始的话题,不愿转移,直到他看到有能说服人的一些指望为止,为此他在他们面前陈明原因,口中举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在本章我们可以留意,I.他对他们的劝戒。II.他为他们的祷告。III.他为写给他们的这封书信请求他们的原谅。IV.他对自己和他自己的事情的描述。V.他说明前往探访他们的原因。VI.他希望他们为他祷告。


降卑和舍己;温柔和慷慨

1我们坚固的人应当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2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3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4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使徒在这里列出两条劝戒,并这样做的理由,表明坚固的基督徒的责任就是顾及软弱之人,向他们降卑。

I.我们一定要“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第1节。我们都有自己的软弱,但不坚固的人――那些在知识或恩典上软弱,受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比其他人受软弱的辖制更甚。我们一定要顾念这些人,不是践踏他们,而是鼓励他们,担代他们的软弱。如果因为软弱他们论断批判我们,毁谤我们,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忍耐,怜恤他们,不要向他们转移我们的爱心。唉!这是他们的软弱,他们无能为力。同样,基督向祂软弱的门徒忍耐,为他们辩护。但还不止这些,我们一定要一有机会就同情他们,关怀他们,加力量给他们,以此担当他们的软弱。这就是彼此担重担。

II.我们不可求自己的喜悦,而是求邻舍的喜悦,第1,2节。我们要顾念我们弟兄的软弱,牺牲自己的感受。

1.基督徒不可求自己的喜悦。我们不能以满足我们自己内心一切各样微不足道的欲望意念为念,有时舍己对我们是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忍受那些得罪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凡事顺心,就会被宠坏(就好像亚多尼雅一样)。我们首先要学的功课就是舍己,太16:24。

2.基督徒一定要求他们弟兄的喜悦。基督教的目的就是软化我们的灵,使之谦卑,教导我们感激和真正求他人喜悦的艺术;不去做任何私欲的奴仆,而是用无愧的良心尽我们所能去服事我们的弟兄的需要和软弱。基督徒应该努力去讨人喜悦。正如我们不可使用我们作为基督徒的自由去求自己的喜悦(这自由是许我们的,不是为我们自己的欢喜,而是为神的荣耀,为其他人的益处和造就),所以我们一定要求我们邻舍的喜悦。如果基督徒努力去求彼此的喜悦,基督的教会该会是何等亲切,使人大得安慰,而我们现在看到他们常常争相作对,挫败对方!--“要叫邻舍喜悦,”不是凡事都是如此,这不是一条不加限制的原则;而是要使他得益处,特别是为了他灵魂的益处:不是满足他罪恶的愿望,用犯罪的方法体贴他,或认同他的怂恿,把罪加在他身上来求他的喜悦,这种可卑的求我们邻舍喜悦的方法是害了他的灵魂:如果我们是这样求人的喜悦,我们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而是要为他的益处求他的喜悦;不是为我们自己物质上的好处,或压制他,而是为他属灵的益处。--“建立德行,”就是不仅为他的益处,还是为了其他人的好处,为了造就基督的身体,努力求彼此的喜悦。石头越是接近,就越是磨合得更紧密,整栋建筑就越发牢固。请留意基督徒为何要求彼此的喜悦:“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主耶稣的舍己是基督徒避免自私的最好原因,请留意:

1)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祂不求自己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名声,舒适,安全或喜悦;祂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靠接济为生,不愿被拥戴为王,祂最痛恨的话就是,“你如果是神的儿子,救自己吧,”以及祂“不求自己的意思”(约5:30),为他的门徒洗脚,忍受罪人对他的顶撞,自己忧愁(约11:33),不求自己的荣耀,一句话说,倒空自己,不求自己的名声: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为给我们带来一种义,给我们一个榜样。祂的一生是舍己,不求自己喜悦的一生。祂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来4:15。

2)如此圣经的预言得到实现:“如经上所记,辱骂祢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这引自诗69:9。这节经文的前半部应验在基督身上(约2:17),“因我为祢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后半部是用在这里;因为大卫是预表了基督,他的受苦预表了基督的受苦。引用这节经文是表明基督不仅不求自己的喜悦,还在最大程度上令自己受苦。不是说,从总体来看祂的使命艰巨,令祂愁苦,因为祂对这使命乐于接受,极其乐在其中;而是说在祂的受辱,在满足自身愿望方面全然受到敌挡,被剥夺。祂看重我们的益处过于自己的安适和喜悦。这是使徒引用圣经所要表达的,除了圣灵自己的话语还有什么能更好表达属于神的灵的事情呢?他引用了这句圣经,“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1]基督所经历的辱骂之人的辱骂。凡是亵渎神的,对主耶稣来说都是愁苦。祂为人心刚硬而伤心,为这犯罪之处伤心落泪。当圣徒遭受逼迫,祂把这些向他们所作的看成是向祂所作而甘自受苦:“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基督祂自己忍受了最大的羞辱;尤其以祂的受苦中所受的羞辱为甚。[2]那些辱骂之人的罪,基督承担了,满足了神的公义;很多人这样理解。每一件罪行都是对神的辱骂,特别是放肆的犯罪;当基督成为罪,就是为我们成为献祭,成为赎罪祭的时候,这些罪的定罪都落在基督身上。当耶和华把我们所有的过犯加在祂身上,祂把自己的身体挂在十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这些罪就落在祂身上,落在我们的代替者身上。“咒诅都落在我身上。”这是最大的自愿替代承担:思想祂无限的无瑕疵的纯洁和圣洁,父对祂无限的爱,和祂永远顾念父的荣耀,再也没有什么比为我们成为罪和咒诅,让父的责罚落在祂身上,特别是考虑到祂是为了谁自己甘愿受苦,是为了不认识祂的人,敌人和背叛祂的人,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3:18,更逆着祂,与祂作对的了。这看来应该成为我们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的一个理由。我们不能求自己的喜悦,因为基督不求祂自己的喜悦;我们要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因为基督让辱骂神的辱骂都落在祂身上。祂担当了罪的惩罚和咒诅,神只要求我们承担罪的一点麻烦。他承担了罪人放肆的罪行,神只是呼召我们担当不坚固之人的软弱。--“即使基督也……。”即使那位不需要我们,不需要我们的服事,本可享受自己无限之乐,――即使那位不以与神同等为强夺,有足够理由求自己的喜悦,根本无需为我们劳心,更何况是为我们受苦的基督,--即使是祂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祂甚至担当了我们的罪。难道我们不应该谦卑,舍己,愿意为彼此为肢体的其他人着想吗?

3)因此我们应该起来同样行:“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1]圣经所写基督,关于祂的舍己和受苦,是“为教训我们写的;”祂给我们留下一个榜样。如果基督舍己,那么我们当然也应该出于诚实和感激,特别是为了与祂的形象相符而舍己。基督的榜样,祂所行所讲的,被记载下来是为了要我们效仿。[2]所写的旧约圣经普遍上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大卫所写描写他自己的话,保罗刚刚把它运用在基督身上。为避免让人以为这是对圣经牵强附会,他给我们这个极好的普遍原则,就是旧约所有的经文(新约的更是如此了)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都是不可以凭私意解释的。旧约圣徒的经历是起了榜样的作用,旧约的圣经经文有多次的应验。圣经经文对我们来说是不变的原则:所写的圣经,它们被记录下来是给我们运用,为我们的益处。第一,为教训我们。从圣经里我们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最好的教训是从这些泉源中吸取出来的。最有学问的人是最明白圣经的人。我们因此要努力,不仅仅是明白圣经字面的意思,还要从中吸取教训,造就我们;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不仅是推开石头,还是要把水打上来,因为在许多地方井是深的。实际应用的查考比批判性的解经更加必要。第二,“我们可以籍着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得到盼望。”这里把那以永生为目标的盼望看作学习圣经的目的。圣经是为要我们明白可以从神那里盼望得到什么,盼望的缘由,如何盼望而写的。这应该鼓励我们学习圣经,把它当作基督徒盼望的特别朋友。得到这种盼望的途径就是“靠着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有忍耐和安慰就意味着苦难和忧伤,这是圣徒在今世的命运,若非如此,我们就没有机会得忍耐和安慰了。但这两者都是对我们灵魂之生命的盼望有益的。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罗5:3-5。在苦难中我们越发忍耐,就可以越发有盼望越过苦难,再也没有什么比失去忍耐更能破坏盼望的了。那因“圣经所生的安慰,”那从神的话语而出的安慰(这是最可靠最甘甜的安慰)同样极大鼓励这盼望,是所盼望的凭据。圣灵保惠师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


基督徒的合一

5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6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使徒发出这两条劝戒,在进一步说明之前,在这里插入一个祷告,希望他所求的得到成就。忠心的工人用祷告滋润他们的讲道,因为,无论是谁撒种,使这生长的是神。我们所讲的只能入耳,向人心说话是神的特权。请留意,

I.他对神的称呼:“赐忍耐安慰的神,”神是圣徒一切忍耐和安慰的创始者和根基,忍耐和安慰由神而出,忍耐和安慰是根基于神之上。祂赐下忍耐的恩典,作为使人得安慰的神,祂确立并维持这恩典,因为圣灵的安慰是帮助支持信徒的,在他们一切患难中用勇气和鼓励支持着他们。当他求神把爱和合一的灵浇灌下来的时候,他称神为赐忍耐安慰的神:就是,1.神是忍耐我们安慰我们的神,并非刻意留心我们的错失,而是随时预备安慰那些灰心的人—为要教导我们向我们的弟兄表明我们的爱,因着彼此忍耐,互相安慰,用这些方法保守维持合一。或者,2.神是赐我们忍耐和安慰的神。他已经讲过(第4节)圣经所讲的忍耐和安慰;但在这里他仰望神,把祂看作是忍耐与安慰的神:这是经由圣经而来的,圣经是管道,但它是出自神的,神是它的源头。我们从神领受的忍耐和安慰越多,我们就越应该预备好彼此相爱。再也没有什么比一种不耐烦,脾气暴躁,烦闷忧郁的脾气更破坏和睦的了。

