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4|回复: 0

舍禾:中国式宣教:异象、现实与未来之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7 1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刊于《大使命》双月刊,第九十五期,2011年12月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教会似乎也随之扬眉吐气,许多“激荡人心”的想法在无形中成为大多数教会的共识,比如:21世纪是中国教会的世纪,中国将成为宣教的大本营等。福音出中国固然是最大的梦想,但中国教会要想加入宣教的行列,还将要面对漫长的旷野之旅。不过,希望总会在前头。
      本文中的“中国教会”特指中国家庭教会。
一、概念之思:中国的宣教不等于宣教的中国
      这是两个常被人混淆的概念。“中国的宣教”顾名思义就是中国教会所做的宣教工作,“宣教的中国”则是指中国教会已经成为宣教的教会,中国是福音的输出国,类似于200多年前的欧洲,及当今的美国和韩国等。
二、异象之思:赞美诗歌中的中国式宣教
      中国教会是有宣教意愿的教会,这从所唱的诗歌中可见一斑。
  1、诗歌《宣教的中国》中的春蚕精神
      林和成弟兄来自台湾,他凭借《宣教的中国》在大陆教会一举成名。诗歌说:“有一种爱像那夏虫永长鸣,春蚕吐丝吐不尽……我带着使命向前走,要唤醒沉睡的中国,纵然流血的时候,我也永远不回头。我带着异象向前走,要看到宣教的中国,将福音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唐朝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牺牲、非我的精神,一个被主呼召的人,一旦接受福音的使命,就必须要做好背井离乡的准备,直到力尽方休。这是中国式宣教的特征,有热情,有精神,有异象。因此,在大多数的聚会中,弟兄姊妹常常会唱这首诗歌,很多人受到这首诗歌的激励,从此走上传讲福音的旅程。
  2、从迦南诗选看“中国情结”与宣教梦想
      由河南教会小敏姊妹创作的大型诗歌集《迦南诗选》是中国教会最为本土化的诗歌,它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教会的写照与缩影,只要你读懂歌词的含义,你就差不多了解了那个时代教会的状况;只要你能颂唱这上千首的诗歌,你就会了解河南风和中国音。而在这一千多首的诗歌当中,有关中国的、福音的和宣教的内容占据相当大的篇幅,这与在台湾和北美背景下创作的另一个几乎是全民普及的《赞美之泉》系列音乐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迦南诗选不仅仅是诗歌,它在教会历史、在传福音、在带动人的服事等层面上都涉足很深。笔者将迦南诗选中有关传福音与宣教异象,以及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的诗歌举例如下,供读者参考:
      传福音类:《带着你的欢笑》、《兴起吧!我的心》、《举起福音大旗》、《福音的勇士们》、《你们要开垦荒地》、《燃烧吧,福音的火》、《为福音一生无悔》、《共同兴旺福音》、《福音的战鼓》等,共29首。
    宣教类:《耶稣,全人类的希望》、《我们要向世界宣教》、《宣教的心连起来》、《还要远行》、《一人不能完成大使命》、《再燃宣教的火》、《使命如山》等,共15首。
    中国情结类:《站起来,东方的人》、《中国心》、《中华要兴起》、《中国人要起来》、《怜悯我中华,主》、《中国的早晨五点钟》、《中原草》、《醒悟吧,中国》、《家乡水,故乡山》、《中国属于上帝》、《中国的门开了》、《听长城内的心声》、《祝福中华》、《向西,向西行》、《遥望大陆》等,共40首。
      以上三类共84首诗歌,都在述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一种活化信仰的表态,是发自内心的呼求,也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阵阵呐喊。
      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些诗歌的内容,笔者将其中一些歌词介绍如下:
      《燃烧吧,福音的火》:“福音要成为世界的火。”
      《跟着圣灵走》:“铸成一座座血的长城,福音的旗帜扬起来。”
      《共同兴旺福音》:“共同兴旺福音,共同去拼搏。”
      《中华要兴起》:“中华之崛起要传福音,中华之崛起要救灵魂,中华之崛起要敬畏神,中华,中华,上帝爱你。”
      《要把福音传》:“我们要走遍长城内外、大江两岸……只有福音的爱火,时时在胸中烧。”
      《还要远行》;“没有你的路,没有我的梦,都在神的旨意中,不怕崇山峻岭,不怕重重叠峰,一定要完成大使命。”
