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中国大学患了“狂躁病”
作者:庄树雄 来源:南方都市报中国大学诊断书
临床表现:
1、道德滑坡,学术泡沫
2、教育质量下降
3、专业设置跟社会需要错位
症状:大学合并、扩招狂潮,改名、升格、校庆泛滥
诊断:狂躁病
病因:大学的“官本位”
处方:1、去行政化。2、教育部无法给自己开刀,要请第三者。
医师:朱清时 刘道玉 陈平原
过去的医学院,两三个学生就可以解剖一个尸体。现在有吗?以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有很多实验让他们做,现在学生多了,实验室不够,很多实验课都取消了。
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的“官本位”,学校不以追求学术卓越为目标,老师们忙于找项目、写论文,教材、课程老化而不愿意更新,学生们没有学到真本事。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最伤心的其实是金融系,连师范大学都成立房地产学院,农业大学都成立金融学院……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
昨日(5月27日),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和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三位中国高教领域有名的专家,在深圳特区报名家论坛上就“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一题进行深入探讨。
大学教育质量下降“要学到真才实学,就出国”
年届八旬的刘道玉虽然听力下降,昨天依然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他说,中国大学“病”了,患了“狂躁病”,其“临床表现”是:道德滑坡、精神虚脱、学术泡沫。他认为,十多年来中国大学的合并、扩招狂潮,乃至大学改名、升格、校庆泛滥,都是“狂躁病”使然。
有观众提及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及“出国热”的问题。朱清时认为,教学质量下降,一方面是大学经过扩招的“灌水”后,含金量比起二三十年前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的“官本位”,学校不以追求学术卓越为目标,老师们忙于找项目、写论文,教材、课程老化而不愿意更新,学生们没有学到真本事。
朱清时还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跟社会需要严重错位。
陈平原也认同当前高校专业布局不合理。“现在什么专业不好找工作?中文系的学生就业还比较好,最伤心的其实是金融系,连师范大学都成立房地产学院,农业大学都成立金融学院,但今天热门,四年后可能变成冷门。”他说,技能型的高校尽可能往市场靠还可以理解,但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设置如果过多受制于市场就会有问题。
“有一位老师直接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你们要想混,就在国内继续学下去;要学到真才实学,就出国。”刘道玉认为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大学功能定位歪曲,大学和培训机构混淆,只是帮助学生求得职业技巧,而不是培养全面、负责任的公民。“
“大学病”怎么治根源就是大学的“官本位”
“大学病”怎么治?刘道玉认为,治疗之根在教育部,但医生不能给自己开刀,最终还是要请第三者。他建议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一个内行的、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改革规划小组,制定中国教育的改革方案。
朱清时认为问题的根源,就是大学的“官本位”,“大学行政化严重,谁的官大谁说了算,而不是谁掌握真理谁说了算。我们所说的去行政化,是要去掉这种官本位思想。”
“比如盲目扩招,校长肯定知道会影响教学,但领导考虑的是政绩,扩招、改名、办校庆是政绩工程。而踏踏实实搞教学,效果可能要一二十年后才显现,那就等于为他人作嫁衣裳,只考虑政绩的人是不愿意的。”朱清时说,为了打破这种困局,就要让中国高校恢复本来的面目———学术机构,学校的唯一推动力是“追求学术卓越”,这样大学才有生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或许要经过一二十年。
陈平原认为目前大学出现的问题,应该看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很多问题,受制于当前的校长遴选、拨款机制以及学校评价、管理方式等,这些是教授、校长都解决不了的。”
陈平原坦言,他并不寄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能对大学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一方面,好大学改革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他们承受了太多公众的关注和关爱,“北大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很难做体制上的革新。”陈平原说,他在北大工作30年,眼看着很多北大的改革有始无终。
相关新闻
南科大今年怎么招生
朱清时:耐心再等几天
在问答环节,第一个具体问题抛给了朱清时,有观众问朱清时:南科大今年是自主招生还是通过高考?
朱清时苦笑着说,这是他现在最怕的问题。虽然高考迫在眉睫,南科大也已拟定招生方案上报教育部,但目前尚未正式获得批复。“但不管如何,南科大一定要坚持改革的道路,不改革、不尝试新东西,南科大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今年的招生也是这样。请大家再耐心等几天。到时会一下子公开。”
页:
[1]