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5|回复: 0

多元信仰社会中独一无二的基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7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罗·巴尼特 近年许多国家对宗教的态度日渐转变。以前正式挂名为"基督教"国家的英国、加拿大和澳洲,现在不但奉行"多元文化",甚至宗教也多元化。他们敬拜神的庙宇和房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回教徒和印度教徒不再是住在偏远地区、需要我们派遗宣教士去他们那里的人,现在他们都在这里,和我们一起。 与此同时,在以前殖民地的社会例如加拿大和澳洲,愈来愈多人支持本土人的一个观点,就是他们体认到过去所碰到的邪恶罪行,是由那些(有人断言)帝国殖民主义者的宗教--基督教所策动的。本土的宗教和精神上的东西愈来愈被人欣赏接纳。简言之,基督教曾有过一枝独秀的势头已不复存在,这在在显示出其势头一如大江东去,永不回头。移居我们海岸的新移民,和他们的宗教一样可以得享各种平等的权利。这新的民政部意味着: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是平等的,耶稣只是"其中一条道路,其中一个真理,和其中一个生命",而"除此以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的说法已不再被人接受。 很明显,基督徒和其他宗教信徒的关系是重要的。人类普遍认为,礼貌和礼节是所有的群体都应该有的。回教徒曾饱受十字军屈辱的记忆历久常新。印度教徒则紧记着"基督徒"在殖民地区的家长主义。不过,现在各群体的地位已差不多平等。基督徒现在要纡尊降贵,从一个平等的地位,向不同信仰的市民,以爱和关怀的行动来见证主耶稣。可是,以基督徒的态度去看待他们的宗教是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该否企图以"我们的才是真理,他们的是错误"去说服他们呢?我们该否向不同信仰的人传福音呢?我们该否在神学上迎合他们呢? 一、神学上的适应 近年来不同的神学回应,针对着日见兴盛和有影响力的宗教而发出。(1) 1.包容主义 自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后,有一撮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教人说:非基督教的其他宗教中那些虔诚的信徒,其实是真正敬拜基督的,即使连他们自己也没留意到。接纳(Karl Rahner)称他们所指的这些人为"匿名的基督徒"。而潘尼卡(Raimundo Pannikar)这位印度人则写了一本书讲到《印度教那未知的基督》The Unknown Christ of Hinduism。很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宗教的信徒对于他们是真正的"基督徒"这意念仍未热衷。这是否家长主义的另一个别称?还有,这立场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2.多元主义 在无数的作者中,希克(John Hick)是拥护多元主义的佼佼者。根据希克的理论,这世上只有一位神,是不同宗教的虔信者所真正敬拜的。每一个宗教都是在一个札实的历史处境中发展出来的;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是"一个意外的诞生",不管是基督教,印度教抑或回教。这种观点无疑是向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主的主张挑战。 "包容主义"其实是说在其他宗教中有"匿名的基督",而"多元主义"又肯定那位"匿名的神",所有的人即使对他不认识,实质上也是敬拜他的。多元主义的定义是:一视同仁。在逻辑上说就是包括所有宗教的活动甚至巫术。 有关基督的独特性的教导,多元主义与新约是格格不入的。(2)多元主义不相信全部福音书中所引述的耶稣的话就是耶稣亲口说的。我却相信四福音书已准确地发表了耶稣的教训,包括他声称自己是到父神那里的唯一道路,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些忠心的记录者是不敢更改耶稣的教训,或乱加一些耶稣从没讲过的教导的。 3.神秘主义 多元主义的一个流派有这样的看法:不同宗教的信徒都可以神秘地经历神,神是超乎那些宗教的。根据苏安(Frithjof Schuon)在1993年出版的《超越合一体的宗教》指出,不同的宗教内容都是具体和有限的载体,尽管如此,那些冥想者至终均可以透过冥想与神相遇。做印度教徒是好的,做基督教徒也是好的;虔诚委身于某一宗教并无不妥。有些东西从我们人类的观点来说是绝对的和真实的,可是在神的角度来看只是相对的。 第三世纪的哲学家普罗提诺(Plotinus)对此发出了回应,他合并了柏拉图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思想;人们相信普罗提诺曾到过印度,接触过印度教的教义。