II.他向神所求的怜悯:“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1.基督徒爱和睦的根基在于彼此同心,在你已经达到的判断上一致,或至少在感情上合一,认同。To auto phronein――想同样的事情,“挪开一切产生分歧的情形,”把一切争论放在一旁。2.这种同心合意必须是“效法基督耶稣的,”按着那为爱的王法的基督的命令,按着基督的榜样和例子,这是他已经向他们宣讲,要求他们效法的,第3节。或者,“让基督耶稣成为你们合一的中心。在真理里认同,不在任何错误上认同。”那些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的人,他们的同心合意是该咒诅的(启17:13);这种同心合意不是效法基督,而是违抗基督;像那些造巴别塔的人一样,他们背叛起来是合一的,创11:6。我们祷告的方法必须首先是求真理,然后求和平;因为这是从上头来的智慧的方法:“先是清洁,后是和平。”这是效法基督耶稣的彼此同心。3.根据基督耶稣所说,基督徒当中的彼此同心是神的恩赐;这是宝贵的恩赐,我们要切切向他求。他是万灵的父,那造成众人心的(诗33:15),开启智慧,软化人心,调和感情,赐下爱的恩赐,和爱的灵的圣灵,给那些求告祂的人。我们得到教导,要求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旨意现在在天使当中是一致行出的,他们在他们的赞美和事奉上是合一的;我们所求的就是地上的圣徒也是如此。

III.他盼望的目的:神可以得到荣耀,第6节。这是他在祷告中向神求的,同样也是他要他们追求这点的论证。在每一个祷告里,我们都要着眼神的荣耀;所以我们第一个恳求,作为其余的根基,必定要是,“愿人尊祢的名为圣。”在基督徒当中彼此同心,这是为了让我们去,1.“一心一口荣耀神。”所求的就是基督徒可以在每一件事情上同心,以致他们可以在这一点上同心,就是一起来赞美神。当这样的时候,这就极能荣耀神,祂是一位,祂的名为一。一口还不够,还要有一心,因为神看内心;是的,当没有一心的时候,几乎也没有可能有一口,当两者没有甜美地联合在一起的时候,神是几乎得不到荣耀的。一口承认神的真理,赞美神的名—在日常往来中一口,不冲突,不相咬,不彼此吞咬—在严肃会中一口,一人说话,所有人和应。2.“荣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这是祂新约的方式。一定要按着祂在耶稣基督面前启示祂自己的,按着福音的法则来荣耀神,着眼于基督,“在基督里祂是我们的父。”基督徒的合一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因为这是一种父与子之间合一的对应或代表。我们这样说,着眼与此,渴慕它,为此祷告,是有理由的,看约17:21,“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父在我里面,我在祢里面:”这是圣徒合一荣美甘甜的高度表达。它接着说,“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来;”这样,神作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可以得到荣耀。

 

基督徒的合一

7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8我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9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10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11又说:“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12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使徒在这里回到他对基督徒的劝勉。他在这里所讲的(第7节)和前面的目的是一致的;但这重复说明使徒的心是何等倾注在这上面。“有机会就当彼此接纳,相爱,相交,在日常中来往。”他曾劝勉坚强的人接纳软弱的人(罗14:1),在这里,“彼此接纳;”因为有时候软弱的基督徒的偏见会使他回避坚强的人,正如坚强的基督徒的骄傲使他回避软弱的人一样,两者都是不应当的。让基督徒相互接纳。那些凭信心接受基督的人必须要用弟兄的爱接纳一切的基督徒;尽管他们在世上是贫穷的,尽管是被逼迫,被藐视,尽管你接纳他们可能会受到责备,对你有危险,尽管在律法不太重要的事情上他们有不同的领受,尽管可能会有个人的恩怨,然而,把这些和类似的考虑放在一边,“你们要彼此接纳。”在这里,基督徒为什么必须要彼此接纳的理由,和从前一样,是出于基督对我们屈尊俯就的爱:“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还能有更有力的理由吗?基督如此爱我们,我们岂能如此恶待那些属祂的人呢?祂如此乐意接待我们,我们岂能退后,不接待我们的弟兄吗?基督已经接待我们进入与祂最亲近最亲爱的关系:已经接纳我们进入祂的羊圈,进入祂的家,进入儿子的名分,进入友情的盟约,是的,进入和祂自己婚姻的约;祂已经接待我们(尽管我们是外人和仇敌,曾经为浪子)进入和祂自己的交通和相交。“使荣耀归与神“这句话,可以是指着基督接纳我们(这是我们的榜样)说的(也可以指着我们彼此接纳(这是我们按着这榜样的操练)说的。

I.基督已经接纳,使荣耀归与神。我们被基督接纳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荣耀神,在那将来的世界里与祂同得荣耀。当基督屈尊俯就接纳我们的时候,祂所求的是神的荣耀,我们享受神时的荣耀。我们被基督耶稣呼召进入永恒的荣耀里,约17:24。看看祂接纳我们进入的是什么-是进入超越一切人所能想象的一种幸福之中;看看祂为什么接纳我们—为了祂父的荣耀;在祂恩待我们的一切情形之中,祂都以此为着眼点。

II.我们必须为了神的荣耀而彼此接纳。这必须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伟大目的,就是神得着荣耀;除了一同相信的人相互爱,善待,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达致这个目的的了;比较第6节,“一心一口,荣耀神。”他们当中起争议的是对饮食的不同理解,在犹太人和外邦人当中造成分别。在这里,为防止,弥补这种分别,他说明了耶稣基督是怎样接纳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在祂里面他们是合一的,“是一个新人,”弗2:14-16。这是一条原则,“在第三件事情上相合的也彼此相合。”那些在那为阿尔法和俄梅嘎,首先的和末后的,合一伟大的中心的基督里相合的,是完全可以彼此相合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和基督教里联合,这是如此充满和感动保罗,以致他不能不用一些深入的讲述和举例说明来对此加以提及。

1.祂接纳犹太人,第8节。因此没有人应当恶意,蔑视看待那些原本就是犹太人,因着软弱,还保留着他们旧有的犹太教的一些特征的人;因为,(1)耶稣基督“是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diakonos――“仆人,”这个词说明了祂伟大,起榜样作用的屈尊俯就,荣耀了执事的职分;但祂是一个受割礼之人的执事,祂自己受了割礼,生在律法之下,亲身向受割礼的犹太人传福音――这使得犹太人的国比看起来的样子更值得敬重。基督和犹太人往来,祝福他们,看待自己主要是奉差遣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2:16),好像因着他们抓住了人类的全体。基督亲自的事奉是加给他们的,尽管祂使使徒的使命扩大了。(2)祂这样做是为了神的真理。祂向他们传讲的是真理;因为祂到这个世界上来是给真理作见证的,约18:37。祂本身就是真理,约14:6。或者,为了神的真理,就是说,为了实现给先祖的,关于神为他们的后嗣所存留的特别的怜悯的应许。他们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犹太人的功德,而是因为神的真理,他们是如此分别――使神可以证明祂对他们说过的话是信实的。--“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对应许最好的证实就是把应许行出来。神应许在亚伯拉罕的那位后裔身上,地上的万民都要得到祝福,细罗要出于犹大两脚之间,出于以色列的将要掌权,律法要出于锡安,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应许。中间有许多的作为似乎是削弱了这些应许的,这些作为威胁这民会有致命的衰败;但是当弥赛亚君王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出现,作为受割礼之人的执事,所有这些应许都被证实了,它们的真实就明显了:因为在基督里神一切的应许,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的,都是真实的,在祂都是阿们的。所应许列祖的应理解为整个恩典之约,在旧约之下其执行是隐秘的,在福音之下被带入更光明的光中,基督伟大的使命就是确立这约,但9:27。祂籍着流出立约的血,确立了这约。

2.祂同样接纳了外邦人,他在9-12节显明了这点。

1)留意基督对外邦人的恩待,接纳他们来赞美神–这是教会在地上的工作,和这工作在天上的工价。基督的一个计划就是外邦人也同样归信,使他们可以在基督奥秘的身体里与犹太人合一。这是人不可以看不起任何从前是外邦人的基督徒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基督已经接纳了他。祂邀请外邦人,欢迎他们。现在留意,他们的归信在这里是如何表达的:“并叫外邦人,因祂的怜悯,荣耀神。”从不同角度说到归信。[1]他们要有赞美的实体,就是神的怜悯。考虑到外邦人世界从前所在的可悲可叹的光景,接纳他们要比接纳犹太人更显出是恩典的作为。那些是“罗阿米――非我民的,”是“罗路哈玛--不蒙怜悯的,”何1:6,9;2:23。神对任何人最大的怜悯就是接纳他们进入与祂自己的约:留意神接纳我们的怜悯,这是好的。[2]他们将要有一个赞美的心。他们要为神的怜悯荣耀祂。没有归信的罪人不会做任何荣耀神的事情;但使人归信的恩典在人心中做工,使其述说神的荣耀,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神的荣耀;神已定意要在外邦人中收取赞美,他们之前如此长久一直把祂的荣耀化为羞耻。