      《中国的早晨五点钟》:“中国的早晨五点钟,传来祈祷声,飞跃了万水千山,融化冰冷的心灵。再没有困锁,再没有战争,带来了祝福扭转了命运,今年是好收成。”
      《一人不能完成大使命》:“愿我们彼此相爱,是真不是空,往事不再压心头,有宽广的心胸。海角天涯,天涯海角,我们同工,一人不能完成大使命。”
      《一同跟主走天涯》:“我们一同离开家,一同跟主走天涯。一同举起手,宣誓传福音,一同经受风吹雨打。脸上都有泪花,心中更有几分牵挂……”
      《若不是圣灵引导》:“看到一个个失丧的灵魂,岂能袖手旁观。”
      《我们终于成为赢家》:“我们终于成为赢家,一道来复兴中华。”
      《因为我们先听见》:“我们切切盼望中国教会复兴,哪怕在世的日子被你减少。”
      《主啊,我算什么》:“让我生在中国,迎接大收割。”
      《大海啊,能否告诉我》;“求主复兴我们的国家,求主差遣中国接过燃烧的圣火,走遍每一个角落,蓝蓝的大海边,是谁唤醒了中国。”
      以上歌词与所有迦南诗选一样,朴实而不华丽,激情而又浅显,它凝聚着基督徒非我唯主的十字架精神、事奉者倾其一生的满腔热血,以及福音使者把生命置之度外、把使命奉为生命的超然价值观的体现。这一切都是中国家庭教会留给世界的一个个烙印!
三、现实之思:尚未成型的宣教观念与体制
      温州、河南和北京是目前中国教会的三股重要的力量,照此而言,这三地的教会应该成为宣教的重地,不过,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不少的差距。笔者简单分析如下:
  1、温州忙着搞栽培
      温州被外界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教会的传统是重祷告、重栽培。所谓的栽培就是从事圣经和神学的训练。对于温州教会而言,一位传道人能站上训练传道人的讲台,就表示着他在事奉上已有不小的成就。在温州,最受人欢迎的就是能带领培灵会、退修会、查经会的传道人,教会常年打发传道人去全国各地作培训,甚至有的传道人到了欧洲等地作培训,但是,温州教会至今没有正式意义上长驻在外的宣教士。
  2、河南忙着做重建
      上世纪末期,河南教会通过赵天恩的推介,被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成为西方教会眼中的坚强的苦难儿。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中国家庭教会就是指河南教会。2003年,神州传播协会推出了《十字架在中国》大型纪录片,把河南教会推向了舆论的高峰,小敏的个人见证和迦南诗选更成为纪录片的一个闪光点。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政治环境的因素,河南教会的领袖一个个地倒下,或是被囚,各大福音团契均受到致命的打击,河南教会从此一蹶不振,各处教会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而今,他们正尝试着重建教会,希望凭借祷告和传福音,把这倒塌的帐幕重新建成大卫国。
  3、北京忙着找身份
      北京教会是中国教会大家庭当中的后起之秀,也是中国教会的一颗不可多得的闪耀的新星。北京教会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教会,信徒分布在政治、经济、教育、艺术、法律、人文、学术等各个领域,因此,让教会走向公共领域,从而达到影响上层社会,是他们的一个愿望。家庭教会合法化是最近几年最为响亮的口号,在此种思想的支配下,以守望教会为代表的维权与正名的运动惊动了政府,试图以此获得合法的身份。尽管不是每个知识分子教会都会有这样的观念,但在如此大环境下,“找身份”将成为大多数教会的不可或缺的战略目标。
四、未来之思:共铸长城,成就使命
      虽然,中国在宣教工作上未有形成气候,但神的手已经在这里运行。 以下为笔者的建议:  
  1、普及宣教教育,促使宣教意识的觉醒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教会已经具有宣教的异象,但从具体的观念、意识与操作来说,大多数教会还处于没有真正觉醒的状况中。这需要在教会中普及宣教意识的教育,加强宣教知识的传播,要让每位基督徒像认识“十字架”那样切身地去认识宣教,从而改变教会的总体面貌。
      谁来传递这些信息?是本土传道人,或是具有海外背景的专业人士,或是结合两者的优势?笔者个人认为,“结合论”比较适合目前的状况。
  2、务要杜绝“大跃进”式的粗糙思维方式
      走向中东,走进非洲成为海内外华人教会的热门话题,不少人过于简单地从政治角度来检视中国与中东、非洲的关系,结果便是匆匆忙忙出发,匆匆忙忙回家。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宣教不能成为一个口号和一面旗帜,它需要有全面的考虑,如在语言、文化适应、心志、经费等方面是否已经预备好。