普罗提诺认为:那"一"位神是所有多元的绝对统一体。与这"一"位联合是最高的自我体现。"神是在万物以上的及在万物以外的"这个陈述,显示出这位神是不同宗教的集中点,不过却未能完全在任何一个宗教中显明他自己。这说法有点像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个循环再用的方式。 这神秘这路会否造成任何道德上的歧视?例如,会否与玄学或巫术的复兴抗衡?因此,要认识神是有需要找一个可信靠的宗教团体作出发点,这点是必须注意的。这样小心谨慎,目的是要限制现存在信仰群体所作出的宗教主张,他们已经受了多次考验。不过,必定会有人问,为何应该要小心,而且是根据什么尺度来断定一个"信仰"(例如基督教)是可以接受,而另一个(例如撒旦教)却不可接受。 有人会在此意识到后现代主义的一面倒,亦即容许信仰的个人主义,却对任何形式的原教旨主义,如基督教、回教或印度教作出苛刻的批判。而神秘的多元主义也是批判性的,它的宗教法规都是由那些知识精英的政治正确观点(Political correctness)造成的。它仿佛是说:回教是对的;基督教是对的;印度教也是对的;没有人是错的。最好是没有人严肃地说别人是错的而他们是对的。 这观点除了能满足那些宗教业余爱好者外,是否能满足其他人,是值得怀疑的。那些对其信仰有崇高看法,认为其信仰是神的启示的人,是不会满足于宗教无差别论的。对他们来说,有圣经信仰的基督徒是不会同意以这些神秘的路径去到这"一"位存在那里的。 二、新旧约圣经中多元论者的环境 1950年代SCM系列《研究圣经神学》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出版了一些教科书,分别强调新旧约圣经中的多元论者的环境,旧约方面作者是伟特(G. E. Wright);新约则是菲臣(F. V. Filson)。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新旧约圣经独特信仰的孕育过程中,会与当时的宗教文化产生抗衡。最近出版的散文集《一主,一神,在宗教多元主义的世界》One God, One Lord, in a World of Religious Pluralism(由B. W. Winter和A. Clarke编著,Cambridge: Tyndale Press, 1991出版),根据最新的资料,作出相同的观点。 宗教多元论,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新的东西,可是它实不是新的。事实上在希腊罗马世界里,那是他们一个特色。 1. 耶和华的独特性 基督的独特性是从耶和华、以色列的圣约的神的独特性开始的。根据示马Shema(编按:Shema原意为"听",为犹太人的认信祷告,取材于申6:4-6;11:13-21;民15:31-37。多于早晚诵读。)神说: "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3) 耶和华以言语及拯救的行动向他所拣选的人启示他自己,并禁止他们敬拜别神,和提及别神的名号。他是"一"的意思,并非指算术上不可分割的一神论,而是指不可比较和无可争辩的独特性。这是律法和先知的教导。 以赛亚先知代表耶和华作了一连串"我是"的宣告。例如:"我是主,除我以外并无别神。"(4)耶稣除了说过"我是生命的量……"等也作了"我是"的宣告。一直以来人们均确认,耶稣在约翰福音里那绝对的宣告,和以赛亚书中耶和华的"我是"的宣告,是有某些关连的。例如: 我是为自己作见证。(约8:18) 我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约8:24) 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约8:28) 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8:58) 以赛亚书43:10耶和华说: "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 这福音书的作者描述耶稣作出了宣称,"仿佛"他就是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我们必定会问的是:为何这位作者要如此描述基督呢,如果这不是耶稣真实的态度和教导?尤其当新约圣经的作者们周游各地后均对耶稣作出这样的描述,就更会发出这个问题了。(参看:"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可13:6) 2. 哥林多的多元主义 和其他在希腊罗马时代的城市一样,哥林多城在宗教上是多元主义的,有"很多神和主"。(5)包撒尼亚(Pausanias),一位希腊旅行作家在保罗之后到访哥林多城,描写到有无数诸神的庙宇和神笼,它们是:亚底米(Artemis)(希腊女神),戴安尼索(Dionysius)(希腊生殖及酒神),福者纳(Fortune)(罗马幸运女神),亚波罗(Apollo)(希腊奥林匹克重要神灵之一),坡赛顿神(Poseidon)(希腊海洋之神),亚当罗底特(Aphrodite)(希腊爱神),希耳米神(Hermes)(希腊诸神之传命者),宙斯(Zeus)(希腊之主神)和雅典娜(Athena)(希腊智慧女神),这些在亚该亚(Achaian)首都的公众广场所陈列的众多神像,令人晕头转向。 