2)在这事上圣经得到实现。神给外邦人的恩待不仅是怜悯,还是真理。尽管没有直接给他们的应许,好像那些给犹太人的祖先的,然而有许多预言是关于外邦人的,是和呼召他们,使他们加入教会有关的,他提到了其中一些,因为这是一件犹太人很难接受相信的事情。因此,他让他们看旧约,他努力缓解他们对外邦人的厌恶,使不和的双方和解。[1]圣经预言有福音传给外邦人:“我要在外邦中称赞(第9节),就是说,外邦人世界要知道,承认祢的名,在其中福音的恩典和爱将要得到赞美。”这是引自诗18:49,“耶和华阿,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谢祢,歌颂祢的名。”怀着感恩的心述说,纪念神的名,这是吸引其他人来认识和赞美神的极好的方法。基督在祂差遣去使万民做祂门徒的使徒和工人的身上,籍着他们,神确实在外邦人中得到称赞。基督的高升,以及罪人的归信,是籍着赞美神表现出来的。基督向祂的弟兄宣告神的名,这被称作是“他在会中赞美神,”诗22:22。这些话是大卫说的,是他年老将死的时候说的,他是不大可能在外邦人中赞美神的;但是当大卫的诗篇在外邦人中被诵读,被歌唱,去赞美和荣耀神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大卫是“在外邦中称赞神,歌颂祂的名。”他是外邦人的甜美的诗篇作者。使人归信的恩典使得人大大爱上大卫的诗篇。把它们看作是大卫的儿子基督说的,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作祂在一切称颂神的圣徒的心中因信在灵里的内住。如果任何人在外邦人中称赞神,歌颂祂的名,这并不是他们,而是基督和在他们里头祂的恩典。“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同样,赞美的,不是我,而是在我里面的基督。[2]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第10节。这是引自摩西的颂歌,申32:43。请留意,圣经说那些被加入主的子民当中的人是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的。临到任何人身上的快乐,再也没有什么比福音带着权能临到他们中间的快乐更大的了。那些对外邦人保留着偏见的犹太人绝不会接纳他们进入他们的喜乐节庆中;因为(他们说)喜乐与外人无干,箴14:10。但是分隔的墙被拆毁了,外邦人受欢迎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被接入教会,他们分担她的受苦,在忍耐和试炼中是同路人,在他们分享的喜乐中得到补偿。[3]使他们可以赞美神(第11节):“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这是引自那首很短的诗篇,诗117:1。使人归信的恩典使人赞美神,带来赞美最丰富的主体,使人有赞美的心。外邦人在许多世代以来一直赞美他们木头和石头的偶像,但现在他们被带进对主的赞美之中;这是大卫在灵里所讲的。呼召万民来赞美主,这表明他们要认识祂。[4]使他们可以相信基督(第12节),引自赛11:10,在这里请留意,第一,基督被启示要作外邦人的君王。祂在这里被称为耶西的根,就是,从大卫家而出的一枝就是这家的生命和力量本身:比较赛11:1。基督是大卫的主,然而祂是大卫的子孙(太22:45),因为祂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启22:16。基督,作为神,是大卫的根;基督,作为人,是大卫的后裔。--“祂要兴起来要治理外邦。”这解释了先知比喻的说法,祂要立作万民的大旗。当基督从死里复活,当祂升到高天,这就是治理外邦。第二,外邦人求助于祂:“外邦人要仰望祂。”信心是人心对基督的相信和对他的依靠。先知说,“外邦人必寻求祂。”信心之法就是首先寻求基督,把祂当作赐给我们的救主;认识祂能够,愿意拯救,然后信靠祂。那些认识祂的要信靠祂。或者,这种对祂的寻求是信靠祂的结果;用祷告,接着而来的努力寻求祂。除非我们信靠祂,否则我们永远不会寻求祂。相信为母;努力运用方法为女。因此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的爱里联合在一起,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彼此的爱中相结连呢?

 

使人有盼望的神。

13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这是另外一个向神发出的祷告,是向使人有盼望的神发出的;就像前面的一样(第5,6节),这是求灵里的祝福的:这是有福的祝福,是应当首先求,主要求的。

I.请留意他是如何呼求神的,就是使人“有盼望的神。”在祷告中紧紧抓住神的这些名字,称号和属性,这是好的,它们是最适合我们前来所求的,是最能鼓励我们对此的信心的。祷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应该是一种恳求。这样我们就当有分辨地组织我们所求的事,用各样理由充满我们的口,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祂是我们盼望建基其上的根基,祂是建造的,祂亲自建立这盼望:祂既是我们盼望的对象,也是我们盼望的创始者。不建立在神身上的盼望只不过是幻想,会欺骗我们(神是我们所盼望的好处,所盼望的真理),这不是他在我们里面所动的工作。我们有两者在一起,诗119:49。“祢的话”――在里面有神,我们盼望的对象;“这话叫我有盼望”――在里面有神,我们盼望的创始者,彼前1:3。

II.他向神求,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他们。

1.“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他们的心。”喜乐平安是神的国包含的两样事情,罗14:17。在神里面的喜乐,良心的平安,两者都是出于对我们得到称义的认识;见罗5:1,2。我们心中的喜乐和平安将要促进我们与弟兄的喜乐的合一与一致。请留意,(1)这种喜乐平安是何等让人羡慕:它们是充满人的。属肉体的喜乐使人心骄傲自大,但不能充满人心;因此在笑声中内心愁苦。真正的,属天的,灵里的喜乐是满足人心的;在它里面有满足,满足人心浩大和合理的愿望。神就这样满足,滋润疲倦的心。拥有这种喜乐的心,所盼望的不在这以外,只盼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喜乐,就是在荣耀里这喜乐的完全,诗4:6,7;36:8;63:5;65:4。(2)怎样可以得到它。[1]靠着祷告。我们必须要到神面前求这点;祂要我们这样求。祷告带来属灵的喜乐平安。[2]籍着相信;这是当使用的方法。虚妄的,外表的,暂时的喜乐,这是幻想的产物;真正的,有实质的喜乐是信心的果子。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1:8。因为我们的信心软弱,我们是如此缺乏喜乐平安。只要相信;相信基督的良善,基督的爱,约的应许,天上的喜乐和荣耀;让信心成为这些事情的实底和确据,结果就必然是喜乐平安。留意,这是诸般的喜乐平安――各种各样的真喜乐平安。当我们在祷告里来到神面前的,我们必须要加大我们所愿的;我们在祂里面是不受限制的,为什么在我们自己里面就要受限制呢?求诸般的喜乐;大大开口,祂就要充满你的口。

2.使他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信徒的喜乐平安主要出自他们的盼望。现在加在他们身上的和为他们预备的相比只是极微小;因此他们盼望越多,他们的喜乐平安就越多。当我们盼望从神而来的大事的时候,我们就是大有盼望了,就在这些盼望中大得建立和坚固。基督徒应当抱着极大的盼望渴求,劳力,这样的盼望并不使人羞愧。这是籍着圣灵的能力的。这生出恩典的同样的大能生出并坚固这种盼望。我们自己的能力永远达不到这点;所以哪里有这盼望,在哪里这盼望就是大大的,当称颂的圣灵必要得到一切的荣耀。


保罗称赞众弟兄

14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15但我稍微放胆写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16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在这里,I.他用人所能达到最高的品格来称赞这些基督徒。他以称赞开始这封书信(罗1:8),“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这样开始了他的讲论:因为有时候他激烈地责备他们,所以他现在用同样的称赞来作为结束,以此建立他们,与朋友道别。他像演说家一样称赞他们。这不是空空的奉承和赞美,而是恰当承认他们的价值,并神在他们当中的恩典。我们必须要快快地观察,称赞其他人身上优秀的,值得称赞的东西;这是马上回应美德和长处的一个部分,对鼓励其他人作圣洁的效仿很有帮助。罗马人被保罗称赞,这是对他们极大的赞许,保罗是有如此的伟大判断力和诚实的人,极有经验,不会受欺骗,极其诚实,不会去奉承人。保罗和这些基督徒没有亲身的往来,然而他却说他深信他们的优点,尽管他只是从其他人那里听回来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头脑太简单,去相信每一句话;同样,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疑心太重,什么也不相信;但特别地,我们必须要快快相信其他人的好的方面:在这种情形下爱是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如果可能性是大的,就像这里的情形一样)接受。在这方面犯错误总是稳妥一些。现在请留意他称赞他们一些什么。1.他们是“满有良善;”所以更容易接受他所写的很大的一部分,把这看作是善意的;不仅如此,还遵行,放在实际运用里,对那些关于和他们的合一和弥补他们之间的分歧有关的事情特别是如此。彼此善意的理解,彼此善意的友情,这就会很快结束相争。2.“充足了诸般的知识。”良善和知识并行!一种非常罕有和一种非常卓越的联合;这是新造的人的大脑和内心。诸般的知识,诸般必需的知识,诸般属于他们永远的平安的知识。3.“也能彼此劝戒。”对于这点,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极美的恩赐,就是出口的恩赐。那些拥有良善和知识的人应当互相沟通他们所有的,为的是其他人的使用和益处。“你们在美好的恩赐上如此卓越的人,可以认为你们不需要我任何的教训了。”忠心的牧师看到他们的劳动被他们会众的恩赐和恩典超过,这是何等的安慰。如果会众能够,愿意彼此劝戒,牧师可以放下他们劝戒的工作,他们该是何等高兴!真希望所有主的子民都作先知。但大家都做的事情会变得没有人做,所以,

II.他澄清对自己在和他无关的事情上无谓插手干预的怀疑,第15节。请留意他是如何充满感情对他们说话:“弟兄们”(第14节),再一次,弟兄,第15节。他自己有,并教导其他人感恩的艺术。他称呼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兄,为要教导他们彼此有弟兄的爱。他写信给他们更客气,这也许是因为作为生活在皇宫附近的罗马公民,他们更温柔,人品更好;所以对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的保罗,愿意用尊敬的文风,为他们的好处取悦他们。他承认他稍微放胆写给他“你们--tolmeroteron apo merous,”方式上看来是放胆的,自以为是的,对此某些人可能会指责他是管得太多了。但在这里考虑,

1.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提醒他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尽管保罗知识丰富,但保罗看自己谦卑,不会假装告诉他们从前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而只是提醒他们从前其他人教导他们的事情。彼得也是这样,彼后1:12,3:1。人们常用牧师只能对他们讲他们已经知道的事情为借口,不愿听劝。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岂不是需要更好明白,得到提醒吗?