    此外,目前也有牧者开始呼吁中国要向欧洲宣教,去重新夺回教会曾经在欧洲的辉煌。这一切都是美好的异象,但是,我们不能只有粗糙的思考,因为我们的力量不可能触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更何况我们自身的预备还甚是缺乏。
  3、保持教会现有的与宣教相关的积极因素
      在本地宣教方面,一些教会已经具备某些积极的因素。比如,河南教会有震撼人心的福音热诚,教会甚至会把一位刚信主两周的信徒打发到外地传福音,为福音的缘故坐牢,那更是司空见惯。另外,上世纪80-90年代,温州商人在所到之处建立教会,福音随着商人群体的流动而走向全国。到了21世纪,福音随着学生群体的流动再度获得很好的传播,温州教会在不少地方建立学生团契,福音被带到不少的大学生当中。此外,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福建教会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宣教行动,不同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整体工作初具规模。
  4、吸纳留学海外的神学生和专业宣教士回归
      人才是每个行业和领域的命根子。随着各地教会的不断成长,一批批神学生走进海外的神学院,他们的足迹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在这些神学生当中不乏热心宣教的人,他们经过系统的神学训练,加上对灵魂的满腔热情,以及对中国教会的负担,这使得他们成为中国教会宣教领域的重要人才。此外,也有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宣教士,他们的加盟将使得教会的宣教事业得到腾飞。
  5、建立具备独立训练宣教士的培训基地
      到底与海外合作训练宣教人才还是由中国教会自行训练宣教人才?这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艰难的选择。不少从事宣教研究的教牧人员都认为中国是宣教人员资源的输出国,但不是训练宣教士的地方。笔者以为,中国教会要想成为宣教队伍的一员,就务必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培训中心。笔者在第四方面的建议中已经提到了吸纳海外神学生和宣教士的回归一事,他们的加入,必然会成为优秀的师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必须要跨出的一步。
  6、各地教会取长补短、同舟共济,成全使命
      结合各地教会的特点,让某些教会负责经费的投入,让某些教会负责人力的投入,把整体教会整合在一起,以国度的视觉,共同完成先期的宣教事业。
      中国教会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所有宗派在1949年之后都已荡然无存,在此基础上似乎更能形成合作的气候,特别是在大使命上,更容易让各地教会手拉手、心连心。
  7、建立宣教机构,并吸引其他地区宣教资源的注入
      中国教会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差传机构。当年有戴德生的中国内地会,以后更不应该缺乏当代的“内地会”。
      如何吸引外地资源的注入呢?笔者在此以香港教会为例,来分享个人的心得。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它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宣教的重镇之一。在西方教会不断走向疲软、经济不断走向衰退的国际背景下,香港这个城市将会吸引不少的福音机构和宣教差会的加盟,这将大大壮大香港教会的宣教力量。不过,笔者相信,香港教会的今天,就是大陆教会的明天。笔者盼望有一天,中国向福音开放,那时,众多的华人宣教差会必然会从香港迁入大陆,这样,中国的宣教事业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总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思想上的不足,才能帮助自己勇敢向前。因此,笔者相信,中国式宣教终将会挣脱激情与口号的束缚,同时也将突破现实的困扰,到那时,“宣教的中国”这一概念将不再是一个美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5-1-10 13:03 , Processed in 0.0255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