游客在参观古代文化遗迹时,会发觉古代的社会是整齐和美丽的。可知道保罗旅行到加拉太、亚洲、马其顿和亚该亚时,曾向那些拜石头的人证道哩,而那些相信树木可能是神的人、畜养牲口视为圣物的人、与庙妓交合的人,以及双性恋和同性恋者,均已听过他的证道。(6)尤有甚者,这些社会认可了在圆形剧场所进行的血腥斗争;又把他们不想要的孩子经受风吹雨打,又进行人口贩卖的交易。使徒保罗去传福音的世界是一个在宗教上和伦理道德上多元化的世界。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启导他们的灵性。 3. 基督的独特性 在这等宗教和伦理均是多元主义的社会,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以前也曾同流合污过。保罗在证道前的介绍重申"我们知道"。某种先前的教义的教导已被保罗预设了"我们知道"。 我们知道"偶像没有真实的存在",也"只有一位神",保罗和哥林多人"知道"在人手所造的神像背后是没有真的实体存在,所以毫无疑问的"只有一位神,并无其他,"这里所引用的"只有一位神"是从示马来的,"以色列阿,要听,我们的神是独一的";此外也可以从新约圣经里其他不同的经文中找到这样的陈述,例如:"只有一位神,他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以及"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耶稣基督。"(7) 耶和华那独特的自我启示--"只有一位神"也在这句话"我是主,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8)中回响了。它明确否定了其他神,"我是主,在我以外没有别神。"在保罗书信中,这句话是倒过来写的,"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在多元化的哥林多有"很多神和很多主",保罗否定了这些神,并肯定了"只有一位神",这完全排除了对任何其他神的崇拜。 这些神被描述为"在天上和在地上",是当时所崇拜的对象。稍后他说:"要逃避拜偶像之物",以及"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9)面对着他们在庙里顽固的祭祀行径,保罗在第二封书信里催迫着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10) 应注意的是,这神庙的敬拜常常牵涉到牲畜的献祭。尤有甚者,异教的妓女交合行为常在异教庙中发生。保罗催迫哥林多人要"逃避"这种淫行。(11) 保罗继续简短扼要地以教义式的声明,就神以"一位……父"和"一位……主(他的儿子)"的这个最后和完全的启示来表达神的"独一"性和独特性。 藉着基督的诞生、死亡和复活,以色列独特的神已显明他自己就是"独一"的"父",他就是"主",耶稣基督。 这位独特的神已向世界显明他自己,他是万人的"父",是主耶稣基督。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林前8:6) 那些神并非如哥林多人想像的那样存在。它们是"所谓的神"或"说是神"。不过即使它们并不存在,哥林多人在敬拜这些神时,是与灵界的力量联系的。他们是向魔鬼献祭。(12)"只有一位神,就是父……和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这个有力的声明,宣称只有通过这位主,父的儿子,才能到父那里去,这就是世人所想,所事奉和所敬拜的神。正如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所说的:"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13) 当保罗在哥林多和其他地方反对普林多那神时,他坚称"万物"都是在创造和救赎中的,都是"从"这一位神,就是父而来,但那都是"藉着"这一位主,耶稣基督而成。基督是创造和救赎的根源。 保罗以"我们宣讲耶稣基督是主"(14)来总括其宣教事工。教会的认信和浸礼有关连之处也许就是:"宣认耶稣是主"。(15)他郑重其事的宣称:"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16)要对抗哥林多人的"许多主"的背景,他们一定要明白只有一位真的主,就是弥赛亚耶稣。 哥林多后书强调基督在救赎中的角色。(17)保罗在其书信中讲论完在"基督里"的"新创造"后,又介绍了一个概念,就是"与神和好"。"一切",是指这新的创造,"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18) 他继续说:"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 这里的文法很重要十九节的"与……和好"和"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是现在时式,强调在十八节的"和好"是彻底的完成式(希腊文aorist时式,完成的行动)。第三人身是"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强调了世上所有人的过犯正在处理中,就是至少可能藉基督的死,与神和好。 