2.他是作为外邦人的使徒而这样做的。这是按照他的职分的:“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就是使徒的职分,罗1:5),”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第16节。保罗把这看作是极大的恩宠,是神加在他身上的荣耀,让他有这样的职分,罗1:13。在这里,因着神给他的恩典,他在外邦人中摆上自己,使他不徒然领受这恩。基督领受是为了给人;保罗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有了才能就不可埋没。地位和职分要尽责去履行。神的工人常常记起神加给他们的恩典,这是好的。“你是神话语的工人,全身投入,”这是帕金先生的格言。保罗是一位仆役。在这里留意,(1)他是谁的差役:耶稣基督的仆役,林前4:1。祂是我们的主;我们是属于祂的,我们要服事祂。(2)向谁作:向外邦人。神是这样委派他的,徒22:21。彼得和他是这样达成一致的,加2:7-9。这些罗马人是外邦人:他说,“我不是把自己强加在你们身上,不想作你们的主人;我是为此受委派的:如果你们认为我粗鲁放胆,我的使命就是我的理据,这是一定要给我证明的。”(3)他要事奉的是什么:“神的福音;hierourgountatoeuangelion――服事圣事”(原文是这个意思),行基督徒祭司的职分,比利未人祭司的职分更属灵,因此更卓越。(4)为什么目的:“叫所献上(或献为祭)的外邦人可蒙悦纳”――使得神可以因着外邦人的归信把荣耀归给祂自己的名。保罗摆上自己,要做一些可以蒙神悦纳的事情。请看外邦人的归信是如何表达的:就是献上外邦人:这是“prosphoratonethnon――外邦人的献上,”在其中可以把外邦人看作,[1]祭司,献上祷告,赞美和其他信仰之举的献祭。很久以来犹太人一直是圣洁的国度,祭司的国度,但是现在神使外邦人向神作祭司(启5:10),因着他们归信基督教信仰,他们被归为圣事奉神,使得圣经可以得到实现,“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供物,”玛1:11。圣经说归信的外邦人是变得亲近了(弗2:13)—这是祭司另外的说法。或者,[2]外邦人本身是保罗奉基督的名献给神的祭物,是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12:1。成圣的人在爱的火中,在基督这祭坛上被献给神。保罗用他的传道收聚灵魂,不是留给自己,而是把他们献上给神:“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这是蒙神悦纳的献祭,是因着圣灵,成为圣洁的。保罗向他们传道,和他们打交道;但使得他们成为献给神的祭物的是他们的成圣;这不是他的工作,而是圣灵的工作,除了那些成为圣洁的,没有什么是可以蒙悦纳献给神的:不洁之物永远不能讨圣洁的神的欢喜。

 

使徒的劳苦

17所以论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18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19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20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21就如经上所记:“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

使徒在这里讲述了一些关于他自己和他自己事情的事。在提到了他的事奉和他使徒的职分之后,他继续进一步因着他职份的果效而归荣耀给他的职分,为了神的荣耀提到他事奉的极大成功,和神通过他所行的奇妙的事情,这是为了鼓励在罗马的基督教会,让他们知道他们承认相信基督教,这并不孤单,尽管和他们那些拜偶像的人数众多的邻舍相比,他们只是一小群人,然而在全国上下,有许多人是他们在耶稣基督的国度和忍耐受苦里的同伴。这同样大大确立了基督教真理的真实,就是它取得了如此出人意料的成功,被如此软弱,意想不到的人传扬开去,如此多的人被看来愚昧的传道吸引来顺服基督。因此保罗向他们述说这事,他把这作为他夸口的核心:不是虚荣的夸口,而是神圣的,感恩的夸口,这是因着限制显明出来的:这是“籍着耶稣基督的。”这样他把他一切的夸口就集中在基督身上:他教导我们要这样做,林前1:31。荣耀不要归与我们,诗115:1。这是“论到神的事。”人归信是这论到神的事中的其中一件事,因此是保罗夸口的主题;不是属肉体的事情。“我有可夸的,echo oun kauchesin en Christo Iesou ta pros Theon。”我宁可这样理解:所以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欢喜的(同样的字用在林后1:12,腓3:3,在其中他们以他们割礼的特征欢喜--kauchomenoi,在基督里欢喜)论到神的事;或那些献给神的事—外邦人的活祭,第16节。保罗希望他们和他一道就他的事奉的范围和果效欢喜,论到这点,他说话时不仅带着对基督能力,圣灵有效动工在万事上居首位的最大敬畏;还带着对他所讲话语的真实的抗辩(第18节):“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他不愿夸口在他份外的事,或依其他人的工作居功自傲,他写信给遥远的不认识他的人的时候本来是可以这样做的,他们也许不能反驳他;但是(他说)我不敢这样做:一个信实的人,无论怎样受试探,都不敢撒谎;无论怎样被威吓都敢于说实话。在关于他自己的陈述里,我们可以留意,

I.他在自己的工作里不倦的勤奋和努力。他是一个比“众人都格外劳苦的人。”

1.在许多地方传道:“从耶路撒冷,”那律法如明灯照亮的地方,直转到以利哩古,那离耶路撒冷几百里路以外的地方。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到对保罗旅行的记载。在其中我们看到,当他被差遣向外邦人传福音后(徒13),在西流基,居比路,旁非利亚,彼西底和吕高尼勤奋做这有福的工作(徒13,14章),然后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弗吕家,加拉太,每西亚,特罗亚,然后被呼召到马其顿,然后进入欧洲,徒15,16章。然后我们发现他在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哥林多,以弗所和附近地方非常忙碌。那些明白这些地方的广阔和距离的人会得出结论,保罗是一个积极的人,像一个强壮的人参加赛跑一样满有喜乐。以利哩古这个地方现在被称为斯拉文尼亚,接壤匈牙利。有人认为它就是保加利亚,其他人认为是低潘诺尼亚地方:然而这是一个离耶路撒冷很远的地方。有人可能会怀疑,如果保罗承担如此多的工作,肯定他只是做了一半。他说,“不,我传了基督的福音–我向他们完全讲述了真理和福音的条件,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的(徒20:27),他们需要知道的,我没有一件不讲的。”“传了福音,”原文是peplerokenaitoeuangelion,好像渔网充满了一大网捞上来的鱼一样,把这福音充满;传了福音,或者就是用福音充满他们。福音可以带来如此的改变,当它带着能力到了任何地方,它就把这个地方充满。其他的知识是轻飘飘的,让人心空虚,但是福音的知识是充满的。

2.他在从前没有听过福音的地方传讲福音,第20,21节。他在许多地方松土,铺下第一块石头,在许多世代以来,在很多除了拜偶像,行邪术,以及各样魔鬼的作为以外,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占上风的地方,他把基督教介绍进来。保罗破冰,所以在他的工作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在这方面,那些在犹大传福音的人,他们的任务要比那是外邦人的使徒的保罗的工作容易得多;因为他们是去收其他人所劳苦的,约4:38。保罗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他被呼召去做最艰苦的工作;有许多做师傅的,但保罗是那位伟大的父亲――许多人浇灌,但保罗是那位伟大的栽培的人。他是一个勇敢者,是对外邦人世界那披挂整齐的壮士所看守的保垒发起第一次进攻,对撒但在那里的势力发起首攻的人,保罗是在许多地方冒险第一次出去的人,为此大大受苦。他提到这点,作为他是使徒的证据;因为使徒的职分就是特别要把那些在外面的人带进来,为新耶路撒冷打下基础;见启21:14。保罗不是在许多其他人在他之前已经做工的地方传福音,而是主要,大部分地摆上自己,为的是那些坐在黑暗中的人的益处。他特意没有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免得这样反而证明他没有使徒的职分,给那些寻找机会攻击他的人留下地步。他这句话是从赛52:15引用的经文,“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先知是这样说的,极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这使得保罗传福音的成功更加了不起。从黑暗进入光明的转变要比那光明后来的成长,加增更为显眼。通常,福音最大的成功是它第一次临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后来人会变得对讲道充耳不闻了。

II.他在他的工作上所取得极大的,奇妙的成功:它的果效是“使外邦人顺服。”福音的目的是使人顺服;这不仅是当相信的真理,还是当顺从的律法。保罗在他一切所到的地方都抱着这个目标;不是为了他自己的财富和名誉(如果他是这样,他就很悲惨,错失了他的目标),而是为了灵魂的归正和得救:这是他心所追求的,为此他再受生产之苦。在这里,这伟大的工作是怎样做成的?1.基督是主要的动工者。他不是说,“我作”,而是说,“基督藉我作”,第18节。我们所做的任何好事,都不是我们做的,而是基督籍着我们做的;这工作是祂的,力量是祂的;祂是充满万有的,祂在我们一切的工作里动工,腓2:13;赛26:12。保罗抓住一切机会承认这一点,使得一切的赞美都归给基督。2.保罗是非常积极的工具:“藉言语作为,”就是说,籍着他的传道,籍着他所行的神迹,确立他的教训;或者指他的传道和他的生活举止。那些籍着言语和作为,籍着他们的行事为人表露出他们所传讲的真理的权能的神的工人,是容易赢取人的灵魂的。这是按着基督的榜样,祂既有行为,也有教训,徒1:1。--“用神迹奇事的能力:endynameisemeion――用能力,”或籍着神迹奇事的能力。这些使得传讲神的话语如此有果效,是神让人知罪所定的方法,是加在福音宪章上神的印证,可16:17,18。3.“圣灵的能力”使得这满有果效,在一切事情上赋予所渴慕的成功,第19节。(1)圣灵在保罗,以及在其他使徒身上的能力,为了作成这些神迹。神迹是籍着圣灵的能力行出来的(徒1:8),所以责骂神迹被称为是亵渎圣灵。或者,(2)圣灵在那些有神的话语传给他们,看见这些神迹的人心中的能力,使得这些方法对一些人有果效,对另外一些人则没有。产生这些分别的是圣灵的作为。保罗自己,尽管是一位伟大的传道人,用他所有大能的神迹奇事,也不能让一个人顺服,越过伴随着他的劳苦的神的灵的能力;是万军之耶和华的灵,使得这些大山在所罗巴伯面前成为平地。这是对忠心的神的工人的鼓励,他们辛劳工作,意识到自己极大的软弱,所有都是归功于那配受赞美的圣灵,祂使用许多人做工,或使用那些有着能力的人做工。那与保罗同工的同一位大能的圣灵,在软弱上使力量得以完全,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他在这里所欢喜的是他传道时所取得的成功;因为归正的万民是他的喜乐和欢欣的冠冕:他对他们这么说,不仅仅是让他们与他一同欢喜,还是为了让他们更容易相信他所写信告诉他们的真理,接纳他这位基督如此特别接纳的人。

 

使徒的劳苦;保罗切慕见罗马人;为贫穷圣徒的捐献。

22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23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24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25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26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27这固然是他们乐意的,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因外邦人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分,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28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西班牙。29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

圣徒保罗在这里说明了他要来见罗马基督徒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他要讲的只是一般普通的事,准备访问他的朋友;但是他说话的方式充满恩惠,使人愉快,非常有启发性,可以供我们效法。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用迦南的语言说出我们一般的事。就算我们谈话也应该带着恩惠;藉此可以看出我们属于哪一个国度。看来人们非常盼望保罗来罗马。他拥有极多朋友,也有极多敌人,与常人大不一样:他有美名,也有恶名。无疑他们在罗马听过很多关于他的事,盼望可以见到他。外邦人的使徒应当没有去过罗马,这外邦人的大都会吗?他以这个作为他还没有来的抱歉理由,他答应要很快来到,讲了为什么他现在还没有来的很好的理由。

