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发表于 2020-6-20 13:30:11

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一位社会学者的访美札记
作者:文军    发表日期:2006-10-14   文章来源:思与文   

    内容提要:在美国众多的宗教派别中,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虽然基督教并不起源于美洲大陆,但基督教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国家,基督教文化也演变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影响之大只有深入到美国社会之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大国,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宗教色彩可能是最为浓厚的一个国家。它有30多万个以上的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的一项国际性调查曾显示,有82%的美国人信仰宗教,而同期的英国、德国和法国却分别只有55%、54%和48%。而且,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方面的多。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职业或大学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拳击、网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为3.88亿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次则为52亿,13倍于观看体育比赛的总人次。1992年,美国人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是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40亿美元的14倍。甚至连美国的货币美元上也忘不了感恩"上帝"--所有美元都印有"In God We Trust"的字样,足见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力。
  在美国众多的宗教派别中,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虽然基督教并不起源于美洲大陆,但基督教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国家,基督教文化也演变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影响之大只有深入到美国社会之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美国思想界权威诺瓦克(MichaelNovak)曾说过,在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中,文化系统是以基督教文化精神为核心的,这在今天仍是相当主流的观点。
  我所在的美国城市就是密歇根州的宗教文化中心,这里基督教教堂林立,如果开车在市区和周边地区转悠,几乎不到三分钟就能看到一个教堂,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砖式结构的建筑,与美国大多数木式结构的民房反差很大。有资料表明,美国教堂建筑的数量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是惊人的,新的教堂建筑几乎同住房建筑是齐头并进的,加起来足以容纳2/3的美国人。当地的基督教徒告诉我,只要您是基督教徒,您就一定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堂。除了到一些白人教堂以外,我也去过一些黑人比较集中的教堂和当地的华人教堂。尽管教堂的宗旨与风格不尽相同,有些是基督教中的自由派,有些是属于福音派,但信仰和基本程序却是大同小异。
  我们知道,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即希伯来文化)派生出来的,所以基督教文化主要是继承希伯来文化并吸收一些希腊的影响演变而来的,它比较强调"原罪意识",以"有罪者必得惩罚"的观念来警醒世人(这一点与其他许多宗教似乎并没有本质性区别)。作为对美国社会的一个观察,我曾参加过很多次的基督教崇拜仪式,他们经常唱的一首赞美歌就是"我是一个罪人"。在基督教看来,人都是有罪的,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知识果开始,整个人类就陷入了深深的罪恶之中,所以整个旧约全书记载的全都是犯罪。而只有基督耶稣才能拯救人类,帮助人们脱离罪恶的深渊。正如《圣经》上耶稣所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夜里走,且必得生命之光。
  基督教在美国华人之中也发展很快,据《华盛顿邮报》2003年刊登的一篇报道称,近年来,在美国的华人,信仰基督教的数量上升很快。华人教会,已经从五十年前的66所,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所。该报道还引述普渡大学教授、研究华人基督徒的专家杨奉钢教授的话说,在美国,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华人去基督教会。如果以美国现有的约300万华人计算,就等于有100万左右的华人是基督徒。我发现自己周围的确有许多华人都信仰基督教,尤其是从中国大陆去的知识分子,信教比例极高,而且其信仰的虔诚之心甚至远远超过许多年的基督教徒。有一段时间,我每周星期日都去华人教堂,其热闹场面远远超出当地的白人教堂。华人教会的每一个人对新来的人员都非常热情,他们也从没有劝我加入基督教会,只是每次都欢迎我们的到来,同时也送给我们许多有关基督教的书籍,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那些在国内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多年的科技专家、自然科学学者到美国以后都转变为信仰基督教了,他们受洗成为基督徒以后,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了自己由一个排斥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到最终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心理历程,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且具有说服力。为什么这么多曾经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移民美国以后便成了宗教信仰的追随者与崇拜者?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学课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许多华人到美国以后热衷于宗教活动,绝不仅仅是追求一种信仰,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教堂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是他们获得族群归属与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当一个教徒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他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华人教堂,这绝对不是因为宗教方面的原因,而是在寻找"文化"的根。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如何去建构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每一个旅美中国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而教堂在这里就起到了重要的"架构"关系的作用。所以,对许多华人基督教徒来说,教堂不仅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而且还是教育、文化和社交中心。在那里,他们经常举行教友聚餐会、座谈会,甚至文娱活动和旅游项目等。我记得每一次在星期日做完礼拜以后,教会都有一个"咖啡时刻",提供各种各样的"点心",甚至"免费午餐",这是一个不拘礼仪的社交场合,大家相互交谈,彼此交流信息,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随便。可见,从社会功能上看,宗教不仅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和连接人类社会的重要纽带,而且在嫁接社会关系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社会补偿作用。我想,在美国的华人对宗教的热情,也许主要不是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突然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自己社会参与的标志与象征,也是重塑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主要途径。