这涵盖所有人的声称,已出现在较早前这句子中--"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19)。这"一人"是有资格"代替众人"而死,故此一定是"一位"独特的人。保罗是否再度从示马书中引申呢?他继续说: "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他并非说:"他替众人死,以致他们活着",这好像是指"众人都会活着"。若是这样的话,就会是一种普救主义,即不管他们对基督的爱有何种反应,总之"众人"都会"活着"。不过,保罗是这样说的:"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那些活着的人"代表了一小撮在他为"众人"死的广大圈子内的人。神的旨意是:那些对他有回应的人应该"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在基督为"众人"死的这个大圈子中,有一个"那些人"的小圈子,"那些人"现在不再自我中心的活着,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活着。这里,一方面是世界,是人类的宇宙,但另一方面,在那宇宙之内,是耶稣基督的真实门徒,是在基督里与神和好的人,现在是为他而活。 "一人既替众人死……他为众人死"这句话是引发出以下这段话的高峰: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20) 基督的生命从没被罪污染,但他却(被神)成为有罪的,替他人死。他那无罪的生命使他有资格去担当众人的罪而死。他在神面前是众人的担罪者,目的是使我们"在他里面"能被算为神的"义者"。所有"在他里面"的人都一同因信而献身于神,被神赦免,成为他的圣者。 基督是那"一位"为"众人"死和复活的主,"众人"也就是"世界",基督使世上的人与神和好,从神那里,他的子民都要与罪隔离。基督其人以及其工作足够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的需要。而神学常常坚称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比他使人与神和好的工作还要伟大。基督的出现是极其独特无与伦比、远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可是,并非众人都"在他里面",或许是他们未曾知道有他,也或许是他们不肯服从他。尽管如此,他是否不理他们对他有何反应,仍要想办法拯救他们呢?若按照哥林多后书5:14-21所说的话,答案必定是不。那一段经文看不出有普救论的可能。 这段经文只是保罗对这位尊贵人物其中一部份的反思。在另一段经文他说:"你知道……那"是提醒读者从福音书中所学习到的教训。 而以下这节经文,则同时可看到道成肉身和赎罪的信息。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因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为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21)"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是保罗常为教会祷告时的祝福。他在这节经文指出基督的恩典是广及他的子民的。(重复所指的"你"是指向那些吝啬的哥林多人) 这句子的文法是很重要的:主耶稣基督"本来富足"(是现在分词是说到他以前是源源不绝,富足至无可量度的一位主:"他成了贫穷"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这里保罗是说到耶稣降生在伯利恒这个小镇,又在加利利过着贫穷的生活(是"没有枕首之处"),并且被钉死在各各他。耶稣在天上本来是富足的,但他在地上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这里的动词是表达一种未能定义的,已过去的行动,而且是被动式;(22)意指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神叫他的子民成为富足。那曾在何时发生?早在第五章廿一节里已显明出来。就是他死在各各他时他"已成了贫穷"。在那时他"成为有罪的",而我们就在神的义中成为富足。我们成为富足恰好是因为他成为贫穷。 从以下一段经文看到:保罗把基督放在一个永恒的框架内作为参照。他宣讲到这位历史性的神的儿子,就是神在远古的圣约下所应许的。不管怎样,神的儿子的道成肉身是神毫不含糊,永不会撤销的"承诺"。 我们对你所说的并没有是而又非,而是和神的信实一样肯定的。 "我指着信实的神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因为我和西拉、并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23) 保罗在这里是回答哥林多人对他的指控他们说他没有实践承诺,本来答应直接回到他们那里(就是"是"的意思),可是他心里却想做别的事(就是"非"的意思)。