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观需要革命?——读《世界观的革命》/海风
美国福音派思想家法兰西斯•薛华曾断言:“人怎样想就怎样行出来”,意思是说,一个人葆有怎样的世界观,就会有怎样的信仰、家庭、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处于多元化的后现代,各种各样的世界观、思潮和意识形态已经或潜在地影响着我们,福音派基督徒该如何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重整本于圣经启示的整全世界观并历史地梳理历世历代世界观的演变,以回应时代的挑战呢?美国福音派学者安德鲁•霍菲克主编的《世界观的革命》一书无疑是这方面努力的一个很好的成果。该书以“世界观”为视角鸟瞰剖析了西方近2000年的思想观念演进史,并以圣经世界观的立场予以回应,给福音派基督徒以智性的启发和属灵的激励。本书共分十章,分别由十位相关领域的学者撰写。第一章以“送礼物的希腊人”为题,指出希腊宗教和哲学里,唯一绝对的就是那个非人格化的命运,无论是自然哲人还是后苏格拉底哲人,希腊的世界观无可避免地导向理性的非理性。
第二、三章,两位作者概述了新旧约圣经所蕴含的世界观。圣经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的神圣来源、人的堕落、上帝在历史中执行救赎计划、基督里的新生、已然未然的末世观等等。横向来看,你会发现,希伯来神本传统以及新约传统与邻近的以人的理性自主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多么的不同,而同时期远方的中国正处于秦汉之交,“外儒内法”的礼法文明正在发力,伦理化的中国人离圣经启示之远也着实不亚于纠结于“命运悲歌”的希腊人。
第四章讲述了从早期教父到查理曼大帝时期的基督教,这八百年,基督教从地下墓室来到大教堂。教会既反对,又在接受同时代希腊罗马哲学思潮的影响,信徒既与国家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家治理。
第五章则精彩地分享了“中世纪神学与现代性之根源”。海德格尔所谓的“本体-神学”在此时期滥觞,这种倾向在11世纪中叶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改革运动中已有苗头,格列高利坚持祭司独身,这为以后的现代学术分裂打下了制度基础,人们渐渐认为神学和信仰只与教会有关,圣经的整全世界观慢慢失落。此后,以阿伯拉尔为代表的经院神学家更是开始将神学视为“科学”事业来研究,于是,中世纪神学渐渐脱离了“圣经解经”和“圣经神学”的约束,神学变成了人的哲学,由此,现代性世俗化的“潘多拉之盒”慢慢开启。
第六、第七章为我们呈现了西方近代转型的两大事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更多地被作者看成是一种“人文主义”古典治学方法的一种复兴,而非一种明确的观念革命,与此相反,宗教改革则可以被视为一场归回“圣经真理”的一场革命,只是,与初期教会不同,宗教改革后,唯独圣经的原则被高举,每一个信徒都可以透过读圣经来经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革命”——属灵的更新。
第八章描述了启蒙时代观念革命。令我感到讶异和感恩的是,理性启蒙时代同时又是灵性奋兴之时代,洛克、笛卡尔、卢梭、康德的时代亦是卫斯理、帕斯卡尔、怀特菲尔德、爱德华兹的时代,然而,本章作者霍菲克博士没有停留于此,他敏锐地指出,无论是背离圣经的启蒙运动,还是忠于圣经的奋兴运动,都经历着所谓的“主体性”转向,即从上帝中心论转向不同程度的人类中心论——难怪现代福音派如此钟情于“人本”的那一套,如,现场决志、心理辅导、个人见证……原来所来有因,非一朝一夕可成。然则,若无圣经应许的客观存在,人的经历又所依为何呢?是到了反省福音派“主体性转向”的时候了。
最后两章分享了19、20世纪两个世纪的观念走向——超级乐观的现代主义和支离破碎的后现代主义。令人遗憾的是,本书未对由犹太裔学者施特劳斯复兴的古典政治哲学予以哪怕是片言只语的关注,而今,古典政治哲学的暗流已涌进中国,为何唯独中外福音派基督徒们对坚硬而异质的 “它”无动于衷,莫非我们真的太“现代”了?
很多基督徒常有这样的叹息:为什么信仰和生活总是脱节?为什么教会似乎与世隔绝?为什么我们对周围的世界缺乏正面影响力?我想,可能是我们受到太多异质于圣经启示的世界观影响而不自知,于是,我们软弱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世界观的革命》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带你进入圣经世界观与其他思潮的互动史,领你重返古道,勇敢直面多元文化的挑战,这样,我们会更深知确信——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诗29:10)。
W·安德鲁·霍菲克 编,《世界观的革命》,余亮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转载自豆瓣网: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82545/?_r=711cb4341d03d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