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1|回复: 0

巴赫《尊主颂》——体验一个“路德”风的圣诞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7 0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12-16 王星然 OC举目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

(专栏每周更新)


体验一个“路德”风的圣诞节


“金勾杯”虽有气氛,但没灵魂。如果你的圣诞音乐收藏缺了巴赫(J. S. Bach)的《尊主颂》,损失实在惨重。圣诞佳节将至,和读者介绍一帖我的私房圣诞音乐。


巴赫的人生下半场


1723年的圣诞节,巴赫在莱比锡(Leipzig)圣汤玛斯大教堂的崇拜里,演出了他的新作《Magnificat尊主颂》(注1),《尊主颂》源自《路加福音》1:46-55,马利亚称颂上主的千古名诗。对于救主降临,这一首诗深刻地表达了欢欣颂赞,以救主为乐的虔敬氛围,它的信息非常适合圣诞节期。令人深思的诗句配上绝妙的音乐,在聆听中默想,敬拜,再次把自己献给那位“成就大事的权能者”。


巴赫创作《尊主颂》的这一年38岁,刚刚转换职场跑道,德国莱比锡市议会聘请他出任圣汤玛斯学校的乐长(Cantor of the Thomasschule),同时担纲圣汤玛斯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及诗班长,负责提升莱比锡市四间路德宗教会的音乐崇拜,人生下半场异常忙碌。


《尊主颂》可说是他新官上任后交出的第一张漂亮成绩单,这个作品在圣诞节期演出,能见度很高,必然使当时的莱比锡市民惊艳不已。事实证明《尊主颂》受欢迎的程度非同小可,它是巴赫谢世后,唯一一首在19世纪仍然继续出版的作品(巴赫音乐大复兴是20世纪以后的事了)。


这部作品连同巴赫其他的教会音乐,是路德宗在公众崇拜礼仪上,留给后世的艺术瑰宝,不仅深刻反映路德神学、路德宗在敬拜礼仪上的独到见解、更是音乐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



当路德宗的巴赫遇见加尔文主义的老板


巴赫与路德有极深的渊源,巴赫诞生的城市艾森纳(Eisenach)不仅是路德幼年待过的地方,之后路德更在艾森纳的Wartburg城堡逃避迫害,并且在这里把新约圣经译成德文。巴赫受洗的教会 Georgenkirche,也是路德幼时常去的教会,路德甚至曾在这个教会的诗班里事奉。巴赫的敬拜观完全跟随路德的教导,路德非常重视音乐在崇拜中扮演的角色,他不仅自己作词写曲,也要求全会众一起唱诗。因此路德宗的巴赫,自幼就立志要用音乐来服事上帝。


无疑的,巴赫对于莱比锡这个人生下半场,必定是充满期待(他在莱比锡一直做到1750年辞世)。才几个月前,巴赫还在柯登Cöthen担任宫廷乐长,柯登的老板Leopold王子本身虽热爱音乐,还是个优秀的小提琴家,但王子是个加尔文主义者,对于巴赫的路德教会音乐兴趣缺缺,他只欣赏巴赫的器乐作品(注2)。


在柯登这一段时间,巴赫写的教会清唱剧(Sacred Cantata)不得在此地教会演出,加尔文认为崇拜的音乐要愈简单愈好,重点应放在上帝的话语上,复杂的音乐往往喧宾夺主,怕影响敬虔。加尔文也限制教会使用乐器,特别担心会众在管风琴乐声中敬拜,会有不当的世俗联想。他曾训斥罗马天主教使用管风琴和其他世俗剧场乐器,是荒唐和无当的(注3)。因此这里的教会崇拜都是清唱。身为巴洛克时代最伟大的管风琴名家和史上最强教会作曲家,巴赫在科登的郁闷可以想见。


莱比锡与科登不同,它是路德宗信仰重镇,教会音乐的需求量极大,巴赫从此终于可以一展长才,他的《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圣诞神剧》,以及为数众多的教会清唱剧和经文歌,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创作。


《尊主颂》乐曲导聆及默想


接下来我会花相当的篇幅介绍《尊主颂》这部乐曲。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在YouTube 或Youku搜寻《尊主颂》来聆听(请参考[注4]的推荐录音版本)。不习惯古典音乐的读者,至少试试第一乐章。


故事背景


马利亚从天使那儿得知将要怀孕生下救主,她去探望同时也正在怀孕的亲戚以利沙伯,两位母亲见面十分兴奋,马利亚于是被圣灵充满,开口歌颂上主(《路加福音》1:46-55)。巴赫把这首诗分成11个乐段,另外加上一首“三一颂”(Doxology)作为终曲,总共12个乐章,全曲分段如下:


第1乐章“我心尊主为大”


巴赫用辉煌的铜管乐和定音鼓,来舖陈《尊主颂》的开场情绪,非常具有节庆的气氛。任何人听到这个乐章,都可以立即感受到那种满心的喜乐,至高的尊贵,和荣美的气韵。音乐迫使听者立即进入敬拜的氛围中,巴赫的乐念与马利亚的内心同步,充满了对上主无尽的感恩和赞美。


第2乐章“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


这首女高音咏叹调优美,平穏,沉静,面对上帝给的未婚生子大难题,马利亚一点也不忧虑作难,当上帝的呼召临到,个人的名节、家族的荣辱、甚至于性命的危险,都不值一顾了,上帝借着马利亚告诉我们什么是“以神为乐”。