保罗回答说他所讲的并没有与他所传的道分歧,他所讲的正如他所传的道一样,是确实的和毫不含糊的。 正如在哥林多所传的道,是集中在神的儿子身上,应验了旧约圣经中的应许。保罗所用的动词的时式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成为"(是希腊文的aorist tense多数指未能定义的行动的过去式)和"已经成为和现在成为"(是希腊文的完成式)。保罗是说神的儿子的诞生和他那历史性的事工,成为了神的"是"的承诺,而那承诺也成了那些历史性事工的结果,而且也成了他的受死、复活和被高举的结果,他已成为而且也将永远是神那"是"的屹立不倒的承诺。神这绝对"是"的承诺,要求我们体认到他那完全的独特性。 这位神的儿子成为了、并且现在仍是神那永恒的"是"的承诺,保罗也指出"基督……就是神的形象。"(24)这位"主"就是他所传讲的。(25) 我们所信仰的基督就是历史上的耶稣 过去二十年,描写历史上的耶稣的书籍成了一股浪潮。其中很多作者抱着自然主义的态度,否认耶稣的神性、神迹和复活的事迹。这种在历史上完全人体化的耶稣,与在十九世纪末数十年中所出现的很多"耶稣的生平",其性质是相一致的。这位"历史性的耶稣"是被人概括为一个宗教理想主义的人物(表达了十九世纪的罗曼蒂克主义)。二十世纪后期,耶稣是一位政治的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者(表达出我们有政治上先入为主的看法)。而如今,"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是分家了,客勒尔(Martin Kahler)写了一本反对那些"耶稣生平"的早期运动的书,该本有名的书到现时可读性仍极高。 近期写耶稣传的杰出作者是卡罗山(John Dominic Crossan)。他把耶稣写成为一位加利利的社会颠覆分子,他被钉死、被埋葬但却没有从死里复活。这是许多现代版本的典型例子。对某些人,耶稣是一位虔诚的犹太夫子;对有些人,他是一位激烈的启示者;而对于其他人,他是一位热情的悲天悯人者;对某些人,他是彻头彻尾的犹太人;而在其他人来说,他又是希腊人又是犹太人。在众多不同的描述中,其共同点是:他的身体并没有从死里复活。这种重组的资料全部是从福音书(编按:新约次经的福音书)里的证据而来,特别是从Q来源以及多马福音(编按:新约次经多马福音,是为支持异端思想而写的,特别是诺斯底主义)的资料。 路加第二册接续第一册描写到在耶稣受死和复活后,"他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行1:9)天使说:"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彼得宣讲福音时说:"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行2:36)换句话说,路加小心地从历史性的耶稣到属天的耶稣(他也是会再来的耶稣)建立了一个客观的、真实的持续性记录。使徒行传坚称第一册里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稣已成为了被高举的主和基督了。 自然主义者描述的耶稣若要成立的话,必定要毁灭了使徒行传及所有使徒书信中的记录。若只是硬说那些资料是多年后早期基督徒所添加的,这说法是颇缺乏历史根据的。这就有如把基督教的兴起等同于今日猫王皮里士教派的兴起一样。 以下所讨论的保罗的书信,包括给哥林多人的书信,是极其意味深长的。 4. 保罗的重要性 本文大部分内容均讨论到保罗的书信;为何会着墨于保罗呢? 在基督的独特性方面,保罗书信是一个清晰教义的来源同样重要的是,他是我们最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见证人。他的书信不但告知我们有关基督教的事,其书信也在耶稣升天后很快就出现。因此保罗在历史上的护教是极具关键性的。 向其他宗教见证我们的信仰有三个要点:第一点,我们必须根据圣经照直说出教义的认信内容。第二点,我们必须全心全意直说出来。深刻的基督徒经历,能使人坚信我们所说的。第三点,我们要肯定"真理"的基石--历史性的真理,那就是--我们信仰所以建立的基础。这第三点很重要否则的话,例如在我们与回教徒的接触面,就只能停留在交换彼此的教条主义和经历而已。可是历史性的证据能够打破那僵局。基督教的中心就是一连串的历史性事件,从神的儿子耶稣的道成肉身、他在地上的事工、他担负世人的罪而死、他的肉身复活,以及他被信徒高举为基督,以上每一项的历史证据都是极其牢靠的。 再者,保罗是一位极重要的历史上的护教者。他是早期归信基督的;大马色路上与主的相遇发生在第一次复活节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在这之前他是早期基督徒闻之丧胆的迫害者。保罗几乎从开始已是基督教历史的一部份。他十分认识耶稣,即使是一个非基督徒,都知道基督徒的运动对全体犹太人是危险的。保罗第一封书信集是在公元48年写的加拉太书,里面很清楚的看到,大约早在保罗归信主的十五年前,早已有"使徒","教会"和他称之为"信仰"的一套教导。 换句话说,在耶稣复活和大数(编按:此乃保罗的家乡)的扫罗(保罗未归信前的名字)归信主的几个月之间,以上所说的种种,在耶稣的事件后马上成为铁一般的事实。 