I.他求人原谅他还没有来。请留意保罗多么小心保持与他朋友的友情,防止人对他有任何的格外指责,把他当作对神的产业指手划脚的人。1.他向他们保证,他极其盼望见到他们,不是来看看罗马。尽管现在它已经是有最大的排场和辉煌;不是来看皇帝的宫廷,不是来和哲学家和有学问的人交通,尽管这样的交往对像保罗这样有学问的人来说一定是非常令人期盼的,他是要“来到你们这里”(第23节),你们这群贫穷,受人蔑视的罗马圣徒,被世界恨恶,但是爱神,为祂所爱的人这里。这些人是保罗非常想要在罗马结交的人;他们是又美又善,是他喜悦的,诗16:3。他特别希望见到他们,因为在全教会中他们因着信德和圣洁有好的名声;他们是在美德上出众的人,所以保罗如此盼望到他们这里来。保罗有这个愿望好几年了,然而从来没有实现。神的作为满有智慧反胜人的目的和愿望。神最看重的仆人并非在他们想做的任何事上都可以如愿。然而所有以耶和华为乐的人,心里所求的都得神所赐(诗37:4),尽管他们心里所求的一切不是都得满足。2.他告诉他们,他不能到他们这里来的原因是在其他地方他有太多的工作。“我因”,就是说,因为他在别处的劳苦,他大大被拦阻。神在其他地方为他开了大大的门,就使他进去了。请留意这点,(1)神满有恩惠的护理,特别成就在祂的工人身上,为他们抽签,不是按照他们的想法,而是按照祂自己的目的。保罗的意图有几次受挫;有时候是被撒但拦阻(如帖前2:18),有时候是被圣灵禁止(徒16:7),在这里是被其他工作转移开来。人打算,但神决定,箴16:9,19:21;耶10:23。神的工人打算,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打算,但神推翻这两者,按祂喜悦的命定祂忠心仆人的旅程,把他们取走或安置。七星在基督的右手中,在祂所放的地方放光。福音到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因着偶然,而是按照神的旨意和计划。(2)保罗把他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显明他蒙恩的谨慎。假如保罗体贴他自己的安适,财富和荣誉,再说什么话也无法拦阻他到罗马去,反而会驱使他到那里,在罗马他可能更受人欢迎,少受痛苦。但保罗体贴基督的意思胜过他自己的意思,所以不愿放下他建立教会的工作,不,一刻也不愿放下而去见识罗马。罗马人很健全,不像其他有病,将死的可怜地方那样需要医生。每天男男女女落入永世,他们宝贵的灵魂因着缺少异象而灭亡,这不是保罗可以随随便便的时候。现在有极大的机遇,禾场发白可以收割了,这样的季节过去很可能就永远追不回来了;可怜灵魂的需要十分迫切,在大声呼吁,所以保罗一定要忙碌。首先去做最需要的事,这和我们都密切相干。真正的恩典教导我们选择那必需的,要优先于那非必需的,路10:41,42。身为基督徒的谨慎教导我们首先选择更必需的,优先于那些没有那么必需的事。保罗提出这点作为充分,令人满意的理由。如果我们的朋友首先看重讨神喜悦的必需的工作,而不是可能讨我们喜悦的无必要的造访和问候,我们是不会责怪他们的。在这点上,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必须要舍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6: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6章

 

保罗在这里结束这封很长,极好的书信,他是带着极大的爱来结束的。正如在这封书信的正文中他显为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同样在这书信的结尾部分他显为是一个极有爱心的人。有如此多的知识,有如此大的爱心,这是非常罕有的,但它们共存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卓越和友善的品质,因为知识和爱心得以完全,这不是天堂又是什么呢?值得留意的是,保罗说话,经常看上去是在结束,却重新开始。有人会以为上一章结束部分庄重的祝福应该是这封书信的结束,然而他在这里又重新开始,在这一章他重复祝福(第20节),“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和你们同在。”然而他还有更多的话要说;是的,他再次重复祝福(第24节),然而还没有讲完;这表达了他温柔的爱。这些重复的祝福是作为告别辞的,保罗这样说,是不想和他们告别。在这结束的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I.他向罗马的基督徒举荐他的一位朋友,他向他们当中几个人特别问安,1-16节。II.警告要小心那些引起纷争的人,17-20节。III.加上几个和保罗在一起的人的问安,21-24节。IV.他以庄严赞美神的荣耀为结束,25-27节。

 

友善的问安;使徒的致敬。

1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姊妹非比,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2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的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3问百基拉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4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5又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问我所亲爱的以拜尼土安,他在亚西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6又问马利亚安,她为你们多受劳苦。7又问我亲属与我一同坐监的安多尼古犹尼亚安,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也是比我先在基督里。8又问我在主里面所亲爱的暗伯利安。9又问在基督里与我们同工的耳巴奴并我所亲爱的士大古安。10又问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亚比利安。问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安。11又问我亲属希罗天安。问拿其数家在主里的人安。12又问为主劳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问可亲爱为主多受劳苦的彼息氏安。13又问在主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14又问亚逊其土弗勒干黑米八罗巴黑马,并与他们在一处的弟兄们安。15又问非罗罗古,和犹利亚尼利亚和他姊妹,同阿林巴,并与他们在一处的众圣徒安。16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

这样的问安在朋友之间的书信中是很常见的;然而保罗因着说话的合宜,使这些普通的问候圣化了。

I.这里有对一位朋友的举荐,有人认为这封书信是由这位朋友送去的――“非比,”1,2节。看来她是一个有教养,有财富的人,她的生意使她要到罗马去,她并非罗马本地人,所以保罗推荐她认识那里的基督徒:这表达了他和她的真正友谊。保罗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在称赞人的艺术上十分有技巧。正确领受的真信仰绝不会使任何人变得粗鲁。彬彬有礼和基督教是配合得非常好的。这不是对她的恭维,而是真心实意的,在其中,

1.他了讲她非常好的品格。(1)作为保罗的姊妹:“我们的姊妹非比;”不是在血统上的,而是在恩典里面的;不是有亲属关系,或者血亲,而是在单纯的基督教里的:在基督信仰里他自己的姊妹,爱保罗,为保罗所爱,带着纯洁,贞洁和灵里的爱,像一位姊妹一样;因为所有人都不分男女,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了,加3:28。基督和祂的使徒在他们最好的朋友里面都有一些敬虔(因着这缘故是尊贵的)妇女。(2)是“坚革哩教会中的执事:diakonon,”按着职份为仆人的,所立的仆人,不是为了讲道(妇女是不可讲道的),而是做爱心和接待的工作。有人认为她是其中一位服事病人的,被列入教会成员中的寡妇,提前5:9。但那些人是年老贫穷的,而非比似乎是有某种地位的人,然而她做教会的仆人,这对她来说并不为羞耻。也许他们在她家中聚会,她尽力接待神的工人,特别是客旅。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在本位中服事教会,因为这样他就是服事基督,这要在那一日得到称赞。坚革哩是连接着哥林多的一个小海港,大约离哥林多一哩半之远。有人认为在那里有一家教会,和在哥林多的教会不是同一家,尽管这两地是如此接近,但很可能哥林多的教会被称作“坚革哩的教会,”因为他们聚会的地点可能在那里,这是出于他们在城里所遇到的极大拦阻的缘故(徒18:12),正如在腓立比他们是在城外的河边聚会一样,徒16:13。所以巴黎的改革宗教会可以被称作查莱顿教会,这是他们从前在城外聚会的地方。(3)“她是帮助许多人的,”特别是帮助保罗,第2节。她帮助许多有缺乏,在困苦中的人,是有这能力的妇女可以效法的好榜样。她对那些需要爱心的人充满爱,表现在她帮助他们这件事上;她的慷慨是极大的,她帮助了许多人。请留意保罗提到她对他特别的爱心,他是多么感激:“也帮助了我”。承认所得的帮助是我们所能做的最低程度的回报。保罗记录下这一点,这是对她极大的尊荣,每当人读到这封书信,她对保罗的爱心就被述说,作为对她的纪念。

2.他举荐她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把她看作是配得特别敬重的人。(1)“为主接待她。接待她,欢迎她。”出于保罗之手的这个推荐,必然会举荐她到任何基督的教会。“为主接待她”,就是说,“为主的缘故,接待她,看她是基督的仆人和朋友。”“圣徒接待那爱基督的人,”这本是合宜的,所以要为他的缘故爱所有属于祂的人;或者,圣徒被带着爱和尊荣,最温柔的爱心得到接待,这是合宜的。有时候我们有机会在我们朋友身上提升我们的利益,这不仅是为我们自己的缘故,也是为其他人的缘故,这利益是指因行善所付的代价。(2)“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她是有贸易上的事情,或者在法庭上有法律上的事,这不清楚;然而作为一位妇人,一位客旅,一位基督徒,她需要帮助:保罗要求他们帮助她。基督徒在他们的事情上彼此帮助,特别是帮助客旅,这是应当的;因为我们是彼此互为肢体,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可能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请留意,保罗劝人帮助一位帮了许多人的人;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II.在这里他赞扬那些他写这封信的对象中的一些具体的朋友,这超过了任何其他的书信。尽管所有教会要关心的事每天都落在保罗身上,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分心,然而他却能记住如此多的人;他的心里是如此充满着爱和感情,以致他向他们每一个人,按着他们具体的品格问安,向他们表示爱和关心。“问候他们,向他们致意,”这在原文里是同一个词,aspasasthe。“让他们知道我记得他们,爱他们,希望他们顺利。”在这几样问候中有一些事情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关于百基拉亚居拉这一对非常出名的夫妇,保罗对他们有特别的爱。他们原来是在罗马的,但是因为革老丢的命令被驱逐出罗马,徒18:2。在哥林多保罗与他们认识,因着织帐篷的工作与他们一道作工;一段时间之后,那道命令的风头没有如此强烈,他们回到了罗马,在这里他向他们问安。他称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与他同工的,“因着私下的教导和交往进一步促进了保罗公开传道的成功,我们看到一个例子,就是他们教导亚波罗,徒18:26。在他们的家中,在他们的邻舍当中摆上自己,向人行善的,这样的人是忠心的神的工人的同工。他们不仅为保罗做了很多事情,还为他冒了很多危险:他们“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他们为保护保罗自己冒着危险,为保守他的性命危及自己的性命,认为自己丧命要比他丧命好得多。保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在哥林多落在极大的危险中,但是他们保护他,尽管他们这样就令愤怒的群众十分憎恶他们,徒18:12,17。他们向保罗行这善行是好一阵子之前的事,然而他这样提到他们,仿佛他觉得这只是昨天的事。他说,“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他们都有欠于这些好人,因为他们帮助保存了那身为外邦人使徒的他的性命。保罗提到这点,为的是要罗马的基督徒更加善待百基拉亚居拉。他向在“他们家中的教会”送上同样的问候,第5节。看来在一个家里的教会并不像某些人想当然的那样是如此荒谬的事情。也许有一群基督徒在固定的时间在他们家里聚会,那么,这无疑就像俄别以东的家一样,因着约柜的缘故得到祝福。其他人认为这教会只是一种有信仰,敬虔,治理得很好的家庭,坚持对神的敬拜。信仰带着本身的能力在家庭中作王,就会把一个家变作一个教会。无疑,在这件事上这有如此好的影响,以致这家中极好的妻子百基拉在信仰上如此昭著在前,如此昭著,她经常被提名在前。一位有才德的妇人,好好管理她的家庭,可以为家庭中信仰的进步作出极大的贡献。当百基拉亚居拉在以弗所的时候,尽管他们是在那里寄居的,然而在那里,在他们的家里也有一个教会,林前16:19。一个真正敬虔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会留心把信仰带到哪里去。当亚伯兰搬帐篷的时候,他重新筑坛,创13:18。