当面对上帝给的,却是我不想要的,常常我有多少的计较和抱怨?我真能单单以神为乐吗?我能看穿苦难和考验的背后是上帝隐藏的祝福吗?我总是跌跌撞撞,很健忘地一再学功课,我的心思是多么的复杂诡诈?常是连我自己都不敢去厘清的。马利亚的单纯和爱主令我们羡慕。


第3乐章“上主顾念祂使女的卑微”


这是全曲里最低调的一个乐章,在孤单的双簧管和低音大提琴中,巴洛克女高音幽暗地陈述著马利亚卑微的出身,在音乐中我们默想──上帝看人,真的不像人看人,马利亚有什么能耐,可以让这世界看得上眼?她没有读过神学(我不反智),可能目不识丁,学经历都不优,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她没有在教会或机构里担什么重要的服事,更遑论在社会上有任何影响力。然而上帝的拣选从来都按祂自己的心意,有谁能作祂的谋士呢?


第4乐章“万代要称我有福”


节奏这时转为快板,巴赫使用5个声部的诗班轮唱,复杂的对位作曲法,营造出“万代”的感觉(一个声部仿佛就是一代人),一代过去一代又起,述说著马利亚是真正有福的女人,


第5乐章“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


这是一首男低音咏叹调,厚重坚定的低音表达上主无可动摇的权能,这个乐章给人一种特别刚正稳妥,没有怀疑余地的感觉,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乐章。如果权能者的作为与我无关,那无论祂成就的事有多大,我很难感受到。但上帝所成就的大事是关乎我的,而且没有人能改变祂的计划,祂为我这样卑贱的人预备了救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第6乐章“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这是一首男高音和女中音(或上男高音Countertenor)的二重唱,它的旋律及和声,稍后被巴赫改写在1727年写的《马太受难曲》里, 充满虔敬的情怀。上主的怜悯竟是用祂爱子的犠牲来完成。


第7乐章“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里妄想就被他赶散了”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合唱曲。此曲只有一分多钟的长度,但充份展现复音音乐里无比精妙的多声部对位合唱精髓。歌词、弦律、和声、配器,完美结合,丝丝入扣,我们仿佛在音符中看到上帝用“膀臂施展大能”的画面,快速准确,所向披靡,狂傲人毫无招架能力,只能俯首称臣,令人拍案叫绝!


第8乐章“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


这个乐章始于小调,男高音唱出持续下行移动的弦律,呈现一种“权柄失位”的感觉;当唱到“卑贱的升高”,突然转成明朗的大调,弦律上行推升,非常生动。


第9乐章“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这个乐章由女中音唱出温暖的旋律,真有一种饱足的美感,使困苦人心得安慰。


第10乐章“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


这是一首三声部卡农曲(canon),由二位女高音及一位女中音担纲。卡农是一种巴洛克时代的作曲手法,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先后演奏,可以有二声部或三声部,类似今天我们熟悉的轮唱,但卡农比轮唱更加复杂,除了单一旋律要优美,各部的对位和声也要优美,巴赫的卡农作曲技法十分高明,是大师中的大师。


第11乐章“为要记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正如从前对我们列祖所说的话”


这一节经文把上帝将要赐下的救主与亚伯拉罕之约连在一起,巴赫使用一段赋格(fugue)主题来表现那个古老的亚伯拉罕之约,然后这个主题(约)反复出现展开,经过世世代代,上帝的应许终于成就。


第12乐章《三一颂》荣耀归与父、子、圣灵,从亘古,今时,直到永远。


是一首辉煌华美的合唱终曲,这时铜管和定音鼓又重新加入,巴赫企图呈现一幅在永恒上帝的宝座前赞美的荣耀场景,而当诗班要进入最后一句“直到永永远远“时,旋律回到第一乐章“我心尊主为大”的主题上,前后呼应,为《尊主颂》画下完美句点。


作者王星然,《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作者之一。


注1:Magnificat是拉丁文,尊崇之意。歌词“Magnificat anima mea Dominum”即“我心尊主为大”,华人音乐界也有人把《尊主颂》译为《赞主歌》。Magnificat这段经文(《路》1:46-55)常用于天主教晚祷,路德改教后保留此传统,也把它列入路德宗的晚祷中,只是拉丁文改成了德文。然而在重要节庆时,他们仍使用拉丁文的版本。巴赫此曲原为德文版,但学校当局指示要采用拉丁文版本,结果造成拉丁文版在后世更常演出。在1723年的圣诞节崇拜中,还加入了四段圣诞经文(德文),以呈现乐曲的节令气氛。


注2:在柯登时期,巴赫写出了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些器乐作品:如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等器乐曲经典……也算是加尔文派对音乐的贡献(不得不开个小玩笑)。尽管这些作品不能被称为教会音乐,但巴赫在乐谱上标明他创作音乐的动机是SDL(Soli Deo Gloria,唯独为了荣耀上帝。


注3:见英译Commentary by John Calvin on I Samuel 1 “Thus in the papacy has been a too ridiculous and inept imitation, when they started to embellish the churches and to make God’s worship more ornate, if they had added organs and many other theatrical devices of that kind…… ”


注4:我听过超过10个版本的《尊主颂》,强力推荐下列两个版本:


1. Philippe Herreweghe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e_sLzppcI


2. John Elliot Gardiner的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PLBCB9E85A45BEF6D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1-22 10:30 , Processed in 0.0341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