  有一次,一位华人朋友带我去当地一座非常有名的教堂,那里的牧师得知我是刚从中国来的非基督教徒,与我寒暄以后就问我:"您知道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吗",我说:"当然知道,每一个有自然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牛顿的名字",他说:"很好,但是您知道他一生研究《圣经》的时间要超过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吗?"他见我睁着大大的眼睛,满脸惊讶的样子,就从教堂的图书馆里拿出了几本牛顿写的书给我看,然后告诉我,这都是牛顿写的关于《圣经》的研究专著。后来,我回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许多自然科学史上的科学巨人都是基督教徒,为什么信仰基督教与追求科学真理能够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呢?这个谜团一直困惑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神学院的博士生,两人聊天,无意中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他笑着说,我也曾经对此很困惑,但现在想明白了。他告诉我说,如果您相信基督教是真理,那它就不会错,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征求其他学说的证明了。同样地,信仰真理的人也不可能用教条主义来压制他人对真理的寻求。认为基督教是真理的人,对科学的立场一般是客观的,心灵是开放的,他能够接纳新的信息,也敢于向权威挑战,虽然他有信仰上的预设立场,但这种立场不会使他违背其他真理,相反,因为他对上帝有信心,能够体会到创造的伟大,他可能更具有洞察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这么多人都信仰基督教,而科学技术照样最发达的原因。
  在美国访问期间,我还读到过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意识形态之比较》的论文,是一位社会工作学教授写的。开始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宗教的基督教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的,有什么可以进行比较的呢?如果单纯是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还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作者不仅就其差异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共同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这倒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我们知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比如,在本体论层面,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进化论,而基督教所崇拜的是创造论。基督教相信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是一个全知全能且完美无比的神,他创造并控制着宇宙上的一切,而马克思主义则否定所有的宗教信仰,认为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把宗教看作是引诱人们逃避现实问题的鸦片,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自身的规律来决定的。在人性观方面,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根据他自身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此,人类的命运要依赖于与上帝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则否认所有这一切,也否定个体道德自由的重要性。它相信人的道德观念与态度是由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的,而不是先验的。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才深刻地感受到它的价值。的确,这种比较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作为美国精神文化核心的基督教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在某种意义上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由于他们对世界、人性的基本认识不一致,结果会产生出种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制度与解决方法。比如,在人性方面,如果其主流文化普遍认为人性是邪恶的,那么,公共政策将很可能最终倾向于如何防止人性的变坏,比如反映到反贫困的方式上,政府就会使用食品购物券来限制穷人的行为,而不是给他们现金任其购买物品。这种政策的背后实际上就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实,不管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多大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文化还是具有某种内在的"亲和力"的。比如,从价值观上来讲,两者都反对个人主义,强调社团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把个人作为道德绝对化的基础,强调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经济信条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私竞争。尤其在对待穷人的问题上,两者都认为穷人是不公正的受害者,尽管基督教教义中的穷人并不等同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概念,但他们都是具有某种"亲情"的社会集团。两者都设想了未来公正、和平、博爱的理想王国,尽管这些"亲合"在两种文化体系中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但他们至少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而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完全水火不相容的。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灵魂。如同其他的信仰一样,基督教信仰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归属感需求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整合社会关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基督教所具有的道德约束力曾对美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基督教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今天的美国,似乎越来越被一种多元化的宗教文化所替代,就像一个一个中国人渗透到美国社会中坚层一样,美国的历史正在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用汗水与心血在书写。有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信仰基督教和坚持每周都去教堂做礼拜的人数是每况愈下,尽管"911"事件以后,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有所回潮,但境况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星期天做礼拜时,我在许多教堂中看到,每次能座满三分之一就算很不错了,一些可以容纳三、四百人的大教堂竟然出席率不到10%甚至更低,足见美国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今天的美国,人们在认同多元化的同时,越来越具有务实的精神。历史最终还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宗教只不过是人类良知的产物而已。毫无疑问,面对这个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基督教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因为任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个体的解放和自由,离不开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也正如诺瓦克所指出的,如果美国还要发展下去,还要保持世界领袖的地位,那就离不开对自身传统理论和传统文化(包括基督教文化)进行探讨,予以突破。
  作者简介:
  文军,男,1969年生,社会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主攻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学理论。曾先后在《社会学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海内外70余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有4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全文转载。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目前正在美国大河谷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