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诚实的怀疑者」,哲学家J.S.Mill拒绝的︰如果神的良善与一般所说的良善完全不一样,甚至与我们所知的慈爱是相反的.... 那不等于说神是邪恶的吗?如果世界是由一位神统治,他没有我所知的良喜和慈爱。那我不要信他。不论他能力多大,他绝不能强迫我敬拜他。我不颂赞他的良善--如果那个良善和我所知的不同。如果我不信靠敬拜颂赞他,会被打入地狱。那我情愿去地狱。( An Extamination of Sir Wilian Hamilton's Philosophy,1979PP102-3)。
最近还有一本福音派应多看多想的书︰Stranger at the Gate。作者Mel White。他是许多福音派领袖︰ jerry Falwell,葛理翰, PatRobertson,Criswell的撰文者(Ghostwriter)。又与薜华James Kennedy合作制片。 W从小就对同性有特殊喜好。他认为这是罪,想用结婚来解决这问题。彼来向个外表看来美满的家庭。w爱太太及两个孩子,却继续不断的被对同性的渴望所折磨。他找过基督徒心理医生,求助过赶鬼、按手、释放祷告、没人一个管用。最后W有了婚外(同)性行为。「我等这一夜已等了几十年」。他抱住同伴,一面「感谢神给的机会」,一面「求他赦免」。之后他决定︰我不要再忽略并压制这种天生的、神给的本性需要。
路易斯(C.S.Lewis)是本世纪著名的基督教作家、护教学者,虽然他已经辞世三十年了,作品在英语世界依然很受欢迎,像《地狱来鸿》(The Screwtape Letters)、《如此基督教》( MereChristiznity)、《天渊之别》( The Creat Divorce)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著作。最近名导演李察艾登伯禄将路益师晚年的爱情故事拍摄成电影「影子大地」(Shadowlands),在欧美各地掀起热潮。
路易斯曾经在《卿卿如晤》( A Grief Observed)这本小书中诚实而且深刻地描绘这段时期的人境转折。他在一九四0年出版的《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虽然也探讨苦难的意义。目的,但基本上是比较理论的。《卿卿如晤》一书是处处流露个性、热情及个人性的体验。撰写之初,他并没有出版的计划,只是单纯记录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跟神的对话,写到后半段,他把别人也列入对话的对象。
路易斯一九五三年和他的笔友戴乔伊(JOyDavidman)初次在牛津会面,非常惊讶地发现女友的童稚、孩子气,引发他在一九五五年写下他的第一本「自传」︰《惊喜之旅》( Surprised by Joy)。此书英文名字Joy一语双关︰一则论及心灵上的愉悦——他们俩都从不信神到怀疑神,再惊奇的发现神的存在与关爱;再则他原本写了七本童话故事只是纸上谈「爱」,如今他遇见一位有血有肉的「白雪公生」,使坏的时候又活像书中的女巫。这位名叫Joy的女士真像是柏拉图式的遐想,如今他渐渐「体」会有笑有泪,需要彼此交流的真爱。
到一九五六年(路氏58岁,戴40岁时),他为了「爱」,「技术性」地和乔伊公告结婚,然而旋即发现乔伊已经罹患骨癌,行将人土,他在此时才真正体会「爱」是真正关怀,因而在病榻上再次正式结婚。结果皇天不负苦心人,乔伊的病情竟然受到控制得以出院,补度蜜月、这种「神跡」让《神跡》这一本书的著作者路易斯再一次惊讶,原来当年(一九四七)他写书的时候,只是推理而论基督信仰有神跡的可能,如今亲自感受到「神跡」的神奇。
然而英国电影取比较阴沉、低调(undertone)的处理方式,来看这段相当凄美的爱情故事,美的如影子那麼朦朧,那麼捉摸不定。所以本来有两个孩子改为独子,本来还可两度出国度蜜月也改成单独一次。虽一再重復「阅读使人不致孤独,进而爱才能解决孤单」,然而一下子乔伊死了,路氏悲慟不已,不愿接纳这个事实,也不接受安慰。其实在真实的人生,他亲见经歷了苦难,在患难中见真情,因而写下了《卿卿如晤》( A Grief Observed )及《诗篇擷沉思》( 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 )安慰了许多破碎的心。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斩钉截铁地述说爱比先知讲道,比移山倒海的神跡都要重要。可是他也笔锋一转,感嘆地说︰「我们如今彷佛对著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Till We have Faces,路氏以此为书名)才能真知真象。爱也许就是这麼神秘、奇妙,凡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