2.关于以拜尼土,第5节。他称他是他所亲爱的。当爱的律在心中,仁爱的律就会在舌头上。使人相亲的话当在基督徒当中传扬,以此来表达爱,促进爱。所以他称暗伯利是“在主里面所亲爱的,”是为基督的缘故,带着真正的基督徒之爱;称士大古是他所“亲爱的;”这表明保罗曾经到过三重天上,他是如此充满爱。关于以拜尼土,这里进一步写道他是“在亚西亚归基督初结的果子;“不仅仅是那个地方最卓著的信徒之一,还是首批归信基督信仰的人之一:他是保罗献给神,作为他在那里事奉初结果子的人,是丰收收成的质押;因为在亚西亚最大的城市哥林多,神有许多的百姓,徒18:10。那早早动身,一被呼召就第一时刻到葡萄园里工作的人当受特别的尊重。“圣经同样也说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林前16:15。也许以拜尼土是那一家里的其中一位;或者至少,他是“头三位中的一位;”不是唯一第一人,而是亚西亚地区首批基督徒中的一个。

3.关于马利亚,和其他在善行中辛勤工作的基督徒:“马利亚,她为你们多受劳苦。”真正的爱绝不会对劳苦犹豫不决,而是以此为乐;哪里有极大的爱,哪里就有多多的劳苦。有人认为这位马利亚到过保罗去过的一些地方,尽管她现在搬去了罗马,但她亲自服事过他;其他人认为保罗说他为他多受劳苦,因为这些劳苦是加在他的朋友和同工身上的,他把做在他们身上的看作是亲自做在他身上的。他提到土非拿氏土富撒氏,这两位在她们的地方很有用处的妇女,她们是为主劳苦(第12节),还有可亲爱的彼息氏,另外一位好妇人,她比其他人更多多为主劳苦,在主的工作上做得更多。

4.关于安多尼古犹尼亚,第7节。有人认为这是一位男子和他的妻子,从原文来看这是相当可能的;从后者的名字来看,更可能他们是两位男子,如同其他人认为的那样,是两位弟兄。请注意,(1)他们是保罗的表亲,是他的亲属,希罗天也是如此,第11节。信仰不是取消我们的亲属关系,而是确立,圣化,改进我们对亲属的看重,使我们为他们的好处最大程度摆上自己,当我们发现他们因着信心与基督相关的时候,更加为他们欢喜。(2)他们与他一同入狱。一起受苦,这有时候更大大促进心灵的联合和感情的交织。在写这封书信之前,在使徒行传里,除了在腓力比,徒16:23,我们看不到有保罗被囚禁的记载。但是保罗是多次被下监牢(林后11:23),看来在其中几次,他遇上他的朋友安多尼古犹尼亚,像在其他事情上,他们与他同负一轭,为基督受苦,负祂的轭。(3)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有财产,在世界上有名望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在知识,恩赐和恩典上卓著,这使得他们在使徒中很有名望,使徒们很能判断这些事情,他们被赋予有分辨的灵,不仅能分辨基督徒的真诚,还能分辨他们的卓著。(4)“他们也是比我先在基督里,”就是说,他们比他先归信基督教信仰。在时间上他们早于保罗,尽管保罗在基督升天以后第二年就相信了。保罗是多么乐意承认其他人在任何事情上和他相比是占先的!

5.关于亚比利安,在这里保罗说他是“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第10节),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他是在信仰上显出诚实和真诚的人,是一个受过考验的人;他的朋友和敌人试验过他,他如真金一般。他在知识和判断上经过试验,在勇气和不懈上经受了考验;是一个值得信靠,信赖的人。

6.关于亚利多布拿其数,这里提到他们的家庭,第10,11节。那些在他们家中“在主里的人”(正如在第11节所限定的那样),是基督徒。保罗是多么努力,问候的时候不遗忘他知道,认识的每一个人!有人认为利多布拿其数不在了,或者刚刚去世了;其他人认为他们是不相信的人,他们自己不接受基督教,巴罗斯Pareus)是这样认为的;有一些人认为这位拿其数是那名字在革老丢生平中常常提到的同一位,一位非常富有的人,有很大的家族,但是非常邪恶和阴毒。看来,就算在一个恶人的家中也有一些好的仆人,或其他存留的好人,这是常见的事,提前6:1,与第2节比较。穷仆人蒙了呼召,被拣选上,有信心,而富有的主人被丢弃,任由在不信中灭亡。父啊,是的,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

7.关于鲁孚(第13节),“他是在主蒙拣选的。”他是一个蒙拣选的基督徒,他的恩赐和恩典显明他是在基督耶稣里从亘古以来就蒙拣选的。他在诚实和圣洁上乃是千里挑一。--“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按血统他的母亲,按照基督的爱和灵里的感情是我的母亲;正如他称非比是他的姐妹,教导提摩太要待老年妇女如同母亲一样,提前5:2。这位好妇人在某个时候就像母亲一样对待保罗,照顾他,安慰他;保罗在这里感恩地承认这点,称她是他的母亲。

8.关于其余的人,这里值得留意的是,他问“与他们在一处的弟兄们安”(第14节),并与“他们在一处的众圣徒安”(第15节),因家庭关系与他们一处,因着在基督里的相交与他们一起的人。圣徒喜欢合在一起,这是好的品格;保罗就这样在问候中把他们合在一起,使他们彼此相亲相爱。免得有人痛苦,仿佛保罗忘记了他们,他以问候所有的人,作为弟兄姊妹,尽管没有提及名字为结束。在基督教的聚会中,应当有在爱和交往中联系在一起的更小规模的团体,抓住机会经常在一处。在所有这些保罗问候的人当中,这里没有一句话是提到彼得的,这让人疑心他并不像天主教徒所宣称的那样,是罗马的主教;因为如果他是,我们只能认为他是常住在罗马的,至少,保罗怎么可以写一封如此长的书信给那里的基督徒,却不留意彼得

最后,他以鼓励他们彼此相爱,相互接纳为结束:“你们亲嘴问安。”相互的问安,是表达了爱,加增了爱,给爱加增了力量,使基督徒彼此相亲:所以保罗在这里鼓励他们这样做,只是指导他们要圣洁,贞洁的亲嘴,和那放荡,淫乱的相对立;真诚的亲嘴,和那阴险,起纷争的亲嘴,如犹大用亲嘴出卖基督一样的亲嘴相对立。他在结束的时候加上一句话,是对他们所有人普遍的问候,是奉基督众教会的名义(第16节):“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就是说,我身处习惯亲自探访,在普遍的基督教联系中交织在一起的众教会,希望我向你们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你们的良好祝愿。”这是保持圣徒交通的其中一种方式。

 

 

使徒的问安

17弟兄们,那些离开你们,叫你们跌倒,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18因为这样的人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19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所以我为你们欢喜,但我愿意你们在善事上聪明,在恶上愚拙。20赐平安的神,快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和你们同在!

使徒努力用他使人相亲相爱的问安使他们团结起来,现在他提出一个警告,要小心那些原则和行为皆有害于基督徒之爱的人,这个警告并非不恰当。我们可以留心,

I.这警告本身,这是用所能做到最恳求的方式发出的:“弟兄们,我劝你们。”他不是定意命令,像那辖制主的产业的那人,而是为了爱的缘故恳求。保罗的劝勉是何等热切,何等有爱心!他教导他们,1.看清楚他们的危险:留意那些引起纷争,让人跌倒的人。我们的主自己预言纷争,绊倒人的事会发生,但那带来这些事情的人有祸了(太18:7),在这里我们得到警告要留心这样的人。那些用使人纷争,绊倒人的强加之事令教会背负重担,坚持,执行这些强加之事,引进和散布谬误,或很值得人怀疑的引起纷争和跌倒的观念,那些出于骄傲,野心,爱新奇之事或类似的东西,无缘无故离开他们的弟兄,因着恶毒的争论,批评,和邪恶的猜测,让基督徒的爱彼此疏远的人――这样的人引发纷争,让人绊倒,是背乎我们“所学之道,”或与它们不同。任何和圣经中纯正道理的规模不一样的东西,都为纷争和使人跌倒开了大门。一旦真理被抛弃,合一和和平就不会持续太久了。在这里,要留意(skopein)那些引起纷争的人。留心他们,他们所用的方法,他们追求的目的。需要有锐利的分辨的眼睛,来分辨这样的人给我们带来的危险;因为普遍来说,那些托词听起来是有道理的,而动机是非常恶毒的。不要只是看到纷争和令人绊倒的事情,还要追溯这些流水回到源头,留心那些引起这些事的人,特别是那些引起这些纷争和绊倒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的人,那些其每个方面的私欲都引发争战和纷争的人。发现危险,这就是防止了一半危险。2.要躲避:“躲避他们。躲避所有和他们的相交和沟通,免得你们被他们染了酵,受了感染。不要加入任何有害于基督徒的爱,按着敬虔的真理的纷争的一方,或者接受这样的原则或做法。--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有人认为他是特别警告他们小心宣扬犹太教的教师,这些人在改信基督教的名义下,还保留着摩西律法的礼仪,传扬说它们是必需的,努力在各个地方吸引门徒跟从他们,对这样的人,保罗在他大部分的书信中警告众教会要小心。