如果不是耶稣本身对门徒有这么大的冲击,我们又如何能解释基督教迅速崛起的原因呢?当保罗首次接触基督教,虽然他以强暴来对抗它,但基督教的领袖和教导早已在发展中。保罗并没有创制最早期的基督教,正如他一向所宣称的,他要摧毁它。在历史性和属天的耶稣之间,并没有时间上的空白。历史性的耶稣成为属天的耶稣,只相隔了四十日。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中,均指称这位历史性的耶稣也就是属天的耶稣。他是指着耶稣生平的贫穷和无罪而说的,也是指着他的柔和谦卑,以及他所设立的主餐、他的被卖、他的被钉和他的复活而说的。保罗也说到他是神的儿子,早基督,是主。 当代研究耶稣运动的许多学者,搁置了福音的历史性,他们和那些否认基督的独特性的宗教多元主义者之间,是有一个紧密的联盟的。他们认为耶稣是一位加利利人的拉比,并没有从死里复活。这种说法和重新反复应用的新柏拉图主义者的神秘主义一起,在较早期就被人讨论着。 可是保罗,这位历史性的人物,教会的逼迫者,信主了,并且成为最早期基督教的第一位神学家,挺身对抗着以上种种的观点。保罗的书信,是基督教历史中最早期的记录,其年份日期是可以推定的,它指出一个早期的基督教,其年份极接近耶稣在世的时候,也只有这位历史性的耶稣自己才能说明这早期基督教的存在和特色。保罗的书信单纯地、自然地反映了耶稣是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受人尊崇敬拜和事奉的属天的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使许多基督徒转离了历史性的\普遍性的基督信仰和实践。很可能,这种基督徒以前只是被有名无实的基督教文化所支撑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压力,可能意指只有那些坚守"被众圣徒留传下来的信仰"的人,才得以持守基督徒及教会成员的身份。 现在当务之急是基督徒要知道他们所信的是什么,也要知道为何他们要信。我们必须坚守从创世纪到启示录,以基督为中心的圣经神学,全心信仰圣经是从神的灵所启示的。否则的话,圣经只是一卷基督教圣经经文,见证一大堆不相干的宗教历史的阶段,而耶稣只是众多教师和先知中的一位。首尾一贯的圣经神学,使释经有统一连贯性和易于让人理解。小心教导圣经真理,会助长牧者和信徒等人的灵命。 __________ 注释: (1) 参阅D. A Carson, The Gagging of Go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6)内有对多元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讨论。 (2) Jn 14:6; Acts 4:12; Phil 2:9-10; 1 Tim 2:5。 (3) Dt 6:4. (4) Is 45:5 (5) 参阅D. M. Ball, "My Lord and My God: The Imlications of the I Am Sayings for Religious Pluralism," in One God One Lord, eds. A. D. Clarke and B. W. Winter (Cambridge: Tyndale, 1991), pp. 53-71. (6) 1 Cor 8:5 (7) Pausanias, Decription of Greece 2.6-7 (8) D. W. J. Gill, "Behind the Classical Facade: Local Religions of the Roman Empire," in One God One Lord, pp. 72-87. (9) Eph 4:5; 1 Tim 2:5. (10) Is 45:5. (11) 1 Cor 10:14, 19. (12) 2 Cor 6:17 (13) 1 Cor 6:18; cf. 6:9. (14) 1 Cor 10:20. (15) 1 Thess 1:9-10. (16) 2 Cor 4:5. (17) 1 Cor 12:3 (18) 1 Cor 16:22. (19) 这是否因为保罗关注到有犹太人凭藉犹太教的经卷教导另一套称义的道理。 (20) 2 Cor 5:18. (21) 2 Cor 5:14. (22) 2 Cor 5:21. (23) 2 Cor 8:9(作者之翻译). (24) See e.g., 1 Thess 5:28. (25) 被动词的用法乃是尊敬神的一种表示,避免滥用了"神"这字眼。 备注:Paul Barnett Research Professor of Biblical Studies,Regent College,Anglican Bishop of North Sydney, Australia (本文转载自:维真网-维真学刊(199903期) http://www.regentcsp.org/wzxk_list.asp?id=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2-4 01:12 , Processed in 0.0300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