II.强调这个警告的理由。

1.因为这些迷惑人的人恶毒的手法,第18节。他们越是糟糕,我们就越需要警惕他们。在这里留意他对他们的描述,有两件事情:--(1)他们服事的主:“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尽管他们自称是基督徒,他们却不服事基督;无论他们怎样假称,他们不是追求祂的荣耀,促进祂的利益,或者行出祂的旨意。有多少的人称基督是主人和主,却根本不是在服事祂!他们是服事自己的肚腹――他们属肉体,追求感官,属世的利益。他们是讨某些低贱的私欲或其他事情的欢喜;骄傲,野心,贪婪,奢侈,放荡,这些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3:19。他们服事一位多么卑贱的主人,服事自己的肚腹,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满足感官上的欲望,这是他们生活一切的范围和工作,其他的目的和动机都必须服从它,成为它的附属,这样的事要和基督相争是多么的不配。(2)他们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他们的言语外表看上去圣洁,为神发热心(嘴上敬虔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那些他们灌输他们败坏教训的人显出爱心,要对他们行出最大伤害,彬彬有礼地去勾搭他们。就是这样,那蛇用好话和美丽的词藻欺骗了夏娃。请留意,他们欺骗他们的心,以此败坏他们的思想,通过狡猾地暗示自己进入他们的情感,败坏他们的判断力。所以我们需用一切努力保守我们的心,特别是当迷惑人的灵大大出现的时候。

2.因为我们所处的危险,因着我们很容易被他们欺骗,被他们陷在网罗里:“因为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众教会都知道你们是愿意,容易受引导,顺从的人。”(1)所以,因为是这样,那些迷惑人的教师更容易来攻击他们。魔鬼和牠的随从对兴盛的教会和兴盛的人特别憎恶。要知道,是装满货物的船最容易受到海盗的袭击。对手和敌人这样的猎物充满贪恋,所以你们自己要小心,约贰第8节。”假师傅听说你们是顺服的人,所以他们很容易到你们中间,看看你们是不是听他们的话。”迷惑人的通常手法就是临到那些心软容易被劝说,开始询问他们当怎样行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最容易接受他们意见的影响。让人伤心的经历见证了有多少的人开始询问通往锡安的道路,面朝锡安而行,却致命地跌倒在这石头上,这就证明了牧师的责任就是要双重小心喂养羊群中的小羊,立下一个好根基,温柔地带领那些带着年轻人的人。(2)尽管事情是这样,然而他们却有来自这些迷惑人的人的危险。保罗是用极大的小心和温柔提醒这事:他不是怀疑他们,而是为他们忧心:“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我们相信这点,以此欢喜:所以我为你们欢喜。”就这样他提醒值得夸奖他们的地方,为的是更好提醒他们。为我们的朋友神圣发热心,这可以和为他们发出神圣的喜乐协调得非常之好。“你们认为自己是非常快乐的人,我也是这样看:但有了这一些,你们也不可放松警惕:但我愿意你们在善事上聪明,在恶上愚拙。你们是愿顺服、脾气温和的人,但你们最好是要小心,不要被这些迷惑人的人利用。”温柔的脾气在好的管治下是好的,但若非如此,就很容易陷入网罗;所以他提出两条普遍原则:--[1]“在善事上聪明,”就是说,在神的真理和道路上熟练,聪明。“要聪明,试验各样的灵,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我们在贴近美好的真理,美好的责任,良善的人等这些事情上需要极大的智慧,免得在任何这些事情上我们被利用,欺骗。“你们要灵巧像蛇”(太10:16),要有智慧分辨什么是真正好的,什么是假冒的;有智慧分辨不同的事物,抓住机遇。我们身处如此多的迷惑人的人当中,我们极其需要那种明白己道的聪明人的智慧,箴14:8。[2]“要在恶上愚拙”――要聪明不受欺骗,然而却要愚拙,不要去欺骗人。这是一种圣洁的愚拙,就是不能去设想,掩饰以及行出任何邪恶的企图;“akeraious――无害,”单纯,不令人讨厌。“恶事上要作婴孩,”林前14;20。基督徒要灵巧像蛇,这是合乎体统的,但不要学那古蛇的狡猾。我们必须要“驯良像鸽子。”那位不知道怎样破坏真理的人,就是有聪明的愚拙。在这里保罗为罗马教会更是着急,好让它保守它的完全,因为它是如此出名;它是建在山上的一座城,许多人眼睛盯着那里的基督徒,所以在那里占上风的谬误会成为一个极坏的先例,对其他教会会有很坏的影响:实际上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末后日子的大背道叛教是出于那都城的。大教会的谬误是大谬误。当罗马的主教像大星从天上落下来(启8:10),“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来跟从着他,”启12:4。

3.因为我们要最终得胜的出于神的应许,是神赐给我们,使我们苏醒,鼓励我们的,而不是取代我们警醒的小心和特别的努力,这是非常甜美的应许(第20节):“赐平安的神,快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

1)他对神的称呼:“赐平安的神,”一切良善之事的创始者和赐与者。当我们为了在灵里的得胜到神面前来的时候,我们不可只把祂看作是万军之耶和华,在祂有一切的能力,还要把祂看作是赐平安的神,一位与我们相和的神,向我们讲平安,在我们里面做成平安,为我们创造平安的神。从神而来的得胜更多是出于赐平安的神,超过争战的神;因为在我们一切的争战中,平安是我们一定要力争的事情。作为赐平安的神,神要限制,制服所有那些引起纷争和让人跌倒,因此打破,干扰教会平安的事。

2)他从神那里所盼望的祝福–胜过撒但。如果他只要是指那些先前讲过的,有撒但为主要奠基和创始者的虚假教训和欺骗的灵,那么无疑这还包括了撒但对人所施加的,要污秽,干扰和毁灭他们的所有其他目的和手段,所有牠尝试拦阻我们得天堂的纯洁,在地上属天的平安,将来得到天堂的企图。撒但试探人,搅扰人,既是毁坏人的也是欺骗人的,“赐平安的神要把牠践踏在我们脚下。”他之前已经警告过他们不要受骗:现在,他们明白自己极为软弱和愚昧,可能会想,“我们应该如何回避,逃脱这些要笼罩我们的网罗呢?我们灵魂的这些敌人岂不是对我们来说太难对付了吗?”他说,“不是的,尽管靠着你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你们不能胜过,然而赐平安的神要为你们成就这事;靠着那爱我们的,我们要得胜有余。”[1]这得胜是完全的:“祂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很明显是指着弥赛亚在乐园里所作的第一个应许(创3:15),就是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当圣徒被神加力,抵挡,胜过撒但的试探,这个应许就每天在得到应验,当黑暗有各样的能力,所有属于恩典拣选的人都要得胜被带进荣耀里的时候,这个应许仍要完全实现。当约书亚征服迦南诸王的时候,他叫以色列的军长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书10:24),同样基督,我们的约书亚,要使他所有忠心的仆人和战士脚踏撒但的颈项,践踏,胜过他们灵里的敌人。基督已经为我们得胜了,使武装起来的壮士解除了武装,打破牠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跟随着进入这胜利,分敌人的赃。让这快快使我们来进行这属灵的争战,为信心打美好的仗――我们对付的是一个被征服的敌人,这得胜很快就要完全。[2]这得胜要快快来到:祂快要如此行。只是一阵的功夫,那要来的就要来了。祂已经说过,“看哪,我必快来。”当撒但看起来得胜,我们准备放弃认输的时候,那时候赐平安的神要在公义中快快成就这工作。当士兵们得知战争要快快结束,得到如此的胜利,他们要大得鼓舞。有人认为这是指着他们在真爱和合一中的争战说的;其他人认为这是讲教会在把罗马帝国的权能转变归信基督教时所受的逼迫说的,那时教会嗜血的敌人要被康斯坦丁制服,践踏,教会要在他的管治之下。其实这说的是所有的圣徒去到天堂时对撒但的得胜,永远不受牠的攻击,以及现在他们靠着恩典所得到的,是将来得胜凭据的各样得胜。所以,再坚持信心和忍耐一阵的功夫;当我们一旦过了红海,我们就要看到我们灵里的敌人死在岸边,我们就要得胜高唱摩西之歌,羔羊之歌。因此他为了这点加上这祝福,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和你们同在”――基督对你们的美好旨意,基督在你们里面的善工。这要成为对付异端的网罗,分裂和假师傅的最好办法。如果基督的恩典与我们同在,那么还有谁能胜过我们呢?“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保罗不仅是一位朋友,还是一位牧者,一位使徒,他领受了恩典,恩上加恩,所以他带着权柄用这样的祝福来祝福他们,并加以重复,第24节。

 

使徒的问安

21与我同工的提摩太和我的亲属路求耶孙所西巴德问你们安。22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主里面问你们安。23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会的该犹问你们安。24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土问你们安。

作为使徒,他之前已经向这教会中的许多人亲自问安,也代表他身边的许多教会向他们所有人问安,在这里他加上一些此刻和他在一处的具体的人对他们充满感情的问候,为的是在遥远的圣徒中间更好地促进彼此相识和相交,提起这些他们所认识的大名,也可以更好地举荐这封书信。他提到,1.一些他特别的朋友,可能是罗马的基督徒所认识的:“与我同工的提摩太。”保罗有时候称呼提摩太是他的儿子,是他的晚辈;但是在这里他称他是同工,一个与他同等的人,他确实是这样尊敬他:“路求,”很可能是古利奈人路求,一位在安提阿教会中很有名的人(徒13:1),以及帖撒罗尼迦的耶孙,他因为接待保罗而受苦(徒17:5,6);“所西巴德,”可能和徒20:4所提到的庇哩亚人所巴特是同一个人。保罗称这些人是他的亲属,不仅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而泛指的,而且是他们在血亲上和他有亲密的关系。似乎保罗有一个很大的家族,他在几个地方遇到很多他的亲属。看到我们的亲属圣洁,为主所用,这是极安慰人的事。2.一个为保罗代笔的人(第22节):“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保罗使用一位文士,不是出于尊贵或懒惰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写字不是很好,不是很容易看得清楚,当他亲自给加拉太人写信的时候他为此道歉(加6:11):“pelikoisgrammasi――何等的字。”也许这位德丢就是西拉,因为有一些人认为西拉在希伯莱文中的意思是“第三”的意思,这和德丢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一样的。不是保罗口述德丢写,就是德丢保罗写得不好的抄本中漂亮地抄录出来。给教会,教会的工人所做的最小的事奉,是不会得不到记念和报答的。德丢在其中有分,尽管他只是写这封信的一个文士,这是对他的尊荣。3.其他一些在基督徒当中为人所知的人(第23节):“那接待我的该犹。”不清楚他是特庇人该犹(徒20:4),或者还是马其顿的该犹(徒19:29),又或者是哥林多的该犹(林前1:14),不知道这些人的某一位是不是约翰写约翰三书的对象。然而,保罗称赞他为人大大好客;不仅接待我,还“接待全教会”――他是一个有机会就接待他们所有人的人,为他们教会聚会打开自己家门,愿意随时接待到他这里来的所有基督徒客旅,是分担教会其他人的负担的人。“另外一个人是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他指的是哥林多城,这封信是在那里写成的。看起来他是一个有名誉地位的人,一个担任公职的人,管家或管理银库的人。被召的人中有能的,有尊贵的不是很多,但有一些这样的人是蒙召的。看来他的财产,尊贵和工作并没有让他不去服事保罗,为教会的好处,在事奉的工作中摆上自己;因为他和提摩太在一起(徒19:22),在提后4:20也有提到。城内管银库的是一个传讲基督福音的人,这并不是一件让人蔑视的工作。同样也提到括土,他被称为兄弟;因为我们有一位父亲,基督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大家都是弟兄。


对福音的描述;使徒对神的赞美。

25惟有神能照我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坚固你们的心。26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27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

使徒在这里庄严地把荣耀归给当得称颂的神,把对神的赞美,归荣耀给祂作为终极的,努力把一切全归于祂,因为所有都是本于祂,由祂而来的,他以此庄严结束他的这封书信。他仿佛在赞美神这件事上把他的心呼出,交给这些在罗马的人,选择以他的人生目的作为他这写封书信的目的。在这里请留意,

I.对神的福音的描写,这是他插进来说的;他讲这福音是神坚固人心的手段,是这种坚固的原则:“照我传的福音坚固你们的心。”保罗称这是他的福音,因为他是传讲这福音的,以此大大为荣耀。有人认为他是特别指着他在这封信中表明的,对这福音真理的宣告,详细解说和应用而说这句话的;但其实它包括了众使徒所有的传讲和书信,保罗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劳苦工作的人。因着他们的话(约17:20),这道被托付给了他们。神的工人是使者,福音是他们的使命。保罗思想和内心是如此充满这福音,以致他一提到它,就几乎不能不离开他正在讲的,去表明这福音的本质和卓越。

1.“这福音是所讲的耶稣基督。”基督自己是传讲这福音的;这福音是起先主亲自讲的,来2:3。基督对祂为拯救我们而承担要做的事如此乐意,祂要亲自把这事公布出来。或者,基督是这福音的主题和内容,整个福音的总结和实质就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保罗说,我们不是在传自己,而是在传主基督耶稣。坚固人心的就是对耶稣基督清清楚楚的传讲。

2.“这福音是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的。”福音的主题和内容是一个奥秘。无可辩驳的是,我们因着耶稣基督得赎,得拯救,作为福音的根基,方法和果子,是敬虔极大的奥秘,提前3:16。这表明了福音的荣耀,它不是普通平常之事,用人的智慧打造出来的,而是神永恒智慧和旨意令人称羡的产物,它的长阔高深是人所不能想象,超越人所能认识的。它是天使愿意详细察看,无法测透的事。但是感谢神,假如我们不是故意忽视这如此大的救恩的话,这奥秘极多的地方是已经被显明,足以带领我们进入天堂。在这里,

1)这奥秘是永古隐藏不言的:chronoisaionioissesigemenou。“这是从永古以来笼罩在沉寂中的;”所以有人说它是atemporibusæternis;它不是新奇,刚刚涌现的观念,不是最近的发明,而是出于永古的那些日子,出于神永远的爱的旨意。在创世以前,这奥秘是隐藏在神里的,弗3:9。或作“自从有了世界以来,”我们是这样翻译的。在整个旧约时期,这个奥秘是相对隐藏起来的,隐藏在礼仪律的预表和影儿,先知难明的预言当中,这些都指向这个奥秘,但这使他们不能定睛看这些事情的结局,林后3:13。所以它是从万古和各个世代以来所隐藏的,甚至在犹太人当中也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坐在黑暗中,根本没有留意到它的那些外邦人了。甚至基督的门徒他们自己,在基督复活和升天之前,对救赎的奥秘也是非常不清楚,对此的看法也是非常模糊和混乱的,这是许多世代以来的奥秘。但是,

2)现在它是显明了。幔子被撕裂了,夜晚的影儿被驱散了,生命和不死被福音光照出来,公义的日头已经升起,照在这个世界上。保罗不是假装独有这个发现,好像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这是向其他许多人显明了。但是它是怎样藉着众先知的书显明出来的呢?肯定的是,因为现在那发生的事件对旧约的预言做了最好的注释。它们得以成就了,就被解释出来。众先知的传讲,就和这奥秘相关的而言,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是极为隐晦,让人难明的;但是众先知的书,他们所写留下来的事情,现在不仅本身被显为明白,还藉着它们,这奥秘向万民显明。旧约不仅从新约的启示借光,而且还把光反照回它身上。如果新约解释旧约,那么旧约作为回应,是大大举例说明了新约,就这样旧约的众先知再次发预言,现在他们的预言“在多民,多国,多方面前实现了,”我是指着启10:11说的,这解释了这点。现在基督显明为藏在旧约田地里的宝藏。“所有的先知”都是对祂作见证的。见路24:27。

3)这是“按着永生神的命令显明出来的”――神从万古以来的旨意,计划和命定,以及首先加给基督,然后加给使徒的使命和工作,在时间满足的时候已经显明出来了。他们从父领受了命令去做他们在传福音时所做的事情。免得有人提出反对,说,“为什么这个奥秘被隐藏如此之久,为什么现在才显明出来?”――他把它归于神的旨意,神是绝对拥有主权的,不需要对他任何的事作出解释。永生神的命令足以支持使徒和福音的工人去传讲福音。“永生神,”这永远的属性是在这里被强调,是归给神的。[1]祂是自永古以来的,这表明尽管自创世以来祂隐藏了这个奥秘,直到最近才把它启示出来,然而他是从亘古以来,诸世界还没有出现之前就计划好,设定好的。记在文字上的誓言和立约只不过是从永古以来父和子之间的誓言和立约的抄本:那些是抄录,这些是原本。还有,[2]祂是直到永远的,这表明这对我们是持续到永远的。我们决不可去寻找任何新的启示,而是要持守在这里面,因为这是按照永生神的命定的。基督在福音中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不变的。

4)它是“显明出来,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他常常提到这启示的范围,就是从前只有犹大的人才认识神,现在基督成了去到地极的万民的拯救。它的目的非常值得我们留意,这是为了信服真道的缘故――使他们可以相信和服从这真道,接受它,受它管治。福音被启示出来不是为了让人去谈论,去争辩的,而是去服从的。信服真道就是顺服这信心的话语(请看徒6:7所用的字句),这是由信心的恩典产生出来的。在这里请看什么是正确的信心–就是作成顺服的信心;什么是正确的顺服――就是源于信心的顺服;什么是福音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作成这两样。

II.对这福音所属的这位神的赞美,把荣耀永远归与祂(第27节),承认祂是荣耀的神,相应地赞美祂,带着最大的感情,心愿和盼望,和圣天使一道做这赞美的工作,我们要这样做,直到永远。这是赞美神,把荣耀归于祂,直到永远。请留意,

1.这赞美的内容。在感谢神的时候,我们是抓住祂赐我们的恩惠;在赞美神的时候,我们是抓住祂在祂自己身上的完全。这里讲到祂主要属性中的两样:--(1)祂的能力(第25节):“惟有神能坚固你们的心。”坚固圣徒的能力必须要是神的能力。思想到他们里头跌倒的倾向,那试图胜过他们的灵里敌人的孜孜不倦,他们所处的这动荡的时候,要坚固他们,这非要有一种大能的能力不可。神为坚固圣徒所发出的神的能力是,应该是我们赞美的内容,正如犹24所言,“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的神。”在因这能力把荣耀归与神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我们一定要从中得到安慰――就是无论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怀疑,困难和恐惧,我们所事奉的神都是有能力坚固我们的。见彼前1:5,约10:29。(2)祂的智慧(第27节):独一全智的神。有能力没有智慧,有智慧没有能力,这同样都是枉然,不结果子的;但两样合在一起,两样都是无限量的,这就是完全的神了。祂是独一全智的神;不是只有父才是独一全智的神,子就不是,而是父,子和圣灵,三个位格一位神,和被造物相比,是独一全智的。在这下面世界里所有的被造物中,人是最有智慧的,但和神相比,人生出来就像野驴的驹子;比起祂来,就连天使也为愚昧??。只有祂是完全无误地满有智慧,只有祂是原本就有智慧,在自己里面,出于自己有智慧;因为祂是被造物一切智慧的源头,众光之父的智慧是任何被造物所不能及的(雅1:17):在祂有能力和智慧。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祂。

2.这赞美的中保:“因耶稣基督。”一些人这样看,“因耶稣基督独一全智归与神。”在基督里,只有因着基督,神向世界被显明为独一全智的神;因为祂是神的智慧,神的能力。或者其实按照我们所读的,“荣耀因耶稣基督。”所有从堕落的人那里归给神的荣耀,和被祂所接纳的荣耀一样,都必须经由主耶稣的手,唯有在祂里面,我们的人和表现才是,才能讨神的喜悦。我们一定要提到祂的义,就是唯独祂的义,正如祂是我们一切祷告的中保,同样我相信祂是我们一切赞美所经由的中保,是直到永永远远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0 17:28 , Processed in 0.0902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